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 .pdf
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1 管理与系统的共生性组织与系统两者同根同源,具有共生性,系统工程就是一种宏观意义上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及社会组织,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过程中的一切组织活动,以便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最终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各种类型的系统,它们既是上一级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多个下一级子系统构成的整体系统。系统工程研究的宗旨是使系统所具有的多种不同的目标相互协调,以便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最优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能力。按照系统工程的观点,企业及社会组织都是系统的具体表现形式,都可以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研究。钱学森早在1982 就指出: “ 系统工程是一种组织管理技术1 ”。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来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中的一切事物的、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和方法,而管理仅仅是其具体应用的一个领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任何进展,包括各种新的思想、理论、技术和方法等,都无一例外地支撑和推动着管理研究的发展。管理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的各种观点和方法在管理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正如薛惠锋等在管理系统工程新论一书第40 页中的定义所言,“ 管理系统工程是以各层次的管理活动为对象,遵循系统科学的思想,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管理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2 ”。管理活动的进行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系统工程问题。首先,管理的性质和定义决定了管理活动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自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 西蒙和对现代管理理论体系具有卓越贡献的亨利? 法约尔以来的许多中外管理学家都曾对管理下过精辟的定义,虽然这些定义的观察视角并不完全相同,但有效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以便实现组织目标,达到整体最优效果的思想是不变的。管理的目的和系统工程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人类社会步入21 世纪,其管理活动的规模之大、构成之复杂、影响因素之众多、管理环境之快速多变 ,决定了管理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全球化、组织网络化、跨国公司和全球业务外包等使管理活动的规模日益庞大,组织管理的业务细分与专业化使得管理活动的触角遍及组织的各个层次。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的这种复杂性、综合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管理活动的系统工程特点。第三,企业及社会组织本身就是由各种子系统构成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与环境进行着交互作用。这在客观上就要求管理必须遵循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因此也就决定了管理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本质特点。2 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作为管理研究的哲学和方法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内学者对管理系统工程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管理系统工程就是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从国内现行的管理系统工程教材2-5 来看,大都以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遵循系统分析、系统建模、系统控制、系统评价、系统决策和系统创新的逻辑思路进行内容组织,全面反映了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在管理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应用。国外学者注重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在具体管理领域中的交叉和渗透,而没有直接、明确地运用“ 管理系统工程 ” 这一术语 6-8 。为了全面总结和概括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我们首先从宏观的哲学和方法论层面阐述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然后就管理领域中应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成果卓著的相关领域进行综述,最后对我国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性评论。2.1 一般系统论催生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科学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由来已久。自巴纳德的协作系统概念、福莱特的管理整体思想论,直至一般系统论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管理研究中出现了系统管理学派。其产生的现实背景是二战后企业规模的日益膨胀、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提高组织整体运作效率的迫切要求。 1963 年,理查德 ? 约翰逊、弗里蒙特? 卡斯特和詹姆斯? 罗森茨韦克在系统理论与管理中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系统理论。1970 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出版了组织与管理一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9是:(1)组织作为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其构成包括目标与价值系统、技术系统、社会心里系统、组织结构系统和管理子系统。