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docx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一章1、名词说明: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肯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运用生产资料, 以猎取人们生产和生活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才能,即人们战胜自然、 改造自然的才能,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经济过程向前进展的必定趋势;本质的、 必定的联系, 它表达了经济现象和2、政治经济学的讨论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动身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进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打算其他 一切活动的基础;(2)政治经济学的讨论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1)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生产力打算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进展变化打算生产关系的进展变化;(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如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进展要求,就会促进生产力向前进展,反之就相反;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安排、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1)生产对安排的打算作用: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打算安排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打算人们参与安排的方式;(2)生产对交换的打算作用:生产的分工进展程度打算交换的进展程度;生产为交换制造对象;(3)生产对消费的打算作用: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打算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生产的进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4)安排对生产有反作用:适合生产进展的安排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进展,否就就会阻碍生产的进展;(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交换顺畅利于生产的进展,反之就相反;(6)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消费使得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终完成;5、如何懂得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它在客观的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并随客观的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毁灭、废止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制造 或制定经济规律;6、经济规律有什么特点?(1)总是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2)随着经济条件的转变而转变;(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熟悉受利益关系的限制;7、政治经济学的讨论方法有哪些?(1)唯物辩证法; (2)科学抽象法; (3)历史与规律相统一的方法;(4)其它方法;其次章1、名词说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简洁劳动是指事先不必经过特地学习和训练,每个具有劳动才能的人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事先需要经过特地学习和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普遍连续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小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升值、物价普遍连续下跌的现象;2、试述商品二因素的对立统一,即商品二因素的关系;(1)统一:使用价值与价值作为商品必不行少的两个方面一同存在于商品中;(2)对立(或冲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相互排斥,由于二者是商品的不同方面;或者说,无论对于商品生产者仍是对于购买者而言,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这就表现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其解决途径是交换;3、试述劳动二重性的对立统一,即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1)统一: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2)对立(或冲突) :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相互排斥,由于二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不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同方面; 或者说, 假如生产商品的详细劳动无法仍原为抽象劳动,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或冲突);其解决的途径是交换;4、试述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生产商品的详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详细劳动, 制造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而使用价值与价值构成商品的二因素;所以, 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分别打算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存在,同时详细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冲突打算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冲突的存在;总之,劳动二重性打算商品二因素;5、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1)劳动二重性是第一由马克思发觉和证明的,正是依据劳动二重性学说,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制造价值的问题,这是对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奉献;(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枢纽;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以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基础;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1)货币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在简洁价值形式和扩大价值形式阶段,仅仅存在特殊等价物;在一般价值形式阶段,虽然显现了一般等价物,但是,一般等价物没有固定下来,所以, 在这三个价值形式阶段货币没有产生;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进展, 客观上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商品(例如贵金属金银)上,此时便产生了货币;(2)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7、试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不同商品交换依据等价原就进行;(2)价值规律的基本作用:调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安排;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进展;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也会产生效率与公正之间的冲突;(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在供求关系与价格的相互作用下,价格环绕价值上下波动;8、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打算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打算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娴熟程度和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在于,当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到超额补偿;当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刚好得到全部补偿;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时候,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到部分补偿;9、假定某一年待售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1400 亿元,赊销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350 亿元, 到期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为 250 亿元,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为 100 亿元,同一名称的货币年流通 8次;而且,假定这一年中心银行发行纸币 200 亿元;试问:(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多少?