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2022年解读传统养老文化 .pdf

    • 资源ID:27236954       资源大小:87.0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2022年解读传统养老文化 .pdf

    解读传统养老文化构建现代养老体系摘要:中国传统养老文化是以孝为核心,推崇尊老敬长并以家庭养老作为其养老方式的古老文化。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中国传统养老文化正逐渐淡化。因此,应当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社会养老,倡导自我养老,构建起现代养老体系。关键词:传统养老文化社会养老自我养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已成为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来自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最新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67 亿,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增长,从 2009 年开始我国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 万人至900 万人。到 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 亿,约占总人口 30以上,也就是说,三四个人中就有1 位老人。我国有几千年的养老文化,“养儿防老”已深入人心,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新时期养老模式。一、传统养老文化的内涵所谓“养老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或社会在为老年人提供物质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资源方面的思想观念、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制度规范。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养老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1、“孝”是传统养老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孝,是中华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与特色,也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始基与诸德之首,这也就是俗语所说的“百善孝为先”。“孝”的原意,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也就是说,“孝”讲的是对待父母的良好态度。在传统意义上,孝文化即指“孝道”,它所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 晚辈对长辈的人伦关系处理问题,这既有理念上的, 又有实践上如何具体操作的方式。 孝作为一种社会观念形态经过历代圣贤与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已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的积淀,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而且也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准则和德行评价的标准。2、“尊老敬长”是传统养老文化的重要理念。在小农经济时代的家国同构的宗法观念下,个人被重重包围在群体之中,“家本位观念”被放大,人们特别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人伦关系,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 这种人伦关系的实质是对家庭各个成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加以规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育的责任, 子女对父母有奉养的义务。 传统的儒家文化不仅把“尊老”和“敬长”作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而且也是养老的最高境界所在。“敬”是“孝”的重要内容,孝敬老人不仅仅是赡养老人,更重要的是尊敬老人,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3、“家庭养老”是传统养老文化的养老方式。在中国,“家庭养老”通常被理解成“子女供养”,特别是来自儿子的赡养。中国宪法规定: “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对东方反哺模式的法律解说。在传统的养老方式中,夫妇只有生养了儿子,才能“老有所靠”,追求早生儿子并力所能及地多生儿子便很自然地成为人们的基本生育策略。 父母对于孩子的培养一直持续到其经济上完全独立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止,花毕生之心血寄望于下一代,老来之后等待下一代的“反哺”由子女共同或者轮流来赡养。二、家庭养老现实存在的意义家庭养老作为的一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它的存在不仅是传统的文化观念,更是现实的选择。1、传统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积谷防寒,养儿防老”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一直为人们所渴求和向往。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代际之间比较协调和融洽, 年轻的供养年老的,年老的帮助年轻的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种家庭养老形式在供养双方心理上都能被接受。据调查,我国有95的老年人不愿住养老机构,即使是孤老,也有 80不愿去敬老院。在他们看来,养老机构环境再好,生活条件再优越,也不如呆在家里生活舒服和称心,可见,家庭养老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提供帮助,也使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2、家庭养老形式是由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我国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的自给自足农村经济造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封闭生活与家庭养老的形式被传承下来,并在社会生活中加以稳固。3、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大,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目前, 我国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覆盖面广、标准低、救助能力弱的阶段,还不能做到全民惠及,因此,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年人,还需要子女赡养。4、养儿防老在经济学上也是核算的制度,它是将存量的积蓄为养老买单,用存量支付未来的费用。5、我国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老人的生活照顾支持网络中, 子女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老人,特别是高龄、丧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对家庭的依赖程度更高。即使有部分老人能在年老时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对于一部分疾病缠身,自理能力极端低下的老年人, 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稳定的载体, 他们仍然不能安度晚年。三、传统养老文化正逐渐淡化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家庭养老赖以依托的文化观念,受到新思想、新观念的冲击,曾经孕育和强化了“孝道”的伦理观念、家庭氛围以及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革,使家庭养老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首先,家庭养老关系更加脆弱。 家庭养老是建立在道德观念, 而不是法律基础上的。在这里,后代是否履行养老义务,以及这种义务的履行程度,都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标准和监督机制, 加上家庭养老将养老问题演变成了家庭事务的范畴,因而社会的监督和控制在操作上十分困难。老人是否能够获得保障权利完全看后代的道德修养程度。 而市场经济下养老文化的弱化, 致使这种不稳定的养老关系更加脆弱。其次,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所谓家庭功能就是家庭对于内部成员和社会的价值和贡献, 亦即家庭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能起哪些作用。随着社会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家庭规模及结构的变化,家庭的许多职能逐渐变化, 家庭的生产职能和养老职能逐渐为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保障制度所取代。