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pdf
-
资源ID:27095251
资源大小:39.63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重点整理 .pdf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二.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三.论述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1.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2.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四.论述普遍联系主要内容。(分析题)1.联系是指事物内容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具有普遍性,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五.论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3.运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六.论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达。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特色是个性。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可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七.什么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简述二者关系。(考到可能性不大)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2.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八.如何理解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基本条件。(材料分析)1.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2.经过理性思考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理性认识。3.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是有条件的。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真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包括形成实践理念,制定实践方案,运用实践手段等;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材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九.运用真理的决对性和相对性原理谈一谈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态度。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有两方面的含义:首先,任何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其次,人类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首先,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向具有绝对性的真理转化。4.马克思主义正确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规律,是绝对真理,我们应该坚持;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能够解释一切问题,具有相对性,因此我们要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十.论述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首先,价值评价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其次,价值评价要求实践活动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最后,价值评价引导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性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2.在当代中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坚持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3.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形态性质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党的十八大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一 .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1.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2.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 以人为本 ” 的原则。十二 .论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统一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2.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3.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4.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利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这一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十三 .论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思考题)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十四 .论述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考题)1.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2.其次,社会进步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 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 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3.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十五 .论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分析题)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1.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十六 .论述价值规律及其作用。(思考题) (自己组织语言)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2.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十七 .如何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论述题)1.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的物质条件。2.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二,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3.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十八 .论述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和方法。(思考题)1.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方面是生产物资资料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即价值殖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2.劳动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3.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劳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4.剩余价值生产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和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十九 .论述资本积累理论及内容。1.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重要组成部分。2.资本家获得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后将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扩大再生产,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以,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3.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而且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其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二十 .论述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论述题) (去年考过 )1.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与次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的职能。2.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空间上同时并存,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继起。 3.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而复始的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剩余价值,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作资本的周转。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许多,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二十一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根源。实质: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但是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十二 .论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有 5条)1.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首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其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3再次,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4.最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十三 .论述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及其基本形式。经济动因: 1.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谋求高额利润。2.将部分非要害的技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3.争夺商品销售市场,4.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这些经济上的动因与垄断促进了垄断资本主义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基本形式:1.借贷资本输出,2.生产资本输出,3.商品资本的输出。二十四 .论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思考题)1.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中国家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3.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扩大忽视社会进步,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各国之间相互的依赖越来越强,使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二十五 .论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以及实质。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职工参与政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4.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5.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日益扩大。实质: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二十六 .论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 “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并巩固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二十七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疑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进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制约。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胜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就成为无产阶级政权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面临异常严峻的国际环境。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二十八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二十九 .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1.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产主义新人的培养和成长等,都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 2.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正确理解 “ 两个必然 ” 和“ 两个决不会 ” 的关系。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 两个必然 ” (或两个不可避免)两个绝不会: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说出来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