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整理综合版.doc
遥感技术知识点整理第一章1. 遥感的定义(狭义遥感) ppt P6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 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处理,揭示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2. 现代遥感的特点是什么? ppt P32-33 ¯ (1)大面积同步观测可进行大面积同步观测便于发现和研究宏观现象(平台越高,视角越广,同步探测范围越大)举例:陆地卫星影像3万多平方公里,覆盖我国全部陆地领土需要500多张,而航空照片需要100万张。(2) 时效性获取时间快。测图周期大大缩短。举例:英国过去作1次常规调查需要6000人工作6年,而现在采用卫星遥感只需要4人工作9个月。(3) 周期性可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便于动态监测。(4)综合性多层空间、多波段、多时相,从3个空间:地理空间(经纬度、高度)、光谱空间、时间空间提供5维信息,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观察和分析问题。3. 遥感系统包括哪几个方面 ppt P34信息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接收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每个方面的详细介绍看ppt P35-41)第二章1.遥感是如何利用光的波动性的?(干涉、衍射、偏振) ppt P8-9干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各个波的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区某些地方振动加强,某些地方震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的现象。微波遥感中的雷达是应用了干涉原理成像的,其影像上会出现颗粒状或斑点状的特征,这是一般非相干的可见光影像所没有的,对微波遥感的判读意义重大。衍射:光通过有限大小的障碍物时偏离直线路径的现象。研究电磁波的衍射现象对设计遥感仪器和提高遥感图像几何分辨率意义重大,数字影像处理中也考虑衍射现象。偏振:电磁波传播的方向性偏振摄影和雷达成像利用偏振现象,入射波与再辐射波的偏振状态在信息传递是起着重要作用,可提供强度,频率等附加信息。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包括哪些? ppt P19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衰减作用。大气吸收【ppt 21】大气吸收的主要成分是氧气、臭氧、水、二氧化碳等氧气(微波中0.253cm,0.5cm )水 (0.701.95m ;2.5 3.0m ;4.98.7m ;15m1mm间的超远红外区)臭氧(0.3m以下的紫外区)大气散射【ppt 22】太阳辐射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受到大气中气体分子和其他微粒,而使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 ppt P22-25(1)瑞利散射:(发生条件)大气粒子的直径d <<(电磁波波长)时,一般认为(d </10),由氮、二氧化碳、臭氧和氧气引起。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2)米氏散射:大气粒子的直径d 近似等于 (电磁波波长)时,由烟、尘埃、气溶胶引起。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二次方成反比(3)无选择性散射:(发生条件)大气粒子的直径d 远大于 (电磁波波长)时。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4. 为什么微波具有全天候性? ppt P25微波波长远大于水汽粒子直径,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因此微波波长越长,散射强度就越小。所以微波具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的能力。5. 什么是大气窗口?由几个部分组成? ppt P26-27大气窗口:为了获得地面信息,必须选择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30 1.15m大气窗口: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其中0.30.4m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0.40.7m可见光窗口, 透射率约为95。0.71.10m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2)1.32.5m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1.31.9m,窗口透射率为60 95。 2.02.5m窗口,透射率为80(3)3.55.0m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4)814m热红外窗口: 透射率为80%左右(5)1.0mm1m微波窗口:透射率为35 100%6.地物的反射包括哪些种类? ppt P30-32(1)镜面反射:反射波与入射波在同一平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漫反射:不论光线从何方向入射、在任何一个方向接收的反射电磁波强度都一样。(3)各向异性反射: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和入射光线方位、传感器观测方位均有关。7. 什么是地物光谱曲线? ppt P33将地物在每个波段的反射率/反射能量按照波长的变化组合起来,构成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网络答案:根据地物的反射光谱所绘制的曲线。不同地物对各单色波段的反射率作为纵坐标,以相对应的波长为横坐标。8. 掌握水、绿色植被、冰和土壤的标准光谱曲线的形状。 ppt P34-38 冰见P37 植物的光谱曲线(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土壤的光谱曲线(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海水的光谱曲线(水体反射率很低)第三章1. 