(2)纸币贬值仍是升值?(3)单位纸币或每一元纸币值多少?解:(1)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1400-350+250-100 )÷ 8=150(亿元)(2)依据题意,由于这一年中心银行发行纸币 200 亿元大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150 亿元,所以纸币贬值;(3)单位纸币值:150÷ 200=0.75 10、据统计, 20 世纪初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只有 5%-20%是靠科学技术进步取得的,到 50-60岁月, 这一比重上升到 50%,而 80 岁月以来,这一比重就高达 60%-80%,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奉献越来越大;因而有人说, 科学技术也制造价值;此观点是否正确?并对此加以分析说明;此观点不正确;(1)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制造价值;科学技术对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制造所具有的庞大作用, 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活劳动的复杂程度来实现的;作为制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主体,只能是劳动者;对价值的重要作用;1、名词说明:(2)说科学技术本身不制造价值,并不等于否认科学技术第三章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原材料、帮助材料、厂房、机器设备、其它工具、燃料等生产资 料的资本;可变资本是指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肯定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肯定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量的一种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量的一种生产方法;超额剩余价值是指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劳动生产率而使得商品的个别价值低 于社会价值的差额;2、简述简洁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的区分;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形式不同,前者是先卖后买,后者是先买后卖;价值之间交换,后者是不同数量的价值之间交换;(2)内容不同,前者是不同的使用(3)主体不同,前者是使用价值,后者是价值;(4)目的不同, 前者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后者是为了获得更大数量的价值;(5)限度不同,前者有限度,后者无限度;3、剩余价值如何生产?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 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成果归资 本家全部;而资本主义生产更重要的是价值增殖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工人的详细劳动转 移生产资料价值,而抽象劳动制造新价值;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了补偿其劳动力价值所需 要的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出剩余价值,这一过程即为价值增殖过程;可见,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制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 值;4、肯定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关系?二者的联系:(1)从资本家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是一样的;无论是绝 对剩余价值生产仍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了资本家 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量;(2)肯定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资本主义剥削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必需将工人的劳动时间肯定地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否就就不行能生产剩余价值;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就是以工作日已经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劳动时间为基础的,由此来进一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二者的区分:两种提高剥削程度的方法在资本主义进展的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 用;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期,由于生产工具没有重大变化,生产力进展比较缓慢,肯定剩 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加重剥削的主要方法;随着资本主义的进展,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 泛应用,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从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5、试述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肯定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肯定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 劳动时间的生产方法;肯定剩余价值生产取决于工作日的长度,工作日最低限必需大于必 要劳动时间,最高限受生理因素和道德因素影响;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生产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为条件,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6、资本总公式的冲突是什么,解决条件有哪些?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冲突;GWG )的冲突是价值规律与价值增殖之间的(2)解决的重要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过程,但离不开流通过程;解决的前提或关键:劳动力成为商品;也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7、某资本家雇佣工人 300 个,每人每月工资 60 元;每个工人月耗生产资料 180 元,生产产品 120 件,每件产品社会价值为 6 元;运算:(1)这个资本家每月、每年分别从这些工人身上可以榨取多少剩余价值?(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3)假如这个资本家改进技术,使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件产品社会价值仍为 6 元,那么,这个资本家每月、每年分别可获多少超额剩余价值?解:(1)每月榨取的剩余价值=(6×120-60-180 )×300 = 144000(元)每年榨取的剩余价值 = 144000×12 = 1728000(元)(2)剩余价值率 = 144000÷(60×300) ×100% = 800%(3)每月猎取的超额剩余价值=(6×120× 2-60-180 ×2)×300-144000 = 162000 (元)每年猎取的超额剩余价值 = 162000× 12 = 1944000(元)8、某纺织厂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 10 元,工人每天劳动 12 小时,可生产 24 磅毛线,每磅 4.8 元;运算:售价 4 元;由此消耗的原材料价值为 38.4 元,工具设备磨损费为( 1)资本家在一个工人身上每天垫支的资本价值是多少?( 2)一个工人每天制造的新价值是多少?( 3)剩余价值是多少?