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2年计算机控制技术-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pdf
-
资源ID:27248697
资源大小:419.97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2022年计算机控制技术-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pdf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规范(学生用)1、说明书基本格式说明书规定所有文字内容为打印稿,各曲线和轨迹用MATLAB 软件绘制。2、说明书结构及要求(1)封面包括:题目、系别、班级、完成日期、成绩及指导教师(签字)、学生姓名等项。(2)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打印时各章题序及标题用小4 号黑体 , 其余用小 4 号宋体。行间距为固定值18 磅,段前段后 0 行。(3)正文(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正文应按照目录所确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设计报告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步骤,每步设计时用到的理论依据和结果,要求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包括Simulink 仿真框图,利用Matlab 语言对系统进行辅助设计、仿真和调试。(4)参考文献(4-6 篇)中外文参考文献按下述顺序和格式书写:1 申晋,朱维申等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裂隙分布的分形研究岩土力学学报,1998,20(5):3539 2 毛昶熙,周名德等闸坝工程水力学与设计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89 英文参考文献及期刊杂志3 Tanzi, Vito Theory and policy : A comment on Dixie and on current tax theory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und Staff Paper (IMF) , Vol.39, No.4, 1992: 957-966 著作按下述格式书写:4 Rudiger Dorbusch Policy making in the Open Econom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3: 149 3、装订要求(1)沿左侧装订;(2)装订顺序:封面、任务书、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天津城建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第2 学期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 2011级 1 班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13 设计题目:温度控制系统设计完成期限:自2014 年 7 月 7 日至 2014 年 7 月 11 日共 1 周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热阻丝加热电炉是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电压,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炉内温度。可控硅控制器输入0-5V 时,对应炉内温度0-300,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对应也是 0-5V。被控对象的特性是二阶惯性系统,惯性时间常数20s. 基本要求:1.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画出框图;2.编写积分分离 PID 算法程序,从键盘上接受pK ,iT,dT,采样周期 T 和阈值;3.计算机仿真被控对象,编写仿真程序;4.通过数据分析 T 的改变对超调量的影响;5.总结与思考6.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指 导 教 师 (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日期: 2014 年 6 月 18 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目录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 1二、方案比较论证 . 1 三、系统硬件设计 . 2 3.1 系统硬件结构. 2 3.2 系统硬件的选择 . 2 3.3 系统硬件连接图. 3四、系统软件设计 . 4 4.1 确定程序流程 .4 4.2 程序控制算法介绍 .6 五、系统仿真 . 8 六、心得与体会 . 10 七、参考资料 . 10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 温度控制系统设计一、设计任务及要求热阻丝加热电炉是利用大功率可控硅控制器控制热阻丝两端所加电压,改变流经热阻丝的电流,从而改变炉内温度。可控硅控制器输入0-5V 时, 对应炉内温度 0-300, 温度传感器的测量值对应也是0-5V。被控对象的特性是二阶惯性系统,惯性时间常数20s. 基本要求:7.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画出框图;8.编写积分分离 PID 算法程序,从键盘上接受pK ,iT,dT,采样周期 T和阈值;9.计算机仿真被控对象,编写仿真程序;10. 通过数据分析 T的改变对超调量的影响;11. 总结与思考12.