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我国农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共2页).doc
-
资源ID:27531183
资源大小:22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2022年我国农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共2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8-2022年我国农村金融行业现状分析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2-2017年,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产品及服务日益丰富,直接融资、农村保险持续发展,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扶持政策不断加强。农村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数字金融使用率较高的特点。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发展成效明显一方面,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深化改革,健康状况、经营规模和支农能力不断提升。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下同)自2004年实现全行业盈利以来,截至2016年末已经累计实现盈利15776亿元。2016年末,全国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0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79%,分别比2007年末下降1578亿元、17.2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2.13%,比2007年末提高12.2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将所有县域支行改造成为三农金融事业部的基本经营单元,不断强化面向三农的经营主体地位,2016年末贷款余额比2010年增长了1.11倍。邮政储蓄银行于2016年9月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第一批在五家分行开展改革试点。国务院批复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深化改革方案,明确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定位。另一方面,新型、微型农村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村镇银行县市覆盖面持续提升,截至2016年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1519家,其中64.5%设在中西部地区,村镇银行资产规模达到1.24万亿元。全国累计设立小额贷款公司8673家,贷款余额9273亿元。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试点,增强为农服务能力。全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起步,农民合作社内部开展信用合作在“一省三县”(山东省、湖南沅陵县、安徽金寨县、河北玉田县)试点,相互保险试点正式启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断推进涉农担保品范围明显拓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有序推进,信贷、担保、证券、期货、保险等领域之间的协同创新不断涌现。截至2016年末,232个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40亿元,59个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县贷款余额126亿元。金融机构针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利、新型城镇化、绿色生态等重点领域探索开发大型农机具、预期收益权、林权等抵押贷款业务和供应链融资服务。保险机构开发推出几百个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产品,31个省市启动或制定了价格保险试点方案,试点品种达到50多个。直接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风险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银行间债券市场陆续推出永续票据、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涉农企业直接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截至2016年末,396家涉农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1101只、10928.9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新三板挂牌的涉农企业累计达386家,上述企业2016年共完成101次股票定向发行,累计融资39.54亿元。期货市场已上市21个农产品期货品种,覆盖了粮、棉、油、糖、林木、禽蛋等主要大宗农产品领域。自2007年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实施保费补贴等政策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2007年至201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417.1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2.04亿户次,承保农作物从2.3亿亩增加到17.2亿亩,分别增长了7.1倍、3.1倍和6.5倍。承保农作物品种超过189种,基本覆盖农、林、牧、渔各个领域。开办区域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农业保险服务点乡镇覆盖率达93%、村级覆盖率达48%。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器”和“助推器”。2007年至2016年,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从1720亿元增加至2.16万亿元,共计向2.4亿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544亿元。农村金融扶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投顾问发布的2018-2022年中国农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金融政策方面,通过发挥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信贷投入。目前,县域农村商业银行执行12%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5个百分点;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执行9%的存款准备金率,比大型商业银行低8个百分点。上述机构中满足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其存款准备金率可再降1个百分点。2016年创设扶贫再贷款,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为优惠的利率,专门用于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贫困地区信贷投放。截至2016年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089亿元、537亿元,扶贫再贷款余额为1127亿元。财税政策方面,不断扩大财政奖励和补贴范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整合力度。自2008年起实施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和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政策。2015年将上述奖补资金整合并入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2016年中央财政向各地拨付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163亿元。对农户小额贷款实行税收优惠,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实行税前扣除。对主要涉农金融机构按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品种扩大到15个,补贴区域扩大至全国,补贴比例逐步提高,并结合区域、险种情况实施差异化补贴政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扎实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农村地区人均持卡2.8张,基本实现了“人人有卡、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截至2016年末,助农取款服务点达到98万个,覆盖行政村超过50万个,行政村覆盖率超过90%。截至2016年末,全国累计为1.72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已有近9248万农户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7万亿元。推动偏远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工作持续推进。截至2016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启动时(2009年10月)的2945个减少到1296个;实现乡镇金融机构和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2009年10月的9个增加到29个。目前我国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数字技术具有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优势。金融机构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新兴互联网金融服务商利用大数据征信等技术优势积极开发三农、小微融资市场。金融服务中数字技术使用水平不断提升,网上支付、移动支付使用率快速增长。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