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建筑符号的应用 .pdf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建筑设计理论对设计的指导意义建筑符号在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通过建筑设计实例分析和符号应用的理解,阐述了建筑中传统符号的使用应符合人们的美学观念、民族个性等要求。关键词:建筑设计符号 应用 认识引言经过三年多建筑学的学习, 对建筑符号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西方建筑思潮课程作业之际, 浅谈一下对符号学的理解与认识。传统符号是文化历史的浓缩精华,在建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建筑与符号的内在联系出发,分类解析传统建筑符号的特征及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应用,指出传统建筑符号的多义性、复合性,及其反映形式与内容间的特定关系.希望通过在建筑设计中对传统符号的运用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正文一、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应用(1)符号的运用和理解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独特、 鲜明的特点, 其中某些构成要素和表现方式,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延续至今成为优良的传统,依旧在现代建筑中继续发挥着他们的积极作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于传统建筑的理解与欣赏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着。在设计龙泉市森林消防指挥中心的过程中,规划部门要求在30 m 高的建筑加上坡顶。 坡顶作为一个符号, 是中国人约定俗成的习惯的中式传统,象征符号是建筑立在约定俗成的基础上, 而约定俗成本身就是一种世俗美的体现。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它是任意的, 但一经确定下来, 这种关系就成了一种直接关系。而本建筑的设计也是符号的运用过程,这幢建筑位于市区入中处, 其形象也就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为了达到成为城市形象标杆的目的,设计仿佛成了一个对“坡顶”的“试错”过程。(2)对待不同建筑的不同传统符号运用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建筑师企图摆脱直接搬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主要是屋顶的形式),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借用“符号” 、 “变形”的设计手法,以“文脉”的理念,尝试中国传统的后现代表达。最突出的是贝聿铭先生在香山饭店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性、 民族性表达的尝试。 所谓的民族化或传统建筑 (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的“符号” ,就完成了建筑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换,而建筑又因此具有了民族特征或某种经典的美学价值,是对传统符号运用的误解。(3)符号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方式第一,对符号直接运用,作品本身包含具体符号。以“亚洲现代室内设计之父”著称的高文安先生在深圳华侨城新建的办公室,原是占地700 平方米的旧厂房。高文安把它创意改建成具有三个楼面1400 平方米集办公区、健身房、家具精品店为一体的高文安深圳室内设计公司所在地。人们在这里脚下踩的是百年枕木,据说都是来自清末民初所建的川汉铁路,它们“退役”后被废弃了。高文安慧眼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识宝,千里迢迢把它们运到了深圳。在这家公司的墙面上、泳池边、地板隔层,到处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枕木布满着那象征着悠悠岁月的斑驳痕迹和道钉遗留的锈迹,它仿佛能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 让人们感受到百年枕木所度过的沧桑岁月,感受传统文化的震撼, 它们就是一段历史, 一段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屈辱岁月走向繁荣昌盛的历史。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符号的直接应用,给人一种“形”似为主的感觉。第二,以符号为基本元素的设计。 将具有既定含义的图形或实物作为设计基本元素。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位于大阪城郊,是原有一个木结构教堂和牧师住宅所扩建。 它没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入口, 门前只有一个不太显眼的门牌。 进入它的主体前, 必须先经过一条小小的长廊。这其实只是一个面积很小的教堂,约 113 平方米,能容纳约 100 多人,当人置身其中,会自然感受到它所散发出的神圣与庄严。教堂主体建筑物由一个混凝土长方体和一道与之成15 度横贯的墙体构成,这道墙把空间分割成礼拜堂和入口部分。廊道两侧为素面混凝土墙,顶部由玻璃拱与H 型横梁构成。廓道前后没有墙体阻隔,新鲜空气自由地在这个空间中穿行, 其末端是绿色的树木和遥远的海景。透过毛玻璃拱顶,人们能感觉到天空、阳光和绿树。前方是一面十字形分割的墙壁,嵌入了玻璃,太阳光照射进来, 呈现出一个逆光的光线十字架,这就是那个著名的光线十字架,也称光之十字架。 光之教堂由清水混凝土作墙壁,除了那个置身于墙壁中的大十字架外,并没有放置任何多余的装饰物。安藤忠雄说,他的墙不用挂画,因为有太阳这位画家为他作画。 天主教最主要的符号就是十字架,在这里安藤忠雄将一个有形的传统符号变换成了一个光影迷离的建筑构成元素,十字形分割的墙壁,产生了特殊的光影效果, 使信徒产生了一种接近上帝的奇妙感觉。自然就会产生一种虔诚的信仰, 教堂设计是极端抽象简洁的, 没有传统教堂中标志性的尖塔,但它用光的神奇作用突出了十字架这个众所周知的天主教符号,呈现出一种静寂安详的,给人一种“神”似为主的感觉。第三,设计中含有符号性元素, 以含蓄的方式传达设计者的表述信息。当人们提到中国古典园林时立即会想起苏州, 想起这个江南水乡中的众多名园。 拙政园 狮子林,这些名字不仅是苏州园林的代表,还代表着一种生活和文化。 著名设计师贝聿铭新的博物馆庭院也建在苏州, 较小的展区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 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 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提炼升华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尽管白色粉墙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那些江南水乡到处可见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模式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但是,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形状。