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考语文(浙江专版)总学习总结复习材料考点跟踪突破39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
资源ID:2734253
资源大小:86.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年度中考语文(浙江专版)总学习总结复习材料考点跟踪突破39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考点跟踪突破39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任城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注释】彰:曹彰。膂力:体力。课:督促。卫、霍: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擅长(2)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 看重(3)将十万骑驰沙漠 带领,率领(4)被坚执锐,临难不顾 通“披”,穿着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A而好乘汗马击剑云归而岩穴暝B此一夫之用 甚矣,汝之不惠C使各言其志 其真无马邪D为将奈何 吴广为都尉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从征伐,志意慷慨。(曹彰)屡次跟随太祖(或:曹操)征战讨伐,意气慷慨,斗志昂扬。(2)赏必行,罚必信。奖赏一定实施(或:施行),(宣告)惩罚一定信守诺言。4对于曹彰好武,太祖曹操起先制止,为什么后又大笑并封曹彰为侯?因为太祖听了曹彰的话,明白了他的理想是做一个身先士卒、赏罚分明、建功立业的将军,而不是做一个武夫。(二)(2017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复儿子书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注】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恃:依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固:本来。稼穑: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训:教诲,教导。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儿自去国至今离开(2)求学宜先刻苦 应当(应该)(3)特汝不应若是耳 这样(这)(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奋起,指有所作为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三)(2017江西)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清官周忱明焦竑周文襄公阅一死狱,欲活之无路,形于忧叹。使吏抱成案读之,至数万言,背手立听。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遂出其人。己巳之难,英宗既北狩,达虏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焚之,恐敌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踵接于道。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仓为之一空。公巡抚时,往来皆乘小轿,驿站遇村庄僻处,询访民瘼。五保有王槐云者,夏月林下乘凉。公至,与并坐,说田里间事甚悉,俄而从者至,始知为巡抚,叩头谢罪。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节选自玉堂丛语清官周忱)【注解】周文襄公:指周忱,历任庶吉士、刑部员外郎、工部右侍郎,江南巡抚、工部尚书。己巳之难: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集兵五十万亲征,大败,英宗被俘,史称“己巳之难”。狩:婉指帝王逃亡或被俘虏。达虏:对蒙古贵族及其所拥有的军队的蔑称。通州仓:设置在通州的粮仓,下文的“通仓”为其简称。因粮于我:指蒙古瓦剌部的军队要掠夺我通州的粮食来解决供应。卫军:为明朝初期和中期的军制。民瘼(m):老百姓的疾病痛苦。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欲活之/无路B举朝/仓皇失措C时/周文襄公适在京 D说/田间事甚悉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案:案卷,文书,卷宗(2)恐:害怕,恐怕(3)谢:道歉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至一处,忽点首喜曰:“幸有此可生。”(周文襄公)听到一个地方,突然点头高兴地说:“幸亏有这个理由可以使(他)活下来。”(2)公笑而抚之,且毕其说而去。周文襄公笑着安抚他,并且听他说完才离开。4选文通过哪三件事来刻画周文襄公的形象?请概括。判案,救粮,私访。(四)(2017湖州)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唐李白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选自李太白全集)【注释】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香炉:庐山香炉峰。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孤负:辜负。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C)A及长,南游云梦及鲁肃过寻阳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五)(2017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养鱼记北宋欧阳修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潜形于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乃求渔者之罟,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选自居士外集)【注释】折檐:屋檐下的回廊。非非堂: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洿(w):地势低洼的地方。甃(zhu):砌池壁。筑:夯底土。锸(ch):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偃息:休息。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罟(g):渔网。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嚚(yn)昏:愚蠢糊涂。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种植(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满,充满(3)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顺着,沿着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折檐之前有隙地怪而问之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4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C)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ABC D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感到两者命运不公,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六)(2017德州)文言文阅读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常平:官仓名。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甫冠,名闻四方成年(2)讽富人自实粟 规劝2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山行六七里B腰白玉之环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3翻译下面句子。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罪作为主要工作。4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示例: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七)(2017武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释】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效:献,呈献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魏王闻之 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 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 许:答应D王且何利 利:好处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八)(2017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项王军垓壁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释】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籍:项籍,字羽。