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活德育的重要性知识 .pdf
生活德育的重要性摘要:生活德育,在陶行知德育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从受教育者的现实生活、现实存在、现实活动出发,在生活中对个体引导和教育,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养成习惯,并最终达到美而善的生活。关键词:生活德育道德教育在推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重申和强调: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 德育既包括着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对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思想政治水平的特殊要求。德育是做人的灵魂,行为的准则。 我们都知道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德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实践家陶行知先生, 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生活德育占着重要的地位。如今,人们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概括为生活教育理论。应该说,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乃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德育理论的实质是生活德育论。对生活德育的定义,陶行知生前只对生活教育下了定义,而没有对生活德育下定义,更没有概括生活德育的理论体系。 在德育方面,他不仅 “真的有些思想”,而且面对时代,抓住时代的脉搏,回答了时代提出的迫切问题,具有中国特色,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已经坐了深刻的阐述。生活德育是生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生活教育蕴含着生活德育的丰富内涵和本质属性:第一,它揭示了教育本质的一般属性,即根据社会需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发展受教育者的个体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多发面的素质,即期望他们成为“追求真理的真人”。在从五周年看五十周年一书中说: “指挥我们追求真理,贯通真理,为真理作战。, 我们的统帅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头脑。它永远不曾引导我们走错路,打败仗。”同样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 当中也提到关于真理, 例如: “教师的职务是 千教万教 , 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教人求真和学做真人的教学自由,也只是真正的民主实现了才有可能。”第二,它揭示了生活德育过程中两个主客体的统一性和转化的两极性。首先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教育者的品德和德育要求。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要立住做人的根本, 必须建筑人格长城”。 其次是教育者以集体生活, 学习自治、教育民主等手段把生活德育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相应品德。第三,它进一步揭示了生活德育过程的转化,既有内化又有外化,既有塑造又有改造。内化和外化是生活德育进程中不可分割的联合各环节,其中内化是基础,没有内化就谈不上外化;而外化有是根本,生活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真人”的良好素质,良好素质外在体现就是良好的行为及其效果。从上述当中我们可以给生活德育下定义,即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 采用集体生活与教育引导等有效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使受教育者在德育生活中学习德育,实现内化与外化, 把他们培养成为追求真理做真人的人这样一种系统活动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德育和其他教育组成部分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德育能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政治、法纪和道德素质,这些方面的优良品德,不论是对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受教育者其他多种素质的健康发展,还是对于他们走上社会从事各种活动,都起着定向、驱动和监督作用。生活德育体现生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全面教育,即教育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体现了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生活德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陶行知说:“全面教育,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健康、科学、劳动、艺术及民主将构成和谐的生活”。生活德育展示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属性。陶行知从来不主张为教育而教育,总是把教育与一定时期国家、人民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他认为,生活教育根本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真人,使教育成为民族解放、 大众解放、 人类解放的武器。德育引导生活,回到生活,这就是德育的最终的目标。教育不仅要适应生活, 而且要促进生活发展。 生活教育体现人的辩证发展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为本还是以个人为本位, 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德育价值观。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片面突出人的个性,并使其成为其他人、社会的对立物,形成了以个人为本位的德育价值观。 从根本上讲, 对德育两种价值的认识, 是对个人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在德育价值趋向的反应。陶行知从唯物辩证观出发,既重视人的社会化,又重视人的个性化。他主张使“个人有充分发展”,但这样的发展应当以不破坏“社会全体之安全”为起码原则;反之,社会也应具有支配个人的权力,不过这种权力,应当以“不侵害个人生存”为目的。生活德育在学校日常生活的交往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体现,无论在游戏当中还是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都与生活德育存在一定的联系。一、游戏与道德教育游戏是儿童日常的行动性交往的主要形式。游戏是儿童的主要存在形式,我们可以说儿童是“在游戏中长大”或“在玩中长的”的。显然,长大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发育, 还包括精神和人格的生成与发展。换句话说, 儿童的品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游戏所具有的道德教育意义有: (1)游戏的合作性促使儿童与他人合作, 形成合群感和亲社会行为;(2)模仿游戏或角色游戏有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的相互关系及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不自觉地为自己未来的生活做准备;(3)在规则游戏中儿童学习了解规则,学习按规则行事,并在尊重规则的情况下控制目标, 改变规则和重新发明规则。 实际上, 游戏最大的道德教育意义还在于儿童天性的发掘和对潜能的激发。二、日常语言交往与道德教育在日常的聊天中,也存在着道德要求和承诺。例如,一个学生在闲聊中将自己的一个小秘密告诉了另外一个学生,这里面就包含着信任和保守秘密的潜在道德要求,而听者也有保守秘密的潜在道德承诺。如果前者不放心, 再加一句: “不要告诉别人啊!”潜在的要求就变成了显在的道德要求了;而另一方回应一句:“不会的,你放心啦! ”隐含的道德承诺就变成了明确的道德承诺了。儿童之间的语言交往不可能总是和平地进行,争论、争吵时不可避免的。和平的交谈有道德教育意义, 不那么和平的争论、 争吵也有道德教育意义。 有些争论是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他们也会邀请德高望重的同学进行调停,且双方会无条件地服从调停处理。 儿童的人格和德性就是在这样的争吵、和解、和好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发展。除此之外,在学校当中,老师在生活德育中也有很重要的位置。实施生活德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教师必须有明确的德育意识和良好的人格素质,不仅自己要独善其身,以身作则,而且要时刻自警自策,以自己健康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学生。陶行知说过:“如果你是一位教师,切莫轻于断定小朋友的品格。”因为你的一句话很有可能会毁了这个孩子的一生。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课间活动时,有几个同学押着一个学生来找班主任:“老师,他把饮料瓶中的水倒在地面上了,满地粘糊糊的,同学的脚踩到上面,弄的教室很脏!值勤队员给我们班打了一个三角。 ”班主任一听就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班主任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个同学正在喝水时, 另一个同学由于走的匆忙, 身体不小心碰到了他, 瓶子摔在地上了。之后班主任到班里诚恳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水撒到地上的事,由于老师没有了解事情的原因, 批评了这位同学, 我现在诚恳地向这位同学道歉。 ”老师走到这个同学面前:“对不起,老师错怪你了, 原谅老师好吗?”“不,老师,我也有错 , 同学们的掌声热烈响起。“恭德慎行,为人师表。 ”作为老师,遇事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处处以身作则,实施做学生表率。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平等相待。有了错,敢于公开认错,能向学道歉,这更易得到尊敬和谅解。这样,教师在学生面前才能自然而然地通过言行发出感人的道德光辉,感化教育学生,起到表率作用。生活德育正是顺应德育实现方式的社会化而提出的崭新课题。生活德育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在热爱生活、 了解生活、 亲自去过生活的过程中培养德性,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去培养道德品质。个人的社会化本应突出的就是个人要成为社会人, 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离开了社会生活怎么可能谈如何适应社会?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也只有在生活过程中才能真正把握道德原则的意义。 因此,生活德育既是基于对现行德育脱离社会生活的反思,又是从道德、道德教育和生活的本质联系出发而倡导的,符合德育社会化的趋势。参考文献:1、陈善卿、张炳生、辛国俊著, 生活德育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宋农村主编,生活教育与德育,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高德胜著,生活德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4、 陶行知全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5、 茨达齐儿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原理,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