这五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2)企业是由人、财、物等资源构成的人造系统,其运作与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构成要素的影响,同时又与外部环境进行着能量、信息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其中只有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主体,而其他要素则被动地为人所利用。企业具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行调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管理者必须确保系统各部分的均衡、稳定和连续性,以便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达到动态平衡,直至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3)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企业是一个投入物资、人力和信息而生产各种产品或提供各种服务的I/O 系统。管理者应当有整体观念,而不应仅关注自身的具体管理职能而忽视了主要目标。(4)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就是针对系统内部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等方法,在现有条件下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具有三个特点,即目标导向、整体最优、责权利统一。在系统管理中有四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即系统决策、系统设计、系统运转和控制、系统运行结果的检查和评价。尽管有不少学者指出,现代组织与管理面临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试图用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模式来解决如此复杂的现实问题是难以奏效的。具体而言,系统理论属于一般性的哲学和方法论的范畴,无法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对策,实用价值不大。但系统管理学派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体现了管理哲学的改变,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2.2 系统科学作为管理哲学的指导作用正如薛惠锋等在管理系统工程新论前言2中所言: “ 管理系统工程是以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它在“ 老三论 ” 和“ 新三论” 的思想指引下,运用管理学及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从整体上与技术观念出发,探求管理活动的最优设计、最优预测、最优控制和最优方案与评价,使管理系统发挥出整体最优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因此,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作为管理哲学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到到维纳的控制论和申农的信息论,从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到雷内托姆的突变论和哈肯的协同学,另外还有混沌理论、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这些揭示系统一般运行规律的理论构成了人们认识组织系统的哲学基础,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般系统的共同知识,无一例外地都可用于管理系统。组织理论的发展历史,从科学管理时期到行为科学时期,从科学决策时期到系统科学时期,其总体趋势总是伴随着人们对系统认识的不断深化过程。组织理论中的权变管理学派提出,组织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组织的战略决策必须视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另外,组织的开放系统模型也是系统科学思想在组织理论研究中贯彻与实施的具体体现。从霍尔提出的三维结构(硬系统工程方法论)到黑尔和瓦尔费尔德提出的统一规划方法,从切克兰德提出的软系统工程方法论到钱学森提出的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系统研究方法、综合集成研讨厅体系10 ,以及朱志昌和顾基发提出的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11 ,所有这些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作为一般性和指导性的方法实际上都已渗透到管理系统分析、控制、评价与决策的诸多方面。系统科学作为管理哲学引导和推动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凡是有悖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基本原理和思想的管理理论肯定是错误的理论。2.3 系统工程对管理研究的推动与支撑管理系统工程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在管理领域的全面贯彻与实施,即在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和具体管理职能方面的全面贯彻与应用。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对管理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与支撑作用。就管理理论而言,每当系统科学领域取得了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或新的理论,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便会迅速交叉渗透到管理研究中的各个领域。例如,早期的一般系统论、大系统论、社会系统论对管理领域中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 世纪 80 年代出现的灰色系统理论解决了具有 “ 小样本、贫信息” 特点的不确定系统的建模问题,随后在管理领域出现了灰色决策、模糊灰色决策等新的决策技术;生态系统理论的提出催生了组织生态学;复杂系统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前沿方向之一,包括自组织理论、涌现行为、演化动力学、复杂适应性系统和复杂网络理论,如今已经在用来解决组织系统的复杂性问题。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从技术方法上讲,管理系统工程的主要技术方法综合了管理科学、运筹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量经济、技术经济,以及复杂性科学在内的多门学科的方法 2。