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docx
-
资源ID:27149157
资源大小:21.6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docx
2022年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 每个人的家乡都会有一些风俗,有一些风俗我们都听说过;有一些风俗我们却很生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1 当火车疾驰着驶入河南境内时。爸爸告知我,我们跨过长江了,长江以南是冬天没有暖气的世界。没去过南方的挚友,肯定会很新奇南方人是怎么度过寒冷的冬天的,或许会觉得苦痛难耐。而我却觉得南方冬天的取暖方式别有一番乐趣。 记得小时候,在南方家乡的冬天穿得厚厚的棉衣,室内室外一样的冷。每当入冬时,奶奶就会搬出一个东西暖脚器。暖脚器插上电便起先发热,用一个方形桌子罩们它。桌子上盖一张晒得香喷喷的方形小棉被,这样能更好的保留住温度。闲暇时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将小棉被盖在腿上,将脚放在暖脚器上,感受着桌子底下暖脚器的热量渐渐的从脚底传便全身,不一会儿身上就暖烘烘的了。桌子上总是摆着水果、瓜子、花生、坚果、零食,大家说说笑笑特殊满意。 南方农村的取暖方式更为原生态,堂屋中间放一个木质方形低矮的架子,架子中间是圆形大铁盆,将烧红的木碳堆在铁盆里面。不一会儿整个屋子就起先温煦起来。聪慧的人们当然不会就只是用来取暖哟。将生的地瓜、玉米、土豆、糍粑埋在铁盘中烧尽的碳灰里,能煨出特别香甜可口的烤地瓜、烤玉米、烤土豆、糍粑。火盆的正上方往往还挂着一串串香肠、腊肉,借用木碳烧出的烟将它们熏得焦黄焦黄的颜色。这样熏过的腊肉能存放一整年呢!人们围坐在火盆四周,像每天都有篝火晚会一样,吃吃喝喝、聊着家常,谈笑风声。时时常会有腊肉滴下来的油掉到火堆中,传来滋滋拉拉的声音,好一派生活的朝气与乐趣。 随着科技越来更加达,城市里的取暖方式更加丰富多样起来,然而农村许多家庭依旧持续着最原生态的样子。虽然南方没有政府集中供暖的便利,但人们都在利用自己聪慧的才智过着自己最有乐趣的冬天。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2 我的老家在歙县许村,许村是以许家为“核心”的一个古村落,我就是许家的后代。 许家习俗中,最闻名的就是“舞大刀”了。每到正月十五的晚上,许家中的“力之霸王”们,便举着把四米多高的“大刀”,走街串巷地舞上一通宵!许家怎么会有这种习俗呢?这个节日又是怎么被许家设立的呢? 这要从唐代的起先说起,那时候,有一位许家的首领,名叫许远。他精通兵法,智勇双全,并创立了许家刀法。安史叛乱时,许远与援军主帅张巡一起奋勇抗战,保家卫国。他的许家刀法出神入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一次战斗中,许远身先士卒,身杀千人,最终因寡不敌众,与张巡一起英勇牺牲。为了让许家刀法不失传,也为了恒久纪念这位英雄,每年正月十五,许村人都要舞大刀,这个习俗始终流传到现在。 哦,差点儿忘了说正月十五傍晚时分的情景了,下午五时许,看喧闹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聚集在高阳桥、大观亭、五马坊一带。大约半小时后,叽叽喳喳的人群突然静了下来,只见一把红色的大刀“砍”过来!密密麻麻的人群马上“砍”出一条道路,随后又跟在大刀的后面。兴奋的人群一起涌到河边的一块宽敞的场地上,精彩的演出起先了:各部门打算就绪,跟京剧差不多的音调响起,只见四个肌肉发达的壮汉涌上去,一人按住刀把,三人拉着系在刀背上的绳子,大刀起先倾斜,并快速地转动,像有人在挥动一般。一会儿,他们又将大刀挥上挥下,有时横割,有时斜砍,还有时来个“暴劈”。四米多长的大刀在他们手上真是“举重若轻”,在刀光闪闪中,我仿佛看到了许远当年挥动大刀,杀敌如割草般的英雄身影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大刀”又要转移演出,惋惜妈妈要拉我走了,我只好恋恋不舍地告辞了“大刀”。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3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习俗形成了五彩斑斓的中国。每一种不同的风俗习惯犹如一缕缕情思牵动着不同地区游子的心,在我漂亮的家乡罗定,也有着几种充溢特色的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诗当中描写春节。在春节里,家家张灯结彩,到处都充满着喧闹的气氛。不知是什么时候,那一个又一个灯笼悬挂在高楼和树上,它们在微风中淘气地摇摆着那福气满满的身躯,还有那些闪着亮光的对联,也在比拼着谁更有才华。在这一天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扬起了绚丽的笑容。 在除夕这一天,家家都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看着这一桌子上的佳肴,简直就是一场盛宴。大家看着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随着爷爷的一声“开饭了!”