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师范大学生物化学考研《生物氧化》考试重难点解析.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南京师范高校生物化学考研: 生物氧化考试重难点解析一、复习要点 本章重点学问点 1、氨基酸 2、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3、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蛋白质的分别、纯化和表征 历年真题考点考试题型真题年份F1F0-ATP 合酶的结构和主要功能简答2022 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填空2022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挑选2022、2022、2022 化学渗透学说挑选2022 底物水平磷酸化判定2022 细胞色素c 位置挑选2022 解偶联剂填空、名词说明2022、 2022 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问答2022、 2022 电子传递链挑选2022、 2022 呼吸链复合体成分判定2022 辅酶 Q 挑选2022 呼吸电子传递链名词说明2006 氧化磷酸化名词说明2022、 2006 复习建议 本章内容在考试中显现频率一般,各种题型都有显现;纵观历年真题,主要以小题形式显现,出问答的可能性不大;名词留意氧化磷酸化、应留意把握细节;二、本章核心学问点精析(一)电子传递和氧化呼吸链 1、电子传递链P/O 比、呼吸链;解偶联剂;电子从 NADH到 O2的传递所经过的途径形象的称为电子传递链,或称呼吸链;这些递氢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 巧思出硕果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主要的复合体有:(1)复合体(NADH-Q仍原酶):由一分子NADH仍原酶(FMN),两分子铁硫蛋白 (Fe-S )和一分子 CoQ组成,其作用是将(NADH +、H +)传递给 CoQ;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固的硫;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别的正四周体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2)复合体(琥珀酸-Q 仍原酶):由一分子琥珀酸脱氢酶(FAD),两分子铁硫蛋白和两分子 Cytb560 组成,其作用是将 FADH 2 传递给 CoQ;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3)复合体 (Q-细胞色素 c 仍原酶):由两分子 Cytb(分别为 Cytb562 和 Cytb566 ),一分子 Cytc1 和一分子铁硫蛋白组成,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 Cytc ;(4)复合体(细胞色素 c 氧化酶):由一分子 Cyta 和一分子 Cyta3 组成,含两个铜离子,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 Cytaa3 又称为细胞色素 c 氧化酶,其作用是将电子由 Cytc传递给氧; 2、呼吸链成分的排列次序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1)NADH氧化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NAD+ 复合体 CoQ复合体 c 复合体 1/2O 2丙酮酸、 - 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后经此呼吸链递氢;(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 羟丁酸、 - 羟脂酰 CoA和谷氨酸脱氢复合体 CoQ复合体 c 复合体1/2O2琥珀酸、 3- 磷酸甘油(线粒体)和脂酰 3、电子传递的抑制剂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NADH NADH-Q QH2细胞色素 c1细胞色素 c 细胞色素氧化酶 O2鱼藤酮抗菌素 A -CN安密妥N3-CO (二)氧化磷酸化作用1、氧化磷酸化与底物水平磷酸化(1)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2)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 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磷氧比( P/O)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 比值;当底物脱氢以NAD +为受氢体时, P/O 比值约为 2.5 ;而当底物脱氢以FAD为受氢体时, P/O 比值约为 1.5 ;故 NADH氧化呼吸链有三个生成 ATP的偶联部位,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只有两个生成 ATP的偶联部位; 3、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目前公认的机制是 1961 年由 Mitchell 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 +通过氢泵作用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从而形成跨膜 pH 梯度和跨膜电位差;这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 ADP结合而合成 ATP; 4、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与抑制(1)解偶联使电子传递与 ATP的生成(磷酸化)分别;解偶联剂破坏质子梯度的形成,从而抑制ATP的生成,但不抑制电子的传递,因此电子传递过程中生成的自由能转变为热能;如解偶联剂 2, 4二硝基苯酚(DNP);(2)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既抑制氧的利用,又抑制 ATP的形成, 但不直接抑制电子传递链上载体的作用;寡霉素就属于这类抑制剂;(3)离子载体抑制剂它和解偶联剂的区分在于他是除H +以外其他 1 价阳离子的载体;例如缬氨霉素能结合K +,使 K+简单透过膜;短杆菌肽可使 K +、Na +以及其他一些 1 价阳离子穿过膜;(三)细胞溶胶内 NADH的再氧化胞液中的 3- 磷酸甘油醛或乳酸脱氢,均可产生 NADH;细胞溶胶内的 NADH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氧化; 这些 NADH可经穿梭系统而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 H2O和 ATP; 1、甘油 -3- 磷酸穿梭途径这一途径以 3- 磷酸甘油和磷酸二羟丙酮为载体,在两种不同的 - 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胞液中 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中,交给 FAD,再沿琥珀酸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因此,如 NADH通过此穿梭系统带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就只得到 1.5 分子 ATP; 2、苹果酸 - 天冬氨酸穿梭途径在心脏和肝脏细胞溶胶中,以苹果酸和天冬氨酸为载体,在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催化下; 将胞液中 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交给NAD +,再沿 NADH氧化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因此,经此穿梭系统带入一对氢原子可生成 2.5 分子 ATP;(四)葡萄糖完全氧化的总结算名师归纳总结 表 9-1 葡萄糖完全氧化生成ATP分子的统计第 3 页,共 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生成 ATP数反应名称糖酵解作用(在细胞溶胶进行)1、葡萄糖磷酸化-1 2、果糖 -6- 磷酸磷酸化-1 3、 2 分子 1,3 二磷酸甘油去磷酸化 +2 4、 2 分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去磷酸化 +2 5、 2 分子甘油醛 -3- 磷酸氧化产生 2 分子 NADH 丙酮酸转变为乙酰辅酶 A产生 2 分子 NADH(在线粒体中进行)柠檬酸循环 在线粒体中进行)1、 2 分子琥珀酸 CoA产生 2 分子 GTP(相当于 ATP)+2 2、 2 分子异柠檬酸氧化产生 2 分子 NADH 3、 2 分子 - 酮戊二酸氧化产生 2 分子 NADH 4、 2 分子苹果酸氧化产生 2 分子 NADH 5、 2 分子琥珀酸氧化产生 2 分子 FADH2 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1、糖酵解产生 2 个 NADH,每分子产生 1.5 或 2.5 个 ATP +3 或+5 2、丙酮酸氧化脱羧产生 2 分子 NADH,每分子生成 2.5 个 ATP +5 3、柠檬酸循环形成两分子 FADH2,每分子产生 1.5 个 ATP +3 4、异柠檬酸、 - 酮戊二酸、苹果酸氧化共生成 6 分子 NADH,每分子 +15 生成 2.5 个 ATP 总计 +30 或+32 三、本章考题猜测(一)名称说明1、氧化磷酸化2、呼吸链3、解偶联剂4、P/O 比(二)简答名师归纳总结 1、简述细胞溶胶内NADH的再氧化两条穿梭途径第 4 页,共 4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