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报告(附教育信息化领导与管理机构情况调查表)(共23页).doc
-
资源ID:27105577
资源大小:67.50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报告(附教育信息化领导与管理机构情况调查表)(共23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报告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要求,加快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教育信息化情况调查的通知(教技厅函201074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的通知(渝教科函201018号)要求,现就我院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工作报告如下:一、教育信息化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一)、“教育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为切实做好“信息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重庆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相关精神,学院组建了“教育信息化领导与管理机构”(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兼),结合“数字校园”整体规划情况,全面推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二)、“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及日常经费保障教育信息化根本目的是为全院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方便使用的“数字化校园”环境,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为学院专业建设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功能,使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对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和人才培养发挥更大的引领、示范作用。为此必须具有以下有力保障。1.组织机构的保障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现代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相结合,它可能会颠覆学院原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要成功的实现教育信息化,就必须要有稳定的组织机构,并具有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才能保障教育信息化顺利进行。2.资金的保障教育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证校内各种软硬件统的正常运行,并且需要长期投入资金,用于维护和更新设备,让教育信息化具有一个稳定的运行平台。3.良好的用户环境与技术的保障.形成良好的以人为本的用户环境数字化校园必须以用户为核心组织信息资源与服务,需要建立个性化的用户环境,建立按需访问的用户界面,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贴切服务,使用户登录进入数字化校园后,展现在用户面前的是其希望看到的和有权看到的信息与服务。.配备稳定岗位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集管理性和技术性一体的项目,具有稳定岗位的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并且需要不断的让技术人员多参加各类软件、硬件类的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将让教育信息化的建立与完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具有关联的应用环境关联的应用环境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是实现跨系统的流程整合、内容整合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业务系统进行合理划分,规范系统间的调用接口,以实现业务系统间的信息畅通。并通过信息整合与流程优化,支持跨业务系统的信息内容关联、管理流程关联、信息服务关联,实现全局畅通的信息流,形成关联整合的应用环境。.集成完备的数据环境集成数据环境对数据进行有序组织和集中管理,实现学院数据管理的标准化、集成化、权威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有序性、共享性和可管理性,为业务系统和最终用户提供方便、高效、安全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提供高可用的运行环境数字化校园的运行环境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备份、安全、数据库、系统软件、应用支撑软件等软硬件基础设施。 .建立高可信的安全环境安全问题是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各个层面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构建一个完善、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数字化校园各个层面上关键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实现数字化校园信息环境的可控、可信、可查。二、教育信息化现状学院信息化经历了近十七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的计算机化发展到网络化,再到现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到目前为止,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数字化信息门户、业务系统、数字多媒体教室、网络实验室、数字图书馆、数字“一卡通”等信息化应用改变学院的教育教学模式及生活方式。 (一)、信息化基础实施、信息资源开发与整合共享信息化建设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延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并全面实现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工作环境,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创建数字化的生活空间,创建虚拟大学空间,为提高学院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和对外技术服务能力提供基本信息技术支撑,成为为煤炭及其它行业、同类高等职业院校提供共享资源的数字化学院,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学院校园网始建于 1995年,根据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遵循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学院高度重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问题。