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高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df

    • 资源ID:27078430       资源大小:404.8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高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df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3图 5 所示是建于河南安阳的一位中国古代妇女的塑像。在她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A铁器B玉器C瓷器D漆器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7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A泉州 B广州 C扬州 D庆元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 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D 重农抑商16据有关统计资料,元朝岁收粮赋,河南江北行省占全国总额的2139% ,江浙行省占3710% ,江西行省占 956% ,湖广行省点697% 。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粮赋总额约占全国的3/4 B长江以南各行省粮赋总额占全国一半以上C长江以北各行省经济均落后于江南各行省D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18下图是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是A老者的眼镜B门前的店幌 C兴盛的商铺 D商人的衣着19康熙因西洋历与中国传统历法之争,命钦天监官员与西洋历代表、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辩论。经验证,证明西洋历法更为准确,遂“复用西洋历法”,并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副监。这一事件表明,康熙 A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B 审慎地接受外来事物 C改变闭关锁国政策 D承认西方文化超越中国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 “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法家2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日本养老律令学令中规定学校须行“释奠礼”,以祭拜孔子。该规定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 6 世纪,B公元 8 世纪 C公元 10 世纪 D公元 12 世纪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9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崇尚儒家文化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 B C D1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专题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公元 1500 年左右,欧洲出版了大约4 万册图书,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求知欲。此种情形直接得益于 A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B新教翻译出版圣经的需求 C人文学者传播古典文明的需要D 大学发展对图书需求量的增加6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B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D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8表 1 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康熙帝晚年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这表明康熙帝A对西方文化的力量已有警觉 B认为中国迫切需要学习西方文化C对西方文化具有深入的了解 D已经感受到西方化的巨大压力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C行中书省 D枢密院2安德森认为 “很吊诡的是, 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竞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能回答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 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直到近代,新安地区千年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A宗法传统的影响 B封建政府的提倡C小农经济的稳定 D儒家思想的流传5有学者认为: 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影响到社会开放的程度。从这一观点出发, 唐朝社会开放程度较高,主要得益于实行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均田制6 “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可发达。”这种制度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 科举制7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候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候,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候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D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8秦汉时期建立和健全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奏事制度、廷议制度和监察制度。其中廷议制度规定:“国家大事皆由廷议向皇帝提出意见,由皇帝裁度或由廷议作出决定”。此规定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央集权制完善 B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C绝对皇权已经形成 D议会制初步确立9史学家吕思勉认为: “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人于平民政治的时代。”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 A分封制 B军功授爵制 C三公九卿制 D郡县制10“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 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 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2012 年 1 月 8 口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11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 B CD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2故宫养心殿有一对漆红圆柱,上面镌刻着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雍正帝有以民为本的思想 B体现了雍正帝对君主专制的反思C说明了雍正帝是一个勤于政务的皇帝 D说明了雍正帝具有天下为公的思想13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突出特色的中央集权制度,自秦朝建立以来,不断发展演变,至明清达到顶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结构图展示的是不同朝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统治形式,其中属于元朝的是14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该国应是诸侯封国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 B C D15 “凡京奏,禁中称文书,必发阁臣票拟。阁票用本,纸、小帖、墨字,内照票拟,或皇上御笔,或宦官代书,具在文书上面用朱字。阁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笔削或发下改票,阁臣随即封上,间有执正强争,也多曲折。”可见,明朝内阁()A.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B.是具有决策权的内侍机构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 D.与皇帝权力相互制衡16刘文瑞教授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纵论一书中写道:“秦汉的三公九卿制中,政府官员明显具有皇帝家仆性质;明淸取消宰相制,皇帝直接指挥六部,把家族式统治扩大到整个国家机器。”依据材料的观点,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鲜明特点应该是A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B削除了皇帝“家仆”对皇权的戚胁C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D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巩固17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 A嫡长子权力日益衰落 B家庭成员关系趋于平等 C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解体18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 “在此制度下, 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评价的是 A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 B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C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D 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9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B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 C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 “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20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现象渊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21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22 (2012 年 3 月河南六市联考) “宰相之用舍听之天子,谏官之予夺听之宰相,天子之得失则举而听之谏官;环相为治,而言乃为功。谏官者,以绳纠天子,而非以绳纠宰相者也”该材料表明 A皇帝和谏官矛盾尖锐 B皇帝的权力受到宰相的制约 C监察制度适用于监督宰相 D谏官的职责是规劝君主的过失23“铁券”(图 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 BC D 24马端临文献通考载: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25 左传桓公二年云: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A “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 “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2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28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A分封宗法制退出历史舞台B摈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D门阀士族遭到严重打击29某史学家认为:“后世官制,变化繁赜。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此亦可见秦之定制,非漫然而设也。”以下相关评述正确的是A材料中的“原理”指的是三权分立与制衡B秦朝的中央官制最早体现此“原理”C作者对“原理”长期不变感到不满D作者对“后世”官制持否定态度3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 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与社会间打通一条路, 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31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B.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 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32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33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圈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B “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34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 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 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 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35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6西汉文帝出行时有人惊吓到他的马,此人被廷尉处以罚金。汉文帝认为处罚过轻,廷尉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据此可以认为汉初 A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 B官僚集团自觉守法 C官僚和法律牵制皇权 D法律权威高于皇权37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狭隘考试模式僵化能力要求单一考试公平性缺失 A B C D38 1975 年在陕西岐山董家村出土的铜器中,有裘卫四器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的四田相交换;共王九年,矩伯取裘卫一辆车子和车马的饰件,裘卫另外送给矩妻四卷帛,矩伯便把一片土地和林木送与裘卫。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商品经济繁荣 B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的主要史料C分封制瓦解 D奴隶制土地国有制被破坏39唐太宗在位时曾说: “国家本置中书、 门下以相检察, 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舍己从人,亦复何伤。比来或护己之短,遂成怨隙,或苟避私怨,知非不正,顺一人之颜情,为兆民之深患,此乃亡国之政也。”材料最能表明唐太宗A对中书省的工作不满意 B十分重视门下省的职能发挥C希望三省之间友好合作,和谐共处 D认识到三权分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40下表为秦至唐末宣城地方行政建制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朝代建置名称历史沿革地方体制秦设鄣郡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汉设丹阳郡公元前 109 年改鄣郡为丹阳郡, 辖县十七。公元 139 年分设宣城郡。西汉郡国并行。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唐设置宣州武德三年( 620 年)改郡为州。天宝元年( 742 年)改州为郡。乾元元年( 758 年)复为州。领县九。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A古代宣城一直以丹阳命名 B从秦至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古代地方体制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D 古代政治制度变化无常曲折反复41史载: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意见发回重拟时,如果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内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B明朝政治初露民主迹象 C明朝君主专制较前代有所弱化 D明朝内阁大臣掌握了决策权42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43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上受下列那一观念的影响A重义轻利观念 B三纲五常观念 C宗法观念 D仁政观念44据考证图1 是商朝武丁时期甲骨。牛骨正反面刻满了长篇卜辞,内容是涉及北方部族入侵和王命诸侯出征、田猎以及天象等。该图反映出A商朝神权与王权结合 B天人感应的神权色彩C商王严密控制诸侯国 D迷信活动,史料价值低45“从理论上讲, 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B2B3B4A5B6D7C8B9D10B11A12A13D14A15C16C17C18C19D20B21C22D23B24A25C26A27D28C29B30D31A32D33C34A35B36C37A38D39B40C41A42D43C44A45B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高考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df)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