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27185761
资源大小:45.1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阅读活动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志士入世之慨 隐士田园之乐志士与隐士的对话活动设计一、活动依托教材分析本活动所依托的教材是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群文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生命的诗意”,通过学习八首诗词,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体味古人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多样的人生,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增强文化自信。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歌均为魏晋时代的作品,一是古乐府为题的四言诗,质不刚健,运用比兴手法,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表达心志;一是五言为主的田园诗,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两首作品表现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不一样,短歌行表达曹操“天下归心”的愿望,是渴望建功立业中的忧思;归园田居(其一)呈现的是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抒写的是厌倦官场生活最终辞官归隐躬耕田亩的自由、喜悦之情。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二者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情感和人生状态。但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根据两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有志之士,只不过是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下,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二、活动背景: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接触,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古诗词知识,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初步具备了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进入高中阶段,诗歌篇目在量上多了,难度也变大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畏难情绪,甚至出厌学的状况,不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鉴于此种学情,在进行古诗文阅读活动尤其是双篇或多篇古诗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性阅读鉴赏活动,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课文内容为载体,整合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鉴赏、诵读体验、话剧表演、文学短评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切实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发展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三、活动素养目标1.诵读品味,把握节奏,感受诗韵,品味诗情。2.精细研读,赏析形象,体味诗人生命选择的独特意义。3.认识诗歌的当代价值,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四、活动重点与重点精细研读,赏析形象,体味诗人生命选择的独特意义。五、活动指导策略:阅读引导法、诵读法、问题设计法、自主阅读创作法、小组合作法、比较阅读法六、活动过程一)、活动引言: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今年元旦期间,我们学校决定举办“品读经典·对话古贤”大型诵读·戏剧展演活动。该活动主要分为“经典咏流传”“风骨剧相传”两大板块。我们班决定选用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为素材,进行节目的编排。二)、任务活动【活动任务一】经典咏流传活动:“经典咏流传”诵读板块,需要同学们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语调,有情感地诵读诗歌。成果展示: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初步感知两首诗歌背后的诗人形象。)【活动任务二】风骨剧相传 “跨越时空的对话”:假如曹操和陶渊明跨越时空相遇了,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制作并推出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主题的独幕剧。活动任务 1:结合诗句分析曹操、陶渊明两位诗人形象。人物曹操陶渊明形象小组合作,相互商量,得出最佳答案成果展示人物曹操陶渊明形象求贤若渴厌恶官场统一天下归隐之乐慷慨激昂率性恬淡英雄志士田园隐士语文课代表总结发言:短歌行塑造了一位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英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塑造了一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活动2:面对动乱的社会,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陶渊明是远离官场的,是追求隐逸田野的。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两种生活态度?活动 3:查询资料,结合预习学案,探究曹操、陶渊明不同人生选择的深层原因。人物家庭出身先天性格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志士曹操隐士陶渊明成果展示人物家庭出身先天性格时代背景社会思潮志士曹操官宦世家太尉之子好侠任性放荡不羁不治行业士族门阀制度门第选拔社会责任感指陈时政求真务实隐士陶渊明小官吏家庭寒门士子娴静孤傲不同流俗研习儒家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玄学、佛学、老庄生死、虚幻精神世界资料链接 1: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三国志武帝传“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娴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袁行霈(主持人点拨:在这样的内外因之下,曹操果断地选取入世做一名志士,要一统天下,是顺理成章,是必然。但对陶渊明来说,是出世还是入世,做隐士还是志士,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做一个真正的猛士。陶渊明并不是天生就想隐居,做一个田园诗人。)资料链接 2: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陶渊明读山海经(主持人点拨:陶渊明曾经也是一个胸有猛志的人,也有着对于时事政治的愤激之情,也有金刚怒目之时,而且在认清现实、发现自己与社会格格不入之后,选择了坚守节操,坚守自己精神的一方净土。这些都是他的人格可贵之处。鲁迅说:“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静穆,所以他伟大。”)(主持人点拨:看一个人绝不应该断裂来看,陶渊明之所以伟大,成为文学史、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陶渊明,就在于他既有”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也有“猛志固常在”的金刚怒目。不知他的猛志就很难理解他的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如果单纯的对他的两种人生加以抑扬,就离陶渊明越来越远了。)(主持人点拨:其实,他们的志向、人生选择没有好坏对错之分,无论是曹操的“进”,还是陶渊明的“退“,都是他们遵从自己内心所作出的选择,也都因坚守了自己的志向和选择而收获了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他们就都是成功者,都应被我们所尊重。)(主持人点拨:其实,曹操和陶渊明二人都践行了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条中国士人骨子里践行的铁律。)(主持人点拨:在中国,士自古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古有志士、隐士、壮士、勇士、义士、侠士.如今博士、硕士、学士、上士、中士、下士等,国家最高荣誉有“国士”的称号,最轰轰烈烈的死亡有“烈士”的称号等等。士之所以称之为士,具备一下几个特质:人格名望、风骨气节、学识才华。曹操和陶渊明就是士的典型代表。曹操是志士,志士追求治道,陶渊明是隐士,隐士追求立身。二者绝不是简单的矛盾对立,而是并行不悖,甚至可以相辅相成。) (主持人点拨:曹操作为“志士”伟大之处就在于在群雄逐鹿的治道的过程中,在儒家文化受到冲击、文化裂变的时期,不忘引领起第一个文人主动创作文学的热潮,形成傲立于世的建安风骨。 