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孩子的特点.doc
+-3-4岁孩子的特点3-4岁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记忆力增强3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力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到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力方面的一大特征。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3岁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 “这是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等等,对所有事物都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能的发达与否在于兴趣如何。3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能区别事物的差异3岁的孩子能区别白天和晚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的东西、圆圈和三角等。比如把画的和剪的圆形、三角形给孩子看,十之八九能辨认出哪些一样、哪些不一样。从这里可看出孩子已具备了从许多东西中区别不同物体的能力。至于上和下、前和后等的区别,早已不成问题了。鉴于以上特点,建议家长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机,多陪孩子说话,一起唱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玩智力玩具等,发展孩子驾驭语言的能力,为了他(她)们的“口齿伶俐”,为了孩子以后能流利的读课文、背诗歌;每天只需付出15-20分钟即可,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要比日后去纠正一个不良习惯容易得多。3-4岁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34岁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为迅速。他们变得特别爱说话,即使一个人玩的时候也会自言自语地边说边玩,跟小朋友或大人在一起时,话就更多。 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星星、月亮,地上的花草、树木,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例如,他们会对地上爬的蚂蚁说“小蚂蚁,你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吗”;会指着玩具锅里的石头对洋娃娃说“这是鸡蛋,再煮一会你就可以吃了”,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到了4岁,孩子的话题会更丰富,他们会交换看动画片的感受,并会互相夸耀“我坐过飞机呢”,“我爸爸给我新买了辆小汽车,比你那辆好看”等等。他们之间可谈的话题越来越多,所以你要多给他和其他孩子交往的机会,趁此发展他的社交能力。3-4岁孩子的绘画特点 (适合于艺术创想课程和舒缓站绘画、彩泥专区的讲解)四岁左右的宝贝,正处于儿童美术的灿烂阶段3-7岁的象征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不喜欢涂涂画画的。在3-7岁的阶段里,3-4岁是过渡期,因为身体与心智发育的差异,有的孩子4岁还处于涂鸦期,有的在3岁就进入了象征阶段,所以,3-4岁可以看作为后涂鸦期,是从涂鸦到象征的重要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夸张,主观。 岁左右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一切淡化,比如画人物,孩子或许认为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那么可以将两只眼睛画的很大,鼻、嘴则画的很小,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这在儿童作品中是常见的,这种主体极度夸张、人物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质拙、纯真感情的宣泄与表露。因此家长要想正确辅导儿童绘画,必须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目光框条约束儿童绘画。因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作品含义,否则过早扼杀了孩子的艺术天性。象征期也叫“主观写实期”,是孩子通过稚嫩的双眼和充满了幻想的心灵来对客观世界产生纯粹自我的认识。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他们主观的心灵世界,而不是我们看到的客观实在,同时,孩子又通过这样主观自我的认识来自主地表现外部世界中事物,此时的“写实”就不是我们理解的“准确再现客观对象”,这种表现与成人的透视法则和色彩法则等经验技巧无关,而与通过眼睛传达到心灵的感受和最初的生活经验有关。 