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演变学案 .pdf
-
资源ID:27183460
资源大小:193.15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演变学案 .pdf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1 条历史发展主线3 个知识归纳整合一、儒家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1创立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仁”和“礼”;孟子将孔子的政治主张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性善论”;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2改造与独尊西汉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等思想改造儒学,并提出“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转型与成熟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成为程朱理学,朱熹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观点,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精神体系。明初理学官方化,成为八股取士的唯一学术根据。王阳明心学的形成标志着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4批判和继承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在继承传统儒学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弊病进行批判,提出“经世致用”和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从而使儒学获得新生。 活学活用 1(2012海南四校联考) 右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 处:秦朝“焚书坑儒”Bb 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 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Dd 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d 处出现高潮,应该是宋明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明清批判思想则削弱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发展处于最低谷,故A项不符合题意;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独尊地位,出现发展高潮,故 B项不符合题意;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冲击,故C项不符合题意。二、对儒家思想的综合认识1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继承其精华部分,剔除其糟粕部分。要继承和发扬儒家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民本思想有利于“民生”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3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儒家思想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儒家思想在东亚、东南亚乃至欧洲影响巨大。4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倡导的“三纲五常”等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促使保守、 封闭的民族性格形成,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 负面作用非常明显。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更应该抛弃,对这些内容应该批判和否定。 活学活用 2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BCD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意是: 富贵不能使我放纵享乐,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卑躬屈膝。“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大意是:为国事勤勤恳恳, 竭尽心力, 直到死为止。 “位卑未敢忘忧国”大意是: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天下兴亡, 匹夫之贱与有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焉耳”大意是: 指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作为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理想。故反映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是C项。第项主要反映个人修养、操守。三、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比较项目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欧洲启蒙思想政治条件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统治稳固, 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经济条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基本内容抨击君主专制,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批判封建制度, 为资本主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影响对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但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作用 活学活用 3(2012汕尾模拟)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 17、 18 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B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D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解析:选 C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虽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 但是他们的主张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没有提出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建构的思想,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A、B、D三项的表述均是正确的。1 个图解热门考点热门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图说历史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图片解读 图 1 是孔子讲学图。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所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他的教学方式灵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强调精神品质的修养,并把自己的政治主张,渗透于平日的教育活动中,开创我国古代私人办学的先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图 2 中 A是孔子, 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在民本思想上, 他提出为政以德、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B是孟子,他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C是荀子,他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显示了从春秋到战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图 3 是文汇报绘制的世界各地孔子学院分布图。孔子学院之所以能遍布全球,在于其倡导的思想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这些思想, 被当今爱好和平的绝大多数国家认同和借鉴。 揭秘高考 典例 (2012浙江高考)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崇尚儒家文化着力提升满族文化延揽汉族文士努力缓和民族矛盾ABCD 解析 解答本题要阅读题干,依据康熙帝的作为进行思考。结合祭孔、听学、授官可知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提升满族文化”的内容,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2012广东六校联考)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哲学以慈悲为怀,认为这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出自人的天性。”黄仁宇评价的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A孔子“仁”的思想B孟子的“性善说”C墨子的“兼爱”思想D陆九渊的“心学”解析:选 B 依据题目信息可知,此思想家主张以慈悲为怀,且认为这种慈悲出自人的天性。孟子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皆与生俱来, 故选 B项。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爱护;墨子的“兼爱”指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陆九渊的“心学”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2(2012深圳质检)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 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解析:选 D 董仲舒指出,特别富有的人会骄横,特别贫穷的人会忧虑。忧虑便想去做强盗, 骄纵则容易变得暴虐,这些都是人之常情。要让富人可以显示他们的尊贵而不至于骄纵, 让穷人得以生存又不至于担忧,就应该制定社会规范以使上下之间有所差别,然后拿这个标准来调配均衡,就可以使财货不匮乏,社会上下得以安宁,这样就容易治理了。据此本题选择D项。3(2012淄博模拟)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解析;选 C 重农抑商是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明清进步思想家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民主科学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指导思想,A、D两项排除; B、C两项都是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但B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是C项。明清之际,理学僵化,空谈义理,因此,提倡“实学”,主张经世致用。4(2012南京调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上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董仲舒举贤良对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 而使民饥以死, 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 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 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 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3) 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 据材料四, 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5)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解析:本题围绕儒学思想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 问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可从材料一中直接提炼;孟子的政治主张结合天下得失的因素即可回答。第(2) 问利用材料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目的及西汉时期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这一知识点。第(3)问爱民的关键要依据材料进行归纳,儒学的地位回答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影响即可。第(4)问标准要依据材料回答,主张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对儒学发展的影响可用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评价进行整理。第(5) 问考查了儒学思想在治国上以民为本的理念和儒家思想善于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需要的特点。答案: (1) 因素:民心。主张:仁政。(2) 主张:天人感应。( 或天人合一 )。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 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4) 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5) 理念:以民为本( 或关注民生 ) 。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 或与时俱进 ) 通关锦囊 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明清之际,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