经过院长办公会多次就如何建设“数字化校园”及其组织与领导、开发模式、关键技术、信息标准规范、资源共享、建设经费及2007年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等事宜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决定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小组,加强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共计投入500万元,分别从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系统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四个方面加强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其中,主要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IDC机房、标准规范网络拓扑结构、高性能的网络设备等用于改善网络基础设施,为日益普及的信息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新增SOA架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立校园一卡通系统,为学院的管理信息化提供软件支撑;加强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数据处理中心建设,以加强学院的数据处理、资源建设;扩大数字图书馆存储量、对学院的电子阅览室进行扩建、购置数字图书资源,以满足学院教学、科研对信息和资源的需求。(二)信息化典型应用通过招标购置了杭州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学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单位。现已开发并实施了协同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迎新系统及学生离校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建立了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学生自助转账、自助查询、身份认证、网上选课、校园消费电子化等;加工和建立了校园资源库系统,学生通过校园网即可实现网上学习、网上交流。 通过功能完善的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了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极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完成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三)、信息化研制与应用根据教育信息化,结合学院的实际需要,实现了“三大基础+两个体系+四个平台+N个系统+一个库”的基本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不断的优化、调试,系统功能逐渐完善,资源建设越来越丰富,适应了示范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对数字化校园的需求。1.三大基础:功能强大的校园网络交换、企业级的服务器机群、集高可靠性与高速度一体的光纤存储系统三大基础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各类上层应用提供了硬件保障。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石,是信息化建设的前提。核心交换机采用两台H3C 7506E万兆级交换机组成双机热备系统,强大的交换能力保证了学院内网数据传输的需要;3台曙光A850R-F企业级服务器服务于学院的数据中心及校园门户,10台曙光A620R-F部门级服务器服务于各应用系统;教务系统、一卡通系统均拥有独立服务器,并组成双机热备系统,保证了网络的可靠性与高效性;分别合理布置学院门户、身份认证、协同办公系统、学生工作、人事管理等多个应用系统服务器,切实保证各系统在数据中心的统一管理下独立稳定运行;一台容量为10T光纤存储系统、一台容量为10T的IP存储系统将学院的所有数据集中存放,并实现了定期备份与互备。通过对校园网络的扩展、升级和改造,学院构建了一个结构稳定、运行可靠、服务齐全的网络基础平台,为数字化校园各类上层应用提供了硬件保障。2.两个体系: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保证数字化校园数据统一和安全的基础。通过数字化校园信息系统的建设,根据全国信息技术标准、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框架,同时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项目建立和完善了学院的信息标准规范体系。为校园网信息统一、数据集成,避免形成信息孤岛奠定了基础。在建立数字化校园的同时,通过招标的方式购置了方正8000-FA-E高性能防火墙,有效地防止了外网可能对校园网形成的威胁;购置了阿姆瑞特AQ2000-600M网络流量整形设备,加强了对信息点流量的可控性,有效地避免了因为教师、学生对网络流量无节制使用而造成的网络资源的浪费;部署了网康NI5710上网行为管理设备,使学院所有信息点计算机对校园网进行访问时必须经过过滤,所发布的信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信息混沌、良莠不分的互联网中有效的维护了校园网的纯净,保证了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稳定运行。3.四个平台:一卡通信息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数据交换平台、集成信息门户平台是实现全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整体集成的基础,是面向共享、搭建数字化校园的关键和核心。四个平台即一张卡片、一个账号、一个中心、一个门户,可概括为4个“一”工程。一卡通系统采用业界最先进的CPU卡片,是学院教职员工、师生在学院的“身份证书”,实现了在校园内的身份认证、考勤、图书借阅、校园消费、信息查询等功能;利用已建立的数据中心,在学院的多个应用系统条件下采用一个账号即可登录和访问各个系统,便于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统一部署的数据中心有效地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同时严格遵循“谁产生、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杜绝了数据混乱等情况的发生;建立的门户平台集成了学院的门户网站和各个应用系统,学院教职员工通过统一的入口即可抵达各应用系统,突出了信息化系统直观、高效的特点,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四个平台是实现全校应用系统和信息资源整体集成的基础,是面向共享,搭建数字化校园的关键和核心。