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docx
-
资源ID:27186519
资源大小:187.7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docx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一、教材地位及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节,以科学探索过程为脉络来安排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教材通过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长素的发现史渗透着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体现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素材。还可以利用胚芽鞘作材料还可以进行许多新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二、学情分析 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经过新课程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学习,特别是在必修二通过对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时,运用的“假说演绎法”的科学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求解向光性成因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三、教学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思维)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难点:(1)生长素的生产、运输和分布。(2)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五、教具准备:PPT课件、多媒体动画演示六、教学思路设计问题探讨导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习活动1】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学生阅读课本,并讲出每位科学家的实验和实验结果,及思考相关问题【学习活动2】学生归纳总结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学以致用】【学习活动3】:1、通过阅读课本,说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生长素的分布及运输方式2、探究活动:生长素是如何运输的呢?【学以致用】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课堂总结七、教学过程教学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动物的调节方式.2.提问:植物是如何对自己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引入新课。3.PPT展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古诗的情景配图,通过最后一句诗“一枝红杏出墙来”和向着窗外生长的植株图片-引出向光性【思考并讨论】1. 图中植株的生长方向有什么特点?2.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适应意义?结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学科综合和生活中的现象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衔接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生那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二、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总结植物激素的概念1. PPT展示达尔文实验材料及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学习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并说出达尔文科的实验和实验结果,及思考以下相关问题:1.对比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和实验3、实验3和实验4回答以下问题:单一变量:现象:结论:2. 师生小结:单侧光照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学生对胚芽鞘的理解缺乏感性认识,直观图片和抽象语言相结合的讲解,更易使学生接受。引导学生感悟得出科学的结论,既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严谨的科学态度;又需要一定的想象力。1.提问:这种影响究竟是什么呢?在达尔文后,先后有多位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继续探索,下面请看詹森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PPT展示詹森的实验过程2. PPT呈现出拜尔的实验【思考并讨论】学生阅读课本,并说出詹森的实验和实验结果,及思考以下相关问题1.这种“影响”是什么?能不能从尖端传递到下部?2.师生小结: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物质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结果:胚芽鞘向放置尖端的 弯曲生长。4.结论:胚芽鞘弯曲生长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面 一段 造成的 5.根据达尔文、詹森、拜尔等一系列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师生小结: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1.这种“影响”究竟是不是化学物质呢?如果是,是哪种化学物质?PPT呈现出温特的实验并播放动画【思考并讨论】学生通过动画了解温特的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1. 实验组和空白组中胚芽鞘的生长现象?2. 结论:“刺激”是 ,命名为 。 师生小结:“刺激”是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让学生体验到科学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探索才能一小步一小步地接近事实的真相提问:生长素究竟是那种化学物质?1.教师播放“植 物 向 光 性 的 解 释 ”2.引导学生总结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思考并讨论】学生阅读课本47页并思考下列问题1生长素的本质?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还有哪些?。2.什么是植物激素?师生小结: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除生长素外,还发现了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植物激素【学以致用】1.连线感光部位弯曲部位 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产生部位 尖端下部(伸长区) 生长素作用部位2.思考:没有光时,尖端有没有产生生长素?【学习活动2】1 学生观看动画2 学生总结归纳植物向光性及形成的原因。3 师生小结:外因:单侧光照射内因: 尖端的存在(感受光刺激)尖端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学以致用】判断下列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小结:生长:看有无生长素弯曲:看生长素分别是否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及时巩固,有利于学生总结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提高归纳总结能力衔接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及分布在哪呢?三、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1.PPT展示问题并请学生阅读课本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小结【学习活动3】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相关问题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2、生长素的分布?3.探究活动:生长素是如何运输的呢?4.影响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哪些?5.学以致用师生小结:训练学生阅读、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升华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学生谈收获和体会教师小结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实验设计的两个重要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人类的许多科学发现,往往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探索,才能逐步接近事实真相。总结:1、在胚芽鞘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2、向光弯曲部位在 。3、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主要是 。4、胚芽鞘向光弯曲的原因是 。5、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相对集中在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具有生长素效应的还有 , 。让学生深刻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反馈练习我们已学习了科学家们的探索过程,现在尝试评价课本49页的实验设计和做出结论。学以致用: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 学生阅读实验并思考1. 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通过实验设计的评价,进一步训练学生形成严密的科学思维八、板书设计 3.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 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九:教学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