在这个阶段,脱离了涂鸦期的孩子同样在依靠着视觉、知觉(空间知觉、颜色知觉)和直觉来认识事物,但他们却能更自如和肯定地根据感受和有过的经验来展开想象,能较以前更自主自由地使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主观化的客观,而不会注意画得是否与客观的真实一模一样, 反而具有超越现实的象征意义。在这个阶段,除了象征性的平面绘画之外,孩子对艺术的体验过程与立体表达的需求会格外强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在各种艺术创造形式的体验中通过想象和动手的过程来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的形态。在这个阶段,在视觉与知觉不断地趋于稳定和丰富时,需要与之对应的更加丰满、立体、变化和多维的观察和体验;手部力量的快速增强也使他们渴望将无序的力量转换为控制能力,当通过有控制能力的动手塑造将心中的想象顺利表达了出来,使左右脑、以及手与脑都得到很好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满足了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求新求变和实现自我的内在心理需求,他们的自信心和对世界的理解力都会迅速提高。比如泥塑,当稚气的小手捏出一个东西,他亲眼看到了自己用不同大小的力量就可以产生与之对应的效果。此阶段的作品可以全面反映出儿童自我的视觉审美特征、情感特征、心理特征,呈现出超乎寻常的思维轨迹和艺术表现力,还有着因人而异的独特样式,总之,具有象征性的形状、色彩和线是这时期儿童的画面特征,他们最为重要和灿烂的时期。3-4岁的孩子怎么画画? 在绘画中,他们往往是从最熟悉或感兴趣的人和事开始。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愿意说自己的画,而且不厌其烦地向我们来讲述画中的故事,包括每一个小小的色块、每一根线条都代表着什么,也会惊讶地看到当我们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去看他们的画时,认为是“此”,孩子讲出的却是“彼”,彼与此的巨大不同就是孩子最可贵的地方,那里有对外在事物超越形象的深层认识,更蕴藏着宝贵的想象能力。 所以,当看到孩子们画的夜晚的树有异常鲜艳明亮的色彩时、妈妈有彩虹形状的头、蝴蝶比月亮还大、形状抽象却莫名美丽、以为是花朵却是一家人时我们应该格外欣喜,欣喜他们拥有属于这一阶段的心灵特征和象征性的表达特性。而看到他们画出的人比例准确、房屋真实稳定、景物的透视符合成人视觉习惯、色彩凝固、线条小心刻板时,应马上意 识到出现了问题,孩子所有的主观感觉已经被灌输的经验代替了,所有自主创作的权利已经被夺走了。 Trying请您尝试1.专心听他“说”画,别错过每一个细节,重视他的心灵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2.抹掉“想当然”,摘掉“有色眼镜”,蹲下来,像你的孩子那样观察世界。3.忘记所谓的“画的真像”、绘画技法、人物比例关系等刻板的教条,让孩子照着大人的画法模仿是大忌。4.当他渴望获得更多视觉体验时,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引导他学会立体、变化和多维地观察事物。比如画水粉、刻纸版画、捏橡皮泥、做软陶、纸粘土、搭积木、折纸、剪窗花等5.在家中开辟一个角落,展示他最新的艺术作品。赞赏他,相信他。3-4岁孩子的发展特点l 认知能力应达到的标准和锻炼方法:利用数字卡、门牌号码、车牌照等,教孩子认识10个数目字会分清大小、快慢、长短、上下、前后、轻重。懂得什么是反义词。会区别性别,例如: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哥哥是小男孩,姐姐是姑娘。会觅出图片中缺少的部分,如孩子的脸部图片中少了嘴,兔子少一只耳朵。觅出未完成人像中缺少的部位5处,并添上懂得丑和美l 言语的发展 应达到的标准和锻炼方法:近义和扩大对反义词的理解,举出事例来说明,并可做配对游戏,家长说一个词,让孩子来配对,如:白天?黑夜,宽?窄,轻?重等。会说“谢谢”、对不起”、“再见”、“老师好”等一些礼貌用语。能够玩一些有规则、分胜负、要记分的逛戏,如“石头、剪子、布”。 能反复较长的句子。说出3种动物。找出相同或不同的图片l 情绪与社会行为应达到的标准和锻炼方法:独立生活能力:会自已穿脱衣裳、刷牙、洗脸、穿鞋,并能分清左右脚。意志的发展: 幼儿在满3岁时就能够去幼儿园了,此时,儿童的意志在新的环境中,会有新的发展和表现。首先,在幼儿园中过集体生活,必须遵守集体生活的各种规则、制度。这不只对幼儿神经系统及机体的生理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而且添加了幼儿活动的目的性,锻炼了自制力。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必须学会遵守各种游戏规则,否则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服从游戏规则是培养儿童意志的“初等学校”。再次,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必须考虑其他小伙伴的利益和希望,锻炼忍耐和自制。例如:当他看到别人玩一件他也十分喜爱的玩具时,他不能立即抢过来玩(自制),他必须等到别人玩过之后,轮到他玩时才能玩学会忍耐。此外,随着儿童独立活动能力的提高,成人在家中也该当向儿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不只要学会自我服务,有时还该当协帮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儿童做这些事情时有时并不感兴趣,但为了尽家庭成员的权利,该当让他晓得:有些事情,无论能否感兴趣,必须要去做,这就迫使小儿做出一定的意志勤奋。