( 4)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5)剩余劳动时间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资本家在一个工人身上每天垫支的资本价值=10+38.4+4.8=53.2 (元)(2)一个工人每天制造的新价值 =4× 24( 38.4+4.8)=52.8(元)(3)剩余价值 =52.810=42.8(元)(4)剩余价值率 =42.8÷10×100%=428%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5)由: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可变资本=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第 6 页,共 14 页 可得: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 新价值× 工作日=42.8÷ 52.8 × 129.73(小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四章 1、名词说明: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打算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应超过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显现过剩的劳动力,成为社会“ 余外” 的人口;肯定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有时候显现肯定恶化的现象;相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全部收入中,无产阶级的收入所占比重和资产阶级相 比,相对地下降;2、试述资本积存的实质及缘由(即打算资本积存必定性的因素);资本积存的实质:资本家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存的缘由: (1)资本家追赶剩余价值的内在冲动;3、试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1 区分(2)资本家面临竞争的外部压力;在是否增大社会资本总量上不同:资本积聚能够增大社会资本总量,而资本集中却不能;在单个资本增大速度上不同:资本积聚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增大单个资本,而资本集中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增大单个资本; 2 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相互依靠和相互促进;4、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洁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1)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由工人制造;(2)全部资本归根究竟都由工人制造;(3)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5、某企业原预付资本 100 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 9:1,工人月工资为 50 元;本月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 19:1,同时这个企业仍按 19:1 的资本有机构成追加40 万元的资本;运算:(1)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形下,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有多少工人被排挤出该企业?(2)在追加资本的情形下,仍有多少工人失业?解:(1)在资本有机构成为9:1 的情形下, 就业的工人数=(1000000× 1/10)÷50 = 2000(个)在资本有机构成为19:1 的情形下, 就业的工人数=(1000000× 1/20)÷50 = 1000(个)被排挤的工人数= 2000-1000 = 1000 (个)(2)追加 40 万元资本所增加的就业的工人数 仍失业的工人数 = 1000-400 = 600 (个)= ( 400000× 1/20)÷50 = 400(个)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第五章1、名词说明: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实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带着价值增值额回到原先动身点的运动过程;固定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实物形式全部参与生产过程,而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也就是投在厂房、机器设备、其它工具等劳动资料上的生产资本;流淌资本是指在生产资本中,实物形式全部参与生产过程,价值一次性转移到或加入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资本,也就是投在原材料、帮助材料、燃料和劳动力上的生产资本;社会总产品是指全社会的物质生产部门在肯定的时间内 或物质产品的总和;2、产业资本实现不断循环的条件有哪些?(通常是一年) 生产的物质资料(1)必需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即并存性;(2)必需保持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转化,即继起性;(3)上述条件相互联系,互为前提;3、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1)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与周转速度成反比;(2)生产资本的构成: 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在生产资本的数量及构成比例肯定的情形下,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主要取决于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在生产资本的数量及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的周转速度肯定的情形下,资本中所占的比重;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主要取决于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在生产4、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是什么?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也就是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1)加快资本周转, 可以节约预付资本特殊是预付流淌资本,猎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有利于资本价值的增殖,(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固定资本的投资效率,从而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5、试述社会资本简洁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 v + m = c ,它说明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种比例关系;(2) c + v + m = c + c ,它说明生产资料的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3) c + v + m = v + m + v + m ,它说明消费资料的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6、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前提条件: (v + m) c,即要有追加的生产资料; + m/x ,即要有追加的消费资料;(2)实现条件: c + m - m/x v ( v+ v + m/x ) = ( c+ c ),它说明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一种比例关系; c + v + m = 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 c+ c ) + ( c+ c ),它说明生产资料的总供应和 c + v + m = v+ v + m / x + v+ v + m / x ,它说明消费资料的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7、试述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关系;(1)区分(不同点)含义不同; 单个资本运动是指单个资本为了不断地实现价值增殖而进行连续不断的循 环和周转;社会资本运动,亦称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是指相互联系、互为条件、彼此 交叉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消费内容和流通内容不同;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 社会资本运动既包 通,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资本流通,一般商品流通;又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包括剩余价值流通的范畴不同;在简洁再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形下,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不包括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在扩大再生产(规模扩大) 的情形下, 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以及资本家用于积存的那部 分剩余价值的流通,而不包括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流通;无论在任何情 况下,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以及资本家用于积存的剩余价值的流通,又包括 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流通;考察的重点不同;单个资本运动重点考察资本的价值补偿,而撇开资本的物质补偿;社会资本运动既要考察资本的价值补偿,又要考察资本的物质补偿;(2)联系(相同点)从运动的内容看,都包含着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从运动的形式看,都实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三种 循环;从运动的过程和环节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 