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 资源ID:2762509       资源大小:298.7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

    www.ks5u.com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2015全国卷,28,4分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2016江苏高考,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3.2017全国卷,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4.2015全国卷,28,4分奕讠斤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5.2020河南名校联考下表说明()开滦唐山煤矿1878年建,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北洋水师大沽船坞1880年建,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厂。北洋银元局1902年建,位于天津,造币中心。京师自来水公司1908年建,北京第一座官营自来水厂。A.晚清实业家掀起实业救国热潮B.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具有促进作用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6.2016全国卷,41,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考点2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7.2019海南高考,8,2分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8.2017全国卷,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9.2017全国卷,29,4分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10.2016江苏高考,11,3分1938年1月,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A.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B.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C.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D.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11.2017江苏高考,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12.2015海南高考,27,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考法1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2016全国卷,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本题从19世纪中期以后洋货在中国市场上逐渐增多并蔓延至农村这一现象切入,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A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由材料“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虽穷乡僻壤必有所供”可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密切,C项正确;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解题反思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渐进的、漫长的过程,自然经济在近代中国仍然占主导地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球化的体现。考法2 洋务运动22017全国卷,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本题从开平煤矿在创办后享受政府特许的税收优惠切入,考查洋务运动的举措,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结合材料“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税金1两以上”“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可知,材料中的举措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煤矿的管理涉及资金、人事、技术、市场等方面,而材料仅涉及减税,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夸大了材料中举措的作用,排除D项。A名师点拨开平煤矿属于官督商办企业,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利用官府的势力,为企业创办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二是利用民间的资本,为企业的创办与发展提供资金来源。“资本+权势”的模式,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但是这一形式带有浓厚的买办性和封建性,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腐败,亏损严重,最终部分企业改为官商合办或直接改为商办,还有一些企业最终破产。32018全国卷,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本题从汉阳铁厂发展的艰难历程切入,考查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因素及其启示,凸显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但“开放”不等于“随意”,必须持之有故,言之成理。首先,要紧扣材料有效信息“筹建汉阳铁厂”“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改装设备”,认识到企业发展需要市场、资金、技术等条件。其次,明确“启示”即观点,“说明”即论证,必须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最后,对“说明”进行总结。示例启示:市场、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工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2分)说明:在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陷入困境之际,盛宣怀接手经营,他募集资金,并改进设备,最终使汉阳铁厂发展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近代化钢铁企业,为中国近代化作出重大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发挥市场功能,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利用国内各种资源,使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8分)结论:综上所述,市场、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促进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名师点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特点1.由单一的经济形态(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2.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由工场发展为工厂。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发生变化: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5.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出现。考法3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42019全国卷,28,4分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本题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为切入点,考查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的影响,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学科核心素养。题干材料源于历史文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的简历。黄彬、朱纯祖、姚光第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士农工商分立的传统社会结构受到了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这些人参与工商业是个人行为,不是科举取士选官标准变化的结果,排除A项;C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儒家的义利观念受到冲击,而非被抛弃,排除;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始终占主导地位,排除D项。B52016全国卷,30,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本题从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趁接收日伪纺织企业之机扩大官僚资本切入,考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B项错误;C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据材料“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可知,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D项正确。D名师点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国家政权的扶持和控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晚清时期洋务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创建官办与官督商办企业,甲午中日战争后,部分洋务企业存活下来,但清政府所能给予的支持已大不如前。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陆续颁布,民族资本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了快速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同时,开始了凝聚官僚资本、收回关税主权的努力,全面抗战爆发前已取得部分成果。随着中日战争的扩大,国民政府开始实施统制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保障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并未放松对国民经济的控制,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总之,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国家政权必然要在民族工业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是德国、日本走过的道路,也是苏联、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解读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19全国卷,28,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本题选取中国人租借外国人名字的相关史实,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创办新式企业时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即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间设厂没有出现高潮局面,故A项错误。