从这里看出:在孩子进入3岁当前,一定要要求他做一些不情愿做但该当做的事情,让他对意志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这一时期,为了防止和克服儿童的任性、固执等消沉的意志表现,该当开始锻炼儿童进修和恪守有关的行为规则,为儿童的行为设放合理的界限。成人的要求该当明确、具体,并且具有一致性和一贯性,还要逐渐协帮儿童学会评价自已的行为,从别人对他行为的调理改变为他对自已行为的本身调理。当儿童能服从有关行为规则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当要禁止儿童做一件不能做的事情时,要同时指点孩子做另一件能做的事。要让儿童看到服从家长要求给他带来实际利益,不能把对儿童行为规则的锻炼变成对儿童行为的繁琐监督,管束过严会压制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制性,并违背了儿童自主、自我确认的希望。要善于针对儿童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并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能力的提高而相应提高要求儿童个性的形成经历着一个从量变到量变、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此时期儿童性格很不稳定,可塑性很强,家庭的物质和文化条件、家庭初的烙印。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对儿童的态度,以及儿童在家里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的第一环等,都会在儿童性格形成上打下最是儿童赖以生存境,家长过于溺爱,一切顺从迁就,在家中“小皇帝”的特殊地位都会形成孩子任性、怕劳动、怕吃苦、一切以个人为核心的不良倾向,但限制过多,简单粗暴,又会压抑儿童的主动性,丧失自傲,养成墨守成规、怯懦的个性。l 精细动作 应达到的标准和锻炼方法:找一些图案比较简单的图画,贴在一个稍硬的纸板上,然后剪成4块或更多,先让孩子看清之后打乱,再让孩子重新拼。多数能够拼出6块硬纸板上的图形。叠纸功:此年龄段多数小儿可以折出一种。剪纸:多数能够剪出一个长方形。能够用积木搭出较复杂的制形。手控制笔的能力不断加强,能够用笔“:走”“小胡同”而不碰到两面的墙。l 大活动应达到的标准独立行走,很少跌倒;用手脚爬上1-2级楼梯;拉着一只手走上楼梯;从手扶栏杆弯腰拾物;过渡到独站时蹲下再站起;爬上大椅子;向前方抛球。锻炼方法 (1)用一些风趣的玩具放在孩子脚旁,诱惑孩子蹲下拾到玩具再站起来,从扶着栏杆到独立完成; (2)做一些改变姿态、体位的锻炼;从趴着的姿态转向站立姿态,从站立转向坐、爬的姿态,同样从扶着栏杆到独立完成(3)练习爬楼梯、大椅子、沙发、自已爬上床;(4)上楼时,鼓励领动手自已走; (5)锻炼小儿扔东西,特别是举手过肩将球等物体抛向前方的动作。 游戏举例 1长高了,变矮了:让孩子和你相对而站,你蹲下,同时说:"变矮了,变矮了"。再站起来说:"长高了,长高了"。让小儿模仿你做同样的动作。 r2套圈逛戏:平地上放一些玩具,自制数个大环,让小儿抛向玩具,能够让小儿站得近一些,目的不是一定要精确,而是锻炼抛东西的能力。同样,还能够和孩子一同玩向小桶里扔小球的逛戏。3-4岁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l 具备集体生活的可能性。主要是:大脑皮层在功能上成熟了,确保孩子能连续活动5-6个小时,日间只需要休息一次。能按照自己的意识支配身体的各个动作了;手和身体的基本动作自如(例子:扔东西的例子),而且骨骼肌肉发育,让孩子更有力量。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例子:孩子想和某个人做一起,两三岁的会拉着这个人,然后说“坐这儿”;三四岁时“妈妈坐这儿,宝宝旁边”;“我想和妈妈挨着(懂得原因分析)”),虽然不能按照正常的语序、词语搭配表达,但老师、家长可以不费力的理解孩子的意思(救火车在我肚子里,来说明肚子疼,不舒服)。这些为集体活动提供了条件。但人际交往能力做的还不是很好,懂得简单的问候和礼貌用语,如:“你好、谢谢、对不起”。l 2.认识还主要依靠动作和行为。(绘画、听、讲、理解)绘画,如:画画时,孩子是画到哪儿想到哪儿的,开始说画苹果,但画了一下后,与自己原有大脑中的经验对比,他觉得有些像橘子,就画橘子,再画会在想再变。(所以家长尽量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讲故事,听故事也离不开动作。小班读故事都会结合动作,家长这样做会更利于孩子理解。例子:“大象把大灰狼卷了起来”绘本中的这句话,你会怎样给孩子说呢?(让孩子跟随自己手指看图画,也可通过动作模仿)。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就比较适合小班看,动作表现特别多。鸭子骑车记没有人喜欢我里边有动物的声音,可以边听边做;生气汤就更适合大班,画面动态感不强幼儿园小班角色扮演,更适合孩子理解。语言理解方面,抽象的也无法理解。无法进行推理。如“你哭,我就不带你找妈妈”,还就就不理解你哭是条件。他能够理解怎样的语言。到中班后,孩子会逐渐理解条件句。例子,喀秋莎(4-5):如果妈妈正在和客人聊天,你有问题要问妈妈,能不能随意过来打断我们呢?”点点说:“不能,应该先说打扰一下,要不,等客人走了再来问。”在3岁的时候“什么”“谁”“什么地方”,表明孩子已经有了人、物、空间的概念。在4岁的时候“怎样”“什么时间”,表示孩子已经有了时间和事物状态的概念。在5岁的时候“为什么”,表明孩子已经有了因果逻辑概念和思维能力。此时孩子想象力非常强,思维跳跃性。