遥感平台的定义是什么?按照平台高度可以分为哪几类?(PPT chart-03-01 P2,7)遥感平台:安放遥感传感器的装置、设备和工作站(平台的要求:稳定、尽可能少受外界环境干扰;从宏观、全局的角度考虑,视野够大,能进行大范围的观测;平台运行周期较长,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数据。目前最多采用的遥感平台:航空飞机和卫星)按高度分:(1)分类方法1空间平台: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实验室等空中平台:飞机,飞艇,气球,风筝,其他航空器(运载工具)等地面平台:遥感车、船、塔、地面观测站等(2) 分类方法2 ppt上的低轨卫星:150200KM,寿命13周,举例:多数是军事卫星中轨卫星:3001500KM,寿命1年以上,举例:陆地卫星、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高轨卫星:35800KM,寿命很长,举例:通信卫星;GPS卫星:22000KM(ppt上没有的:高空:10000-20000M,航摄飞机 中空:5000-10000M 低空:<5000M)2. 什么是GPS系统?GPS定位卫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PPT chart-03-01 P10)GPS系统:GPS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其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即每个轨道面上有4颗卫星。卫星轨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的轨道倾角为55°,各轨道平面的升交点的赤经相差6 0°,一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平面上的相应卫星升交角距超前30°。这种布局的目的是保证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时刻至少可以观测到4颗卫星。基本原理:在某一瞬间利用GPS接收机至少测定四颗卫星的信息,根据已知的 GPS卫星位置和伪距观测值,采用距离交会法即可求得接收机的二维坐标和时钟改正数。3. 什么是太阳同步卫星?什么是地球同步卫星?它们各自的轨道有什么特点?(PPT chart-03-01 P16-17)太阳同步卫星:卫星轨道面相对于地球的进动等于地球轨道面相对于太阳的进动。轨道特点: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相同的纬度,所有点具有相同的太阳时)地球同步卫星:卫星绕地球运行的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速度,=0°或180°时,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百度百科: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卫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轨道特点:始终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同一地区。4. 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分几个组成部分?(PPT chart-03-02 P2, 4)传感器: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性的仪器。4个组成部分:收集器:收集地物辐射来的能量。例如:透镜组、反射镜组、天线等探测器:将收集的辐射能转换为化学能或电能。举例:CCD、摄影感光胶片处理器:对收集的信号进行处理。类型:摄影处理 、装置、电子处理装置输出器:输出获取的数据。举例:磁带记录仪、扫描晒像仪等5.主动和被动式传感器有什么区别?(PPT chart-03-02 P2)(1)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从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如:侧视雷达、激光雷达、微波散射计等(2)被动式:接收自然界地物所辐射的能量。如:摄影机、多波段扫描仪、微波辐射计、红外辐射计等6. 高光谱传感器分为哪几类?(PPT chart-03-02 P11)(1)掸扫式(光/机):主要用于航空遥感中,较慢的飞行速度是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成为可能。(2)推扫式:有多少个波段就有多少个探测元件。由于像元的摄影时间长,系统的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完全可以实现。7. 遥感影像与普通影像相比,具有什么独特性?包含哪些独特的信息?(PPT chart-03-02 P39-41)普通影像包含像素亮度值、像素坐标和图像的通道(波段)信息。而遥感影像除了这三点外,还包括:(1) 遥感影像包含了地理坐标和空间尺寸信息。(2) 每个像素的空间坐标,与亮度值结合形成像素的辐射亮度值,表征像素的反射率。将每个像素各个波段的幅度亮度值按照波段进行排列,就形成了该像素对应地物的波谱曲线。(3) 比数字图像有更多的波段,包含4-200个波段。在可视化时,可以任意选择三个波段进行显示,生成假彩色图像。(4)具有四个要素,分别为空间分辨率:图像像素所能分辨的地物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是用来表征影像分辨地面目标细节能力的指标。光谱分辨率:传感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最小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大。同时,波段越多,光谱信息越丰富。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时间分辨率是由卫星的访问周期决定的。辐射分辨率:传感器接收辐射能量差异的分辨能力,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个像元的辐射量化级。遥感影像包含的信息:在哪里?遥感图像包含地理坐标信息是什么?遥感图像各波段像素值表示地物的反射波谱特性怎么样?遥感图像像素的大小对应实地的空间距离变化了?可获得同一地区不同时间的影像为什么?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揭示了地物变化的机理机制8. 雷达传感器与光学传感器相比有什么不同?