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与策略分析(共5页).doc
-
资源ID:27096057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与策略分析(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协同理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与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志清 摘 要 在分析中小企业信息化难点和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复杂环境的构成以及各种环境要素对信息化的影响,基于协同理论分析了环境要素间的协同机制和不同目标间的协同优化等问题,并提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协同理论;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策略 1 引 言 企业信息化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各个环节推广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利用内?外部信息资源与人力资源,建立与此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决策等过程的效率?水平与经营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小企业一般是指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根据最近的一项统计,我国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 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左右;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亦超过了50%,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吸纳就业人员?扩大出口?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信息化是否能给企业价值增值带来真正的促进作用,刘凤琴等(2004)通过对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增值关系的典型调查,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中小企业信息化与企业价值增值的相关性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认为通过信息化可以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信息化水平落后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政府?IT企业以及中小企业自身都开始积极关注,信息化环境较以前有了较大不同,由政府?IT企业?联盟企业?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组成了异常复杂的环境,企业决策和影响因素有了较大变化。因此,理解和分析当前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环境对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找到更好的信息化策略与路径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2 协同理论及其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2. 1协同理论概述 协同理论一词来自希腊语,意指关于“合作的科学”。创始人是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协同理论研究各种完全不同的系统在远离平衡时通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合作,从无序态转变为有序态的共同规律。在这种转变中,时间结构或空间结构在宏观尺度上以自组织的形式产生出来。由于系统的有序与无序都是由一定的内外部条件决定的,因此,处于某一种状态的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状态,即系统的有序与无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核心思想是:协同导致有序。 2. 2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的意义 协同理论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1) 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是无序的。中小企业在宏观上表现为无序的结构和状态,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多,管理基础?起源?企业文化?信息技术基础?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企业信息化难以标准化和格式化,表现出明显的无规律性和无序特征。 (2) 协同导致有序是指导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理论。虽然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宏观上表现是无序的,但在微观上又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其有序是由于协同而导致的。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个人之间?协作组织内各企业?中小企业与IT技术与服务企业之间通过共同的利益或者契约等形成协同一致的状态,从而表现出有序特征。 3 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分析 3. 1信息化环境的构成 环境是事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事物必然受到环境的约束和影响。信息化环境是由多主体组成的,由于各个主体利益的不同,必然导致环境是复杂的。根据企业生存环境的特点,将企业信息化环境分为:政府?IT企业?行业?竞争对手?供应链(主体企业)?金融?企业自身等环境要素。信息化环境的不同必然导致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策略和路径的不同选择。 3. 2一般环境要素分析 (1) 政府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政府对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导向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家的政令性指导?地区的信息化政策和样板工程等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企业信息化的政府环境。一般情况下,政府态度积极?措施得力?政策到位,则该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就高一些。 (2) IT企业环境。IT企业环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和投资等方面的期望值不同,加上信息人才少?管理基础薄弱等原因导致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难度较大,且IT企业对此类企业实施信息化利润薄弱,因此开始并不是很关注中小企业。但是随着大型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逐步饱和,IT企业开始将重点转移到中小企业,以规模效益取代边际效益。当前诸如SAP?IBM等大型IT企业都推出了适合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产品和服务。很多IT企业还通过结成联盟以提高信息服务水平。这就构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IT企业环境,该环境发展越好?越规范,则中小企业信息化环境就越佳。 (3) 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就是中小企业所在行业整体形成的信息化现状?格局?信息化市场?信息化深度和广度等综合环境。 (4) 企业自身环境。企业自身环境就是由企业的起源?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等共同组成的环境。 (5) 竞争对手环境。竞争对手所构成的环境对中小企业来说是反向的,即竞争对手越强,则对企业的压力越大。竞争对手信息化情况对企业信息化也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6) 供应链(主体企业)环境。中小企业一般处于供应链的非核心位置,供应链核心企业(或者主体企业)对其信息化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很多主体企业要求链中企业实现信息共享?进行EDI信息交换?网上结算等,供应链整体信息化水平和操作方式等决定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选型和技术取向。 4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及关键问题 4.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矛盾 (1) 共性服务与个性化需求间的矛盾。中小企业极具个性化特征,而一般软件只针对基本的共性需求而设计,且系统的个性化需要成本较大,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这样就必然导致企业的个性需求和共性服务间的矛盾。 (2) 实用性与超前性?先进性的矛盾。