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科学学问的具体内容: 13 明白哥白尼 “日心说 ” 的奉献; 21 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 明白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23 明白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14 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15 熟悉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16 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17 知道月球基本情形,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18 从各种媒体上明白更多的有关月球的学问;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 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头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缘由,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其次部分:在发觉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第三部分: 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都为此做出很多的探究;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奇,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第四部分:在夜晚,假如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登记日记,就能发觉月相的变化规律;而在白 天组织同学观看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同学看月亮、争论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 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成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看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争论由于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第 1 课、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明白物体和影子的关系;2、能够通过玩影子嬉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二)学问与技能:1、熟悉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 视运动造成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教学预备:老师预备:标杆、粉笔 同学预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师归纳总结 1、 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影子)第 1 页,共 3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 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 今日我们来争论这些问题;(板书课题)4、 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二、自主学习1、 这是谁的影子?(1) 小组争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2) 汇报;(3) 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2、 熟悉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 小组沟通: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 汇报;(3) 小结:物体拦住光形成影子;3、 观看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 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2) 观看:你发觉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 小组沟通;汇报;(4) 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三、巩固应用1、 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 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3、 课后连续争论影子,你仍能发觉什么?第 2 课、太阳钟 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2、尝试做一个沙漏;(二)学问与技能: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2、熟悉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进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进展的;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同学预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体会的老农会依据天上的太阳来判定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名师归纳总结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运算时间;今日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第 2 页,共 31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二、学习新课1、熟悉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制造的;(2) 熟悉地平日晷、赤道日晷;(3) 熟悉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2、 看手掌日晷(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留意要面对正南方;(2) 同学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依据书上的样子;3、 做太阳钟(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觉了什么?(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3) 同学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三、总结应用1、 小结课文;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依据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第 3 课 昼夜的交替 一、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动画片断、演示试验 二、学问目标1、地球的自转 . 地球自转的中心 .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地球自转的周期 .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 产生昼夜的缘由 . 产生昼夜交替的缘由 .