其中体现系统整体优化思想的运筹学的各个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网络优化、排队论、库存论、对策论、搜索论等,在管理领域中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涉及到包括生产计划、资源分配、投资融资、工程线路、生产库存、排队等许许多多的管理问题。在管理系统建模中使用的结构方程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网络计划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复杂网络模型等也大都属于系统科学的技术方法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依赖于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发展,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可以推动或支撑管理理论和管理技术的发展。从具体管理职能的角度讲,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各个方面。管理系统的分析就是一般系统分析方法在管理背景下的应用;管理系统建模就是运筹学、概率论、结构方程、神经网络和网络计划评审等技术在管理问题建模中的应用;管理系统控制是控制论、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模型、大系统的分解协调法和混沌分析与控制等理论和方法的具体应用;管理系统评价也是一般系统评价方法在管理背景下的应用;管理系统决策实际上就是管理决策。总而言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管理研究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与支撑作用。2.4 系统工程在管理学分支学科中的应用管理科学领域的进展与系统科学的进展息息相关。近年来,系统科学领域中有关复杂网络的研究成果12,如大规模网络的无标度特性、小世界特性以及网络演化的动力学复杂性研究,现在已经交叉渗透到管理领域。无标度网络面对随机攻击具有比其他网络更强的免疫功能,而小世界特性表明复杂网络中短的平均路径长度与高的群聚系数可以同时并存。这些复杂网络所具有的一般规律性,对研究企业组织内部的社会网络、信息传播网络以及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等管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对研究企业之间的融资担保网络、战略联盟、网络组织的运行机制等管理问题具有支撑和指导作用。此外,网络形成与网络博弈也是近年来系统科学、经济学、博弈论、社会网络相互交叉渗透后形成的新的研究领域。网络形成是个体成员为追求效用最大化而进行的,关于建立或删除连接的博弈行为,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是由社会成员的个人决策、效用函数和分配规则所决定的。这对研究社会网络的演化和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系统科学在组织科学领域中的最新趋势就是建立人工组织,通过计算实验来验证和拓展组织理论13。Derek K? Hitchins 在 SystemsEngineering: A 21st Century SystemsMethodology14 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强调系统行为的建模与动态仿真。William B?Rouse andKennethR? Boff 在 Organizational Simulation一书中全面介绍了组织仿真研究的现状、前景和未来计算组织理论的发展趋势15 。可以预见,未来将实证研究与仿真实验相互结合、相互拓展的管理研究范式将是未来组织理论发展的方向之一。当基于管理者行为的Multi-Agent 系统建成之后,有关虚拟群体、虚拟团队和虚拟组织的计算实验将有可能对组织理论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成果也屡见不鲜。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所面对的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组成的庞大的供应链系统,要综合协调系统各个不同层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经济利益,保证供应链畅通无阻、成本低廉,就必须借鉴和应用复杂系统和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成果。系统工程的思想、理论和方法已经全面融入了项目管理7。项目往往包含多个活动,每种活动都有执行的先后顺序、资金要求、完成时间和各种约束限制,因此项目的设计、开发、实施与管理就是一项名符其实的系统工程。它要求项目活动中的所有要素必须是恰如其分地嵌入,整个项目的设计、开发与运作必须是系统性的、可重复的过程,其结构必须是最优的,至少应该满足客户对系统所提出的所有要求。开发者应该尽可能使系统成功的机会最大,对客户的问题提供满意的成本效益解决方案。项目管理的流程总是从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始,进行项目计划,设计备选方案的功能,然后分析、评价备选方案,评判是否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最后进行系统的测试与评价,给出成本效益划算的实体系统,这些过程正是系统思维与系统方法的贯彻与实施。总之,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对管理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与支撑作用。3 管理系统工程的新进展Hitchins (2007)在回顾系统科学与系统思维的进展时14 ,尽管内容广泛,但核心是5 个方面的内容:(1)复杂性科学的进展;(2)社会资本与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社会基因型;( 3)系统的生命周期与熵循环;(4)系统建模与动态仿真。(5)系统思考与科学方法。从管理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讲,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人工组织并开展虚拟试验和整体化管理是近年来管理系统工程的最新动态。3.1 复杂性科学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在 Management Science杂志 2004 年关于复杂系统理论跨学科应用的专辑征文中,Brian Uzzi 等人积极倡导将有关复杂网络研究的基础理论成果应用于组织管理领域。Amaraland Uzzi (2007)在 Management Science第 53 卷1033 页的文章 16 中,将复杂系统作为管理、物理和技术系统综合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认为复杂网络领域的科学家们所做的杰出工作为组织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利用他们所取得的基础理论成果来考察管理、组织和企业中的问题。该专辑中的文章代表了复杂性理论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方向。在研究组织学习、知识管理与知识转移的相关问题中,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通常用网络来加以描述。组织中的个体通过模仿复制、交互作用和试错实验进行学习,其学习的结果又会改变原有的网络结构。