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doc

    • 资源ID:27116739       资源大小:194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物体 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 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 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 可能 是不同的。4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 运动路线的形状 ,可分为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而直线运动根据 运动快慢是否变化 ,可分为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 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 的运动。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路程大的速度快; 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用时少的速度快。6速度和平均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科学量。 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叫做速度。 计算公式: v=s/t ;变形公式: s=vt t=s/v 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 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 3.6千米/时 “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 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 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二力的存在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物体间必须有 相互作用 。【说明】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产生力的作用 ,如 磁力、重力 等; 接触的物体间也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如竖直墙壁对静止在水平面的球不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记忆:等大、反向、共线、异体、共存。)4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可以使发生形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运动 速度大小 或 运动方向 改变。5力的单位: 牛顿 简称 牛 ,用 N 表示。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使用注意事项:观察: 量程、最小刻度(分度值) ;检查 指针是否指零 ;测量时拉力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拉挂钩,且弹簧不能与面板摩擦;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相垂直;测量的拉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拓展】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易错辨析】要注意弹簧长度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区分,后者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而与拉力大小成正比的是这个变化量。同时在表述时不能说拉力与弹簧的伸长成正比,因为弹簧的长度变化是因为受到了外力作用,而不是反过来。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往往会随之改变。两个力的三要素都相同时,其作用效果也相同。 8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意】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应标出力的符号如(G、F拉、F支持等)及数值和单位;一般情况下,我们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在受力分析时,我们可视为力都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三常见的力1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G=mg ,已知重力求质量: m=G/g 。其中g=9.8N/kg,表示 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拓展】g在不同星球上的数值不同,它与星球的质量和半径有关,如在月球上g的数值仅为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不同位置略有不同(如两极比赤道略大,海拔高处比海拔低处略小),但一般不考虑其变化。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应用: 重垂线和水平仪 分别检查 墙是否竖直 和 面是否水平 。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 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重力的作用效果:使悬挂的物体拉紧悬绳,保持静止,并使悬绳处于竖直位置;使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力;使空中的物体最终落回地面等。【辨析】重力和引力的区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的引力。竖直向下与垂直向下的区别:竖直向下是一个特殊的方向,是指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而垂直向下是指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的方向,若接触面是斜面,则垂直斜面向下。【拓展】在失重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不能测重力,但可以测量拉力,而天平也不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因为天平是利用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对两盘产生向下的压力,从而来测量质量的。2弹力弹性: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弹力: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反抗形变的力,叫做弹力。【注意】物体发生形变时,产生弹力的方向与引起物体发生形变的力的方向相反。如一物体静止放在桌面上,物体会对桌面产生一个垂直桌面向下的压力,使桌面发生形变,而桌面对物体产生一个与压力方向相反的弹力,即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上。我们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等从本质上讲都是弹力。在一定范围内(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越出某个范围,这一关系不成立,如弹簧被拉断。3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要发生 或 已发生 相对运动时,就会在 接触面 上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就叫摩擦力。(2)摩擦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3)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必须相互接触;两物体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相互挤压,发生形变,有压力的作用;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仅固体间会产生摩擦,液体和气体之间也会产生摩擦,且相同条件下,液体产生的摩擦比气体产生的摩擦大(4)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即有时起 阻力 作用,有时起 动力 作用。(5)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可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6)测量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注意】弹簧测力计应 水平 匀速 拉木块。保证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平衡力。如甲图测量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弹簧秤是运动的不好读数,且误差较大;二是不好控制木块的匀速运动导致测量误差较大。但如乙图改进后,木块和弹簧秤相对观察者是静止的,且不管木板是否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且与弹簧秤的拉力是平衡力,即可避免前面出现的问题。(7)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假设:可能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运动速度大小等有关。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设计思路:若要研究与某个变量是否有关,需控制其他变量均相同,只改变要研究的变量,比较测得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若滑动摩擦力不同,则与该变量有关;反之,则无关。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 压力大小 和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等因素都无关;而且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应用:理论上增大摩擦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注意】在科学探究题中要注意语言表述的逻辑性,比如只能讲“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讲“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则是错误的;又比如只能讲“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 讲“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则是错误的。在科学探究题得结论时还要注意(1)结论必须针对探究目的展开。(2)结论必须有前提,比如“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四惯性和惯性定律:1伽利略斜面实验: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速度改变越小。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作匀速直线运动。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实验所使用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一个实验定律,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3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五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2、二力平衡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4、应用: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要画出物体受力示意图。画图时注意:先画重力然后看物体与那些物体接触,就可能受到这些物体的作用力 画图时还要考虑物体运动状态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在物理学中,我们研究某物体或物理现象的作用效果时,经常把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理现象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相互替代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给问题的阐释或解答带来极大方便,我们称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等效替代法。-

    注意事项

    本文(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doc)为本站会员(豆****)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