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 日的定义 . 古代计时工具 .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闻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奉献). 张衡 . 祖冲之 . 一行 . 郭守敬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4 课、看月亮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模拟月相变化的试验;2、连续一个月观看月亮,给月亮记日记;3、观看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学问与技能:1、明白月相的变化规律;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看;2、能够克服惧怕感;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看;二、教学预备:同学预备:月相观看记录本,月相观看纸如干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看月球的,你的观看怎样?2、 今日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看记录;二、学习新课1、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外形;(1) 你看过月亮吗?你仍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外形;(3) 月球光明部分的形象叫月相;2、 观看模拟的月相变化;(1) 装试验装置,分小组试验;(2) 观看模拟的月相变化;(3) 小组沟通、描述试验现象;3、 整理我们的观看记录(1) 把我们的观看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觉了什么?(2) 共享沟通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精确;(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 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形;4、 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三、总结应用(1)小结课文;(2)课后连续观看月球的运动,你仍能发觉什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 5 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准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 决方法;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点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学问与技能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熟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神奇影响,并以肯定的方式赞扬,如美文等;教学预备: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妙,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 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2、同学发表各自看法;3、今日我们就来一起争论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1、观看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摸索: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2、同学争论并沟通;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觉什么规律吗?4、同学争论并沟通;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6、正由于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现有 关花钟的具体内容)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8、同学争论并沟通;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2、同学沟通各自说明;3、多媒体展现: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4、同学沟通各自见解;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明白答案?6、同学争论、沟通各自的争论方法;7、师生共同确定争论方法并进行调查拜访;8、沟通调查拜访结果;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2、我们可以采纳什么样的方法进行争论?3、同学争论并沟通争论方法;4、同学探究;5、沟通各自争论发觉;作业:挑选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明白它为什么喜爱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下来;其次单元 光与颜色 科学探究具体内容标准:14 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 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说明; 1 5 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沟通与共享; 1 6 知道探究过程与探究结论应当答应别人的质疑,结论应当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2 3 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说明;科学学问具体内容标准:31 明白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 2 明白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转变光的传播路线; 3 3 知道日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内容标准 1 3 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留意证据; 2 1 喜爱科学,敬重科学家,喜爱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 3 熟悉到科学是不断进展的; 3 3 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肯定的方式赞扬自然美; 4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4 1 喜爱用学到的科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4 2 乐于试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关怀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同学通过估计、试验,明白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 像盒、模拟并说明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熟悉;其次部分: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同学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嬉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熟悉光的反射现 