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资源ID:27186058
资源大小:97.61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导学案】【导】课程标准: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重点难点:1.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年的经济发展、民国初年社会生活新气象。 2.难点: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新文化运动。【思+议+展】一、政治1.据课文第一目第1-2段,记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表现。2.据课本第二目第1段,了解军阀割据形成的原因、表现、混战。3.据课本第二目第2段,了解“府院之争”时间、概况、结果。4.据课文第一目第3段,记忆护国战争时间、主要人物、经过、结果。5.据课本第二目第3段,了解护法运动的原因、概况、结果。6.据课本第二目第4段,了解参加一战的目的、概况、影响。思考1:史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于法律及民意之下。”1918年孙中山通电问题 孙中山这则通电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怎样的特点?提示军阀矛盾错综复杂,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二、经济和社会生活1.据课本第三目第1段,记忆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2.据课本第三目第2段,记忆社会生活的新气象的原因、表现。思考2: 教材P116“学思之窗”。问题 材料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 一战期间注册的工业公司数量及资本总额均呈较高增长趋势;集中于轻工业领域;外部环境对民族工业影响巨大,说明经济上的半殖民地性特征。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据课文第四目,记忆新文化运动的原因、主张、影响。【固】认知深化北洋军阀分裂、割据局面形成的社会根源和影响1根源(1)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为军阀提供了割据一方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基础。(2)在外国侵略下,中央政权削弱,帝国主义为各自的利益扶植代理人,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2影响:便利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阻碍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呈相对统一状态;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呈分裂混战状态。认知深化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启示1帝国主义的压迫是制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因素。2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3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4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下,实业救国的道路走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认知深化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积极影响(1)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推动思想文化革新。(2)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4)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5)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1)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2)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3)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4)从后来的中国历史发展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集权思想。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读案】一、政治(一)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军阀割据1.袁世凯复辟帝制(1)对内独裁统治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随后展开独揽大权的活动。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2)对外出卖国家: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3)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军阀割据的形成原因: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表现派系代表支持国占据区域直系冯国璋英、美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段祺瑞日本皖、浙、闽、鲁、陕奉系张作霖日本东北三省混战: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2)“府院之争”时间:1917年5月。概况: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结果:张勋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二)革命党人的抗争1.二次革命: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2.护国战争:(1)时间:1915年底。(2)主要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3)经过: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告独立。(4)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3.护法运动:(1)原因: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但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开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三)参加一战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2.概况: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3.影响: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二、经济和社会生活1.民国初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因(1)内因:中华民国建立,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尤其是1915年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表现(1)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2)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也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概念阐释实业救国中国近代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经济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业,他们宣扬此论的同时,却否定采取革命手段改变落后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2兴起(1)开始: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3主张(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4影响(1)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2)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其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和深刻。(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了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