当老师讲故事讲到一个他感兴趣的地方时,就容易跑神,老师就多用动作、问题来抓中他们的注意力,同时这也是孩子注意力时间不长的一个原因。l 3.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典型表现是:爱哭闹、依恋行为、无意识行为占主导这个和孩子认识依靠动作和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孩子多看表面现象,分析能力很弱,所以很小的事情,孩子就会哭闹。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己、不疼爱自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此时的孩子,是解释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搂一搂、抱一抱、拍一拍;然后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泛灵心理;冷处理。依恋行为:不过依恋对象过度到老师身上,所以“我喜欢*老师”是孩子常说的话。与之想对应的就是“入园焦虑”(依恋对象没有很好的转移)无意识行为占主导(思维跳跃性和想象力的另一根源)家长需要用多重刺激来吸引孩子,读书时让孩子的眼睛跟着自己的指尖走。易转移,也易吸引,“咦?这是什么?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l 4.爱模仿(一对一单项模仿,无变通,多为表象)模仿对象集中在老师和家长身上。例子:大人逗小孩的时候,一般不是都说:“xxx,笑一个,笑一个!”时间长了,帅帅也学会了。有一次,回老家,在亲戚家串门。小家伙看到人家家养的羊,他以前可没见过真羊,只在电视或者书里见过,所以特别兴奋!大声嚷:“小山羊,小山羊!笑一个,笑一个!”(加上动作、加上语言,让孩子模仿学习大大的、高高的等)另外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看到其他孩子有什么、做什么也要做和要。所以幼儿园会同一个玩具有很多个的现象,同时在玩游戏的时候喜欢和别人担当一样的职位,所以平行角色较多,如所有孩子都是司机没有乘客,但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模仿都是表面的。中班后孩子会自己组织游戏,也会分角色。家长在不同时期可以引导孩子玩不同的游戏,小班不用过多强求孩子必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到下班后期或者中班时再要求也不晚。模仿是人的本能,可能会持续一生。在幼儿园阶段3-6岁除了模仿老师、家长、同伴等孩子常接触的人;另一部分是孩子崇拜的人,如:军人、将军等。从3岁开始,孩子有了性别意识,能够明白自己是个男孩或女孩,所以此阶段的模仿也会有性别差异,如:妈妈、护士等角色女孩较为喜欢;军人将军等男孩较喜欢。到了小学之后,活动范围和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都提高了,孩子的模仿的重点会更倾向细微之处,如:模仿着关爱他人、关爱动物等,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领悟。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1、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2、情绪不稳定,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幼儿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如一个孩子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孩子跟着哭。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3岁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他们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因情感依恋而产生分离焦虑期。儿童对依恋对象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3、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出现反抗现象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交往,如在游乐场愿意到小朋友很多的地方玩。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需要作为唯一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这个年龄段出现了人生第一个反抗期。4、动作发展速度较快幼儿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手眼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快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还会进行穿珠等活动。此年龄的幼儿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帮助。5、思维存在与动作之中3岁儿童各种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直觉行动性,记忆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该事物接触或在活动中进行。