中国人创办新式企业使用外国人名字是为维护自身利益,与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做法虽然可以减少进口,但不足以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故D项错误。B 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22019江苏高考,10,3分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A.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C.民族独立以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为前提D.民族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以民族独立为前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有某限度的蓬勃”“不能蓬勃到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等可知,该学者认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羁绊,如果不摆脱殖民压迫、赢得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蓬勃发展,故C项错误,D项正确。有限度的蓬勃发展不等于没有发展空间,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使民族资本主义有某种限度的发展但不能蓬勃发展,B项“依赖”说法与之不符,排除。D研析 近代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材料一19世纪,外国工厂中的部分投资归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股东所有,他们主要是洋行买办或经营丝、茶和进口纱、布的商人。外资的海轮和江轮公司、保险公司和货栈业方面情况更是如此,缫丝业、电灯电力和1895年以后新设立的棉纺织厂也有这种情况。一份研究材料确定,有130个中国的大股东曾在1860年至1900年向44家外国企业投资。外国人的特殊地位,通商口岸的租界,都为赚钱提供了保证。中央政府在思想上和政治上都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它不能保护新生的华资企业,使它们的产品能与进口货和在华外资企业的产品竞争。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反映出部分中国买办和商人参与外企投资;反映出中国买办和商人投资的行业较广;反映出中国买办和商人利用外国工厂在华特权牟利;说明华资企业缺乏政府的保护,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反映出日本充分利用西方列强忙于战争的时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说明国内情况的恶化是民族经济渐趋衰退的重要原因。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蜕变重生,民族经济发展艰难,凸显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时期外资企业及华资企业的经营状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原因。【试答】(答案见P377)(1)(2)3131.D本题考查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的抵制。由材料“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及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由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外国商品在中国滞销,这才导致英国商人用滞销的棉布包装中国生丝,故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包装布的变化不能体现出中国生丝在英国的销售情况,排除C项。2.B材料主要体现中国传统经济的解体,并非“店铺增多”,A项错误;材料说明由于洋货的冲击,中国农村传统经营的产业遭到破坏,B项正确;材料中“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说明日常生活中部分使用洋货,而不是“抵制”,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传统手工业遭到破坏,D项错误。3.B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中的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4.A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阻碍因素。材料中倡导洋务的奕讠斤、丁日昌分别被称为“鬼子六”“丁鬼奴”,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受到冷嘲热讽,说明人们对西方存在抵制情绪,这是传统观念与洋务运动冲突的体现,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在曲折中向前发展,材料中企业的成立体现的正是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项正确。实业救国热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后,A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除;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排除;仅由材料得不出D项结论。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获取有效信息并多角度、多层次加以论证。由图片信息可知,清末自开商埠有三十多处,可从商埠的分布特点切入,联系1898年至1910年的时代特征,从“是什么”“为什么”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示例:集中于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展;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并抵御外侵。(12分)【评分要求】所提取信息明确清晰,必须源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围绕所提取的信息;(6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3分)7.C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由材料“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可知,其目的是加强国防安全,故C项正确。将军事工业迁往内地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生产成本,A项排除;B、D两项不是材料中的措施就能缓解的。8.D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9.A材料中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不平衡表现在长江流域省份与东南沿海省份的留日学生人数明显高于其他省份,这一状况与当时中国地区经济文化水平和开放程度有关,A项正确。B项“革命运动”“高涨”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并未变化,C项错误。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与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没有直接关系,D项排除。10.A本题考查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由材料信息“1938年”和“经济部”的职权范围可知,经济部的设立有利于为持久抗战提供物质保障,故A项正确;题中未涉及国民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C项夸大了经济部的作用;题中未涉及国民政府的行政效率问题,排除D项。11.D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阻碍因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高于英国和其他国家,这说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D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判断英国的国际地位是否提高,排除A项;仅由材料推断不出日本在外国对华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外国在华投资总额情况,没有涉及其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掌控问题,排除C项。12.【解析】本题考查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第(1)问,由材料一“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可知,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由材料一“无以为继”“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由材料二“19121920年不平衡”可知,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第(2)问,由材料一“政争兵乱,无年无之”可知,政局不稳,由材料一“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可知,政府推动不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外国资本的挤压等。【答案】(1)发展状况: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6分)(2)主要因素: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6分)(1)性质: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特点:采取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等方式;资金来源广、以营利为目的;采用机器生产;采用封建官僚制度的经营管理方式,内部管理腐败。(2)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转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未能有力地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其产生、发展与衰败带有历史必然性。(1)外资企业:部分中国买办和商人参与投资外资企业,投资行业较广,充分利用外国工厂在华特权牟利。华资企业:缺乏政府的保护,由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华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2)日本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央政府缺乏对民族经济的扶植诚意;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届课标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荣***)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