4.N个系统:各部门应用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全院各种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围绕学院的各项业务,建立了各部门业务管理子系统。新建成的应用系统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学工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毕业离校系统等。其中,办公系统实现了会议通知、发文收文、出差报账、请假用车等学院日常事务的网络化申请和审批,使“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办公成为现实;学工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评奖评优、勤工助学、违纪处分等日常事务的信息化管理,使繁杂的学生管理变得清晰和轻松;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了人事档案、考勤管理、考核奖惩、工资薪酬、统计分析等功能,为学院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上报、领导决策提供了快速的参考依据;数字迎新系统利用一卡通系统实现了新生的报到管理,提供实时的动态监控服务,为领导和参加迎新的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学生报到情况提供了技术支持;电子离校系统使学生通过学院的计算机、各信息查询终端机即可知道自己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如何办理、还需交纳哪些费用等情况,方便了学生离校手续的办理,提高了学院的各种手续办理效率。由于学校业务逻辑复杂,各业务系统功能需求各有不同,该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考虑到了学院的总体需求和各业务系统需要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统一规划,并逐步推进,最终由公共应用平台集成,实现了全校师生的统一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特别是实现了学生迎新、报到、注册、学籍管理、图书借阅、门禁控制、生活服务等从进校到毕业以及校友的全过程管理,进而实现了全院各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5.一个库:由精品课程库、数字图书库、光盘库、素质教育库等内容组成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学生开展学习和实践活动提供了数据资料支持。通过购置天空教室精品课程管理系统,将学院的国家级、市级、院级精品课程的建立、发布和维护统一起来,提高了精品课程的建设速度与可应用性;新增的科技图书进一步充实了数字图书库,形成了电子图书、数字期刊、行业标准等电子数据库,完善了图书结构,满足了学院师生员工对资料查找、图书阅览的电子化需求,是对纸质图书的有力补充。(四)、信息化示范效应1.师生参与的建设过程,提高和锻炼了教师学生队伍,使本项目成为本院系部学生的实践基地,同时相应的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如果仅仅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看作是专门的技术,将其交给社会的系统集成商或网络公司建设可能会更加快捷和专业,但是若将其放入拥有30余名具备双师素质教学队伍的计算机系,凭借本院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建设显然更有利于数字化校园的发展。所以在项目申报之初,学院就成立了以计算机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组成的项目建设团队。项目团队成员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学习,凭借严谨而扎实的工作使本项目的建设顺利完成。通过由学院的教职员工和学生为主体组成的项目建设团队进行建设,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并为教师积累了教学素材。由于该项目是学院的实际实施项目,在今后的教学中,该项目也将作为教学案例进行讲授,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直保持有学生参与,为学生积累了实际工作经验,为其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2. 吸收社会资金,引企入校,多渠道筹集资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改善学院办学条件。学院也是社会的一角,也是许多企业争相占领的地方。学校办学资金紧张是中国高校的共同特点,而吸收社会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是解决方法之一。本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该因素,以学院需要建设互联网接入为条件,先后与长城宽带、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公司谈判,最终获得中国电信免费为学院建设2500信息点的优惠条件,节约资金48万余元;以学院需要解决VPN连接需要租用线路为条件,先后与中国联通、广电宽带、中国电信等谈判,获得由重庆电信巴南分公司免费为学院建设部份办公网络和学生网络,共计信息点1300余个,节约资金约28万余元;以需要与银行转账及学生用卡为条件,获得建设银行一卡通系统投入净资金28万元。3.教育信息化建设为同类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煤炭及其他相关行业提供服务,实现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重庆地区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以前的中职升格而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起点低、资金不足、规划不足甚至无规划等诸多问题。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完成后,在数字化校园方面已走在重庆高职院校的前列。数字图书馆和与其相联系的高职院校已实现资源共享;校园网运行两年以来,已先后接待相关高职院校参观学习10余次,同时也进行了相关的对外交流;项目组个别成员多次作为专家参与其他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讨论。我院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了学院的影响,提升了学院的形象,发挥了示范高职院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五)、信息化问及思考1. 