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二、方案比较论证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炉的温度,将炉温转变成毫伏级的电压信号,经温度变送器放大并转换成电流信号。由电阻网络讲电流信号变成电压信号,送入A/D转换器,通过采样和模数转换,所检测到的电压信号和炉温给定值的电压信号送入计算机程序中作比较,得出给定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偏差,并与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算法。计算得到的控制量输出给可控硅控制器,改变可控硅的导通角,达到调压的目的,是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增大或较小,进而实现对炉温的控制。方案一:热电偶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方案二:数字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系统。这两个方案都是采用单片机控制,两个方案的比较部分为温度检测部分。方案一温度检测部分检测部分采用热电偶,它需要冷端补偿电路与其配套,并且热电偶输出电压只有几毫负,必须经过放大处理才能A/D转换和 D/A转换器接口,若采用 8位A/D转换器,ADC0809 则输人端需采用仪用放大器,把几毫伏的电压信号放大到5伏左右。由于热电偶属于非线性器件,因此每个温度值都必须通过分度表,查表才能获得,这给软件编程和数据处理增加了难度。这种系统具有测量温度范围可以从零下一百度到早上千摄氏度,而且有很多热电偶精度非常高这是这种测量系统的优点。但构成系统复杂,抗干扰能力不强。方案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它的最高分辨率为 12位,可识别 0.0625摄氏度的温度。它具有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和数据处理,并且它和单片机接口只需要一位I/O 口,因此由它构成的系统简单使用,由于 DS18B20 ,按照工业设计要求设计,抗干扰性能强。但温度测量范围从CC0012555。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13 页 - - - - - - - - - 2 根据设计要求,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一。控制芯片采用8051,要求传感器测量的电压范围和可控硅控制器的电压在0-5,所以A/D 与 D/A 转换芯片采用 ADC080 和 9DAC0832 。炉温控制在 0300内,因此采用镍铬 - 铜镍热电偶,同时选用运算放大器将信号放大。由以上分析控制过程,可以得到如图1的设计框图:图 1 系统结构框图三、系统硬件设计炉温信号 T通过温度检测及变送,变成电信号,与温度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温度偏差e 和温度的变化率 de/dt ,再由智能控制算法进行推理,并得控制量u,可控硅输出部分根据调节电加热炉的输出功率,即改变可控硅管的接通时间,使电加热炉输出温度达到理想的设定值。3.1 系统硬件结构ADC0809 的 INT0 端口所连接的电阻起到给定预定值的作用,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划片的位置,改变 INT0 端口的电压,该电压通过0809 转换为数字量被计算机读取。将一个0-5V 的电压表连接到可变电阻上,测量其电压,再将其表盘改装为温度表盘,即将原来的0-5V 的刻度均匀分为 300份,每一份代表 1,则可以读取预定的温度值。ADC0809 的 INT1 端口与热电偶相连。由 8051 构成的核心控制器按智能控制算法进行推算,得出所需要的控制量。由单片机的输出通过调节可控硅管的接通时间,改变电炉的输出功率,起到调温的作用。3.2 系统硬件的选择微型计算机的选择:选择8051 单片机构成炉温控制系统。它具有8 位 CPU ,3 2 根 I/O线,4 kB 片内 ROM 存储器, 128 kB 的 RAM 存储器。 8051 对温度是通过可控硅调节器实现的。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修改程序容易,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同时,系统工作过程中能有效地保存一些数据信息, 不受系统掉电或断电等突发情况的影响。8051 单片机内部有 128 B的 RAM存储器,不够本系统使用,因此,采用6264(8 kB) 的 RAM 作为外部数据存储器。显示电路键盘控制电炉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电路计算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13 页 - - - - - - - - - 3 热电偶的选择:本设计采用热电偶- 镍络- 铜硅热电偶 ( 线性度较好,热电势较大,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和复现性较好,抗氧化性强,价格便宜) 对温度进行检测。镍铬 - 铜镍热电偶在 300时的热点势 21.033mV,为满足 0-5V 的要求,需将其放大238 倍,再通过 0809 将其转换为数字量被计算机读取,通过软件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的结果经0832 输出,输出量控制可控硅控制器,从而改变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使炉温得到控制。3.3 系统硬件连接图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系统的硬件连接图如图2 所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 - - - - - - - - - 4 四、系统软件设计4.1 确定程序流程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 - - - - - - - - - 5 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有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解决的办法是使抑制误差的作用的变化“超前” ,即在误差接近零时,抑制误差的作用就应该是零。