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评价(yang).doc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浅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评价(yang)浅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评价参加评选论文浅谈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评价(湖北省 武汉市 江夏区 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杨盛 邮编430000) 1. 问题的提出 现代德育强调以德塑人,注重以德带体,以德辅智,以德蕴美,以德促劳。在育德的过程中带动体育、辅助智育、蕴育美育、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发挥一育多能的作用。传统的德育评价往往采用的是总结式的定性评价,用语言对学生在某一时期的思想表现、行为方式等结果作出客观的评述,通常每学期一次,以成绩汇报书中操行评语形式出现。这种评价能把学生的表现结果陈述清楚,但因为时空跨度太大,而且又是别人给的,往往忽视被评者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忽视他们思想行为表现的可变性,忽视他们认识能力的差异性,忽视评价效果的时效性。导致了以一遮十、以偏盖全、以“表”代“里”,失去了评价的意义。现代德育观认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体,受教育者只有在活动过程中才能更好体验评价的意义。因此,中小学德育评价应强调自评、互评,强调及时、准确,强调节器客观、公正,强调动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多元化的评价,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评价自己的思想表现、行为方式。这样既让他们明辨是非,又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规范自己的言行;既让他们反思自己的过去,又促进他们向往自己的未来;既让先进学生受到激励,又启发后进学生改进自己。因此,中小学德育评价应大力推行多元化的评价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2. 多元化评价的含义 多元化评价是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的一种新形式的评价方式。 它改变过去由单向评价转向多向评价,注重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 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的评价具体体现在师评、组评、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方式上,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 3. 实施多元化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3.1多元化评价相结合原则 即在评价的全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并且将师评、生评、组评和互评进行有机的结合, 这样才能较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激励原则 即坚持以激励为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横比,更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感,努力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 3.3注重过程评价原则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注重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平时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随机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某一阶段教育教学活动后的结果评价。在二者结合的前提下,要大力加强过程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3.4重定性评价原则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注重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往往不可或缺,相互支撑,但我们所确立的评价内容必然决定着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更注重定性评价。 4. 多元化评价在德育教学中的实施多元化评价在德育教学中的实施师评组评互评自评促进和激励学生全面的发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多元化的评价具体体现在师评、组评、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方式上(如下图)。 4.1师评 这里所提到的“师评”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素质的评价,而是指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是如何实施新评价标准的。传统的评价方式是以学生在学校纪律好不好;在学校是否能完成教师所传授知识作业;在竞赛中的比赛成绩等等作为评价的标准,这样一来得到评价的只有少数人或个别组,收益的也只是少数人,没有达到评价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而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这样一来得到评价的将会有更多的人,更好的达到评价的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在德育教学中,我发现对于优等学生的评价,重在引导他们创造性,而不能只满足于一般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引导他们勇于挑战教师、挑战书本,勇于超越自我,鼓励和引导他们看待问题要从多角度去思考,而不能满足于一种思维,要追求独特的创见,发展自己的潜能。而对相对落后的学生,则要千方百计抓住闪光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表现,都要及时加以表扬。同时,实行“弹性”要求,在“保底”的前提下,不作硬性规定。从而引导其参与到德育活动之中,品尝实践的乐趣,实现“不同基础的人在德育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将评价中“等级”制改为 “等级星级”制,等级只表明正确与否,而星级表明思维的成果。等级高不等于星级高,等级低不等于星级低。在看待问题时,一般的看法以外有创新的看法,分别用一颗、两颗、三颗等来进行评价,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仅如此,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还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愿意和教师交流,这样才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2)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与运动差异,这样才有利于教师较好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3)教师准备要充分,要以多种形式实施评价,例如:设置各种奖品;剪一些漂亮的贴纸,贴在学生的胸前;给不同的语言评价(最有进步的学生、合作最好的小组、创新之星等)。(4)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观察-理解"式评价为主,较好的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2组评 组评是指在德育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小组对其他人在活动中表现、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怀。 【片段1】 师: 刚才以小组植树,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组1:我们组有几个同学干得很好,例如:鲁力组2:我们组的每一个同学都很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只有李德明,他总是不听组长的话,希望他能改!