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共6页).doc
-
资源ID:27095004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共6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抢救和护理要点。结果 40例患者完成心肺复苏抢救后予以系统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总有效率达20.0%(8/40),另外32例患者抢救过程中因多脏器衰竭或脑死亡等原因发生死亡,死亡率为80.0%。结论 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抓住及时有效的抢救时间以及抢救之后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抢救;心肺复苏;临床护理 呼吸或者心跳骤停是临床急诊科中比较常见的危重症,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5 min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可显著提高心肺复苏(CRP)的成功率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8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90岁,平均年龄(57.8±6.5)岁。其中心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6例,脑血管意外2例,外科创伤4例,溺水、自缢各1例,农药中毒2例,脑血管意外3例,不明原因1例。心脏骤停地点:院外28例,运送途中7例,院内5例。 1.2抢救方法 对患者心脏骤停状态进行判断,及时进行CRP,保持连续性胸外按压,遵医嘱快速开放呼吸道,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或进行循证医学考证之后,间隔35 min静脉推注肾上腺素1 mg一次,尽快进行电除颤,待患者呼吸和自主心率恢复之后,将其转入ICU,实施高级生命支持治疗。 1.3护理要点分析 院前急救及运转中急救:根据AHA院前急救操作指标的相关流程,对患者进行救治,首先快速开放患者气道,给予2次面罩通气,每次吹气时间维持在1s以上,连续进行心电监护,始终保持心脏胸外按压,保持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在30:2,给予患者电击除颤,实施进一步气管插管之后,由2人进行CRP操作,保持每分钟的通气频率为810次,通过过程中不要停下胸部按压,创建静脉通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适宜药物,保持头部低温状态,将其即可送往医院。运转过程中,医护人员急救工作要继续,以提高CRP成功率。科学合理给药护理要点:开始药物治疗前,必须为患者快速创建两条静脉通路,最佳选择是距离心脏最近的大血管通路,以实现静脉、肘静脉大血管快速给药,降低CRP失败率。确保抢救药物可迅速发挥治疗效果;心肺复苏首选药物为盐酸肾上腺素,但其药物剂量必须加以控制;其他药物可选择静脉输注的形式完成输注工作。做好监护措施:??K密切观察血压、心率等体征变化,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措施。??L呼吸道要保持畅通,以免发生肺部感染:患者完成心肺复苏之后,因为缺氧情况比较严重,会导致颅内压升高以及脑缺氧、脑水肿等情况,进而使得患者呼吸不畅,甚至造成再次呼吸骤停现象。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将口腔中的痰液、分泌物及时清除,必要时进行湿化痰液或雾化吸入治疗;一切操作要符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免发生肺部感染或呼吸道感染情况;针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必须给予常规的插管术后护理,插管期间要对其进行血气分析监测,确保酸碱平衡状态。??M急性期必须对患者瞳孔、意识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呼吸心跳停止引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缺氧,其亦会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情况,缺氧不仅会造成脑水肿或者颅内压升高,甚至会引起脑疝,进而使循环中枢、呼吸中枢受到威胁。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对患者意识、瞳孔变化给予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后可随时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并将患者转入ICU病房进行紧急治疗和护理。脑复苏要点:患者完成心肺复苏之后采取降温脑保护措施至关重要,治疗过程中,要对其头部进行适当降温干预,待恢复心跳监测到血压之后,立即给予脱水剂,并给予加快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基础护理要点及尿量变化监测:接受CRP的患者留置的管道较多,再加上不稳定的心肺功能,病情比较严重。护理人员必须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对受压处进行按摩,加快血压循环,以免发生压疮。进行2次/d口腔护理,若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眼睛无法闭合,可选择凡士林纱布进行覆盖。心理护理干预:部分接受心肺复苏之后意识清醒的患者,会因为担忧疾病和恐惧临床治疗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及时给予患者心理方面的疏导和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尽可能消除其内心的不良因素,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和勇气。 2结果 40例患者完成心肺复苏抢救后予以系统治疗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总有效率达20.0%(8/40),另外32例患者抢救过程中因多脏器衰竭或脑死亡等原因发生死亡,死亡率为80.0%。 3讨论 截止到目前为止,心肺复苏最基本和重要的抢救理论和操作技术依然是世界急诊医学中有待解决的难点2。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病因、给药以及CPR方法是否正确都可能会影响治疗成功率。急诊科是临床对病情危重患者进行早期处理的重要场所,本科室的抢救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意识,争分多秒的实施救治措施,医护人员之间还必须做好密切配合,以减少停顿时间,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3。对心脏呼吸骤停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时间越快越好,这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此外,进行心肺复苏时,医护人员必须默契配合,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配合意识和处理问题的应急能力,充分掌握人工呼吸、电除颤等心肺复苏常规治疗技术,并确保可以将其熟练的运用于临床治疗之中4。除做好上述工作之外,单纯的医院急救无法有效救治危重患者,必须全面普及社会急救意识,大力倡导心肺复苏技术,以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5。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0.0%,其中有32例患者因为在抢救过程中出现多脏器衰竭或脑死亡等原因导致死亡,由此可以知道,提高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抓住及时有效的抢救时间以及抢救之后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这一点临床方面应给予高度重视,并全面完善临床救治和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宋春梅.46例急诊心肺复苏应用心肺复苏器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05(16):241-241. 2陆霞.93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8):50-52. 3陈容,李平.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1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7):60-62. 4刘会玲.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在围术期的护理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4(9):172-173. 5石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8(6):141-142.编辑/申磊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