(采用的波段,主动/被动,成像的原理,影像的差异等) (PPT chart-03-02 P9,56, 57)采用的波段:雷达:波段 波长(cm) 频率=c/MHzKa 0.8 1.1 40000 26500K 1.1 1.7 26500 18000Ku 1.7 2.4 18000 12500X 2.4 3.8 12500 8000C 3.8 7.5 8000 4000S 7.5 15 4000 2000L 15 30 2000 1000P 30 100 1000 300光学: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若干波段,主要工作在可见光波段。通道 波长m 特征TM1 蓝 0.45-0.52 清洁水、针叶林TM2 绿 0.52-0.60 植物TM3 红 0.63-0.69 土壤、地质边界TM4 红外0.70-0.9 植物TM5 红外1.55-1.75 干旱、NDVITM6 热红外10.4-12.6 植物、热惯量TM7红外2.08-2.35 植物、地质主动/被动:雷达:属于主动式:人工辐射源向目标地物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从目标地物反射回来的能量。光学:被动式:接收自然界地物所辐射的能量。成像的原理:雷达:天线装载遥感平台的一侧或者两侧,能够斜视航线的外部地面。记录地物的回波强度(振幅、相位和偏振),形成明暗不同的线条。光学:扫描成像。在扫描仪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传动装置使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的逐点逐行扫描。【雷达:发射机通过天线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发射大功率电子脉冲,然后利用同一天线接收地物的回波信号。利用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测定地物的距离。光学:由物镜收集电磁波,并聚焦到感光胶片上,通过感光材料的探测与记录,在感光胶片上留下目标的潜像,然后经过摄影处理,得到可见影像。】影像的差异:雷达影像中,探测器离星下点越近,时间差越小,则距离差小,越靠近星下点影像被压缩的越厉害,分辨率越低。光学遥感的成像原理是扫描成像,星下点分辨率越高,越往外分辨率越低。【雷达:1)雷达影像的色调差异主要取决于回波的强弱2)一般来说,距离近的物体回波强,距离远的物体回波较弱3)在雷达影响上,线状地物一般比较清晰4)雷达影像的立体感较强】第四章1. 地图的投影方式分为哪些? ppt P6-7 或 书P73(书更详细)按投影面与椭球体的相对位置分类:1) 正轴投影(重合):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一致2) 斜轴投影(斜交):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斜交3) 横轴投影(垂直):投影面的中心线与地轴垂直按投影面分类1)圆锥投影,用一个圆锥面相切或相割于地面的纬度圈,圆锥轴与地轴重合,然后以球心为视点,将地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再沿圆锥母线切开展成平面。性质:地图上纬线为同心圆弧,经线为相交于地极的直线。2)圆柱投影,用一圆柱筒套在地球上,圆柱轴通过球心,并与地球表面相切或相割将地面上的经线、纬线均匀的投影到圆柱筒上,然后沿着圆柱母线切开展平,即成为圆柱投影图网。3)平面投影,又称方位投影,将地球表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与球面相切或相割的平面上去的投影方法;平面投影大都是透视投影,即以某一点为视点,将球面上的图象直接投影到投影面上去。按照投影后的几何变形分类:1) 等角投影:地面上任意两直线的夹角投影前后保持不变。2) 等面积投影:地表上一块面积投影到地图上,面积保持不变。3) 等距离投影:投影前后两点距离保持不变。几何投影中根据投影面与地球表面的关系:1) 相切投影 2) 相割投影2. 什么是大地坐标系? ppt P14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3. 什么是几何校正?什么是辐射校正? ppt P26、48几何校正定义:遥感图像的几何纠正就是将含有畸变的图像纳入到某种地图投影。对地面覆盖范围不大的单幅图像,一般以正射投影方式使其改正到地球切平面上。辐射校正定义: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4. 什么是辐射定标? ppt P49建立传感器每个探测元所输出信号的数值量化值与该探测器对应象元内的实际地物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定标的手段是测定传感器对一个已知辐射目标的响应。5. 什么是大气校正?基于图像的校正方法主要有哪些? ppt P62大气散射和大气衰减会造成影像像素辐射亮度的误差,消除遥感图像中由大气散射引起的辐射误差的处理过程就是大气校正。方法:回归分析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课堂小测验那次的题目)6. 遥感目前常用的波段是哪些?为何要采用这些波段 ppt chart-02 P3-4,11-13遥感常用的波段:可见光波段:0.40.76um红外波段: 0.7615um微波波段: 1nm1m1、 采用可见光可以通过摄影或者扫描的方式成像;2、 人眼虽然无法看到红外线,但任何物体都发射红外线,根据不同地物红外的辐射率可以区分不同地貌和地物的差别,从而通过遥感成像;3、 微波波长更长,具有很好的穿透性,特别是云层,因此在全天候遥感中具有重要作用。8、微波雷达遥感与光学遥感有什么区别?(传感器方式,采用波段,成像原理,图像特征,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微波雷达遥感光学遥感传感器方式 雷达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采用波段1nm 1m0.4um 0.76um主动/被动主动被动成像的原理发射机通过天线在短时间内向目标发射大功率电子脉冲,利用同一天线接收地物的回波信号。利用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测定地物的距离。不同传感器原理不同,如(1)摄像机摄影成像(2)光机扫描成像,实在扫描仪前方安装光学镜头,依靠机械传动装置使镜头摆动,形成对目标地物的面点的扫描等等。图像特征垂直飞行方向的比例尺由小变大,造成山体前倾等畸变;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阴影、叠掩、透视收缩;地形起伏引起像点位移 由一段一段扫描拼接而成,几何变形小,相片倾斜度小,空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距离分辨力:俯角越小,分辨率越高方位分辨力:波长越长,孔径越大,分辨率越高高9、遥感影像为什么要做几何校正?