象;第三部分:争论透镜;通过争论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明白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 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第四部分:日光的色散;引领同学通过光的分解、合成试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看物体 的试验,熟悉光与颜色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士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光怎样行进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依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2、能够想方法证明自己的假设;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学问与技能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争论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青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 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沟通;4小结:今日就让我们进入颜色斑斓的光的世界吧!二、熟悉光源1、老师出示各种光源的图像资料;2、提问:这些画面美丽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4、谈话:我们把这些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5、提问:你仍能说出哪些光源呢?6、判定:月亮、镜子是不是光源?7、争论:你们能依据肯定的方法给这些光源分类吗?8、同学沟通:是怎么分类的?9、谈话:我们也能把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那么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呢?10、谈话:对于光你有什么想争论的问题吗?11、揭题:你知道,光是怎样行进的吗?三、探究光是怎样行进的1谈话:请大家依据自己的体会推测一下,光可能是怎样行进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同学沟通,说自己推测的理由;3老师出示各种光直线行进现象的图像;4谈话:这些光现象的图像对你有什么启示吗?5谈话:刚才大家对光是怎样行进的进行了推测,你的推测对吗?怎样证明?6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7争论:假如要使手电筒的光穿过全部纸板中间的孔照到墙上,该怎么办?8同学小组活动;9同学小组沟通: 你们是怎么做的? 发觉了什么? 试验说明白什么? 10争论:假如光会转弯,可能会显现哪些古怪的现象?四、引导同学明白“小孔成像 ”1老师演示 “小孔成像 ” 试验,在屏幕上投射出蜡烛火焰的倒像;2提问:你有什么发觉?3同学回答;4谈话: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就曾发觉了这个好玩的现象 光线从窗户上的 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 小孔成像 ” ;五、总结全课,学习制作小孔成像仪1谈话:原先光线通过小孔仍能成像,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做个小孔成像仪,好吗?2老师介绍小孔成像仪的制作方法、步骤;(课本 P16)3同学制作小孔成像仪,并玩一玩,试一试怎样在屏幕上出现一个的清晰的像;4同学沟通本课的学习体会、感想;2照镜子 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1、能从照镜子的嬉戏中知道镜子的作用;2、能用自己最善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争论过程和发觉,并进行沟通;3、能联系生活说说能照出影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4、能在嬉戏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5、能描述探究过程中观看到的现象;学问与技能1、明白镜子可以转变光的传播路线;2、熟悉各种各样的镜子并明白镜子的用途;3、能动手制作简易的万花筒或潜望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情愿合作与沟通,共享合作嬉戏的欢乐;体会探究的乐趣;2、意识到生活中到处有科学和科学学问给人类与社会进展带来的好处,乐于用学到的科学学问改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提问(出示镜子) :这是什么?你用它做过嬉戏吗?怎么做的?二、师生共同嬉戏,明白镜子的作用1、谈话:我们一起再来玩照镜子的嬉戏,好吗?2、嬉戏一:(玩一面镜子)照镜子; 3、提问:通过照镜子,你在镜子中仍看到了什么?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发觉多?4、嬉戏二:(玩两面镜子)转变两面镜子的角度,观看镜中物体的变化;5、谈话:说说有什么新发觉;6、嬉戏三:(玩多面镜子)日光接力打靶嬉戏;(留意:选几组同学上去,一位同学站在阳光下,另一位站在阴影里,让同学想方法怎样使阴影里的同学)也有阳光射到桌肚里,比一比哪一组最快想出方法,最终全班分组玩这个嬉戏;三、动手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1、老师出示万花筒和潜望镜,问同学想不想制作;2、老师介绍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的方法和步骤;3、同学挑选一种最想做的进行制作,并玩一玩;4、小组活动:用语言或图画说明用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原理;其次课时 一、导入新课1、谈话:上堂课我们玩了照镜子的嬉戏,生活中你仍见过比较特殊的镜子吗?2、同学摸索并回答疑题;二、玩凹面镜和凸面镜1、老师叙述:镜面弯曲,就是凹面镜或者凸面镜;2、小组活动:玩凹面镜和凸面镜,你们有什么发觉?并把你们的发觉记在记录纸上;玩凹面镜和凸面镜记录表 玩凹面镜 玩凸面镜 我们发觉了:我们发觉了:3、同学汇报争论结果;4、谈话: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这样的镜子?哪些地方用到了这样的镜子?三、找出身边能照出影像的物体1、提问:生活中除了镜子外仍有哪些物体能照出物体的影像?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呢?2、老师出示一些能照出影像的物体的图像;四、本课小结(略)3玩放大镜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试验;2、尝试制作望远镜;学问与技能1、明白凸透镜和凹透镜可以转变光的传播路线;2、明白凸透镜的应用;3、初步明白望远镜的构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人类对光学规律的熟悉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2、乐于用所学的学问改善生活;3、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展会给人类和社会进展带来好处;教学过程设计一、玩水嬉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爱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嬉戏,好吗?2讲解玩水嬉戏方法(实物投影): 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 