陶渊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的“并非浑身静穆”的隐居,在认清现实之后,能真正的享受山水之乐,用这股“猛志”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创作领域和人生境界。)活动 4:戏剧编排展演。假如曹操和陶渊明跨越时空相遇了,会对对方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制作并推出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主题的独幕剧。前期准备:独幕剧定义: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由于展示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要求结构紧凑,矛盾冲突的展开比较迅速,而情节的基本部分开头、发展、高潮、结局却均应表现出来。独幕剧、多幕剧 根据戏剧的结构形式,容量的大小,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在17世纪,莫里哀曾写过一些独幕喜剧,如可笑的女才子、逼婚等。但这一类戏剧在19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契诃夫的求婚、J.M.辛格的骑马下海人、格雷戈里夫人的月出、菊池宽的父归等,都是著名的独幕剧佳作。中国早期话剧有很多独幕剧,如田汉的名优之死、丁西林的压迫、洪深的五奎桥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曾举行独幕剧评奖活动,妇女代表、赵小兰、刘莲英等,都是获奖的独幕剧作品。独幕剧是戏剧作品的一种形式,全剧情节在一幕内完成。篇幅较短,情节单纯,结构紧凑,要求戏剧冲突迅速展开,形成高潮,戛然而止。多数不分场并且不换布景。“独幕剧”这个术语,据说是20世纪初从日本挪用过来的。而日本的这个称呼,又是根据英文one-act play来的,它的本意是“一次动作的戏”,因此,把它译为“独幕剧”并不确切。但是,这个词已约定俗成并沿用至今。独幕剧也随着戏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戏剧理论界认为独幕剧大约产生于17世纪,当时叫它为小戏,一般在大戏开始之前演出,目的是为了照顾那些迟到的观众。如法国莫里哀于1668年前后创作的逼婚。而现代意义上的独幕剧,是伴随着19世纪末西方戏剧史上名噪一时的“小剧场运动”而诞生的一种戏剧体裁。分类编辑 独幕剧一般分为独幕喜剧和独幕悲剧等。独幕喜剧如:契诃夫求婚等。特征编辑 独幕剧剧情在一幕内完成的小型戏剧,我们通常称为独幕剧,它可以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两个以上的场景。在独幕剧中,一般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 独幕剧是一种集中地描写突变的舞台艺术。独幕剧要求一种特别的、比起多幕剧来更为严谨、凝练的集中。从时间长短上对独幕剧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可长可短。最长的独幕剧无从考证,但最短的独幕剧却有例证。20世纪初,未来派剧作家康纪罗写的独幕剧只有一条狗,全剧只有30个字。 课下编写剧本阶段:1、小组合作,互相评阅,借鉴2、团结友爱,在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时候,会互相提醒。3.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大家讨论后决定采用哪些。每个人都可以充分表达。成果展示当曹操遇到陶潜时人物:曹操 农夫(陶渊明)舞台: 郊外农田清晨,一位农夫伴着晨露在田里锄草耕作,这时,一位身长七尺,细眼长髯的将军经过此地,他看见农夫走上前。曹操:“请问陶渊明的家则怎么走?”农夫(陶渊明):“你找他干吗?”曹操:早就听闻陶潜先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我有些事情想像他请教,麻烦您告诉我他家在哪里?” 曹操:望了望曹操说:“没事,你可以问我。”曹操上下打量下农夫忙作揖行礼道“看您气度不凡,您一定是五柳先生。孟德不才,这厢有礼了。”“不敢,不敢,潜还礼了。” 陶渊明忙放下锄头还礼道:“曹大将军,有何请教?”曹操:“先生对我来说就如当空悬挂的明月一般璀璨。今日我来,希望先生能随我征战,帮我出谋划策,助我一臂之力,让我们一起煮酒谈天共论天下大事。”农夫(陶渊明):“感谢您的诚意,如今战乱,民不聊生,我理应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与您一样征战南北,可历经几十年的黑暗官场生活的我,早已厌倦了俗世的明争暗斗与束缚。如今,我只是一介平民,终得重返自然,在田野山林之间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不值得让阁下费心。阁下来访寒舍,我愿与阁下一同共赏这平淡恬静的田园生活。”幕落:曹操看陶渊明心意已绝,只能悻悻回归。留下“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美景。反馈练习:一、文本理解1.下列对短歌行中的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曹操用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渴求。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原诗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的和乐。C.“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山”“海”表明了自己远大的志向。D.“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先说本性与既往人生道路的冲突,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和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暗示了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的原因。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四句,由上文转接而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但是,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二、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注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漉:过滤。近局:近邻。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以诗人完成一天的耕作后,回家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为描写对象,展现了诗人回归园田后的具体生活。B.“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2.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和归园田居(其一)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评价与反馈:一、学生为主体,思维活跃,参与积极,课堂气氛浓厚。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切的设计都充分考量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积极的思考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活动,提升全体同学的课堂参与度。在实际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到了课堂当中,或沉思,或积极发言,或诵读,或表演,在切身课堂体验中感知曹操陶渊明的人物形象,理解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及其背后的人生价值,体悟生命的诗意与思考。二、活动形式方法多样,活动过程井然有序。活动中创设学习情境,采用比较阅读法、诵读法、问题设计法、阅读引导法、自主阅读创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方式方法,每种方式方法的进行都井然有序。三、活动目标达成效果较好,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有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在活动过程中都有所体现,目标的达成具有可见性。学生们通过精细研读、探讨学习、诵读表演,品味了诗情,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逐步消除了对诗歌阅读鉴赏的畏惧感,体味了诗人人生选择的独特意义,增强了文化自信。反思:活动设置了贴近学生实际的大情景大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完成,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学习,深入学习。问题设置丰富合理,学生有的放矢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诗歌鉴赏方法,通过查阅阅读相关资料,出色地完成了学习内容,进而达成学习目标。本节课设计活动时,设计了诵读活动、团队合作探究活动、戏剧编排展演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能发散思维,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会思维碰撞,老师适当有效地引导,从而达到更深更高的知识层面。学生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