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doc
在生活活动中渗透幼儿健康教育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入园、进餐、喝水、盥洗、入厕、睡眠、离园等环节的活动,它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保教结合,寓教于一日活动之中。幼儿健康教育以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即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核心,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到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正如纲要中所提到的:“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策略。” 幼儿健康教育以幼儿养成健康行为为出发点和归宿,健康教育的理念及实施策略需有机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向幼儿灌输良好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在幼儿园的物质生活环境创设中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增强幼儿健康意识。幼儿总是活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是幼儿健康生活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在幼儿园的环境中设置活动警示标志、大型活动器械活动规则定期检修并有保护设施、玩具架上的归类标识、自来水龙头旁的洗手图示、就餐就寝的要求图示等等,让物体与空间更有益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使幼儿在潜意识里接受健康认知的熏陶。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过程中要灵敏的把握教育契机,随机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在幼儿入园时除了常规检查外可以向他们传达简单的健康保健知识;在幼儿进餐时教授幼儿正确的进餐姿势及营养均衡的知识,要求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清洁;在幼儿盥洗时要教授幼儿正确的方法,增强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幼儿入厕时,可以随机进行卫生行为教育;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策略方法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进行随机的渗透。 同时幼儿园还应当充分认识到心理环境对幼儿影响的深刻性,积极构建日常健康的心理生活环境,重点在于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的创设,使幼儿情绪安定、心情愉悦,幼儿在美好和谐、健康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自由、充分地活动,在活动中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学习与人交往的技能,陶冶性情,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心他人、爱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等行为习惯。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反思、调整与改进班级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接受隐性健康心理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