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八年级教案.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生物八年级教案生物八年级教案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内容标准: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常见于各种科学杂志、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也是学生愿意学习和了解,乐于参与讨论的话题。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描述生命的起源。2、说出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3、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4、培养收集、分析资料和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提供的研究生命起源的证据,进行积极的思维即逻辑推理,能够理解证据和科学推测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索生命起源的意义。树立生命的物质性观点,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生命起源的过程。难点: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推理法、讲授法学法:资料分析、科学推测法、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地球起源视频板书设计 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二、生命的起源的证据三、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教 学 过 程:问题导入大约400多万年前,地球上还没有人类,人类的原始祖先森林古猿,还风餐露宿,几亿年前乃至几十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 课堂研讨,共学新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激发兴趣):地球上最初有没有生命?最早出现的生物是怎样的?我们不可能亲自观察,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但我们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资料分析指导学生1、 观察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2、 1953年,米勒设计的实验3、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经常受到陨石的撞击。讨论:1、 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 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你的理由。3、 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4、 陨石中含有构成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师生交流,指出研究方法分析法,并给予指导。小结: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生物体的有机物。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长期作用下,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地球温度上升,水蒸气凝结成雨,这些有机物随雨降到海洋中;不断地相互作用,约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小结汇总谈谈收获和感悟。小结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原始大气形成简单的有机物原始海洋原始生命技能训练:根据课本上的资料,指导学生运用证据和逻辑做出推测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1-7 8.9选作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内容标准: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在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深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学会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培养对比分析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提供的证据,进行积极的思维即逻辑推理。通过比较法,培养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难点:各种生物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地位。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推理法、讲授法学法:资料分析、科学推测法、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化石相关视频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不同地层中化石的比较:在较古老的地层中的生物简单、低等;在越晚形成的地层中的生物越复杂、高等;二、始祖鸟与现代鸟类、爬行类的比较;三、现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四、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从简单向复杂,从高等向低等,从水生向陆生教 学 过 程:复习导入 复习:生命起源于何处?有什么证据?提出新的问题:我们地球已存在400亿年,而我们还没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本能,因此要研究生命的发展,怎样研究呢?请同学们可以说一说,有什么方法?怎样研究?课堂研讨,共学新知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阅读教材第53页资料分析1,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什么是化石? 观察地球的地层,发现地球地层有什么特点? 化石与地层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地层的顺序变化关系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 学习交流:单块化石可以推测某个年代生活得某种类群,不同地层的化石比较才能得到不同年代生物的种类,看出进化的历程。古生物学家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越_,_生物也越多。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越_,_生物也越多。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是由_到_,由_到_,由_到_逐渐进化而来的. 2、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始祖鸟与现代鸟有什么异同? 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学习交流:生物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出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或者说进化关系。 3、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3,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名称黑猩猩猕猴马果蝇向日葵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01122738 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对不同类型生物的进化进行比较? 通过对不同生物所含有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习交流:通过对生物成分的比较,可以看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4、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本上的三个讨论题。 表达交流 学习任务二: 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复习相关内容动物:单细胞生物:身体有一个细胞组成腔肠动物:身体有假体腔,有触手,有外胚层和内胚层扁形动物:身体扁形,有外胚层和中胚层和内胚层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有真体腔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或内化成内壳,有外套膜棘皮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真体腔,有内骨骼节肢动物:身体有体节组成,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鱼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鳞,用鳃呼吸,用鳍和躯干部游泳两栖类: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 爬行类:体表被鳞,用肺呼吸,生殖过程不需要水,;卵生鸟类: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骨骼中空,薄而轻,消化能力强,双重呼吸,心脏四腔,两条循环路线哺乳类:体表被毛,体内有膈,胎生哺乳植物: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假根蕨类植物: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保护,裸露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保护2、讨论问题:(1)将这些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2)从你已排列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什么特点?