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把装水的玻璃透亮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看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同学进行玩水嬉戏;4同学沟通在嬉戏过程中的发觉及问题;5提问:在生活中,你仍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亲热接触,熟悉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同学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3同学观看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4同学汇报观看结果;5熟悉凸透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亮镜片叫放大镜;三、亲自实践,熟悉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同学争论、汇报;3同学分组试验:凸透镜成像试验;4同学汇报沟通试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5提问:现在,你知道凸透镜有哪些作用?6争论:凸透镜为什么会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呢?7小结:光线射入凸透镜时,方向发生了偏折;四、联系生活,熟悉凸透镜的用途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2同学争论沟通;3出示图象资料:凸透镜的应用;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五、制作望远镜,拓展延长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谈话:刚才,我们观看争论了凸透镜,熟悉了它的外形特点和作用,那大家再来看看这个透镜(出示 凹透镜),比较一下,它与凸透镜有什么不同?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2同学观看、比较;3同学汇报、起名;4同学活动:透镜组合看事物;5汇报、沟通活动结果;6结合望远镜实物,小组争论、制作一架望远镜;4七色光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试验;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看物体颜色的试验;3、能够对所观看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说明;学问与技能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明白阳光的色散现象;2、初步明白光与颜色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观赏大自然的缤纷颜色;教学过程设计 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显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2谈话:请同学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3争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二、分解阳光,争论色散的原理1争论:我们仍可以怎样制造彩虹?(同学小组争论后沟通)2叙述关于牛顿发觉七色光的故事;3组内交换看法并动手试验: 利用三棱镜 利用平面镜和水 利用光盘4提问:刚才争论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要留意的问题呀?假如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沟通;三、混合色光,争论逆色散原理1出示图像资料:牛顿把七色光合成白光 2争论 :怎样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3嬉戏:玩七色陀螺 4说明现象;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5提问:那我们能不能想出更多的方法来证明日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四、初步明白光与颜色的关系(一)颜色的形成(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1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颜色又是怎样形成的?2同学组内争论并请他们上来沟通;3老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出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 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4同学试验:绿色物体、黑色物体和白色物体;5同学沟通心得体会;(二) “ 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 嬉戏1玩 “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嬉戏;2玩戴各色太阳镜嬉戏;3同学说明原理;五、课内总结,课外延长1老师出示事先预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2老师演示:试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3叙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4课后延长:连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同学刚刚知道七色光能合成白光,当他们看到红、 绿、蓝三种色光也能合成白光时,他们感到特殊诧异,课后探究的欲望再次被点燃;)5照相机和眼睛 教学目标如下:过程与方法1、尝试制作照相机和眼球的实物模型;2、能够说明照相机和眼睛得成像原理;学问与技能1、明白眼球的基本构造;2、明白照相机和眼球得成像原理;3、知道怎样爱护眼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眼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最神奇的 教学预备:“ 照相机 ”,从而更加珍爱和爱护眼睛;老师预备:照相机、眼球的模型或构造图;分组材料:放大镜一个,烧瓶一个,墨汁一瓶,硫酸纸一张;同学预备:每组可能带来照相机或照相机说明书;一组为单位到照相馆明白照相机工作原理;课前分组组 织部分同学去拜望眼科医生,搜集眼睛爱护的常识;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老师检查同学课前预备情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谈话: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和颜色的关系,是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绚 丽多彩,于是人们想方设法留下大自然多姿多彩的美丽景色,谁能做到这一点呢?是照相机,人们依据光学原理设计制造出照相机;信任大家都拍过照,有没有谁自己使用过照相机呢?2提问:关于照相机你已经知道了什么?3提问:关于照相机你们仍想争论什么?4老师设疑:老师出示两张照片的投影,一张清晰,一张模糊;留意观看,发觉什么?5争论确定争论方向和问题;二、争论照相机的工作原理1提问:有谁已经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拍出照来的?2谈话:请你们介绍课前搜集的一些关于照相机的资料;3出示相机,再请同学猜想并沟通相机的工作原理;4、小结相机的工作原理:相机将恰当量的光线透过凸透镜聚焦在胶片上形成图像,调整光圈(光线通过 的小孔)和曝光的时间,就能掌握透过光线的量;5指导分析照片清晰与模糊的可能缘由;6简洁介绍 “傻瓜相机 ”:这种相机能自动测量景物到相机距离,进行自动调焦,高度自动化,即使缺乏摄 影体会的人也能照出清晰的相片;7老师板书:照相机:镜头(凸透镜、速度、光圈、调焦)机身(暗箱、快门、扳手)胶卷 三、眼睛的工作原理争论1叙述:眼睛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最精密的“ 照相机 ”;谁来说一说,为什么眼睛是精密的“照相机 ”?2提问:同桌之间相互观看眼睛,你有什么发觉?