离开了具体事物和具体活动便不能进行,他们往往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如在捏泥之前往往说不出自己要捏什么,而常常在捏出某种形象之后才会说“面条”、“大饼”等。6、尝试模仿、喜欢重复这个阶段的幼儿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在家里模仿大人活动,在托儿所模仿小朋友、教师行为。模仿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外部动作。3岁儿童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短暂。喜欢重复是这个年龄段幼儿显著的特点。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在往返重复中逐渐认识物体属性、发展语言与动作,并由此逐渐认识事物简单关联、产生简单想象。7、词语发展迅速、听说能力基本形成23岁是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此时幼儿变得特别喜欢说话,词汇量迅速增加,已能用简单复合句来表达意愿,基本理解常用简单句型。2岁后期会用“我”来表达自己需求和愿望,开始把自己从客体中区分出来,言语发展促进了自我意识萌芽。8、对鲜艳色彩、节奏感兴趣3岁幼儿处于新异性探索阶段,此时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色彩鲜艳、有声响、会动物品特别能引起他们注意和喜爱,能激起他们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去认识环境,投入活动。学习按指令行动,生活自理能力增强 3岁儿童的一个显著进步,就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p学习按指令行动。在成人的指导下,他们形成了许多日常生活、游戏和学习活动时所必须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会自己用匙进餐,会自己穿衣裤、会解会扣较容易操作的纽扣,会穿不用系鞋带的鞋子,会自己洗手等。这表明3岁儿童己开始能适应集体生活了。行为明显受支配 3岁儿童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仍然很不稳定,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哭闹。但是较之2岁儿童,他们己开始产生调节情绪的意识,但在实际行动上尚不能完全控制。3岁儿童仍然十分依恋父母和老师,尤其需要亲人的微笑、拥抱和抚摸等动作。对他人阶情感反应敏感性增强 34岁儿童移情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境,理解他人阶情感。看见生病的同伴、摔交的弟妹,会表示同情,在教师启发下,会作出安慰、关心、帮助等关切他人的行为。 3岁孩子对别人的意见、别人情感的反应敏感性增强,当做错事受到成人批评时,会感到害羞、难为情。在羞耻感的体验和表现上,女孩比男孩更为明显。羞耻感的出现,为儿童自觉遵守集体规则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对同伴、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 3岁儿童社会交往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从家庭成员扩大到幼儿园教师。他们会经常主动地拉拉教师的衣服,以动作引起教师的注意,表达对教师的亲近和与教师交往的意愿。他们开始认同、接纳同伴,但并不太在意同伴间的协作,往往只是各玩各的。只有在宽松的户外活动时,才会相互追逐、奔跑、喊MU,以动作活动的方式开展有联系的交往。3岁后期,孩子与同伴共同玩的意识加强,逐步学会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这个时期儿童也爱管同伴的事,经常把同伴的事告诉成人。动作的协调性增强 3岁儿童喜欢跑、跳和踏小轮车等大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自然地有节奏地行走,但还无法控制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某一动作。3岁早期儿童,在没有扶持的情况下上下楼梯,仍需双脚同时踏同一台阶后再前进。3岁后期,大多数儿童已会双脚交替上下楼梯。 3岁儿童手部小肌肉发展相对较迟,但双手协调技能有了较大发展,他们会折纸,会用蜡笔画画,也会使用剪刀,能沿线剪直条,动作逐步精细化了。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3岁儿童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十分肤浅、幼稚,但对他们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如拿到新玩具时,虽然喜欢操作摆弄,但也能认真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专注地看看、动动,探索其中的奥秘。已形成与生活经验有关的概念 3岁儿童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如:猫就是专指自己家中的那只猫。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儿童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会10以内口头数数,但不能做到口手一致。