如果再从生活环境的不同加以考虑,你认为进化的历程还有哪些特点?3、阅读教材第55页图-2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完成下列题目: (1)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2)请完成图中空缺,并将图中所列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 二、系统总结 小结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从简单向复杂,从高等向低等,从水生向陆生 三、尝试应用 1、鸡生蛋,蛋生鸡。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似乎很难回答。你能综合运用遗传、变异和进化的知识作出合理的解释吗? 2、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你认为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现存的生物中,有许多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而且分布还非常广泛,为什么? 四、诊断评价同步1-5、7、8、14小结汇总谈谈收获和感悟。小结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进化的证据进化的历程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10、13 其他选作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容标准:生物进化的原因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又安排了学生探究活动。通过分析资料和探究活动从感性和理性上认识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2、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3、培养模拟探究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及资料的分析感知生物变异的事例,进一步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做题等分析的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环保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1、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难点:通过观察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推理法、讲授法学法:资料分析、模拟实验法、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模拟实验的彩色布垫和小纸片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模拟实验二、自然选择学说生物进化的原因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教 学 过 程:复习导入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绝灭?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研讨,共学新知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通过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1、阅读教材第58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桦尺蠖是不是自己会改变体色?在第二次考察时,先前看到的大多数的浅色桦尺蠖哪里去了?深色的桦尺蠖为什么会多起来,成了常见类型?2、阅读教材第59-61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是保护色?保护色对于动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3、小组交流:模拟探究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一)提出问题_(二)作出假设_(三)制定计划_(四)实施计划_(五)得出结论_4、通过探究实验回答后面的讨论题。学习任务二: 能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阅读教材第62-6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解释,其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_。2、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那为什么 到现在为止物种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并没有计算的那么多,而是自然界里各种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请举例说明。2、那些适应新的环境的变异个体是怎样产生的?即生物进化的基础是什么?3、长颈鹿的颈从古到今一直都是这样长的吗?4、短颈的长颈鹿那里去了?是不是颈长长了,变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还是被自然所淘汰了,现在只剩下长颈的长颈鹿了?5、根据长颈鹿进化示意图,组内交流长颈鹿进化历程,理解自然选择学说二、系统总结内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外因:环境的改变结果:适者生存三、尝试应用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猎豹和羚羊的进化过程。(1)古代的猎豹和羚羊的种群中都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它为猎豹和羚羊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 。(2)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跑得快的猎豹能够得到食物就容易 ;跑得慢的猎豹得不到食物,就会被自然 。(3)同样,跑得快的羚羊不会被猎豹追上,而跑得慢的羚羊就成了猎豹的食物,因此猎豹和羚羊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相互 作用。(4)现存的猎豹和羚羊都是跑得很快的,这是 的结果。四、诊断评价同步1-4、7、13小结汇总谈谈收获和感悟。小结实验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试着概述生物进化的原因。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5、6、8-10、 11、12选作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内容标准: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 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3、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4、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分析课前调查的资料及相关图片的基础上,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出根据致病的病原体。分析教材中两种常见的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和肝炎来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基础概括出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卫生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事例来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预防措施。难点:1、传染病的概念。2、了解和关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心他人的情感。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学法:图片资料分析、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自制课件、艾滋病宣传视频、禽流感动画视频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病因病原体二、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控制三个环节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传播途径切断 易感人群保护三、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教 学 过 程:情境导入观看“禽流感”动画视频,面对可爱、可怜的小鸡,我最深刻的感受和想法是: ,对我生活得影响。教师交流禽流感对教学的影响。(市场禁止宰杀活鸡,血液、胆汁演示实验均受到影响。)提出问题: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很大!能用什么办法来遏制它的传染和流行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列举常见的传染病1、根据课前完成教材P68表格的情况,进行交流。说出这些疾病哪些是传染的?判断“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依据是什么?二者病因有何不同? 概括病原体和传染病的概念。 2、观察下图中的几种病原体的图片,说一说这些病原体能引起哪些传染病?并归纳出传染病的三种类型 。板书一:病因病原体,包括: 学习任务二:描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1、自己阅读教材69页的资料。2、学习小组的同学共同分析有关流感、肝炎的资料,尝试总结:传染病流行时,从病原体到患者要经过哪些环节? 3、观看动画(课件),并复述流感是如何传染的。4、在复述动画的基础上,概括出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5、应用知识,实际分析:(1)“非典”曾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分析“非典”流行的三个环节 。(2)艾滋病:首先同学间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不十分全面,接下来播放影视资料,然后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艾滋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是什么?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有哪些?