(稍侯提示,对比照相机工作原理,说一说猜一猜眼 睛是怎样工作的?)3小组争论,并全班沟通;(老师引导同学利用黑板之板书,将相机之凸透镜、暗箱、底片,与眼睛的晶 状体、眼球内、视网膜两两对应地分析)4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总结讲解“ 眼睛的工作原理”;(突出教材27 页的基本内容; )5老师板书:眼睛:眼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 四、观看分析瞳孔与光线强弱的关系1观看与探讨:看窗外阳光辉煌的天空,在镜中自己的瞳孔,留意他们的大小变化;你有什么发觉?2同学同桌之间观看 2 分钟,集体沟通;老师小结:瞳孔是掌握光线的,光线强时瞳孔缩小,防止损害 眼睛;外部光线弱时,瞳孔变大,以便看清物体;3分析猫的眼睛在白天与晚上的不同;师: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到,猫的眼睛的特殊之处?同学回答;4比较:对比相机,说一说,相机的什么部件与眼睛的瞳孔相像?五、制作眼球模型1提问:你们能用桌上的材料作一个眼睛模型吗?2师生争论,得出基本方法;3同学分组制作,老师巡察指导;六、眼病的预防1谈话:眼睛是我们感受大自然美丽颜色的唯独器官,假如眼睛得了病,那可是一件麻烦的事;眼睛会 得那些病呢?我们如何来爱护自己的眼睛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同学回答,老师指导;3分析近视眼的缘由; (有谁的眼睛已经近视,说一说,你得近视眼可能是什么缘由造成的?老师摘要点 板书;)4联系图片,同学尝试分析近视眼的缘由;5依据板书,老师整理预防近视眼得几点要求:适度用眼、眼睛休息、少看电视、眼保健操、食物与营 养等;七、课后延长1观看猫眼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并摸索为什么?2采访照相馆与照相器材商店明白最新相机信息;3指定一组同学拜望当地眼科医生,明白眼睛爱护学问;第三单元 电和磁1做手电筒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使手电筒亮起来;2、通过具体操作熟悉基本电路的组成,并会画出简洁电路图;学问与技能 熟悉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洁电路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愿探究手电筒亮起来的隐秘,并体会合作与沟通的乐趣;教学预备:手电筒、导线、灯泡、开关、电池及其相应的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一、使小灯泡亮起来,并画连接图1. 老师出示一个手电筒,问:谁能让手电筒亮起来,说一说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 2. 老师给同学一些实验物品,要求同学设计试验使灯泡亮起来;3.同学参照自己组装的电路,把灯泡与电池、导线连接的情形画下来;4.讲解:同学们所画的图,一般叫做实物图,画起来有些麻烦,人们为了工作更加便利、快捷,经常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实物,这样的简易图叫做电路图;请你参照 开关;5.同学用电路符号画出上面的电路连接情形;同学活动、老师巡察 二、制作一个简易手电筒P30 的图,熟悉电路符号:电池、灯泡、导线、1.手电筒为什么可以依据人们的需要亮灭呢?你认为手电筒内部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它们之间怎样组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2.争论沟通 3.利用手中的材料和用具自制一个手电筒;认真观看组成手电筒使小灯泡发光需要哪些材料,画出简易安 装图;4.小组争论汇报 一个完整的闭合电路一般由电池、灯泡、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三、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1.给你二节电池、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其中的材料可以全用,也可以选用,能连成什么样的电路?以小 组为单位,先把电路图设计出来,然后在依据电路图连接电路;2.小组争论、沟通、设计;3.依据电路图组装电路;4.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说明电路特点;四、拓展争论:熟悉不同的电路1.参阅书 P32 的图,比较按不同方式连接起来的电路有什么不同?2.小组争论沟通;3.用电路符号画出两种电路的电路图;4.转变两种电路的一些情形,比如,摘下一个灯泡等,观看、比较各种电路的不同反应,并做好记录;2物体都能导电吗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推测,并说明依据;2、能自主设计方案对物体的导电性进行检验,并记录争论情形;学问与技能1、知道物体有的是简洁导电,有的是不简洁导电的;2、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在生活中的应用;3、知道与物体导电性相关的安全用电学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过程,在争论中敬重事实、实事求是,情愿沟通与合作;2、体验到物体导电性是相对的,不是确定的;3、体会到科学学习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并情愿改进安全用电方面的不足;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问题进行推测,沟通验证做法1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四周的物体都导电吗?2同学发表见解,并说明依据;3叙述:刚才,同学们对物体是否导电进行了推测,并说明白其导电的依据,但我们依据生活体会推测 的结果仍需要经过试验的检验;接下来,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物体是否导电?4同学分组沟通;5沟通验证做法,全班达成一样;二、设计验证明验方案,分组进行验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1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叙述: 每个小组要利用电路材料设计一个“物体导电检验器” ,同时要设计一张试验记录单,记录你们的验证过程;记录单的形式不限,但记录单上至少可以让别人看出:你们组设计的“物体导电检测器” 的电路图、对物体能否导电的推测、检验结果、最终结论等;2同学分组设计方案,老师参与同学活动,适当指点;3全班沟通、评判验证方案,选取正确方案;4修改完善各自的方案;5选取电路元件和检验材料,结合方案验证物体能否导电,并做好记录;6老师巡察指导,准时引导同学反思推测和验证的结果;三、沟通验证结果1同学汇报对物体导电性的验证结果;(汇报内容: 简洁导电的材料有哪些?不简洁导电的材料有哪些?验证过程中有什么新发觉或新想法或问题)2同学反思和沟通:为什么检验结果和推测结果有不同?其中可能的缘由是什么?3同学分组操作:逐步增加电池的节数,再检测不导电的物体 浓盐水;4老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人体导电试验 ”(先用同学制作的检测器检测人体是否导电,然后, 老师供应验电 球,让同学再检测人体的导电性);5同学谈试验后的想法;6叙述:物体导不导电不是确定的,是有条件的;导体和绝缘体概念;四、明白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及安全使用1同学争论: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导体和绝缘体?它们有什么用?2同学观看与辨认:废旧电路板及元件、电料和工具上的导体和绝缘体;3同学就如何安全使用电器、电料和工具进行沟通;(对同学树立安全使用电器的观念很重要;)五、课后延长活动 请你(最好和你的家长合作)争论:生活中, 湿木头是简洁导电的物体,但在我们的检测中却不简洁导电,湿木头在什么情形下才简洁导电,将争论报告上交给科学老师;(提示:使用简洁材料,不要用 220v 市电 进行试验)3神奇的暗箱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检测器检测暗箱中的电路;2、能够依据在检测中观看到的现象对暗箱做假设性的说明;3、能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反思;4、能利用简洁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检测结果;学问与技能1、知道解暗箱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知道不同的电路连接可以产生不同的现象;3、知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