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 3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并且易受外部事物及自己情绪的影响,无意性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很不稳定,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差,常常东张西望,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3岁儿童的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往往会先做后想,或者边做边想,不会思考好以后再做。他们的认识很具体,只能根据外部特征来认识与区别事物,思维缺乏可逆性与相对性,因此不能理解反话。模份性强 3岁儿童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如:喜欢模仿妈妈打电话的样子、烧饭的动作等,还喜欢学同伴的模样。游戏时喜欢与同伴担任同样的角色,因此在游戏中常常出现许多”妈妈”在烧饭,对此,他们感到很满足,并未感到不合理。能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3岁儿童是语音发展的飞跃期,他们基本掌握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在实际说话时发音还不够准确。同时,他们的词汇量增加也很快,尤其是实词运用掌握较好。儿童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还可以叙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只是在叙述时不很流畅,带有很大的情景性。这时的儿童特别爱听故事,常常缠着父母在空闲时间讲,还喜欢一边听,一边学故事中小动物有趣的动作和口H声。会用绘画表现自己的愿望 3岁左右的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由涂鸦期进入到象征期,他们会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会把线条、图形加以简单地组合来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但是他们能表达的图形很少。他们作画时,常常边画边用语言来补充画面内容。他们对鲜艳、饱和的色彩有偏爱。喜欢音乐,能唱简单歌曲 3岁儿童喜欢学唱歌,尤其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会反复地跟着唱。他们也会试着用12种打击乐器打击出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表明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 这一时期的儿童一般都能唱几首简单歌曲,有的甚至会即兴哼唱一些自己编的旋律和短句。要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先做表率。使孩子形成专注持久的家务劳动习惯以及责任感。训练必须在家长的看护、指导、与孩子达成共识并预见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之下进行):1)会招呼来客(不怯生、问好、请换拖鞋、端茶、愿意认真回答客人的问题、愿意表演节目或搞笑、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与客人融洽交流但也不过于“人来疯”、不随便翻看客人的东西、告别时礼貌相送,让客人别忘记自己的东西、路上注意安全、有空再来等等)。2)会使用马桶。能洗干净手脸。更仔细地刷牙。3)习惯自己穿脱衣裤鞋袜(拉链纽扣鞋带家长可以帮忙)。4)习惯玩完收拾自己的玩具。家里的东西会归位,需要时也能找到(柜箱抽屉贴上标签)。5)认真浇花。会用拖把拖洒在地的水,学会扫、倒垃圾。收集每个房间的垃圾并送走。6)睡前帮妈妈铺床;起床收拾房间。7)饭前布置餐桌、饭后自己把盘碗勺放到厨房水池里、在大人的帮助下洗碗盘。帮忙擦桌子、择菜、洗水果。8)习惯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洗衣机里并学会使用洗衣机。习惯接洗衣机里的水以备冲马桶或拖地用。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分类放回衣柜。9)不独占自己爱吃爱玩的东西,慢慢学会与人分享。10)自己会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或要用的东西。11)掌握各种常见产品的开关。辨认并了解各种工具器械设施的使用方法。辨认各种交通标识、工地安全警示、商场安全提示;跟家长学会自防自救。12)在启发下,学着视情况取来家长需要的东西。13)购物时帮大人提东西、数件数、看管物品、记住每件物品的价格、及时提醒大人容易忘记的东西。14)学当家庭管理员:检查每一个人的手脚指(趾)甲或头发是否该剪了、有没有吸烟、用完的东西是否归位了、今天看书看报了没有、有没有浪费水电食物等等。15)经常听古典音乐或唱歌打节拍。涂鸦期(24岁)多画画,但不要强调画得像不像。16)听大人说成语、谚语、俗语、顺口溜、儿歌、英语。17)每天在家翻看图书、听有益于成长的故事;每周去一次书店看书。四岁左右养成经典名篇诵读的习惯。18)常外出参观游览(走之前作大致介绍,回来后有小结)。