几何校正为何要采用间接纠正法?纠正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ppt P26、38-39几何校正的重要性: 【加ppt P17】1、各种专题图的生产,要求改正影像的几何变形 2、处理、分析和综合利用多尺度的遥感数据、多源遥感信 息的表示、融合及混合像元的分解时,必须保证各不同数 据源之间几何的一致性。 3、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图测图或更新。采用间接纠正法的原因:间接纠正法内插灰度较为容易,因为间接纠正法师利用反解变换公式,从新图像的每个像元出发,根据变换函数f(X)找到它在原始图像中的位置并将图像的灰度值赋予新的像元,具有双向性,优于直接法具体步骤:(ppt 38-39)(1) 纠正后数字图像的边界范围的确定。纠正后图像的边界范围,指的是在计 算机存贮器中为输出图像所开出的贮存空间大小,以及该空间边界(首行 ,首列,末行和末列)的地图(或地面)坐标定义值。(2) 根据精度要求定义输出像素的地面尺寸X和Y 图像总的行列数M和N由下式确定: M=(Y2-Y1)/Y+1 N=(X2-X1)/X+1(3) 根据多项式确定新图像每个点在原始图像中的坐标(4) 根据原始图像的坐标,在原始图像中对像素灰度值进行重采样,放入到新图像中。 GIS地理信息系统整理GIS第一章-地理信息系统简介第一节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1,数据与信息两者在词义上的差别: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则是数据的内容; 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信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信息的特点(详见PPT第8页)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3,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4,地图与地理信息的关系 1. 地图是地理信息载体 2.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 3. 地图是GIS的查询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5,地理信息的三大基本特征(详见PPT第10页)空间特征(区域性),属性特征,时序特征6,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的关系 1. 地图是地理信息载体 2.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 3. 地图是GIS的查询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7,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地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依据;地理信息系统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8,GIS的科学定义,基本概念(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基本概念) 1,一种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2,操作的对象是地理数据(空间数据) 3,操作地理数据的目的是获取地理信息 4,为了从地理数据中获取地理信息,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第二节 ,GIS构成(见书P6)9,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5个部分:系统硬件(主机,输入设备(扫描仪、数字化仪、键盘),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显示器),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10,数据组成:地图,多媒体,数字数据,统计数据,定位测量,遥感和航空影像数据11,人员组成:开发,组织,管理,更新,维护第三节 ,GIS功能简介(PPT)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输出(总复习)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地理数据,可视化表达地理信息并辅助决策的计算机系统(GIS的基本功能)。思考题:1、地图与地理信息的关系答:PPT 11 书本p 41. 地图是地理信息载体2.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传统数据源3. 地图是GIS的查询与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2、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特点答: PPT 101.空间特征(区域性)是通过经纬网等建立的地理坐标来实现空间位置的标识;2.属性特征:地理信息具有属性特征,多维结构特性即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实现多专题的第三维结构;3.时序特征:地理信息的时序特征十分明显,可以按时间尺度将地理信息划分为超短期的(如台风、地震)、短期的(如江河洪水、秋季低温)、中期的(如土地利用、作物估产)、长期的(如城市化、水土流失)、超长期的(如地壳变动、气候变化)等。主要区别在于它能够处理空间定位数据,具有空间分析功能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构成 概念的话应该是书P4-5,下面的是定义吧?构成P6答:PPT 12可以参见书本P8,P9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其技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的方法过程所组成,用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基本概念: 1,一种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 2,操作的对象是地理数据(空间数据) 3,地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的空间数据结构和有效的数据集成、独特的地理空间分析能力产生地理信息、快速的空间定位搜索和复杂的空间查询功能、强大的图形生成和可视化手段,以及地理过程的演化模拟和空间决策支持功能。 