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本.docx
2022年在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6倍和3.3倍。可用财力增长缓慢,刚性支出大量增加,致使我省财政发展中面临的收支冲突日益突出。二是县级财政普遍困难。我省大部分县(市)农业比重较高,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九五”期间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2003年,县级财政收入总量为52.7亿元,仅占全省的24.1%,比1994年下降了7.5个百分点。近几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出台了一些增支政策,使县级财政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加上财政供给人口多,债务负担重,县级财政困难不断加剧。三是各级财政风险和还债压力不断增大。截至2003年末,我省政府主权外债余额占当年地方级收入的59.5%,低于外债警戒线10.5个百分点。我省政府主权外债规模就全国来说相对较小。但由于我省财政总量小,各级财政收支冲突比较突出,特殊是部分县(市)“保吃饭”都很困难,财政还债付息实力很弱,一些地方债务风险已经凸现。据测算,20042004年我省新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总额平均每年须要偿还近5亿元。预料项目单位只能偿还1?3左右,其余很可能转嫁给同级财政。由于许多地方不能按时偿还到期的政府主权外债,使得国家对我省实施了强制扣款,形成了国家扣省里,省里扣市县的恶性循环。但由于许多市县已无钱可扣,外债风险有逐步向省里转移的趋势。自1998年国家实施主动财政政策以来,我省争取到65.1亿元国债转贷资金(含国债技改贴息转贷资金),这是非常必要的,今后我们还要主动争取。根据规定,转贷资金从1999年起先付息,2003年起先还本(19992003年我省各级财政已支付利息3.5亿元)。由于国债建设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还款实力弱,假如项目单位不能按时偿还,这部分债务也要转嫁给政府财政。此外,我省为解决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不足和化解省国投等信托投资公司及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兑付风险,还以政府名义先后向国家专项贷款33.1亿元。这样大规模的债务,使财政面临巨大风险,负担非常沉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并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今年,全省财政收入安排支配234.1亿元,增长7.2%。这样支配主要基于四方面考虑:一是近几年来,我省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主要经济指标始终稳定增长,去年实现了“十五”安排的良好开局,今年全省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发展,这为全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二是近年来,为了给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建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同时也为个别市县消化收入虚收因素留有空间,我省财政收入安排增幅始终低于gdp预期增长目标。经过几年来的连续消化,我省长期形成的虚收、超缴等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收入的基础已经夯实,从去年起先我省财政收入已基本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在此前提下,随着今年我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接着保持适度增长是可以实现的。三是依据目前驾驭的国家和省出台的增支政策测算,今年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必保支出增支数额较大,财政收支冲突非常突出,假如财政收入不能保持肯定增长幅度,各级政府将很难应付困难经济环境带来的一些突出冲突和焦点、难点问题。支配一个主动稳妥的收入安排非常必要。四是除原有税源外,一些新的建设项目竣工投产,原油资源税纳税定额提高,个人所得税税源增加等,都将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只要各级财税部门严格依法治税,加强收入征管,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就肯定能够巩固和发展全省财政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努力开创我省财政工作新局面 促进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和主动稳步推动公共财政改革,是财政工作面临的长期任务,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各级财政部门要不断深化对经济与财政关系的相识,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探讨财政发展新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努力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一)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导向作用,努力推动和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通过不断促进经济发展来解决。从经济与财政辩证关系看,经济发展程度确定着财政收支规模和作用的方向。财政发展壮大,必需靠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探讨财政发展思路,必需探讨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综合运用财政手段促进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一是要探讨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新方式。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财政要逐步削减对竞争性、经营性领域的干脆投入。但公共财政并不是“吃饭财政”,也不是简洁地退出经济领域,而是财政支持经济方式的转换,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仍旧是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支持经济发展,除了传统的资金扶持外,还可以从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赐予扶持和帮助。这要求财政部门在树立公共财政意识、转变理财观念的同时,还必需在支持经济发展的范围、方向、方法和手段上,探讨新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要扩大财政投入的乘数效应。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