学认地图并大致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9)学会废物利用,经常自己制作玩具、用具。学会用小窍门解决常见问题,如:玩具、用具坏了、手脚划破了等。不摔东西。吃请、用别人的或公用的水电纸同样要珍惜,学会勤俭节约。20)启发引导孩子多提问题并尽量耐心地给孩子满意的答复或与其展开有益的辩论。21)观察并口头描述事物和人物、事情经过。会和别人交谈自己当前的事。22)教孩子学会科学分配时间,给他自己留出独立思考、独处的空间。23)在别人睡觉或工作学习时、在公共场所不吵闹,逐渐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自己能克服的就不给别人添麻烦。体会体谅他人的难处、伤痛。24)耐心对待并鼓励孩子观察探索,对什么都问(弄)个究竟)。25)按与大人商量好的计划去做事,守信守时。26)乐于和小朋友一起玩集体游戏。在游戏中懂得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相互合作,团结友爱。接触社会,不欺负弱小,不出风头。27)大人要有幽默感,会自嘲。让有创意而轻松的玩来替代大人与孩子之间的尴尬。28)教孩子学会承受自己造成的后果;学会享受自己的成就。29)教孩子学会接受别人的拒绝;学会该拒绝别人的时候要拒绝。30)家人坚决不要对孩子说大话、空话、假话粗话;对孩子的优点成绩多鼓励少赞扬;每周一家人应该就育儿事宜进行一次对照总结交流。3岁孩子情商教育1)品质的培养:每天抽一定时间和他聊天,让他讲讲幼儿园的生活,然后灌输一些好的品德。也可以通过读故事的方式灌输,一个故事讲完后用简单的话总结这个故事所体现的那些好的品质。不断重复,加强印象。 2).爱心和同情心的培养:利用一切机会灌输他必须具备爱心,知道关心别人,同情弱者。这点你可以看宝宝主页上的一篇成长日记“爱心的培养”。比如小郭问我要衣服的时候讲了那个孩子的故事,他只有一岁,妈妈不要他了,自己走掉了,我就把这个孩子的故事告诉了他,让他自己去把那包衣服给小郭。平时在路上看见乞丐也可以对他说说他们很可怜之类的话。还可以要他爱护动物和植物。 3).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让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供机会让他决定一些事情,比如穿衣服给他两件衣服,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出去玩可以让他选择玩的地方。平时他要自己做事情,尽量不要拒绝,如果要拒绝,需要告诉他原因,并对他的这种热情给予肯定。 4).以赞赏教育为主,多表扬,多鼓励。不要打孩子,那是最伤害孩子心灵的。不要讲粗话,注意以身作则。 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意向,如果这时幼儿的独立活动要求得到满足和成人的支持,将开始建立自我肯定情感,相反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大多数活动,包括学习,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新鲜而有趣的,那么厌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很可能是成人喜欢以“简单的命令”使然,孩子容易因此对劳动和学习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孩子的独立品格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独立性是指一个人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社会生存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幼教专家指出,生存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独立性,包括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重点培养自理生活能力。独立性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从23岁幼儿身心发展看独立性的表现 一是,要求“摆脱成人控制”。 23岁幼儿自我意识开始萌芽,言语和动作的发展迅速,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他们喜欢到处看到处摸索,不要成人抱着,甚至不愿让人拉着手走路。他们已经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对成人要他干的事,往往回答“不”。对自己要干的事又说:“我会,我自己来。” 二是,由于手脚动作还不十分协调,走或跑容易跌倒,用杯喝水会泼翻,用勺吃饭会洒在身上。 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不听话”、“犟”。 三是,渴望与同龄伙伴交往。交往是幼儿的一种发展性需要,2-3岁的独生子女尤其明显。他们特别喜欢与邻里的小孩子玩,甚至会说“没人陪我玩,没劲”等。而父母往往以不放心、不安全为由限制他的交往。 四是,2-3岁的幼儿对自已有点会但还不熟练的事情最感兴趣,喜欢自己反复做,如反复摆弄某一类玩具,重复进行一种游戏等。 家庭是培养幼儿独立性的首要场所 任何一个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非独生,都是由于父母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不同的人格品质和能力的。