结合图片“红丝带”(防治艾滋病的国际性标志),同学们一起交流,我们应如何预防艾滋病。6、拓展反思观看一组艾滋病患者图片(创设情景),思考:假如你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了艾滋病,你如何与他相处呢?播放姚明的艾滋病宣传片。学习任务三:举例说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思考: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还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吗?如何针对这三个环节来预防传染病呢?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些常见的预防传染病的方法。3、小组汇总,尝试总结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明确出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4、举例说出一些常见传染病的主要预防措施,(如:麻疹、乙脑,要预防接种,以保护易感人群为主;肝炎、淋病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了解预防传染病,要做到综合与重点措施相结合。5、应用知识,实际分析禽流感:简单介绍禽流感,(因近期流行,学生很熟悉)让学生结合相关防治图片说出防治方法。 请各小组设计防治禽流感的宣传口号或图片。畅谈收获,自我总结:学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同学自由发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结: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大家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运用知识,以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1-8,9选作拓展延伸调查常见的传染病,把收集的资料整理,编写一期宣传报,向大家介绍有关“传染病”的知识。(目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奉献爱心的社会责任感)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内容标准:本节内容涉及到的概念多,名词多,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上课时语言生动、风趣、活泼,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先从感性的材料入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好课本的卡通插图,结合自身的生活知识,分析讨论人体的三道防线和免疫的两种类型。知识与能力: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2、了解免疫器官,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4、培养分析资料和逻辑思维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个人的体质对预防传染病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三道防线及两种免疫类型的区别。难点: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特异性免疫。教法:探究式教学法、板图法、讲授法学法:图示资料分析、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课件、预防接种卡板书设计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内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抗原和抗体是一一对应关系 教 学 过 程:情境导入我们的空气中到处充满了细菌,你知道我们为什么没有每时都得病吗?古语说,感冒为万病之源,有道理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1、整体感知:观看FLASH动画“人体的三道防线”。小组讨论课本P75“资料分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2、认识第一道防线仔细观察P77的卡通图VIII-4、VIII-5。自己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要求:描述时要突出关键点。小组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拓展反思:狗在撕咬受伤后,经常会用舌头舔流血的伤口,这样做有什么意义?3、认识第二道防线仔细观察P77的卡通图VIII-6、VIII-7。自己尝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然后小组内交流。结合七年级下册循环系统中白细胞的功能,总结出吞噬细胞的作用。小组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拓展反思:对生活实例“发炎”进行问题讨论,红肿发痒说明什么?轻微的伤口可以不治而愈又说明什么?小结:上面提到的两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有哪些是相同的?(第一、二道防线的作用特点:a.人人都是生来就有的b.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特异性免疫)4、认识第三道防线仔细阅读P77最后一段,认识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功能。分析图片:结合抗体抗原产生刺激淋巴细胞认真观看FLASH动画“抗原、抗体的作用”, 连续播放二遍,第二遍慢速播放。小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是什么?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抗原)拓展反思:根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天花、肝炎、结核等)分析第三道防线的特点。(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a.人出生以后才产生的b.只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特异性免疫)5、区别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小组讨论,设计表格,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项目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建立时间组成结构作用特点学习任务二:理解免疫的功能(1)我对免疫的初步认识是 。(2)仔细阅读P78第三段,明确免疫的含义,标注出关键词。(3)观察P78图VIII-8“免疫的功能示意图”,用自己的话形象的介绍图的内容,了解免疫的三个功能。(小组成员间相互指导。)(4)观看FLASH动画(或VIII-8“免疫的功能示意图”),进一步认识免疫的三个功能。概括总结:1.防御感染(课本左图)2.自身稳定(课本上图)3.免疫监视 (课本右图)(5)拓展反思: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过敏是我们从资料经常看到,生活中经常听到的生理反应,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分析它们的原因。学习任务三:了解计划免疫(1)回想原来自己都打过哪些预防针?(2)实物投影交流个人“预防接种卡”,讨论计划免疫的意义。(3)提出质疑:疫苗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物质,注射“疫苗”为什么能达到免疫目的? (4)结合第三道防线的学习,经激烈的讨论后进行交流认识。(5)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以后再遇到有打预防针的时候,我们应当怎么做?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免疫的三道防线,两种类型,免疫的作用等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1-7、9 其他选作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内容标准: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了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了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时能够应急。目的是希望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同学们对医学的兴趣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4.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对比药品成分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利用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设计出科学的家庭药箱、旅行药箱,对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轻微病症(如感冒、腹泻)进行自我诊断,安全用药。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爱心教育,同时帮助学生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树立健康、科学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安全用药的常识。难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常见的急救方法。教法:探究性学习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资料分析、自主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药品说明、模拟道具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一、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几种情况的急救措施 教 学 过 程:情境导入利用相关热点问题“手口足病”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医疗卫生知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生活中关注的医疗卫生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学会安全用药1、调查家里有哪些常用药,并了解它的功效药品名称功 效获得途径2、自主学习(1)自己看书81页,说一说你对“是药三分毒”的含义的理解?