组3:我们一起干了半天,张琪同学才提了一点水来, 可是他总在偷懒,希望他能加油! 组4:我们这一组的树是第一个植好的,心里很高兴! 那么,该如何较好的实施组评呢?根据以往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相信学生有评价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各种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各自的观点;(2)尊重每个学生的评价,教师不应该用自己的评价“统治”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教会学生正确的评价态度,学会欣赏和向其他小组学习。 4.3互评 互评是指在德育活动中或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的评价。 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同伴教育,认为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更容易提高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往能力。过去对学习过程的传统要素是动机、接受、理解、记忆等;现在则更强调“交流”的作用。学生们在评价中活动,在活动中评价,真正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人。同时,也有利转变德育教学方式,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评价,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同学,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片段2】师: 我觉得你们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很不错,创编的新办法很有特色,我要向你们学习,并把这些新办法教给其他班上的学生分享。 生1:我也觉得在这次活动中李辉同学有进步,能和小组同学合作得很开心! 生2:我发现杨岚同学的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很强,适合于当小组长。 生3:我喜欢第3小组创新的“传送带”,以后我要向他们学。 生4: 学生互评不仅仅是教师评价的补充,使评价更趋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不同层次上提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4.4自评 自评是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方法,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信息的直接来源,是改进教学的动力和手段;也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学习态度、策略和效果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有助于学生明确影响学习的因素,逐步培养起正确的自我评价、学会调控自己学习活动的习惯和能力。在指导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改进教学。 【片段3】师: 今天,我觉得自己的表现得很棒,你们呢?觉得自己很棒的或有进步的,就可以为自己贴上真棒的“贴纸”!(学生都高兴地把“贴纸”贴在自己的胸前)生1:这次活动,我能和其他同学一起克服困难,并且能和小伙伴一起把树植好,所以我认为自己很棒! 生2:今天我学会种树啦,所以我认为自己有进步! 生3:今天,我能较好完成挖坑、填土、提水等工作。 生4: 新课程评价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中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且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研究性学习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自评主要包括:教育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和创造自我。 5. 实施建议 5.1关注共性,更关注个性 由于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基础、性格、智力等存在着差异。同样的评价,对于这个学生是合适的,而对于另一个学生可能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共性,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实行统一评价与分层评价相结合,以分层评价为主的方法,体现主体性、多元性、激励性、形象性、形成性、个性化等特点。 5.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德育教学中,定量评价比较适合于评定学生的行为好与坏,但很难评价学生的态度、习惯养成、意志品质、自信和自尊、合作精神等。因此,应该制定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以衡量学生整体健康水平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5.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德育大纲提出,应将绝对性与相对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如在学生开学时,通过诊断性评价建立一套学生个人的行为习惯档案,包括思想、道德、心理、法律等方面的摸底,并把它们作为新生的入学起点成绩,然后将每学期结束时终结性评价结果与学生入学的起点行为习惯进行对照,就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一学期来学习进步的幅度。从而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5.4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性结合 德育大纲强调,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性结合起来进行,即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对新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以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然后再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评价。这样才能准确、公正的评价一个学生,即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5转变教育观念,强调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为特征的教育,并且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因此,德育大纲要求教师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把德育教学评价作为手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多元化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去比较,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德育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因此要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的现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尤其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反思意识,培养健康的心理。综上所述,多元化评价模式有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所以,教师应该做一名园丁,默默地播种评价的种子,让它们在学生心中慢慢地发芽,开花,结果。参考文献: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李连宁主编更新教育观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王晓赞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J中国学校体育,2003(3)4李建成中小学德育创新的思考淮安教育研究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