网络描述中的最短路径长度、群聚系数以及无标度特性和小世界特性会对组织的长期绩效和短期绩效具有不同的影响。这一新的研究方向推动了有关囚徒困境、社会困境和联盟形成的经典文献的发展。在研究组织的运作效率、资源配置以及分权系统的鲁棒性问题(如在线社区和分布式工作团队)时,组织成员之间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网络的结构形态会有一定的影响。这一新的研究领域揭示了在没有中央计划者、制度协调者或价格的条件下,如何提高效率,并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复杂网络的研究成果在关于市场(行业)不确定性与创新的研究也有应用,这一领域揭示了由个人或集体成员构成的网络的宏观结构是如何影响行为主体的行动协调,并在不同市场上获得收益的。无标度特性现已证明,仅仅是网络极端同质和极端异质情况下的结果,对现实组织网络没有指导意义 17 。小世界特性在组织学习、组织创新、组织沟通等相关问题中会有大量的应用。现有研究表明,组织创新的能力与网络密度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复杂性科学在管理中的其他应用范围较广,无法穷尽,但一般主要集中在经济系统预测、金融市场分析、技术创新与扩散、管理不确定性等相关研究领域。3.2 计算组织学的研究范式随着复杂性科学和计算技术的发展,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和平行系统的思想方法日益得到管理研究者的青睐。通过建立现实组织的计算实验模型(人工组织),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管理问题在计算机上的虚拟世界中再现,使进行可重复的、大批量的计算实验成为可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问题因其过程的不可重复性而缺乏“ 科学实验 ” 手段的不足,为研究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带来了曙光,并由此诞生了组织理论研究的新分支“ 计算组织学 ” 。计算组织学是包括社会学、组织理论、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复杂性理论在内的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结果,它代表了组织理论在研究手段上的一次革命,成为继实证研究、现场试验和人员实验之后的又一新的实验手段。其核心观点是将组织看成一个复杂而具有适应性的计算系统,它介于传统组织理论所处的宏观层次与着重分析个体行为的微观层次之间,从微观行动(如Agent 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寻求解释和预测宏观行为(如组织绩效),属于组织理论研究的中间层次。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讲,1994 年 Computational Organization theory18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该学科的初步形成。1995 年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杂志的创刊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1998 年SimulatingOrganization:Computational Models of Institutions and Groups19 一书的正式出版,使计算组织学的发展又上一个新台阶。 2002 年Carley 作为该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在其文章“ 计算组织学 新的前沿领域 ” 中提出了 “ 计算组织学 ” 的概念,并阐明了其研究范式的强大生命力 20 。自此,计算组织学作为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已经雏形渐露。计算组织学的研究范式是:针对现实世界中特定情景下的组织,在虚拟世界中建立基于智能Agent 的人工组织,利用现实情境下已有的实证研究来检验和标定人工组织,当人工组织证实有效后,就可以通过大量的虚拟实验来研究现实组织中的实际问题,进而发展现有的组织理论。这种实证研究与虚拟实验之间的反复互动,推动实际问题的研究工作向前滚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建立计算组织模型,包括设计概念模型、对微观行为及其理论进行编码、实现微观行为到宏观行为的涌现过程、模型效度检验和实施虚拟实验5 个步骤。在概念模型的设计阶段,结合组织的微观理论定义所要研究的行为。将微观行为及其可能结果进行编码,将微观行为的理论用人工智能中逻辑表达实现编码化,描述微观行为的编程工作可通过原型问题进行检验,系统微观行为的有效性在于模型的行为是否与理论和微观行为的观察结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相一致。要检验有关Agent 相互作用的公理性假设和涌现出来的宏观行为,需要采用理想实验的方法来检验推理效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确定模型框架的计算约束和编码后的公理性假设的有效范围。最后,将仿真结果与组织理论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一致则说明微观理论和 Agent 相互作用得到了正确的模拟。基于组织的微观理论与微观经验,实现微观行为的仿真。基于微观行为的仿真来实现宏观行为的涌现,最终得出组织的宏观经验并与组织的宏观理论相互印证,推动组织理论的发展。3.3 整体管理,改善公司绩效William F. Christopher (2007) 提出的整体管理(Holistic Management)方法是基于系统科学与组织理论的一种公司管理与公司重组方法,其核心是可持续的系统模型VSM (ViableSystem Model)8 。现已证明, VSM 是理解公司和其他各种形式组织的可靠模型。组织的可持续系统模型VSM 是全新的管理模型,是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思想在组织管理中的全面应用。VSM 与系统科学、控制论可应用于公司的各个方面,将 VSM 与组织的关键绩效方面相结合,管理就会有新的不同,公司绩效就会逐步提高。公司或组织是一种可持续生存的、非常复杂的、有目标的、随机系统。一个可持续生存的企业系统包括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管理及管理所依赖的管理系统四个要素。企业经营可以提供产品和服务,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而赢得利润。管理就是对企业经营与运作活动的管理,外部环境是一个可持续存在的、系统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包括商业、经济、技术、政治、社会、教育和生态环境。构成可持续系统的必要条件是:(1)从事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并进行经营管理;(2)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能量、信息等的交互作用;(3)具有目标和实现其目标的结构;(4)具有自组织和自控特点;(5)通过与目标有关的信息流来实现控制;(6)通过反馈指标提供控制信息;( 7)根据预期的变化进行决策调整随机应变。 VSM 描述了系统结构、沟通渠道和在所有决策点需要的反馈信息。公司系统的设计及其下属系统的网络构成了整个系统,并实现公司目标。系统设计的好坏决定了公司的绩效结果。