大家都立即坐下,兴致勃勃地吃起来,大家都吃得油光满面! 吃过年夜饭,人们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赏烟花。明月当空,一时间鞭炮声响成一片,空中绚烂的星星不再孤独,烟花如一朵朵五花八门的花朵在绽放,过后又化作多数颗发光的流星从天而降,划破夜空,渐渐消逝又犹如仙女散花一般,壮美无比紧接着我们打开电视看春晚,守岁。当12点的钟声敲响,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起来,烟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安静! 不知不觉,春节已经过去了,但那时的欢乐令我久久不能安静,伴随着旧年的慢慢远去,我又向往着新的希望! 在中国,数不胜数的特色风俗各有千秋,中国人民用才智和团结组成了一个文明的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爱护、敬重传统文化的结晶,呵护中国这个暖和、才智、有根的大家庭吧!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4 外公的老家在赣州,上次我们一家十六口人一起去赣南游玩的经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车上,妈妈告知我了一些客家的基本风俗:因为客家族是从中原汉族迁往广东、福建与赣南与当地土著杂居的,所以语言慢慢受到当地土著的影响,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言,同时也形成了他们的客家习俗,如:大年三十要杀鹅,祭祀祖宗之后才能吃团聚饭;大年初一要吃素,不能沾荤腻,这些都与中原过年有很大区分。 到了赣州,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数赣州的美食了。其中我最喜爱的还是黄元米馃。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打黄元米馃,一般在每年腊月农闲时进行,其打制过程可以体现出客家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因为打黄元米馃,单家独户不行,一般都要几家人合伙一起打。所以一般打黄元米馃的地方,往往也是小孩们喜爱聚集的场所。 外公指着盘里的黄元米馃说:“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成灰后淋水浸泡拌料,然后用木制大盆把拌料蒸熟,再把熟饭倒入石碓中,十来个男人同心协力用黄元棍将米饭捣烂。最终,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非常便利。” 年前年后,大家走亲访友,总不忘赠送几块色泽金黄的黄元米馃为礼,意寓祥瑞富贵。家中来了客人,从贮存缸中取出黄元米馃,切成条块,炸炒蒸煮,独具风味。而刚打出的黄元米馃,用手抓成团蘸点酱油或白糖,即可趁热而吃。 我喜爱赣州,我喜爱赣州的美食,喜爱客家的风俗。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5 我家乡的风俗习惯可多了,有端午节包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但我觉得最特殊的还是大年初一的拜年。 拜年的由来是什么呢?原来传闻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顶长独角,口如血盆,每逢腊月三十晚上便窜出山林,掠食噬人。为此,人们只好打算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食后扬长而去,人们才开门相见,作揖道喜,相互庆贺。渐渐的,流传至今就形成了“拜年”的习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早上,鞭炮声川流不息,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红的对联和威猛的门神,还有的挂上两大红灯笼呢?到处充满着浓浓的年味。这一天不仅大人们快乐欢乐,见面就相互说着吉利的祝愿话,更是小孩子们激烈不已的日子。看,我一大早就起床去拜年了,为的是拿到更多的红包。首先,我见到奶奶和爷爷就兴奋地把双手合起来,放到胸前祈诚的欢声说:“祝爷爷奶奶新年欢乐,身体健康!”话音刚落,我就满脸期盼着,激烈到眉毛都飞起啦!下一秒两个红通通且厚厚的红包就出现在我面前了,我迫不及待的伸手接过,并大声喊:“感谢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满足的笑了。我更是兴奋得合不拢嘴了,哼着小歌,蹦蹦跳跳地跑到邻居家向其他小孩炫耀并趁机再向长辈讨红包去。我每遇到一个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做那套拜年的动作,说着吉利喜庆的祝愿话,这样红包也越来越多,看着口袋里满满当当的红包,快乐得像心里攒着一罐蜜似的。 拜年是家乡特有的风俗习惯,也是我最喜爱的风俗了,这样既让我拿到了不少的零花钱,又寄予了人们的美妙愿望,多好呀! 初二关于家乡风俗的优秀作文600字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