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
资源ID:27048696
资源大小:15.5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20年7月国开(中心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9。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根据公共物品的(A)分类,公共物品可分为地方性公共物品、全国性公共物品以及全球性公共物品。A.收益范围 B.性质 C.来源 D.作用 2.根据外部效应的(B)分类,可将外部效应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A.稳定性 B.最终结果 C.发起者 D.承受对象 3.公共选择理论是由闻名经济学家(A)提出,经过众多学者发展而形成的。A.詹姆斯·布坎南 B.亚当·斯密 C.科斯 D.庇古 4.根据(B)划分,政府支出可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六大类。A.经济性质 B.政府职能 C.预算管理体制 D.预算编制方法 5.(B)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为支持特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A.罚没收入 B.政府性基金 C.债务收入 D.国有资产收入 6.根据(D)分类,可将税收收入分为货币税、实物税和力役税。A.税收管理体制 B.课税对象的性质 C.税负能否转嫁 D.缴纳税收的形式 7.自来水公司依据每个居民户的用水数量,按每吨水肯定价格收取水费,而不再考虑用水限额等问题的方法属于下列哪一种公共定价法?(A) A.单肯定价法 B.二部定价法 C.三部定价法 D.高峰负荷定价法 8.根据(C)分类,公债发行方法可以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A.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 B.公债发行对象 C.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 D.公债发行规模 9.(A)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指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推断、分类和鉴定风险性质的过程。A.政府债务风险识别 B.政府债务风险评价 C.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D.政府债务风险估测 10.根据(D)分类,政府预算可以分为平衡预算与差额预算。A.预算组织形式 B.预算编制方法 C.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预算收支平衡的状况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1.下列属于有条件多数原则的是(C)。A.120人参与投票,有3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B.120人参与投票,有6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C.120人参与投票,有81人赞成方案就可获得通过 D.120人参与投票,120人全部赞成方案才可获得通过 12.下列属于流转税的优点的是(ABCD)。A.课征普遍 B.有利于政府组织财政收入 C.税负易于转嫁 D.计征简便 13.依据对购进固定资产的价款的处理不同,可将增值税分为(ABC)。A.生产型增值税 B.收入型增值税 C.消费型增值税 D.价格型增值税 14.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中,(D)是指买卖双方在某一时期内或某一到期日之前,以特定的价格买卖相关公债现货或期货合约权利的交易方式。A.现货交易 B.期货交易 C.回购交易 D.期权交易 15.下列属于公债偿还方法的是(ABCD)。A.买销法 B.比例偿还法 C.一次偿还法 D.抽签偿还法 三、推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6.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往往会产生“免费搭车”现象。(对) 1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打破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简政放权,逐步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发展。(对) 18.只有负外部效应才会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正外部效应则不会。(错) 19.在运用“成本一收益”分析法时,其成本仅仅包括干脆支出,不包括间接支出,即机会成本。(错) 20.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政府财政统计分类体系(GFS)中,其经济分类包括水平与服务支出(工资与薪金、雇员养老金、其他商品与服务)、补贴、常常性转移支付、利息、资本性支出(资本支出和资本转移)、贷款减还款的净额。(对) 21.组织政府收入的过程,是政府参加国民收入安排、再安排的过程,干脆涉及个人、企业及政府等市场主体的切身利益。(对) 22.政府在组织收入时,效率原则强调量能负担,机会均等;公允原则强调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增长。(错) 23.与税收收入相像,国有资产收益也是以国家公共权力为依据的课征。(错) 24.依据国务院批准的彩票公益金安排政策,彩票公益金在中心和地方之间按50:50的比例安排,专项用于社会福利、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对) 25.就调控的方式而言,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属于干脆调控手段,行政手段属于间接调控手段。(错) 四、名词说明(每小题5分,共10分) 26.政府预算: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编制的年度财政收支安排。27.货币政策:是中心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纳的各种限制和调整货币供应量或信贷规模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五、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8.简述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主要区分。答: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存在明显区分,主要体现在: (1)投资效益目标不同。 (2)投资规模不同。 (3)投资方式不同。 (4)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的领域不同。 29.简述课税权重叠的状况。答:课税权的重叠有三种状况: (1)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与居民管辖权的重叠。 (2)各国对来源地的不同说明造成的来源地管辖权的重叠。 (3)各国对居民身份标准的不同规定造成的居民税收管辖权的重叠。 六、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0.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 (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分。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政府经济活动是市场供求平衡的重要条件,如从市场主体角度分析,则政府是市场上最大的买主,肯定时期内政府选购总额、选购商品和劳务的结构,对市场供求关系具有重要影响。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加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安排,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企业、个人经济活动,是从事商品和劳务的生产和供应,而政府经济是以财政收支为核心,实质上是一种收入安排和再安排,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宏观管理。政府机构不干脆创建任何物质财宝,政府财政收入来自企业和个人缴纳的税收,构成支出所供应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政府宏观调控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财政集中的财力多少。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支配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安排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主要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府之所以能够强制地、无场地、固定地征收税收等收入,满意其支出须要,就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机关,驾驭着法律等强制手段,对违规者予以惩罚,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5)政府经济的目的是满意社会公共须要。通过教材有关章节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就是为了解决企业、个人不能或不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克服市场缺陷,满意社会公共须要,于企业、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目的有根本区分。 31.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政府从宏观社会经济生活的角度,对国民经济进行全方位的规划、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是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实行的一切方法、方式、手段的总称。详细包括: 一、资源配置职能 1.涵义:主要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安排活动,由政府供应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2.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须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1)满意政府履行职能的须要;(2)市场不能有效供应而社会又须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支出;(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 3.机制和手段:(1)依据政府职能的动态改变确定社会公共须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原则;(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为公共工程供应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干脆投资、财政贴息、税收实惠等方式,引导和调整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二、收入安排职能 1.涵义:是指财政调整收入安排的职能。收入安排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允安排。2.机制和手段:(1)依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安排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整;(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三、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职能 1.涵义: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2.机制和手段:(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协作;(2)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干脆投资等;(3)通过税收调整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爱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