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分析报告(共5页).docx
-
资源ID:27109981
资源大小:24.6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5年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分析报告(共5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提交管理评审会议报告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分析报告为了有效提高公司能源管理水平,落实“绿色造船、节能降耗、减少各类污染排放、为社会造福”的能源管理方针,自2013年10月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运行以来,2014年5月公司通过中国船级社现场审核,并在2014年9月通过中国船级社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公司按GB/T23331-2012标准要求,从组织、文件化体系建立、运行控制、日常监视和改进进行了规范化运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将能源管理体系运行以来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一、 能源管理机构设置情况根据能源管理体系运行和能源管理的需要,公司成立了能源管理委员会和能源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任组长,其它经营层人员任副组长,小组成员由各部门部门长担任,各部门设置了专兼职能源管理员。同时,明确了各能源管理岗位职责,使其各尽其责,以有效推动能源管理体系的规范运行。二、能力和意识培训自2014年5月通过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的审核,各部门组织对新增的4个程序文件(能源运行控制程序、能源评审管理程序、能源管理基准与能源绩效参数设定控制程序、供用能事故应急准备与相应程序)及相关能源管理制度的学习,同时,设备部根据能源管理的特点,组织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旨在提高节能意识。三、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情况 公司根据生产经营现状,共收集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266个,公司组织对其进行了合规性评价,重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品”目录等6个法律法规进行了相关条款的逐一对照评价,并列出了相应的存在问题和改进空间。其主要需改进的不合规问题是次级(区域和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不达标。四、能源管理目标实现情况项目/用能单位(当量)能源目标指标产值/产量单位能源消耗量耗能统计万元产值综合能耗tce/万元0.03万元10207.650.03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tce/万元0.18655176.49万元0.185 综合能耗tce/载重吨0.013载重吨0.0175 年度能源目标管理可通过年度实际完成指标统计体现,除综合能耗上升0.0045 tce/载重吨外其余指标达到年初制定的目标,能源管理基本处于可控状态。五、内部能源管理体系审核情况按照年度审核计划安排,2015年4与23日-4月24日,公司内审组对公司能源管理体系的集中审核, 本次审核工作覆盖了体系运行的所有部门和部分过程。内审结论:我公司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所生产的产品的特点所制定的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文件基本符合GB/T23331-2012标准的要求。通过这次内审,反映公司能源管理规范化基础较薄弱,各部门虽然能够按照能源管理体系体系的要求开展部分工作。但也发现少数部门和车间的记录不全面,对部分管理要求不明确,过程控制需进一步完善。从现场审核和总体情况来看,各部门、车间能源管理意识亟待提高,按照能源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完善各项记录,特别是能源消耗的记录。切实做好能源消耗数据统计分析,为节能降耗措施提供依据。内审发现共性问题(含不符合项)和整改要求及期限如下:序号共性问题描述责任部门整改要求整改期限1未建立部门能源管理文件清单设备部/各部门确定能源管理文件清单(包含公司发文、体系文件及部门三级文件)2015-4-292未提供能源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设备部已下发各部门,请部门收集整理2015-4-293部门能源岗位的职责未明确部门请根据设备部下发文件进行对照调整,明确岗位职责2015-4-294不能提供部门能源管理方面培训记录制定能源管理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要求进行培训2015-4-295相关生产作业部门无法提供能源指标、能源基准及绩效参数,无法提供月度用能情况及分析各部门根据设备部下发的能源指标、定额文件制定工序和重点用能设备的目标指标并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统计时间从2014年6月份至今(设备部除外)2015-4-296未提供供用能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记录请与安环部对接按已制定的适宜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留下记录2015-4-297不能提供淘汰设备清单和淘汰计划请设备部尽快按相关法规要求编制淘汰设备清单和淘汰计划并上报实施,要求下发各部门要了解2015-4-298未将主要耗能设备另立清单核查部门主要耗能设备并作好登记2015-4-299未识别能源绩效及寻求改进的机会依据设备部下发能源基准作好能源统计及绩效考核,寻求改进持续改进10未识别与重点用能环节相关的运行和维护及策划控制方法,确保执行设备部门边界内重点用能环节有关的运行及维护工作并策划控制方法加以执行2015-4-2911部门对外包劳务人员能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无宣贯记录各用工部门负责外包劳务队的能源管理规章宣贯,外包工管理科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必须进行公司能源管理要求告知2015-4-2912部门生产策划编制时缺少节能降耗措施。