独立性同样不是与生俱来或自然形成的,而是后天塑造的结果。 首先,珍惜幼儿自我独立性意向 当孩子二三岁的时候,出现了最初的自我概念,以第一人称“我”称呼自己,开始出现“给我”、“我要”、“我会”、“我自己来”等自我独立性意向。心理学家指出:当幼儿的独立活动的要求得到某种满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时,幼儿就表现出得意、高兴,出现“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态度,否则就出现否定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幼儿的独立性意向,给予热情鼓励和支持,使独立性不断发展。 父母要根据孩子独立性的表现,抓住2-3岁这个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地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包括用杯喝水、用勺吃饭、小便、穿鞋袜、收拾玩具等。若错过时机,形成依赖和懒惰的习惯,改正就难了。 其次,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在欧美国家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独立性的培养,推崇“个人奋斗”、而不是依赖父母和其他人,他们主张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孩子一出生就让他独宿一室,极少与父母同住。孩子刚学走路时,跌倒了,让他自己爬起来。 在我国,目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往往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度珍爱,这就产生了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的问题。为了安全和其他原故,很少给1岁内的孩子提供练习坐、爬、站立、行走的机会。孩子醒着时经常抱在怀里,或经常让他们躺在床上,或坐、站在带围栏的小床里。这种过度保护和过多限制实际上剥夺了孩子主动探索和认识外部世界的机会,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发展。父母应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不要压抑幼儿独立性活动意向,解放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为形成良好个性打好基础。 再次,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要认真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吃饭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不要当众斥责孩子 “不争气”、“笨蛋”、“没出息”等,这样会深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并非是娇惯孩子。事实证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大多与父母非常合作,待人友善,懂礼貌,举止大方,自我独立意识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孩子受到应有尊重的良好反应。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家长不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剥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另外,从兴趣上培养 让孩子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简单的命令,防止他们对劳动产生对立情绪或厌恶心理。幼儿对游戏活动有强烈的兴趣,让幼儿做些象征性的劳动时,要尽量游戏化,这样他们就会以极大的兴趣积极参加,如果能经常地坚持训练,他们就会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独立性和勤劳、不畏艰苦是密不可分的,不爱劳动,害怕艰苦,怎么能够坚持独立性和自主性呢。 4岁起宝宝情商教育的3大法宝很多家长只注重对宝宝的智商教育而忽视了对宝宝的情商教育,其实宝宝情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味注重智商,也许你的宝宝是很聪明,但同时可能会造成宝宝以后的人格或者心理缺陷。一、对宝宝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幼儿到四、五岁时,脑量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的发展。6岁以前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如果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家长及幼儿园的教师对此知之甚少,对孩子因情商太低而出现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束手无策,或简单地以批评、惩罚和管束来解决,不懂得以科学的眼光来识别,以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