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资源ID:27185429
资源大小:40.2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导学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要求】 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自主学习与梳理】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起止时间:起始标志:时代特点:春秋五霸:2、战国起止时间:典型事例:时代特点:战国七雄:东周灭亡3、民族关系华夏认同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 农业:工商业:2、变法运动思考探究:如何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商鞅变法:(1)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2)主要内容:(3)商鞅变法意义:三、孔子与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1、孔子思想:2、老 子思想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1、争鸣出现原因: 经济原因:铁器和牛耕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 士人阶层:士人从各自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利益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 教育因素: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 政治因素: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决定的。2、代表人物: 儒家: 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 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提出“齐物”论,崇尚“逍遥” 墨家: 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主张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法家: 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此外比较重要的,还有研究逻辑学的名家和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阴阳家等。【巩固练习】1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该变化表明( )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2东周初期,士人游说出仕四方,但只要还在“华夏”范围内出仕,便不算违背道义。但后来被视为蛮夷戎狄的秦楚吴越广泛招揽人才的现象也不再被非议。这种变化表明( )A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加强 B封建统治者极为重视人才C百家争鸣推动士阶层崛起 D士人出仕推动诸侯国强大3商君书·垦草令中说:“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由此可以看出商鞅意图( )A加大赋税征收增加国家收入 B分化社会阶层稳定统治秩序C抑制工商业以促进农业生产 D增强农商竞争推动经济发展4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其主张却不被采纳,主要由于( )A孔子出身没落贵族 B诸侯忙于争霸无心变革C仁政思想不符合现实需要 D儒家学说不适应当时社会变革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 )A政治剧变 B经济的发展C社会大变革 D统治阶级的提倡3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