4,与地理学和测绘学有着密切关系。地理学提供空间分析基本观点和方法,测绘学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4、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点 答:#网上查的可以参见书本p5 的3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该系统又有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GIS的操作对象是地理实体或空间数据。GIS的技术优势在于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在系统支持下的地理过程动态模拟和决策支持。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密切相关。5、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系统的关系 答:PPT 13书本p7地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依据;地理信息系统是研究地理系统的科学技术保证。GIS第七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什么是地理空间?根据几何特征可以将地理空间的地理对象抽象为哪几种基本类型?ppt P4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是地球圈层相互作用区域,也是宇宙过程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区域。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就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书P43)根据几何特征分类,GIS中的空间数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点:点是对0维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如测量用的三角点、电视塔等。(2)线:线是对1维线性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如河流、道路等。(3)面:面是对2维平面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如湖泊、行政区等。(4)曲面:曲面是对在面上连续分布的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常被称为 2.5维数据,如地形、气温等。(5)体:体式对3维空间实体的抽象数据,如地质构造、矿产等。(简述:根据几何特征可以将地理空间的地理对象抽象为点、线、面(曲面)、体四种基本类型。)2、GIS空间数据结构有哪两大类型?简述它们各自表达现实世界的方法。(书P42)GIS空间数据结构有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两大类。(p48)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简称为矢量数据结构,它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合方式能很好地表达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P54,ppt41)栅格矩阵结构是一种用矩阵来存储栅格数据单元的存储结构。栅格结构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又称网格结构或像元结构,是指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像元或像素,有行、列号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网格的属性值或者量值,或者仅仅包含指向其他属性记录的指针。(简述:用密集正方形(或三角形,多边形)将地理区域划分为网格阵列。位置由行,列号定义,属性为栅格单元的值。点由单个栅格表达;线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组相邻栅格表达;面由沿线走向有相同属性取值的一片栅格表达)3、比较矢量数据结构与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缺点。 结合 书P80会更好一些(ppt61)课堂延伸:位置描述和属性表示的方面的优缺点;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时候的位置特点)矢量数据的属性表示空间特征(点,线,面,几何)在表示地理信息两个测量特征的时候,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有什么特征?矢量数据结构的空间对象编码唯一连接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而栅格数据结构中,数据直接记录属性的指针或属性本身,位置则根据行列号转换为相应的坐标输出。4、以面条(Spaghetti)型结构为例说明实体数据模型表达现实世界的基本方法。(P49,ppt25)实体式(Spaghetti):又称面条结构(坐标序列法),以实体为单位,记录多边形边界的坐标对(x、y)集合及说明信息组成,只记录空间对象的位置坐标和属性信息,不记录拓扑关系,因而难以进行邻域处理。这种数据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 数据按点、线或多边形为单元进行组织,数据结构直观简单;2、 每个多边形都以闭合线段存储,多边形的公共边界被数字化两次和存储两次,容易造成数据冗余和产生不一致性;3、 点、线和多边形有各自的坐标数据,但没有拓扑数据,彼此不关联;4、 岛或洞只作为一个单个图形,没有与外界多边形的联系。举例如下:点的表示:P:(x11,y11 )线的表示:L: (x12,y12)(x2,y2)(x10,y10)(x9,y9)(x5,y5)(x13,y13)多边形的表示:A: (x1,y1)(x2,y2)(x10,y10)(x9,y9)(x8,y8)(x7,y7)( x1,y1)B: (x7,y7)(x8,y8)(x9,y9)(x5,y5)(x6,y6)(x7,y7)C: (x2,y2)(x3,y3)(x4,y4)(x5,y5)( x9,y9) (x10,y10)5、栅格数据的编码方法主要有哪些?