共享型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共享是数字化校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共享型资源的不足将使这一目的大打折扣。为达成这个目标,资源的建设过程需要学院的不断支持,需要学院各部门和广大教师的不断支持;资源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保证;收集教师的教案、教学资料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能公开或不能公开的资料需要一个部门的保证。只有拥有了这些条件,教育信息化建设才更有用武之地,才更能发挥出对教与学的“服务”作用。2.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进行不断创新和改变目前我国数字化校园还处于第一代,是以实现信息共享、业务整合、一站式服务、消灭信息孤岛和应用孤岛为目标。我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是以此为目标进行建设。而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二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重点是建设各类支撑平台及其运行“规则”或称“虚拟空间上的用户行为准则与法律”,强调用户在平台上的身份、角色、活动、价值与贡献。各类应用系统的成长将更多地依赖每个用户在平台上的活动与贡献,不再依赖于系统的开发者。长远考虑,此过程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及更大的投入,对于刚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基础目标的我院来说,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尝试、创新和改变,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去一一完成。3.下一步工作思路在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将继续进行修订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发展规划”、完善数字校园运行保障制度体系和技术规范、继续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加大系统的培训和应用推广工作、培养学院信息化人才梯队,构建系统二次开发平台、启动数字化校园三期工程、启动无线校园网工程等工作,继续发扬团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完善我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三、未来510年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规划或初步设想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理念,结合创建一流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思路,发挥示范高职院校的引领作用,力争构建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应用深入,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一)、“教育信息化”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整体规划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学院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系统规划既要从时间上、发展上进行纵向的考虑,又要从全校各部门以及其他校外机构的协调运作关系的横向关系上考虑;既要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公共应用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分步实施,又要考虑这些项目的协调发展。2.分步实施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在建设过程中,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应根据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和业务流程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分布实施规划。3.协调发展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任何一个环节的建设都离不开其他环节。因此,应根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应用平台、应用系统建设、支撑体系建设等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制定合理的分布实施规划,以确保各项内容的协调发展。4.完善基础的原则教育信息化建设应重视网络基础平台、公共数据库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门户平台等教育信息化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建设完成以后,符合一定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应用系统可方便地实现与教育信息化的集成。5.突出应用的原则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教育信息化的魅力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二)、“教育信息化”总体目标和具体规划1总体目标根据长期规划分布实施,边建设边受益的建设思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建设一个完整统一、安全可靠、技术先进、高效稳定的基于网络的教育信息化系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供交流、通用的服务平台,促进教学科研的发展;为学校的管理提供高效、共享的管理平台,提高学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效率;为师生提供开放的数字化生活环境,引导师生员工尽快融入信息社会的氛围和环境。2具体规划(1)网络覆盖无盲点通过有线和无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方式,在全院范围内无网络盲点存在,满足不同用户(学生、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和其他用户)以不同的方式(固定、移动、外出)访问校园网。(2)管理覆盖无盲区只要是学院需要的业务都必须有相应的应用系统来支撑,且所有系统必须符合学院相关的技术要求,并在学院的软件平台上统一;只要是学院业务需要的数据都必须统一存放在中心数据库中,单一来源、统一管理、充分共享,严格杜绝信息孤岛。(3).服务对象标识化在中心数据库中,用电子身份号来唯一标识教师和学生,用设备号来标识各种设备,进一步完善和建设全院标准的信息集和代码集。