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2022 级地理科学 2 班李翠玲 20220515237 题目: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授课类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1、懂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并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说明,加强同学对北 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懂得;2、懂得季风现象及季风的形成缘由、性质;3、培育同学分析、判定的才能和读图才能;过程与方法 :1、对比分析冬夏季气压分布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3、通过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使同学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 科学态度;2、培育同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才能;通过争论东亚和南亚季风,体会地理学问在 生活中的价值;学情分析 :“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是在前面学习了在假设地表性质匀称 的情形下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特别是像北半球在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下,在海陆相间的纬度地带原本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破坏,变成了块状分布,形成了冬夏不同的气压中心, 北半球尤为明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前面几节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化, 但是同学的把握情形不尽相同, 在讲解的时候需要照料不同层名师归纳总结 次的同学; 而且本节也比较抽象, 对于高一的同学难以快速接受,不仅要耐心教第 1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授,而且要结合图文, 使同学能够比较好地接受, 同时仍要加强同学对气压带和风带学问的懂得;教学重点 :1、海陆冬夏季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2、形成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主要缘由;教学难点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2、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3、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的缘由;教学方法 :讲授法、争论法、引导法;教学用具 :教材教学过程 :老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假设地表匀称的情形下,学习了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但那是在假设地表性质匀称的状态下的三圈环流;然而真实的地表并不是匀称的,不仅有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区分,仍有地势地貌的差异, 所以事实上的大气环流要复杂得多;而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大陆增温顺冷却的速度都快于海洋;海陆冬夏季和冷却速度的明显不同,使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今日,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来争论大气环流的实际状况,学习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板书: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请同学们看书上 36 页活动题,这是简化了的世界地图,冬夏季在欧亚大陆上各 有一个空气柱,请同学们依据热力环流的学问把陆地上空气垂直运动的方向画出来,摸索在大陆冬夏季会形成高压仍是低压,互争论;并简述其理由, 同学之间也可以相大家都知道大陆升温快降温也快, 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 冬季大陆较海洋为冷源,空气冷却而下沉,大陆会形成冷高压;夏季,大陆较海洋为热源,空气膨胀而上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升,在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接下来同学们看冬季大陆上的气压柱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同学:北纬 60 度;老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六十度是哪个气压带?同学:副极地低气压带;老师:也就是说冬季在北纬60° 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所切断,低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那么夏季大陆上的空气柱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同学:北纬 30 度;老师:在三圈环流图上北纬三十度是哪个气压带?同学:副热带高气压带;老师:也就是说夏季在北纬30° 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所切断,高压部分仅保留在海洋上; 大家动笔画一下, 假如分别以这两个空气柱为中心画几条等压线, 可以发觉气压带不再呈带状分布,而被分割成了一个一个的气压中心;由上述可以得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的分布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下37 页的图 2.13 ,一月份在北纬 60° 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的气压中心, 低压仅在洋面保留; 刚才活动中分析了北半球冬季大 陆会形成高压, 亚欧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大致位于外蒙古和西伯利亚地区,所以我们把这个高压叫做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也可以叫做亚洲高压;而保留在洋面的低压中心, 其中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邻近,我们把它叫做阿留申低压; 另外仍有一个低压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冰岛邻近,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冰岛低压;请同学们在图上相应的位置把它找出来并做笔记;板书:一、分布:1、1 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老师:大家再看图 2.14 ,分析 7 月份的情形;在北纬 30° 的副热带高压带被低压切断,夏季大陆会形成热低压, 高压仅保留在洋面; 夏季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中心大致位于印度河流域, 我们把它叫做印度低压, 也叫做亚洲低压; 保留在洋名师归纳总结 面上的高压, 其中一个位于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因在夏威夷群岛邻近,叫做夏威第 3 页,共 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夷高压;另外一个高压中心位于北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邻近,我们叫做亚速尔高压;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做笔记;板书: 2、7 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老师:大家再看一下这两幅图,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同学: 老师:北半球原本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高低压中心切断,呈块状分布; 而南半球就大致保留了原先的带状分布;所以可以总结出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那它的形成缘由是什么呢?同学: 老师:北半球的陆地面积较南半球大, 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都在北半球,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所以北半球气压呈块状分布;而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优势,就大致保留了原先气压带的带状分布;板书:二、特点: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老师:由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变化,导致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东亚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气压变化最明显,进而引起亚欧大陆东部的风向随季节发生较大的转变, 这就是季风, 东亚的季风气候显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不仅带来了气压带的变化, 仍有风带的变化, 那么究竟风带产生了何种变化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 38 页的活动,分析东亚和南亚的冬夏季的盛行风向、形成缘由、分布地区,同学之间相互争论一下,等一下再一起来分析;板书: 三、季风:1、东亚季风:形成缘由:分布地区:2、南亚季风:形成缘由: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分布地区: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看东亚,冬季吹什么方向的风?同学:西北风;老师:夏季吹什么方向的风?同学:东南风;老师:冬季风由大陆的冷高压吹出,质差异引起;老师:东亚季风主要影响哪些地区?同学: 夏季风也是由洋面而来,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老师: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板书: 三、季风: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老师:大家再看一下南亚地区的季风,冬季吹什么方向的风?同学:东北风;老师:对,这也是从亚洲高压吹出的风,受地转偏向力偏转成为东北风;夏季又 吹什么方向的风?同学:西南风;老师:它又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呢?同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老师:这是一个缘由, 仍有另外一个缘由, 它是夏季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 偏转形成的;所以它的形成缘由有两个,它主要影响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 区;板书: 2、 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形成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老师:大家再看一下东亚地区冬季风和夏季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夏季风从海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吹来,暖而湿; 冬季风从陆地上的冷高压吹来,冷而干;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特点,仍有东亚和南亚冬夏季盛行风向,以及其形成缘由、分布地区;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显著,大家结合今日所学的内容摸索两个问题;1郑和下西洋,从长江入海口刘家港动身,到东南亚和南亚;什么时候动身,什么时候返回可以顺风推舟?2长江中下游(鱼米之乡)与撒哈拉沙漠大致位于同纬度地区,但气候差异如此明显,是什么缘由造成的?大家可以通过争论、 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摸索一下这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争论;板书设计: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一、 分布:1、1 月份:冰岛低压、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7 月份:亚速尔高压、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二、特点: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三、季风:1、东亚季风: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形成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分布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 2、南亚季风: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形成缘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 分布地区: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 教学反思: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本节课充分运用了教材上的活动及地图,让同学相互争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教材的这一节的文字较少,假如只看文字, 同学很难懂得, 而且也不能很好的将学问联系起来;本节课主要结合了课本上的活动及地图,培育了同学读图、析图的才能, 通过对图的分析, 以及师生互动、 同学争论等方法让同学对本节的 重难点学问有了较好的懂得; 通过教材的图文结合, 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内容详细 化;最终对东亚、南亚季风的分析,是同学能理论联系实际,感觉地理学问与生 活联系亲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增强了同学学习地理学问的爱好,最终的摸索 题,也给同学留下肯定的摸索空间,使同学能学以致用;但是,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 虽然之前已经学习了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以及 其季节移动, 仍有热力环流等学问, 但由于同学把握的情形不尽相同,在师生活 动和同学摸索争论的环节, 并非全部同学都能跟上节奏, 因在之前简要复习一下 本节课需要的简洁的学问; 导入也不够新奇, 出色的导入可以在开头的时候就引 起同学的爱好,以后要留意导入部分的选取;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