部门生产策划时,可从质量提高、均衡生产、搬运距离、重复调试等方面加以策划并实施持续改进13对倒班作业需对倒班作业的中夜班策划节能措施相关部门需根据中夜班用能的特点和生产物量情况制定合理的控制措施并实施持续改进 内审组将对整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目前公司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如下:公司级进出用能计量器具配备10台;主要次级用能计量器具配备30台(其中电能16台、固态能源1台、液态/气态13台);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23台(其中电能23台,其它能源14台)。根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要求,公司级进出用能计量器具应配备10台;主要次级用能计量器具配备30台(其中电能16台、固态能源1台、液态/气态13台);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59台(其中电能23台,其它能源14台)。目前公司级进出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100%、次级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100%、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62.7%,GB17167-2006规定应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公司级进出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100%、次级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100%、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率90-95%,。从上述统计和标准要求比较,我司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差距较大。为此设备部已经报告公司批准,新增加安装相应能源使用的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22台,以使主要用能设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均达到100%。七、 主要用能设备运行效率公司主要耗能设备为变压器、泵、焊机、起重机械和空压机等,公司结合CCSC的能源评审,对部分主要机电设备和主要耗能设备进行了效率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变压器的日负荷率、负载系数和功率因素均达到GB/T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的考核要求;水泵的效率和系统效率达到GB/T16666-1996泵机组液体输送系统节能监测办法中电动机容量在50-250KW以上的水泵效率应大于44%和系统效率应大于35%的指标要求;焊机的电能利用率达到了GB/T16667-1996电焊设备节能监测办法中的指标;起重机械的能效利用率达到JT314-2009-T港口电动式起重机能源利用效率检测方法中的要求;空压机用电单耗低于GB/T16665-1996空气压缩机及供气系统节能检测办法空压机功率小于45KW的限额。抽样设备检测均达标。随着公司生产的正常化,物量的上升,设备部需在主要用能设备用能计量器具配备到位后每季度一次对主要用能设备进行能效数据统计监测,对不达标准规定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实施改进。八、 改进建议根据公司能源管理体系运行、能源评审输出和公司能源规范化管理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改进。1、设备部需建立能源统计和考核机制。识别重点用能工序和主要用能设备,按“能源统计制度”制定合理的部门、工序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源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目标、责任人和考核时机等内容;2、公司建立节能技改管理办法。激励全体员工人人重视能源,人人参与节能降耗工作,使节能降耗落到实处,公司组织对员工节能降耗建议进行评审,一经采用,按规定对建议人进行奖励;3、推行工艺优化。对能耗高的工序,通过合理分析能源使用情况,制订出最优化的能源使用工艺参数,如空压站的余热利用、焊接设备生产过程监控、涂装除湿系统节能技术等。4、设备部策划合理安排管网及线路布置,减少线损、同时各部门能源清晰、尽量避免一表多用、一线多用,对能源统计造成困难;5、生产管理部、项目部和各车间合理安排生产调度,减少(运输过度、生产不均衡等)能源损失;6、设备部和各相关部门需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设备部需每日对各部门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和工况进行检查监控,特别是生产设备交接班和点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尽量减小由于生产设备自身的原因造成的能源损失;7、设备部、各部门能管员需每天对耗能工质传输管线的进行巡视维护,杜绝跑、冒、滴、漏现象;8、有效提高产品(工序产品)的一次交验合格率。通过质量管理手段的提升(如部门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车间QA和班组长质量职责提升等)和作业人员技能意识的提升(如焊工技能培训考核等)来有效提高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减少废返能源的浪费。管理者代表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