(4)教育教学网络化建设和发展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资料收集、学习和交流,在提高信息素质的同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最终学生受益的目的。(5)一站式服务数字化校园满足所有用户在教学、管理、科研、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在基础通用软件平台上开设信息门户,实现一站式服务,单点登录,全网漫游。(6)一卡通继续完善一卡通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全院教职工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各个环节“一张卡通行校园”,考勤、签到、门禁、消费、信息查询、缴费、借图、银行转帐等。(三)、“教育信息化”主要任务力争达到教育信息化项目的总体建设目标,考虑到“教育信息化”项目三到五年内的应用建设变化发展所需要的系统伸缩性和扩展性要求,学院软、硬件平台必须采用现代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设计,保证技术先进性、现实性和发展性,最大限度地保护既有的投资,减少对系统的维护和未来开发的成本,保证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1教育信息化应遵循的理论模型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论模型,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层、信息资源层、应用功能层、信息服务层。这四层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个虚拟大学。内层是外层的基础,内层为外层提供服务。2分项目建设规划(1)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学院现有硬件基础基本能满足需要。根据学院发展对硬件基础设施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应加强如下硬件系统的建设:计算机系统建设:补充或更换部份核心服务器与应用服务器,充实计算机公共机房个人计算机,扩大存储容量;校园网络信息点建设:部份相对固定的办公或学生宿舍增补信息点;建设无线网络覆盖图书馆、办公楼会议室及其他可能移动办公场所;进行新校区综合布线设计;数据中心机房:在现有数据中心机房的基础上,建立消防、报警、新风等系统,同时在新校区建立整个学院数据中心机房;IPTV系统:建立校园内部的基于IP和流媒体的电视系统、音乐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建立基于IP技术的广播和背景音乐系统;增加现有的信息查询机;建设多个LED大屏幕,并按不同功能进行不同的规划和实施;视频会议:在我院将形成多校区办学的形势下,必须建立视频会议以提高效率;安保监控系统:建立基于IP技术、专用于安全监控集中控制和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与管理:丰富现有的多媒体教室,扩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量,并对多媒体教室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一卡通建设:扩充现有的一卡通功能,建立宿舍、图书馆、学院大门等处的门禁系统,实现学生学校轨迹的管理;扩充一卡通的身份识别功能。(2)软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学院现有的软件系统基本能满足学院管理的需要,但从教育信息化的功能扩充上讲,以下软件基础需要建设:统一的信息门户应用平台目前门户服务已实现人员整合(人员信息库、学生信息库及用户管理)并提供了服务及应用的接入,如教务管理、学工系统、协同办公系统、数字迎新及离校系统等,需要统一学院代码集,整理数据中心库,并形成基本数据集,以利于用户和权限的统一和管理;同时形成应用系统建立和集成标准,以实现用户与系统的统一。流媒体服务在现有的网络流媒体硬件基础上,建立流媒体系统,实现校园网电视、视频及教学资源的在线观看。信息资源层建设规划信息资源层的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数字化图书资料建设规划、数字化音像资源建设规划。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数字化音像资源建设规划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光盘数据库、国内外全文镜像数据库、国内外全文镜像书目/文摘数据库等。数字化音像资源建设规划根据学院主体建设的需要,结合学院的专业建设影音资料库、人文影音资料库等,同时收集学院发展历程中的影音资料并保存和发布。应用功能层建设建立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公共数据库: 教职工库、学生库、成绩库、课表库、学籍变动库、财务库、科研成果库、科研项目库、设备库、代码库各部门提供的信息服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查询系统、教学评测系统、网络教学管理系统、财务查询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图书馆应用系统支撑体系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规划信息安全体系是保障数字化校园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的支撑体系,包括系统安全、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审计等。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信息与技术标准体系是实现数字化校园信息共享、各应用系统与数字化校园无缝集成的前提和基础。在教育部部颁标准为的指导下,结合学院现有系统和特点,形成学院自身标准。运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运行服务体系是为保障数字化校园正常、稳定、安全运行建立的安全服务体系。主要是发挥数字化校园软硬件基础设施的作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全面、优质的信息支持。同时进行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制度与规范建设和队伍建设。3分年度建设内容在总体建设内容的控制下,按照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验收标准,根据学院实应用情况,结合学院十二五规划,分年度进行具体内容建设。(1)2010年6月2011年6月建设内容:对照重庆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建设教育信息化,为教育信息化的成功验收做准备。同期,参与新校区的建设具体建筑设计,为新校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好准备。建立信息化保障机制制定学院信息化发展研究制度,建立激励和资助教师进行课程信息化改革措施,建立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学习和完成教学内容激励制度。完善硬件基础局部地区增设无线网络;根据需求增设计算机;适当增加一卡通查询与转账机;扩充现有存储系统以满足现有系统对存储的要求。