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 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形式,过去的木梁和木椽构架系统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 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 以便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尽管所有结构和材料与古典园林迥异, 但是仍使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们看到它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因为他们“神似” ,贝聿铭设计了一个主庭院和若干小内庭院,布局甚为精巧。 其中,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 而且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通过中国传统景园设计中的 “借景”手法融为一体, 使人又感觉到博物馆与苏州园林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的神形兼备之处。二、传统建筑深层含义的演绎中国万科第五园的建筑精神是它 “骨子里的中国情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 是继承还是批判的继承, 这是对中国文化是否正确审视的科学态度。在第五园设计中建筑师把握了中式文化的精髓,利用科技手段来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建筑师通过墙、院、素、冷、幽、村等中国传统建筑象素的处理,把中国建筑传统艺术挥发得淋漓尽致。在设计“Townhouse”联排住宅的时候,建筑师采用众多的内院,以及通过组合形成的“六合院”和“四合院”,情景花园的“立体”小院(院落 +露台) ,多层及小高层公寓部分的围合所形成的“院”,种种院落形式的采用,着力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当中那种“内向”型的空间,使人们依稀可以感觉到江南住宅“四水归堂”的性格。而岭南炎热的气候,促使着建筑师追求通风处理细节即“冷”效果的完美性。万科第五园吸收了富有广东地区特色的竹筒屋和冷巷的传统做法,通过小院、廊架、挑檐、高墙、花窗、孔洞以及缝隙,使房屋在梳理阳光的同时呼吸微风,让居住者时刻能享受到一片荫凉。而长短高低虚实不一的墙体的不同组合, “舍艳求素”,追求朴素、 简洁的建筑外观效果,曲径通幽的植竹丛、竹林、芭蕉点缀的深邃、幽远的环境,皆细微处见精神,表达出中国人人性上的内敛含蓄的品格取向。建筑师突出中式民居的庭、 院、门的塑造,把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符号,如安徽马头墙、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云南的“一颗印”、广东的“镬斗屋”、江南的“四水归堂”天井院等等,进行重新组合和构置, 通过寻找空间的对比和共性,在碰撞中寻求一种共鸣, 寻求一种打破时间、空间维度限制的全新建筑环境。 将中国传统符号和现代材料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同时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观。三、传统符号运用的思考用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模仿木头,再用油漆保护坚不可摧的钢筋混凝土,这恰是严重违背传统精神的。 古人依托结构处理造型, 实行技术和艺术完美的结合,装饰处理服务于材料的保护,充分发挥小型构件的大型结构作用,以及对外来因素的汲取等,无不具体地表现出博大、宽宏、真实和精巧等传统精神。这种传统精神,绝不是“形似” 、 “神似” 、 “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文章可以概括的。后现代建筑理论中的 “符号”法,把所推崇的传统限制在最表层,有些“伪传统”阻碍了深层传统精神的研究和发挥。四、符号的组合和聚合关系在符号系统中,元素以组合与聚合两种方式相互联系,生成意义。建筑句段:一座建筑物的各构成元素,如墙壁、屋顶、门窗、阳台等,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相组合, 形成特定的系列。 这种规则所体现的便是符号间的组合关系,所组成的关系链或关系网称为一个句段。聚合关系:另一方面,不同样式的屋顶或门窗、 或阳台等等构成各自的集合, 在句段中出现的元素总是来自其所属的集合,并与集合中其余元素形成对立关系。选择某一种风格的屋顶其实隐含了对其余风格的屋顶的否定,或说悬搁。各种风格的屋顶之间的这种关系便是符号间的聚合关系。如果说一幢建筑物各种部件之间的组合关系是显层的,那么由各种可供选择的屋顶(或门窗等) 样式所构成的聚合关系则是隐层的。在句段中出现的元素只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有通过与聚合关系中缺席的元素形成对立才能具有意义。五、建筑符号与设计勃罗德彭特作了大量的研究、 探讨,并将所有设计归结为四种基本类型:即实效型设计、类比型设计、象形型设计和法则型设计。 实效型设计:是一种最原始的设计方式,它是通过人们对各种当时所有材料的反复运用、尝试,得到一种符合实际需要的建筑物。 类比型设计:是通过与客观存在的类比关系来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在类比型设计中运用最广的要算视觉类比。 象形型设计:指模仿已有的建筑型制,造成同样的建筑风格和手法 法则型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模数或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尺度来进行设计的一种手法。 由于某些基本建筑模数或材料、构件的重复使用, 它往往能构成一定的几何构图规律,甚至发展到应用二维或三维网格来进行设计。这四种设计方法概括了产生建筑形式的几种基本方式,因而也可被视为生成建筑形式的基础。结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一种“记忆”的传统文化形式,它记述了中国的历史。其意义在于它的历史性与文化性。 文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上的运用。 分析传统文化符号是如何与建筑相结合的。通过解读建筑的文化内涵,思考民族文化、历史文化与建筑的结合等问题,进而对中国的极少主义建筑找到设计的出路 ,从而追寻一种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的现代简约建筑设计风格。建筑大师辛克丁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 “建筑是会说话的”。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建筑是呈现社会现象与景观环境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人类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式, 更是人类对艺术与美感经验的一种表现。每一个地方的建筑,都是融合了当地民族文化、 自然环境,并结合人类智慧的产物。 因此,每一处建筑所承载的内容便显得丰富而多彩它折射着历史,反映着特定时期的人类信仰及审美观念, 也或直接或间接的运用建筑符号反应了建造者、设计师的思想与情感。参考资料:青岛理工大学图书馆清华同方数据库西方建筑思潮课程课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