(2)安全用药指的是什么?(3)什么是处方药,什么是非处方药?它们有什么区别?3、合作交流,集体冲关:(2)根据P83页的设计指导,你为自己的旅行小药箱列出的药物清单是:(1)看课本P82资料分析:新速效感冒片说明书和牛黄解毒片说明书。小组讨论:资料分析的讨论题1、2、3、4。小组内讨论组员收集来的药物使用说明。讨论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各自的讨论结果。类别常用的器械或药品医疗用具外敷药内服药急救药学习任务二:掌握急救的常识1、自主学习(1)你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拨打“120”呼救?拨打时应注意讲清些什么问题?(2)最常见的人工呼吸的具体做法是怎样的?(3)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做法是什么?(4)说出发生三种出血时,你怎样进行止血?毛细血管出血时:特点、止血方法静脉出血时:动脉出血时:2、拓展应用(1)假设有人溺水了,恰巧你在事故现场,如果让人对溺水者进行急救,你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其求助吗? (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各种说法)(2)下图是某人在与罪犯搏斗时,被罪犯用刀刺伤了右上臂造成了大出血,救护人员进行急救止血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后面的题目:根据图示判断,该受伤导致破裂的血管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且你的身上有止血带的话,此时你的措施应该是( )A拨打120紧急呼救B迅速找人将伤员送至就近的医院抢救 C拨打120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方扎紧进行压迫止血D拨打120紧急呼救的同时,用止血带在伤口下方扎紧进行压迫止血畅谈收获,自我总结: 安全用药常识 急救常识自我测试,知识巩固:同步训练全部选择,非选择选作拓展延伸课后设计:根据你的假期旅游计划,设计一个出游小药箱药物清单。技能提高:学习几种常用的急救措施。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内容标准:本章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章,体现了“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希望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能在最后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方面。本章共由两节组成,其内容与前两章密切联系,显示了人类对健康的认识过程,从防治传染病的流行,到关注心理社会健康问题;从改善卫生环境,到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从治疗疾病,到预防疾病,体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观念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2、认识、理解生活方式的概念,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了解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与作用。过程与方法: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调控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认同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选择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重点: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意义。2、认识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的。难点:1、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并完成一份完整的探究实验报告。教法:讨论式教学法、分析推理法、讲授法学法:资料分析、自主合作学习法板书设计 第三章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如何增进健康不同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情境导入学生谈什么是健康?并在黑板左侧书写学生回答内容的重点。设问:这些回答正确吗?我们一起到新的章节中找答案。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给自己的健康打分1. 强调测试注意事项:单独、如实评价;总分仅供参考,不绝对,不要有任何思想负担;分数可保密等。2. 自己仔细阅读体会P89测试题,尝试打分。3. 分析测试题类型:测试题中哪些是评价生理的?哪些是评价心理的?哪些是评价社会方面的健康的?4. 分组讨论,表达交流。5. 通过讨论,有谁能给健康下一个定义?它应包括哪几个方面?学习任务二:探讨如何健康生活1. 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方面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为此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增进健康?先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2.举例说明心理健康对健康的影响列举事例:(1)机场从事调度的工作人员患心脏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人。(2)美国硅谷人才济济,裁员现象严重,雇员猝死率高。(3)据医疗结果显示,人失业时,血压升高,有新工作后血压降低3. 分组讨论,表达交流: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4.保持愉快的心情探讨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1)青少年阶段,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为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怎样保持愉快的心情?你有什么高见?(2)小组讨论。将方法记录在记录本上。(3)表达交流,并将方法书写在黑板上。(4)仔细阅读P91,观看所展示的投影,提供更多的科学调适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找朋友倾诉、写日记、痛哭一场、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逛街、阅读、郊游、看电影、暗示自己战胜困难、保持乐观的心态等等)投影出示: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健康的含义,制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3.善于休息,睡眠好。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以上10条,体现了健康所包含的身体、心理的良好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三方面的内容。要想拥有健康,就必须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质疑:什么是生活方式?讨论小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学习任务三: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大家在课余时间收集哪些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危害的资料?2、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小组同学交流。3、你们知道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对人们健康的威胁最大,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教材P94的“资料分析”,并结合下面的两个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资料分析: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率讨论:(1)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4、结合数据资料,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再与同学一起阅读教材P95的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5、小结: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人们健康的疾病已经发生了变化,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6、探究活动: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实验计划实验指导:这个实验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制定实验步骤和具体操作时有很多细节值得注意和重视。如选择什么样的酒精浓度、水蚤心脏的位置、心率的计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选择等等。在实验中,每一组的学生最好选择3个以上对照实验完成,即清水中水蚤的心率、两组以上有一定梯度的酒精溶液中水蚤的心率,每一组必须有一定的实验次数以求取平均值,然后从这几种组的平均数据中分析现象和得出结论。如果是选择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则应注意在实验前用不同体积的清水浸泡一种品牌的香烟烟丝。表达交流:探究活动的过程及方法,统计表格的设计。7、汇报探究活动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并讨论教材P96的两个题目。学习任务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1、根据自己的探究活动结果,说明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2、投影展示材料:过量饮酒、吸烟、吸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以上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