VSM 系统有由 5 个子系统构成:运作子系统(为市场上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具有提供和营销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运作结构;具有前两者必须的管理。运作子系统是公司整体的一部分,整体与部分的交互作用使得整体的效应大于各部分效益之和。)、协调子系统(是重要的校准器,提供下面的四个功能:协调系统1 的行动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主要的调节器使事情顺利进行;与系统3 合作进行预算控制;将日常渠道中的信息流从系统 1 传递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确保信息是系统3、4、5 所需要的;传递经营参数,监督执行情况)、运作方向(系统3,指导运作系统的各个方面以获得期望的结果)、战略方向(系统4)、执行方向(系统5)。4 21 世纪管理研究面临的挑战新世纪管理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表现在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是当今管理环境变化的三大特点21 。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管理活动日渐复杂,其规模之庞大,相关因素之繁多,使得管理问题的复杂性日益突出。知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从原有的直线制、职能制和事业部制等传统形式逐渐向流程制和网络制发展,组织分工日益精细,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内部的纵横向联系日益复杂,所有这些都使我们所面临的管理问题日益复杂。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令人难以准确地估计和预测,给战略管理和科学决策带来许多新的难题。环境多变迫使组织为适应环境而不得不采取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如虚拟组织、网络组织等),既要保证能够灵活应变,又要保证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组织的网络状态和运行的合作化趋势给管理中的优化和协调带了困难,使得具有适应性学习特点的学习型组织应运而生。知识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新的资本形式日益重要,而人作为知识资本的载体和社会资本的拥有者,导致其行为的复杂多变,评价日益困难,造成新世纪管理中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的现实困难。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日渐突出,而知识的生产到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过程复杂、规律性差,尚有许多未知的因素难以描述和准确预测,使日益重要的知识生产与管理相对原来的物质资源的生产与管理更加难以把握。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使得管理活动中出现了许多混沌无序和不可预测的情景。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提出应对不确定性的消减措施,设法化险为夷,趋利避害,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由于各种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得管理者不可能找到一种最好的管理策略,而必须表现出适度的柔性,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以确保对不确定性的应变能力。面对上述挑战,管理研究必须借助复杂性科学、人工智能和计算实验等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的技术手段,将管理科学与软科学和复杂性科学进行交叉渗透,才有可能取得新的突破。5 管理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当人类文明进入信息与知识时代之际,信息和知识作为第四种基本的经济资源,犹如原始时期的劳动力、农业文明时期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工业革命时期的金融资本一样,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改变着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以适应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与农业文明相适应的是私营的“ 小作坊 ” 式的组织形式;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是大型的科层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大规模的、标准化的、集权式管理;而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是结构松散的、分权式的、扁平化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全面质量管理、产品和服务可批量定制、产品与流程都需要不断再造。在信息或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包括:企业战略,客户价值、知识管理、企业组织、市场热点、管理会计、度量与控制、股票持有者价值、生产率等诸多因素6 。当今信息技术与 IT 产业的巨大进步,迫切需要将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组织信息学或知识管理。管理系统工程发展的时代需求,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按照新形势下的系统要求和规格收集人员信息和知识,开发并利用符合这些要求的系统,支持跨职能任务团队的作用。同时,要克服在组织中引入信息技术系统时所遇到的行为和社会障碍,通过知识管理,强化组织成员的沟通与协调,以便使工作富有成效。由于信息和知识对组织管理尤为重要,因此组织智能(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和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成为两个关键的研究领域。上述趋势给管理系统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许多新型的组织模式应运而生,组织在这种复杂、多变、不确定的环境下,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速度(能否迅速捕捉市场机会)、柔性(通过重组和再造以便重新配置资源)和决策判断力。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的发展趋势给系统工程与管理提出如下挑战(Sage and Rouse, Handbook of Systems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chapter 34):(1)松散结构系统的建模(2)复杂现象与涌现行为(3)不确定性与消减控制(4)信息与知识的获取和利用(5)信息与知识要求(6)信息与知识的支持系统(7)归纳推理( 8)学习型组织(9)规划与设计( 10)度量与评价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采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一个系统生态包括:信息、知识、行业生态以及系统工程与管理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工具。