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题.doc

    • 资源ID:27110638       资源大小:965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题.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题第三章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一、 名词解释1、Rubisco2、光呼吸3、红降现象4、光合作用单位5、光合反应中心6、光能利用率7、PEPC8、CF1-F09、PQ10、CAM (CaM ?)11、Fd12、Mal13、光合单位与希尔反应14、原初反应与光系统15、量子效率与光补偿点16、OAA17、光合链18、光补偿点二、填空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_部位进行,小麦和高粱进行光合碳同化时其C3途径分别在_、_细胞中进行。2、PEPC是指_;LHCII是指_。3、对C3植物进行CO2施肥。既可以提高其_,又可以降低_,因此能够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4、光呼吸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_。5、植物光合作用中c4途径固定CO2最初产物是_。6、叶绿素吸收光谱的两个最强吸收区是_。7、光合链中电子传递的最终电子受体是_。8、与光合电子传递相偶联的光合磷酸化主要有三种类型,它们是_;_和_。9、PSI的反应中心色素分子是_;PSII的反应中心色素_。10、叶绿体类囊体膜上有4个蛋白复合体,它们分别是_、_、_和_。11、 光合作用过程中,淀粉的形成是在_中,蔗糖的形成是在_中,_糖可以通过Pi运转器运出叶绿体。12、 CAM植物夜间气孔张开,通过_途径合成_储存于液泡中。13、 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是在叶绿体的 上进行的,而碳同化是在 中进行的。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 。最终电子受体是 。14、 光合碳循环过程中,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光合过程的中间产物_(乙醇酸)_的含量会突然升高;而_(甘油酸3磷酸)_的含量突然降低。15、 CAM植物晚上细胞液的pH_,因为_;白天淀粉的含量会_,因为_。16、 在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最初的电子供体是_,最终的电子受体是_。17、 参与光合作用水的光解反应的矿物质元素是_、_和_。18、 农作物中主要的C4植物有_、_、_。19、 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总的来说:_被氧化,_被还原,反应的动力是_。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源于_。20、 写出下列英文名称:Rubisco_,HSP_,CaM_, PCD_,CAM三 选择题1. 光合作用的产物运出叶绿体的主要形式是_。A蔗糖 B. 淀粉 C.磷酸丙糖2.C4植物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第一个产物是(2009联考) A 琥珀酸 B 草酰乙酸 C 苹果酸 D 天冬氨酸3. 将暗适应的植物转到光下,其叶绿体类囊体腔内的pH和Mg离子浓度的变化是(2009联考)(教材P. 82;Mg是ATPase活性必需的离子)A pH升高、 Mg2+降低 B pH降低、 Mg2+升高C pH升高、 Mg2+升高 D pH降低、 Mg2+降低4. 光下叶绿体中合成的光合产物运到基质的主要形式是(2009联考)A 磷酸赤鲜糖 B 淀粉 C 磷酸丙糖 D 磷酸景天庚酮糖5.高等植物光系统II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2008联考) A. P680 B. P700 C. A0 D. Pheo6.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2008联考) A. 线粒体和叶绿体 B. 线粒体和过氧化体 C. 叶绿体和乙醛酸体 D. 叶绿体和过氧化体7.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 368700 B. 600680 C. 500600 D. 4005008.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中,不直接参与电子传递的是:APSI B.ATPase C.Cytb6/f 复合体9.不属于植物光破坏防御机制的是:A卡尔文循环 B.水-水循环 C.叶黄素循环10.光呼吸中有RUBP生产磷酸乙醇酸的反应进行的场所是:A叶绿体 B.线粒体 C.过氧化体11.植物细胞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定位于:A 液泡 B 叶绿体基质 C 类囊体膜12.与光合磷酸化的动力跨类囊体膜质子动力势形成不直接相关的是:A 质子泵做功 B 水的光解 C PQ 穿梭13. ( )下列几组元素中,对光合电子传递有直接影响的是: A. K、S、B B. Zn、Mo、Si C. Fe、Mg、Mn14.( )类囊体膜的蛋白复合体中,与放氧复合体直接相连的是: A. PS B. PS C. Cyt b6/f15.( )植物的光保护机制不包括: A. 光呼吸 B. 叶黄素循环 C. 荧光现象三、判断题1、C4植物的光饱和点比C3植物高,而CO2补偿点比C3植物低。(T)四、简答题1、试简要比较光合碳同化的C3和C4途径。(底物,酶,初产物,光合作用效率,CO2补偿点)2、C4植物与C3植物比较,光饱和点哪个高?为什么?3、举出一种测定光呼吸的方法,并说明所依据的原理。 (考研题)4、用植物材料研究不同波长的量子效率时,为什么会出现“红降现象”和“Emerson effect”? 五、综合问答题1、在光合作用、向光性和光周期现象中,各有哪些色素参加反应,各起什么作用?(综合)2、试述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综合)3、光合作用中跨膜类囊体质子梯度是如何形成的?4、试述叶绿体中水水循环(H2O-H2O cycle)及其生理功能。5、光呼吸和光合碳循环的关系如何?简述光呼吸的生化历程和生理功能,并举出光呼吸速率的测定方法。(考研题)6、卡尔文循环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该途径是如何进行调节的?7、绘出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的光强光合速率曲线,并针对曲线的特点加以解释。(三个特征参数)8、绘出C3和C4植物的“CO2光合速率”曲线图,比较两条曲线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三个特征参数)9、简述光合作用碳同化3条途径的异同点。10. 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O2含量。以CO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2008联考)CO2(umol. L-1)BA光照时间(1)分析途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测定光合作用)11.简述C4植物光呼吸、CO2补偿点低于C3植物的机制。12. 说明C4植物两类光合细胞内分别进行的反应。为什么说C4植物是高光效植物?13. 试比较C3与C4植物的光合特征。14、光合作用C3途径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作用是什么? -

    注意事项

    本文(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参考题.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