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测评2 城镇和乡村 .doc
-
资源ID:2759794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湘教地理必修第二册章末综合测评2 城镇和乡村 .doc
www.ks5u.com章末综合测评(二)城镇和乡村(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完成13题。1若从大气环保的角度看该城市工业区布局是合理的,则该城市最可能位于()A伦敦B加尔各答C上海D开普敦2关于M、N、O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A旅游休闲区、商业区、行政区B商业区、住宅区、旅游休闲区C住宅区、商业区、文化区D商业区、旅游休闲区、住宅区3对于图示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路干线穿过了风景区,有利于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B铁路线从城区穿过,方便了市民的出行C河流流经城区中心,避免了热岛效应的产生D该城市的地势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1A2.B3.D第1题,由图可知,工业区位于该城市的东北方向,说明该地区常年盛行偏南风。伦敦为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南风,符合题意,选A项。加尔各答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B项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C项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D项错。第2题,由图可知,M位于城市中心,为商业区;N占地面积最大,为住宅区;O远离城市,位于河流上游,环境优美,为旅游休闲区,选B项。第3题,公路干线穿过了风景区,不利于风景区的开发和保护,A项错;铁路线从城区穿过,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B项错;河流流经城区中心,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不能避免,C项错;由图中河流流向可知,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说明该城市的地势整体上西南高、东北低,D项对。读某城市道路和商业中心分布略图,回答46题。4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图中()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5若该城市要建一个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则该市场的最佳位置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6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该布局在城市的()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南方向4A5.B6.D第4题,商业区一般位于市中心,且位于交通便利的地方。读图可知,该城市最大的商业中心应位于甲处。第5题,专业性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一般分布在铁路沿线或公路沿线等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另外,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一般布局在距市中心较远、地租便宜的地方。综上所述,乙处是最佳位置。第6题,重化工业会产生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一般布局在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综上可知,该城市的重化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的东南方向。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78题。7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8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7D8.D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扼红海入印度洋的要冲,海运便利,所以港口是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第8题,据材料分析,该国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而甲城市又是主要港口,其经济应该很活跃,是该国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B欧洲传统城市的布局与苏州类似C苏州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D苏州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10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9A10.D欧洲的传统城市多以教堂为中心;苏州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地域文化和自然环境对城市的影响;北京的城市布局以皇宫建筑群为中心,体现了封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并居于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工业区向城市外缘移动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1112题。11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B历史C文化D经济12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儿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经济B政治C历史D环境11C12.C第11题,伦敦大本钟和北京故宫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第12题,北京中心为皇宫,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下图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国际上有两类城镇化扩容模式:一类是“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内涵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若图中的BE阶段,“内涵式”为其城镇化扩容的主要模式,则该国家可能是()A美国、日本、德国B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C日本、韩国、新加坡D加拿大、俄罗斯、巴西14图中EF阶段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13C14.C第13题,BE阶段,该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如果此阶段该国城镇化采取的是“内涵式”扩容模式,那么该国一定是面积较小、人口较为稠密的国家,故可能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第14题,EF阶段,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降低,说明这段时间有部分人口往小城镇和农村迁移,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据此回答1516题。15“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用地紧张B农业发展缓慢C老龄化程度加剧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16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15C16.B第15题,根据材料,“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乡村人口迁出,用地不紧张;农业人口减少,机械化水平提高,不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不会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16题,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会下降,可能会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减少;城市劳动力充足,技术密集型产业不会迅速发展,可能会减慢。如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1719题。172001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18据上图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镇19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镇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17C18.D19.B第17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18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在2%8%之间,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农业人口的迁入。第19题,图示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某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从“四大维度”出发来设计城市与地区和谐发展指数,即“经济增长指数”“人文发展指数”“社会进步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读某城市体检图,回答2021题。20图中城市“越来越胖”主要体现了该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A城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文、社会、生态建设B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C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下降D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21图中所示表明,和谐城市主要看()A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B城市人文、社会的发展情况C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D城市经济发展水平20A21.A第20题,从图中城市和谐指数来看,该城市经济增长指数高,其他指数较低,由此可推断,图中城市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第21题,从图中城市和谐发展指数可知,城市的和谐发展是经济、社会、人文、生态的综合、平衡发展。