这就是说,在控制器中仅引入“比例”项往往是不够的,比例项的作用仅是放大误差的幅值,而目前需要增加的是“微分项” ,它能预测误差变化的趋势,这样,具有比例+微分的控制器,就能够提前使抑制误差的控制作用等于零,甚至为负值,从而避免了被控量的严重超调。所以对有较大惯性或滞后的被控对象,比例+微分(PD)控制器能改善系统在调节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在一般的 PID控制中,当有较大的扰动或大幅度改变给定值时,由于此时有较大的偏差,以及系统有惯性和滞后,故在积分项的作用下,往往会产生较大的超调和长时间的波动。特别对于温度等变化缓慢的过程,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为此,可采用积分分离措施, 即偏差)(ke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当偏差较小时才将积分作用投入。亦即当)(ke时,采用 PD控制;当)(ke时,采用 PID 控制。积分分离阈值应根据具体对象及控制要求。 若值过大时,则达不到积分分离的目的;若值过小,则一旦被控量)(ty无法跳出个积分分离区,只进行PD控制,将会出现残差,为了实现积分分离,编写程序时必须从数字PID 差分方程式中分离出积分项,进行特殊处理。根据设计要求及所选硬件,程序流程如图3 所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13 页 - - - - - - - - - 6 图 3 程序的主流程图4.2 程序控制算法介绍由以上分析,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 PID 调节时连续系统中技术中最成熟的,应用广泛的一种调节控制方式。在模拟控制系统中,PID 算法的表达为:)()(1)()(0tDIpdttdeTdtteTteKtuu:调节器的输出信号;e:偏差信号;K:调节器的比例系数;TI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D :调节器的微分时间。在计算机控制中,为实现数字控制,必须对式上式进行离散化处理。用数字形式的差分方程代替连续系统的微分方程。设系统的采样周期为T,在 t=kT 时刻进行采样,开始系统初始化设置数据采集A/D 转换求出温度值信号比较PID 调节可控硅调节加热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 - - - - - - - - - 7 kitiTedtte00)()(Tkekedtde)1)() t ((式中 e(k) :根据本次采样值所得到的偏差; e(k-1):由上次采样所得到的偏差。由以上可得:T1kekekiekeKT1kekeTieTTkeKkudk0ipk0iIp)()()()()()()()()(iDk式中, T 为采样时间,项为积分项的开关系数)()(01keke积分积分分离 PID 控制算法程序框图如图4 所示:图 4 积分分离 PID控制算法程序框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 - - - - - - - - - 8 五、系统仿真被控对象为:)(sG采用 simulink仿真,通过 simulink模块实现积分分离PID 控制算法。选择合适的 Kp,Ki,Kd是系统的仿真效果趋于理想状态。MATLAB 编写程序如下:clear all; close all; ts=2; %采样时间 2s sys=tf(1,400,40,1); dsys=c2d(sys,ts,zoh); %将 sys 离散化num,den=tfdata(dsys,v); %求 sys 多项式模型参数kp=10; ki=0.25; kd=5; Simulink仿真图如下:图 6 Simulink仿真图经仿真后,当 =0.02 时的仿真图如下所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 - - - - - - - - - 9 图 7 =0.02 时的仿真图当=0.05 时的仿真图如下所示:图 8 =0.05 时的仿真图当=1.0 时的仿真图如下所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 - - - - - - - - - 10 图 9 =1.0 时的仿真图由以上可得,当值过大时,达不到积分分离的目的,若值过小,则一旦被控量无法跳出各积分分离区,只进行PD控制,将会出现残差。六、心得与体会计算机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中,通过自己上课学习到的知识,实验中的操作中,课下的搜查资料中,自己认识到了许多, 这些也通过课程设计中显现出来。我也了解了微机控制中PID积分分离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对系统设计的相关应用,通过对初步知识的了解,对系统各种方案的比较,进一步了解了微机控制系统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课程设计告一段落,计控的学习在课堂上也相对告一段落。但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学生来说,它的学习还没有结束,课下的思考和研究还将继续。七、参考文献1 张毅刚,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2 高峰,单片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及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 第 2 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 孙增圻,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