过程的统一;从运动的目的看,都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增殖;8、试述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关系;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联系:无论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之和,仍是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都构成生产资 本,都为剩余价值生产服务;(2)区分:第一, 划分的依据不同; 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是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周转方式上 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 同作用来划分的;其次,划分的意义(或目的)不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是为了考察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第三,划分的内容不同;固定资本在实物形式上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其它工具等劳动 资料,流淌资本在实物形式上包括原材料、帮助材料、燃料、劳动力;不变资本在实物形式 上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其它工具、原材料、帮助材料、燃料等,可变资本(或工资)在实 物形式上是劳动力;9、为什么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2)社会总产品的 物质替换是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关键;10、假定甲企业今年购置两间厂房,每间 1000 万美元,可使用 20 年;机器设备 10 台,每 台 50 万美元,可使用 10 年;其它工具价值 20 万美元,可使用 5 年;买进原材料、帮助材 料、燃料分别花费 1200 万美元、 130 万美元、 350 万美元,给工人发放工资 60 万美元,每 年周转 4 次;试问:(1)甲企业预付的固定资本、流淌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分别是多少?(2)甲企业每年耗费的固定资本、流淌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分别是多少?(3)依据( 1)的运算结果说明固定资本与不变资本以及流淌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4)预付总资本一年周转几次?(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解:(1)甲企业预付的:固定资本 =1000× 2+50× 10+20=2520 (万美元)流淌资本 =1200+130+350+60=1740 (万美元)不变资本 =2520+1740-60=4200 (万美元)可变资本 =60(万美元)(2)甲企业每年消耗的:固定资本 =1000× 2÷20+50× 10÷10+20÷ 5=154(万美元)流淌资本 =(1200+130+350+60 )×4=6960(万美元)不变资本 =154+6960-60× 4=6874(万美元)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可变资本 =60× 4=240(万美元)(3)依据( 1)的运算结果,固定资本小于不变资本,流淌资本大于可变资本;(4)甲企业预付总资本年周转次数=(154+6960)÷(2520+1740)=1.67(次)11、假定某企业今年初投入固定资本 10 万元,使用 10 年;投入流淌资本 5 万元,周转时间为 3 个月; 雇佣 100 个工人,每人月平均工资为 50 元;年产商品 6000 件,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 50 元;运算:(1)剩余价值率为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3)预付总资本一年周转几次?解:(1)固定资本月周转价值额=10÷ 10× 1/12= 1/12 (万元)流淌资本月周转价值额 =5× ( 12÷3)×1/12 = 5/3 (万元)月产商品价值 = 50 ×6000× 1/12 = 25000(元) = 5/2(万元)每月的 m = 5/2 1/12-5/3 = 9/12 (万元)每月的 v = 50 ×100 = 5000(元) = 0.5(万元)m= m÷ v× 100% = 9/12÷ 0.5 × 100% = 150%(2)M = 9/12 ×12 = 9(万元)年预付的 v = 50 ×100× 3 = 15000(元) = 1.5(万元)M= M÷ v× 100% = 9 ÷ 1.5 × 100% = 600%(3)预付总资本年周转次数= (1/12 ×12+5/3×12)÷( 10+5) = 1.4(次)12、甲乙两个资本主义企业,预付总资本均为 100 万元,甲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80%,使用寿命为 10 年;乙企业固定资本为总资本的 40%,使用寿命为 5 年;甲企业流淌资本年周转 10 次,乙企业流淌资本年周转 15 次,资本有机构成为 9:1,剩余价值率为 100%;计算:(1)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各为多少?(2)两企业的年剩余价值率各为多少?(3)两企业的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各为多少?解:(1)甲企业的 M = m×v× n = 100% ×(100× 1/10)×10 = 100(万元)乙企业的 M = m×v× n = 100% ×(100× 1/10)×15 = 150(万元)(2)甲企业的 M= M÷ v× 100% = 100÷(100×1/10)×100% = 1000%乙企业的 M= M÷ v× 100% = 150÷(100×1/10)×100% = 1500%(3)甲企业的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 乙企业的预付资本年周转次数= (100× 80%÷ 10+100× 20%× 10)÷100 = 2.08(次)= (100× 40%÷ 5+100× 60%× 15)÷100 = 9.08(次)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3、自 1825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全面经济危机之后,每隔肯定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就要爆发一次经济危机;特殊是 1929-1933 年的大危机, 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连续达4 年之久; 20XX年的金融 (经济)危机也是危害庞大;请依据以上材料分析说明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的实质和缘由;(1)以上材料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会周期性爆发,并且危害庞大;而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人民群众有支付才能 的需求来说是过剩了;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缘由是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即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冲突;这一基本冲突一旦激化,危机就会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第六章1、名词说明:成本价格是指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商业资本是指从产业资本职能中分别出来、特地从事商品买卖的,以猎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资本;借贷资本是指货币资本的全部者为了取得利息而临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级差地租是指租种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土地全部者缴纳的农业超额利润,亦指与土 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肯定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农业资本家无论经营(租种) 何种土地都必需缴纳的地租;2、阐述利润率的影响因素;(1)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量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 正比;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 成反比;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所使用的劳动力越多,制造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3)资本周转速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一年中资本周转的次数越多,其中可变资本 的周转次数也就越多,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大,这就会提高资本的年剩余价 值率,从而提高它的年利润率;(4)不变资本的节约状况;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形下,利润率的高低和 不变资本的节约成正比;不变资本越节约,预付资本也就越少,同量的剩余价值与较少量 的预付资本相比,利润率就越高;3、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何不同?细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二者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揭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2)二者在量上有差别;由于预付资本在量上大于可变资本,所以,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