如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读图,回答2223题。22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Ba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D城市主干道为环行道路网23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处选择厂址,则最佳位置可能是()A处B处C处D处22A23.C第22题,城市地价一般自市中心向四周递减,但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会偏高,从而导致这些交通便利的地区地价等值线向外凸出。第23题,大型火电厂会污染大气,应布局在远离城区的盛行风的下风向,结合风频玫瑰图可知,最大风频为西南风,吹偏北风的概率较小,故应将大型火电厂布局在北方,并要位于热岛环流边界线以外,处为最佳位置。下图表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镇化发展统计情况。读图,完成2425题。24据图可推断()A目前北美洲平均城镇化速度最慢B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C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速度呈正相关D非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25城镇化可能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雨季地表径流减少C土地的质量改善D城市热岛现象出现24A25.D第24题,读图中曲线可知,北美洲城镇化速度最慢;亚洲城镇化水平总体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从图中可知欧洲和北美洲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但现阶段城镇化速度较慢;非洲地区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处于城镇化中期加速阶段。第25题,城镇化过程中,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使城镇植被覆盖率下降,涵养水源能力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面积地面硬化,地表水不易下渗,雨季地表径流增多;城镇化过程对土地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加剧土壤侵蚀,土地质量下降;城镇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镇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易产生热岛效应。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某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推测图中A、B、C的城市土地利用类型。(4分)(2)简述甲区域的产业类型和布局考虑的原因。(4分)(3)简析丙土地利用类型的合理性。(4分)解析城市功能区划分与各功能区付租能力有关。商业用地位于城市中心区,住宅区是城市分布面积最广的功能区。工业布局原则是不污染城市环境,没有污染的轻工业,可以布局在城区内。第(1)题,读图可知,A分布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为商业用地。B是城市土地利用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周围区域,所以是居住用地,居住用地是城市最主要功能区。C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区域,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应该为工业用地。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工业用地分布在住宅用地内部,只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布局不能影响城区的环境,布局在住宅区的原因主要是住宅区劳动力资源丰富,方便工人上下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小。第(3)题,丙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源充足,同时减少了对城区水源的影响。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运输便利。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郊外,避免了对城市大气的污染。所以布局合理。答案(1)A分布于市中心交通便利的区域,为商业用地;B是城市土地利用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市中心周围地区,所以是居住用地;C主要分布在城市外围交通便捷区域,应该为工业用地。(2)由于工业用地位于住宅用地内部,所以只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布局原因:劳动力资源丰富,方便工人上下班,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小。(3)丙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水源充足,同时减少了对城区水源的影响;位于交通线附近,交通运输便利;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的郊外,避免了对城市大气的污染。27下图是19502050年世界上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1)比较欠发达地区与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的变化差异。(4分)(2)据图分析2010年之后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4分)(3)补绘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率折线图,据此推断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特点。(4分)解析第(1)题,结合曲线的数据可知,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减少,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呈增长趋势,之后在降低。第(2)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出现剩余,并向城市迁移,从而导致人口数量减少。第(3)题,随着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发展速度加快,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缩小。答案(1)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口在2010年前增加,之后减少;较发达地区农村人口逐步减少。(2)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力过剩,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3)画图如下。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不断缩小。28根据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1中小区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为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1图2材料三图2中小区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4分)(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6分)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二中的图文信息,可判断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与小区温升的关系。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利用该原理可分析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第(2)题,读图可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空气的流通可带走热量,根据该原理可分析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第(3)题,该题具有一定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但必须与实验小组研究成果有关。答案(1)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升幅度(作用)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大气增温的热源主要是地面辐射,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引起的温升幅度小。(2)风速与热岛强度(温升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温升幅度越小;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可见,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热岛效应”;风速小则相反。(3)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来铺设全部地面;增加绿地和水面,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减少地面辐射量);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有利于城区的热量散失到郊区,从而有效改善小区“热岛效应”。29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图图(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4分)(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4分)(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4分)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自然资源、交通、水源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增加城市水资源数量、减少内涝、促进水循环、减缓热岛效应及减轻地表水污染等方面进行说明。第(3)题,结合气候、河流和植被等自然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