给出两种以上不同的编码方法对右图栅格矩阵编码的结果。 ppt P60栅格数据的编码方法主要有直接栅格编码、链码、游程长编码、块码、四叉树编码等。利用直接栅格编码利用四叉树的方法编码利用块码的方法编码(行号,列号,边长,属性码)GIS第八章-空间数据处理1、 简述地图投影的分类及作用: 书P73(也可以看RS第四章第一问)按照投影后的几何变形分类:等角投影:地面上任意两直线的夹角投影前后保持不变等面积投影:地表上一块面积投影到地图上,面积保持不变等距离投影:投影前后两点距离保持不变作用(ppt p8)地图投影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成平面的地球表面映射到平面或可展成平面的曲面上,从而在地球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2、 简述仿射变换的原理及其误差纠正方法 【书P69】原理:在有限维的情况,每个仿射变换可以由一个矩阵A和一个向量b给出,它可以写作A和一个附加的列b。一个仿射变换对应于一个矩阵和一个向量的乘法,而仿射变换的复合对应于普通的矩阵乘法,只要加入一个额外的行到矩阵的底下,这一行全部是0除了最右边是一个1,而列向量的底下要加上一个1。仿射变换特性:放射变化是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放射变换后的特性直线变化后任是直线,平行线变化后任是平行线,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误差纠正方法:仿射变换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缩放,同时进行扭曲、旋转和平移。通过选取更多的控制点使得最终的误差估计更小。3、 高斯- 克吕格投影的特点 【书 P75】是一种“ 等角横切圆柱投影”。设想用一个圆柱横切于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照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球面正形投影于圆柱面。然后将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两条母线剪开展平,即得到高斯- 克吕格投影平面。高斯- 克吕格投影后,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高斯- 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由于其投影精度高,变形小,因此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中应用,可以满足军事上各种需要,并能在图上进行精确的量测计算。【这部分特点书上写的更好一些吧】4、 栅格矢量的转换方法PPT15、教材P815、 简述各种数据内插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及实施过程。教材P95 或ppt P43-51选择题部分1、纸质地图输入计算机之前会因不均匀涨缩而带来坐标误差。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 ( A ) A、图幅变形校正 B、平移 C、整图变换 D、投影变换 2、“二值化”是处理何种数据的一个技术步骤(A ) A.扫描数据 B矢量数据 C关系数据 D属性数据3、下列属于地图投影变换方法的是( A ) A正解变换 B.平移变换 C.空间变换 D.旋转变换4、一般用于模拟大范围内变化的内插技术是( D ) A.邻近元法 B.整体拟合技术 C.局部拟合技术 D.移动拟合法5、由矢量数据向栅格数据转换时,网格尺寸的确定一般是根据制图区域内( B )A.所有图斑的面积平均值来确定 B.较小图斑面积来确定C.较大图斑面积来确定 D.中等图斑面积来确定6、有关数据处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数据处理是实现空间数据有序化的必要过程B数据处理是检验数据质量的关键环节C数据处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步骤D.数据处理是对地图数字化前的预处理PPt 26有一点实体P,其矢量坐标为P(16.5,13.4),若网格的宽与高都是3,则P点栅格化的行列坐标为( C )A. P(6,4) B. P(4,6) C. P(5,6) D. P(6,5)GIS第十章-空间分析1、 什么是地表的坡度、坡向?图1为某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请说明图中数字代表的含义。现假设格网点A的值为6,格网单元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个单位,请以空间矢量分析法为例,基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像元计算格网点A的坡度和坡向(计算结果用反三角函数表示即可)。 (P54) ppt P22、24坡度:地表曲面函数在该点的切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也可表示为切平面的法向与Z轴的夹角。坡向:切平面上沿最大倾斜方向的某一矢量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或切平面的法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2、简述缓冲区分析的基本思想、实现方法及分析过程。 (P99) ppt P68,70-71基本思想: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用以识别这些实体或主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方法及过程:(加上ppt P70的内容 3、什么是通视分析,简述两点之间通视性的计算过程。 ppt P42-44通视分析是利用DEM判断地形上任意两点间是否可以相互可见的技术。可分为视线通视分析和视域通视分析。两点之间的通视性算法:1)生成过观察点和目标点的剖面线; 2)连接观察点与目标点,构成线段AB; 3)判断线段AB与地形剖面线是否有交点,如果有,则两点之间不可视;4) 如果没有,再判断观察点或目标点的高程是否大于等于两点间剖面线上的最大高程,如果是,则两点之间可视,否则不可视。4、简述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的基本思想。以有向图G(图1)为例,根据Dijkstra算法,完成表1并写出自源点0到目标点4的最短路径及最短距离。 最短距离:0324源点中间节点终点路径长度0无11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