现在企业都相当重视实用性,希望通过信息化来解决管理和效率的问题,这很容易导致企业比较关注目前的效用,强调对手工操作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从而缺乏战略意识,给进一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3) 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与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信息化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关键是能与管理有机结合。现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管理规范不健全,业务流程不清晰,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基础数据没有积累或不能很好地共享,难以实施科学管理,导致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另外,信息化往往带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如果没有强化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就容易出现新旧管理模式的冲突,尤其是人为阻力。 (4) 系统规范化与管理不规范间的矛盾。中小企业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比如企业作两套账等,从而出现系统的刚性和管理的柔性间的矛盾。 (5) 信息化高技术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IT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信息化作为高技术项目,要求在资金?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协调作用。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进行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与计算机相关的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国外的通常在2%3%;81%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的IT技术人员。这说明中小企业因资金短缺导致信息化投入不足,并且企业中IT人才短缺,这和信息化的要求差别甚大。 4.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及趋势分析 (1) 信息化主体间的界面处理是关键问题之一。信息化涉及的主体很多,包括政府?ASP(电信等)?IT咨询方?硬件提供方?软件提供方?企业自身等,多主体间的沟通和协作难度很大,主体间组织和人的“兼容”以及设备与软件系统的兼容性好坏决定了信息化项目实施的效果。而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和渠道(即良好的界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2) 信息化产品要经济实用并具有创新性。中小企业IT建设越来越具有灵活?创新?实用和理性等趋势,用户需要的是软件?硬件和服务的整合创新。由于在规模?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投资一般比较谨慎,针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必须经济适用,去掉一些不实用的功能,减少在信息化投资方面的浪费,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中小企业的认可。 (3) 降低系统使用的难度。信息化需要一定的IT技术基础和人才,而中小企业这方面的基础和储备一般较差,所以,信息化应尽量简单并体现一定的“傻瓜”化,包括软硬件安装?维护和使用等。 (4) 需要系统性?个性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由于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在企业性质?规模?运营模式?内部流程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不是标准化的,在抽象企业共性需求的同时要尽量满足其个性需求。但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绝对不是大企业信息化的简化版。中小企业需要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尤其需要整合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一体化产品。 (5) 中小企业的IT建设将从传统的财务管理为核心向协同办公过渡,与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等进行整合,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成分将逐步减退,对于IT建设方案的选择也将更趋于理性。 5 主要协同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 5.1主要协同因素分析 (1) 不同目标间的协同。信息化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信息化不能离开企业的整体运行环境进行。信息化必须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优化企业运行环境和效率,提高企业整体工作质量。而信息化项目在保证信息安全?完整?快速?保密的同时,必须注意信息化成本和收益间的平衡。 (2) 各种环境因素的协同。各信息化要素间分工合作,形成中小企业信息化产业链。如电信运营商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优良的网络和渠道资源等;而IT服务企业在把握中小企业需求和内部流程特点以及系统设计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运营商与IT服务企业合作,对运营商而言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对IT服务企业而言,有助于解决方案的推广以及降低交易成本等。 (3) 推式信息服务与拉式信息服务的协同。推式服务就是由IT技术与服务企业或者政府?供应链主体企业等发起的,而拉式信息服务是由中小企业提出和推动的。信息化过程中经常存在拉式和推式共同作用的情况,如政府推动的信息化工程等。而由企业自身提出的拉式信息服务应该是主流和具有决定性的动力来源。 5. 2信息化模式选择 (1) 集成化平台服务模式。该模式是由政府或行业协会组织进行的,主要针对企业应用中的公共需求而设计开发的综合应用系统,一般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B/S)设计。该系统一般包括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管理?财物管理?人事管理等一些共性管理系统。如“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企业信息化研发推广中心”就是一个例子。企业只须登录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即可免费下载系统使用。或者在平台上进行注册,缴纳一定的费用即可使用。 (2) 联合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模式就是由若干家企业联合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共同承担开发和设计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投资的一种信息化模式。当前联合体现为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联合和需求方联合等形式。 (3) 一对一服务模式。就是针对单独的中小企业而进行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中小企业会购买或者定制一些软件,该模式费用最高,但是满足个性化需求情况最好。 6 结 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创新?扩展市场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中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但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必须注重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务实和创新,研制和开发符合不同背景和基础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尤其是建立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务平台(联盟),改变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独立地购买设备?软件?服务等信息化方式给他们带来的信息化恐惧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基础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和能力也是关键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晓东.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建议J. 中国中小企业,2000,(6):19-20. 2 刘凤琴,马俊海等. 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实证分析J. 商业研究,2004,(20):60-64. 3 曾斯铎. 中小企业信息化遭遇四大难题N. 中国电子报,2006-08-08 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