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类型的变动趋势不可避免。家庭养老与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家庭养老功能的削弱。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主要是出于下述因素的影响:一是子女数的减少。 实行计划生育的明显结果就是子女数减少,它不可避免地削弱现代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家庭生命周期进入空巢阶段,身边无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名存实亡。“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使得 80 后养老负担更为沉重。 二是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即从过去的共居转向分居。 三是代际关系的中心被下一代取代。传统养老文化是以长辈为代际关系的中心和方向,当今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几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培育下一好的照顾,对上一代的关心相应减少。 四是劳动力社会参与率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因素的介入使得不少做子女的陷入了某种角色冲突,即“事业人士”角色和“孝顺子女”角色的冲突。这些变化影响到家庭的养老功能,特别是精神慰藉功能和日常照料功能的弱化。第三,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首先,农村老人没有自己养老意识,还沉浸在养儿防老上;其次,青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对父母的养老也仅仅是经济资助而没有精神资助,而且, 青年人自认为在外面见多识广,老一代的观念已经陈旧过时, 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下降, 老人的意见不仅不能住到家庭的决策, 反而许多家庭越来越少考虑老人的想法。根据相关数据, 在中国农村,与配偶单独居住的老年人高达55% ,常住一个子女家或者在子女家轮流生活的老年人只占20% ,即便是“养儿防老”观念较强的农村,也只有29% 的老年人在子女家居住。 国外学者认为, 如果说工化业国家的家庭存在着抛弃老年人的现象的话,那么, 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则存在着忽视老年人的现象。四、构建现代养老体系人类基本的养老方式只有这三种,即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所谓家庭养老就是由家庭成员或者说亲属网络譬如子女、配偶和其他亲属忠实地履行了对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的职责。 所谓社会养老则是由社会来提供经济供养、 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的职责。所谓自我养老, 就是既不依靠子女和亲属,又不依靠社会保障的养老方式。1、以传统家庭养老为主家庭养老的内容主要表现在经济供养、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如果说老年人最忌怕的是自己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或久病不起,需依赖他人维持生存的话, 那么这种后顾之忧通常在家庭里得到解决。精神安慰使老人在家庭中精神上有依靠, 感情上有交流, 可享受天伦之乐。 共同生活使老人和家人间建立起密切的感情和精神交往,充实老人的晚年生活。2, 、发展和丰富社会养老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 必将使未来家庭的负荷和经济承受能力发生了矛盾,社会养老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强化家庭养老并不能扭转这一趋势。(1)、制定养老法,家庭养老不仅仅是单纯的伦理、道德问题,它更是一种制度化的传统。伦理、道德更是一种软性的东西, 如果没有强制性的东西对此加以规制、保障,它的存在必然是苍白无力的。我国要尽快制定养老法,以便人们在处理和解决老年人的问题时有法可循, 用法律来保护老年人在经济来源、 居住条件、婚姻家庭等方面的权益。(2)、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传统养老文化的模式是国家性家庭养老。也就是说,国家的支持在家庭养老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国家的支持,家庭养老行为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但是,有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投入社会福利事业的钱有103.1 亿,相当于 GDP 总量的 0.034%,每个老人每年获得福利 45 块。这个数据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养老金一直有缺,世行的报告显示,2011年到 2075年,中国的缺口是 9 万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亿,政府收入也就是200 亿,60 年以后能收到 1.2 万亿,与接近 10 万亿元的大缺口相比, 还是九牛一毛。 怎么去补贴这个缺口, 有人说国外已经有很多国家在这样做,就是延长退休年龄。(3)、延长退休年龄。人这一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 而退休后, 老人们突然间变得无所事事,这是他们产生心理落差,延长退休年龄就解决了这一问题,且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价值。(4)、发展社区养老。( 5)、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目前,我国养老机构良莠不齐,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大, 具有医疗设施和服务的养老机构比较受欢迎,但是价位较高;单纯的托老机构只能接管生活自理的老年人,费用相对便宜但不受老年人欢迎,空床率很高。一边是大量空床的养老机构, 一边是想住又住不起的老年人。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3250 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相关调查还表明, 经济收入越低、 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老年人更需要社会帮助,但由于养老机构收费问题而很难住进养老公寓,这些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怎么办?据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显示,在“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潜在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 2010 年将增加到 1300 亿元,养老服务市场还很大,亟待政府引导。3、倡导自我养老在传统养老文化中,老年人往往是“倚老卖老”,而子女也往往表现出“唯老是从” 的观念,从而使老年人坦然地接受子女和家庭的奉养和照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老年人自身也应该从被动、 消极地接受养老转向努力寻求主动积极的自我养老。 (1)进行固定财产性投资或积攒养老金。(2)购买商业性质的养老保险,如“阳光人寿鸿福齐添年金保险( 分红型 )”“太平财富成长系列两全保险 ( 分红型 ) ”等,退休前交高额费用, 退休后逐步返还并配红利。 (3) “以房养老”,就是“ 60岁以前人养房, 60 岁以后房养人”,房主把拥有合法产权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或银行等商业机构,这些商业机构按照评估得出的房屋价值,按月付给房主养老金,直到房主去世,房子产权归商业机构所有。因这种养老方式是把住房抵押贷款反过来做, 因此也称“反向住房抵押贷款” 或 “倒按揭”。但这种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养老观念陈旧、养老机构不完善、房子受70 年产权限制,而且倒按揭是基于房地产价格不断升值才有的方案,如果楼市泡沫破裂,则倒按揭对于金融机构风险很大。李辉. 论建立现代养老体系与弘扬传统养老文化. 人口学刊, 2001(1):46.肖群忠. 孝与中国文化 . 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潘剑峰, 谢永顺 .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合理内核及其在农村养老中的价值. 桂海伦从,2005(2).穆光宗.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5)夏大钊,李大庆 . 传统养老文化弱化下养老模式变迁的理论分析。实践与探索,葛林, 束兰根 . 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化. 南京大学学报, 1994(2).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谢联辉, 宋玉华 . 全球行动迎接人口老龄化(联合国老龄话题文件总汇). 华龄出版社 ,1998.穆光宗. 中国传统养老方式的变革和展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2022年解读传统养老文化 .pdf)为本站会员(Che****ry)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