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doc
-
资源ID:2775666
资源大小:32.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0.2《阿基米德原理》说课.doc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阿基米德原理说课姓名工作单位年级学科教材版本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中理解难度和教学难度都比较大的一节课。本章对于浮力的学习从定性探究、定量探究再到实际运用,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完整过程体系。本节处于整个认知过程的中间阶段,经由严谨的科学探究得出阿基米德原理,对浮力知识进入更深层次的了解。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细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目标要明晰、具体、可操作,并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2)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讨论分析,锻炼表达能力;(3)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协作精神。(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思考的价值观;培养质疑精神。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接受新知识时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且此时的学生好奇心强,爱听故事,喜欢新鲜事物,新奇好玩的实验能充分吸引其兴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具备了称重法测浮力的操作技能。学生的认知困难没有足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溢水法”测量物理体积进行理解。对于书上安排的阿基米德原理演示实验,因为步骤过于繁琐、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过多,很难清晰地理解整个过程。四、教学过程实验导入、引入新课(引入课题,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学生体验、引起猜想(激发学生进行猜想,使学生思维活跃)针对猜想、设计试验(加强学生设计实验动手能力)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数据、定性结论(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分析故事、概念转移(自然过渡,思维引导)进行试验、得出结论(动画展示,省时高效)拓展延伸、气体适用(动画展示,引用生活例子)课后作业、激发思维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火山石在水中漂浮学生很惊讶,因为和现实中看到的石头在水中的现象不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进行探究。植物油在水中的不同状态学生感到不可思议进一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为后面的知识点的讲解做铺垫展示把石头浸入液体容器中观察液体体积的变化。学生带着疑问去观察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时候,其排开液体的体积会等于物理的体积。观察塑料袋做的“热气球”升空了。学生观察并惊叹对知识点进行延伸,浮力不仅在液体中有,在气体中也有。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在这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1)虽然学生能够根据情景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但很难进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限于学生的能力,只有极个别小组能顺利完成,而大部分小组连实验方案都未弄清,只是模仿别的小组,动动手而已,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又无法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我们可以对原先的教学设计作出这样的处理:(1)在学生提出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的猜测后,由教师直接设问“那么浮力大小是否就等于排开液体的多少?”,通过对“多少”应该是指哪一个物理量的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作出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假设。(2)在实验前安排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一方面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可以逐步优化实验方案;另一方面也为一部分存在困难的学生理清思路、明确操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改进方案确实起到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作用。我们深刻地体会到,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从有序到无序,探究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果让学生一步进入较高的探究要求,就会使学生迷失方向。另外,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决不应该是一位旁观者,应该是参与者、学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学生的探究应当是在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一大组实验情况各不相同,而每个大组中的各小组的实验情况相同,想通过对小组交流和大组交流的形式,归纳得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感悟“合作”的重要性,经历完全归纳的科学过程。但由于大组中各小组间的位置安排是纵向的,相对距离较远,使小组交流的目的很难实现,学生所归纳的结论只代表个人意见,无法感受合作的作用,也无法体会科学归纳是需要多次实验的。这样一个细小的环节就导致这部分设计的目标得不到落实,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在活动的设计中,应关注细节问题。七、教学板书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一、浮力大小 1、猜想:a、液体的密度 b、液体浸入液体的体积 c、物体的形状 d、 2、验证:浮力决定于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二、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F浮=G排=m排g=液gV排三、气体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