这种生态学方法能支持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为现代知识型组织中的主要参与者(专业人员、经理、领导和普通职员)提供支持。系统生态学还可以为学习型组织提供支持。对一个学习型组织,组织的智能会大于组织内个体知识的总和。组织智能包括组织固有的背景知识和组织成员间进行合作而产生的智慧。组织智能是知识型组织的核心竞争优势。6 结论近年来,系统科学与系统思维的核心进展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复杂性科学的进展;(2)社会资本与社会基因型;(3)系统的生命周期与熵循环;( 4)系统建模与动态仿真。(5)系统思考与科学方法。这些进展在管理领域中直接或间接的渗透就成为管理系统工程的最新动态,其突出表现为复杂性科学在管理中的应用、整体化管理,以及人工组织与虚拟试验的建立与实施。复杂系统作为管理、物理和技术系统综合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使得组织研究者可以利用该领域所取得的基础理论成果来考察管理、组织和企业中的问题。人工组织的建立与虚拟试验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问题因其过程的不可重复性而缺乏“ 科学实验 ” 手段的不足,为研究复杂的组织管理问题带来了曙光。整体管理方法是基于系统科学与组织理论的一种公司管理与重组方法,其核心是可持续的系统模型。新世纪管理研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集中表现在管理问题的复杂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决策中的不确定性三个方面。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和网络技术是当今管理环境变化的三大特点。这些趋势给管理系统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组织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速度、柔性和决策判断力,而要应对上述挑战就必须采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钱学森等 .论系统工程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 薛惠锋,卢亚丽,陶建格等编著.管理系统工程新论M , 北京 :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3 李宝山,于秀慧编著.管理系统工程M,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 朱明,张锦瑞,杨中编.管理系统工程基础M ,北京 :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5 杨林泉编著 .管理系统工程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 2005 。6 A.P.Sage, W.B.Rouse. Handbook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M, 2nd Edition, Hoboken, Wileyseries in systems engineering,NJ : John Wiley & Sons, 2009.7 Howard Eisner. Essentials of project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managementM, 2nd Ed. New York: Wiley,2002.8 W.F.Christopher. Holistic management: managing what matters for company successM, Wiley series insystems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 Hoboken, N.J.: Wiley-Interscience, 2007.9 朱国云著 .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10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编写组.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增刊 ):1-9,June,2008.11 顾基发,唐锡晋著.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理论与应用M ,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12 宋学锋,杨列勋,曹庆仁主编.中国管理科学从书,复杂性科学研究进展全国第一、二届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13 司马贺著 .人工科学 复杂性面面观M. 武夷山译 . 上海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14 D.K.Hitchins. Systems engineering: A 21st century systems methodologyM, Wiley series in systems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Chichester, West Sussex, England ; Hoboken, NJ : John Wiley, 2007.15 W.B.Rouse and K.R. Boff. Organizational simulation M, Hoboken, NJ: Wily-Interscience, 2005.16 L.A.N.Amaral and B.Uzzi. Complex systemA new paradigm for the integrative study of management,physical,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 53(7): 1033-1035.17 Peng-Xiang Li, Meng-Wu Zhang, You-Min Xi, Wen-Tian Cui. Why Organizational Networks in Reality DoNot Show Scale-FreeDistributionsJ. Computational & Mathematical Organization Theory, 2009, 15(3):169-190.18 K.M.Carley and M.J.Prietula. Computational Organization TheoryC.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 1994.19 M.J.Prietula, K.M.Carley and L.Gasser. Simulating Organization:Computational Models of Institutions andGroups. AAAI Press, 1998.20 K.M.Carley. Computational Organization Science: A New FrontierEB/OL. 21 席酉民,郭菊娥,梁磊著.我国管理科学研究发展报告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