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力拔山兮气盖世超过,胜过(2)虞兮虞兮奈若何 你(3)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称王,为王(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使灭亡。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没有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即使(纵然)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4成语四面楚歌。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项王是一个悲剧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至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用兵打仗的过错。(九)(2017广东)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登辅弼/书吏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十)(2017绥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赵广,合肥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注释】李伯时:宋代名画家。小史:书童。建炎:南宋高宗年号。贼:这里指金兵。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B)A尤工作马 (擅长)B几能乱真 (表数量)C使图所掳妇人 (绘画)D而广平生实用左手 (其实)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遂 断 右 手 拇 指 遣 去遂 断 右 手 拇 指 / 遣 去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李伯时作画时,总是让赵广在身边侍候,时间久了,赵广就擅长绘画了。4文中赵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你再举出一位与他相类似的历史人物,并用一句话简述其事迹。赵广是一位技艺高超、大义凛然、威武不屈的人。历史人物示例:伯夷不食周粟而饿死;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就义;朱自清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十一)(2017黄石)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有删改)【注释】络:用绳子编的网兜。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B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C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D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鞭马南驰数十里。(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2)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李广)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十二)(2017宿迁)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客见赵王曰:“臣闻王之使人买马也,有之乎?”王曰:“有之。”“何故至今不遣?”王曰:“未得相马之工也。”对曰:“王何不遣建信君乎?”王曰:“建信君有国事,又不知相马。”曰:“王何不遣纪姬乎?”王曰:“纪姬,妇人也,不知相马。”对曰:“买马而善,何补于国?”王曰:“无补于国。”“买马而恶,何危于国?”王曰:“无危于国。”对曰:“然则买马善而若恶,皆无危补于国。然而王之买马也,必将待工。今治天下,举错非也,国家为虚戾,而社稷不血食,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何也?”赵王未之应也。客曰:“郭偃之法,有所谓柔雍者,王知之乎?”王曰:“未之闻也。”“所谓柔雍者,便辟左右之近者,及夫人优爱孺子也。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是能得之乎内,则大臣为之枉法于外矣。故日月晖于外,其贼在于内,谨备其所憎,而祸在于所爱。”(选自战国策赵策)【注释】赵王:即赵孝成王。而若:或者。虚戾:废墟,形容田舍荒芜,人民灭绝。血食:祭祀祖先的食品。便辟:亲近宠爱者。贼:害,此处指日月中黑暗的部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何故至今不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未得相马之工也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C买马而善 京中有善口技者D然而王之买马也 辍耕之垄上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然而/王不待工/而与建信君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4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么?告诫赵王在治理国家要选用贤臣,防止偏信亲近的人以致误国(不仅要防备自己憎恶的人,更要防备自己亲近的人。)(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卖酒者传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量酌之,曰:“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客有橐重资于途者,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噉。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而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若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橐(tu):口袋,名词作动词,“用口袋装”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或倾跌破瓶缶(有时)B更注酒(重新) C卖酒者日呼客同博(白天)D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快走) 2对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D) A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B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C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D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毋盗瓶中酒,受主翁笞也。(你)千万不要偷喝瓶中的酒,不然要遭受主人鞭打的。(2)天寒甚,不名博,若将不肯大饮啖。天气非常寒冷,(如果)不以博弈为名,你必然不肯大吃大喝。4请结合文中材料,简要评析这位卖酒老人。送童婢酒喝,叮嘱不要喝瓶中酒,可见其诚信善良;补偿打破酒瓶者的酒,可见其慷慨大方;收留雪阻而不能归的客人,并让他安心吃喝,可见其乐善好施、充满智慧。(十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陈禾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擢殿中侍御史等。(时)天下久平,武备宽驰,东南尤甚。禾清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遇赦,得自便还里。(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释】增戍:增加防守兵力。格:搁置。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抗疏:上书直言。黜幽陟明: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宦寺:宦官。曹:辈,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A以戒不虞(预料)B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搢绅侧目(斜眼看)C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同“途”)D卢航奏禾狂妄,谪监信州酒(升职) 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B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C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D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2)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 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 4文中作为官员的陈禾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品行?陈禾的进谏方式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进谏方式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关心国事,有洞察力;恪尽职守,抗疏奸臣:为尽忠直,与上抗争。示例:更赞同邹忌的进谏方式。邹忌进谏讲究策略,采用类比(暗示、隐喻)的方法委婉劝说, 使国君更乐于接受,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