规范学院代码集讨论并修订学院教育信息化代码集,修订学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为信息系统的建设打下基础;整理现有系统代码。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字迎新系统以形成学生进校、管理、离校整条线的数字化;建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精品课程库、学科库、光盘库、课件库、试题库、网络教学库、视频教学、讨论系统等,并进行内容的建设和充实。新校区建设新校区的室外弱电管网方案设计;建筑物设计弱电系统设计,包括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设计、室内孔洞预留、室内预埋管路;机房建筑环境设计,包括广播、LED显示屏建筑环境设计等;参与新校区建筑物综合布线、机房等方案设计,并确定主干设备的选型;(2)2011年7月2012年6 月建设内容:进一步完善和门户功能,完成门户功能的统一;进一步加大信息化的培训和应用力度,促进师生信息化水平提高;加大资源的建设力度,保证校园网的可用性。进行新校区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门户内容建立多组织机构门户,方便每一单位环节的管理,实现门户的定制及应用系统的整合。实现门户系统的流程、智能化、简单化、共享化等管理功能,并实现全文搜索引擎、信息频道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板、问题反馈、调查文件、文件上下载、安全访问监控及空间占用管理等内容;建立校园内网论坛,并加强管理,形成特色。建立校园视频系统建立校园网络电视台;建立视频服务系统,并提供视频教学、视频讲座及影视服务器,丰富校园网娱乐功能。加强资源建设力度新增数字图书数据库;实现学院数字图书馆与重庆高校数字图书平台联网;在学院统一建设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引导和激励教师、学生共建资源库的良性机制。提升学院信息化水平进行网络教学系统培训,将部份教学内容向网络倾斜,促进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网络辅导;丰富网络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提交作业、网络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将信息技术知识用于日常学习。新校区建设跟随新校区建设步骤,进行网络系统、安保监控系统主干光纤网络布设;进行新校区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进行楼橦内的弱电系统及网络系统综合布线工作。(3)2012年7月2013年6 月建设内容:完善学院教育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功能,完成信息系统的集成和统一,完成设备数字化管理;实现新校区安保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增设一卡通管理系统,为学生入学做好准备。实现所有的多媒体教室设备的统一管理、联网监控与维护;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完成集成,实现二级管理模式下学院对各系部的情况掌握;完成本部校区的节能减排、灯光控制等改造。新校区建立安保监控系统:在安保监控主干光纤网络已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设备招标及施工、验收工作。新校区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对IP广播系统、LED屏系统进行方案设计、招标、施工及验收。新校区一卡通系统建设:在现在一卡通系统的基础上,新增宿舍门禁系统、学院大门门禁系统、宿舍水电控制系统、图书馆门禁系统及教学楼、办公楼考勤系统、停车库车辆管理系统等。(4)2013年7月2014年6 月建设内容:在新校区硬件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教育信息化中心机房以标准机房建设,并实现数据中心向新校区转移;校区间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继续加强资源建设,充实网络资源;进一步加强应用系统使用推广工作,加强应用系统建设。以高标准方式建立新校区中心机房,以形成数据中心的示范效应;将现有校区机房实现向新校区机房转移,以在新校区形成整个学院的数据中心。以新校区数据中心机房建立视频服务中心,并实现主会议室之间、各二级领导主要办公室之间的视频连网,实现办公室、会议室之间的视频会议。加大资源建设力度,扩大网络课程资源的覆盖面,各专业主干课程专业课程相关课程标准、讲义、习题、参考资料、学习辅导资料要求必须上网,建立操作课程的虚拟实训室,使学生通过网络同样能够“身临其境”的观察实验现象,甚至和异地的学生合作进行实验。理顺各应用系统关系,查找应用系统应用推动有问题的单位的具体原因,并制定采取的措施和办法;建立校友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等,以形成学生进校、教育教学、离校、校友身份转换和交流等一体化系统。(5) 2014年7月2015年6月建设内容:根据现有系统运行情况在现有信息安全硬、软件的基础上,加强信息安全规范的建立;建立学院计算机单机、服务器运行管理及操作规范,保证数据安全;整理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并形成教育信息化资料汇编;图书馆资源的独本、孤本及学院历史资料的数字化加工与存储;完善各系统对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作用。完善信息安全制度在安全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意识的培训,并制定信息安全措施,从制度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单机系统安装、维护和管理制度,保证每一个办公计算机从系统安装到维护、数据备份及部件更换的均有标准和操作程序,减少误操作,以利于办公电脑数据的安全。整理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收集、整理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分别形成软、硬件和网络系统等发展历程,形成现有网络系统、软件集成资料,以利于后期升级与维护。图书资源加工及处理四十年代起学院图书馆收集的纸质资料已严重损坏,需要对现存的孤本、独本图书和煤矿地质资料、煤矿设计资料进行数字化,并形成数据库对外提供查询服务。汇总教务、学生、人事、财务、资产等系统统计结果,形成领导查询与决策支持系统。各级领导根据决策主题,进行数据挖掘,发现关联信息,为学校重大问题提供决策依据。附件:教育信息化领导与管理机构情况调查表填写日期:10年11月23日 (单位公章) 领导机构机构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主管领导姓名李慧民职务副院长管理机构机构名称数字化校园建设办公室通信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内设部门无人员编制7在岗人数7负责人姓名施泽全职务主任电话邮箱szq联系人姓名汪应职务副主任电话邮箱wy传真手机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