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 .pdf
-
资源ID:27893153
资源大小:574.98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 .pdf
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情分析】(4) 明 清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江苏卷 T5 清代军机处职能山东卷 T12 清朝军机处职能全国卷 T28 清朝内阁的特点天津卷 T2 清代军机处的特点江苏卷 T4 明朝内阁制特点广东卷 T14 明朝废宰相的影响天津卷 T14(2)康熙帝平叛及评价由上表可以看出:近三年古代政治文明的考试题以选择题型为主,大都以材料切入,少数是图片分析,但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概括、提炼有效历史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而以材料分析题型考查的试题不多见,每年都只是个别省分试卷偶尔考,呈现形以文字、图表为主,式且都是与近现代中国及世界相关历史知识相结合。因此在复习中要充分领会考点,做到有的放矢。【基本线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大制度体系。西周时期政治制度是奴隶社会典型,主要包括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度、行政制度(中央和地方)、选官制度、监察制度、思想文化制度等。【历史规律】奴隶制政治制度由氏族社会的管理形式演变而来,在某些形式上带有原始社会某些制度的痕迹。神权学说是奴隶制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具有上古血缘纽带和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等级制度明显存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为两大趋势:君主专制的强化和中央集权的加强。专制主考纲点击20XX 年20XX 年20XX 年(1) 商 周 时期的政治制度广东卷T12 宗法制的变幻衰落全国卷 T24 分封制特点山东卷 T9 周都的布局特点浙江卷 T14 周的制度浙江卷T13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浙江卷T38 西周和秦朝政治制度及差别课标全国卷T24 西周对秦汉统一的影响海南卷 T1 血缘分封(2) 秦 中 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浙江卷 T15 秦灭六国的顺序北京卷 T12 秦朝的政治特征海南卷 T3 秦王称皇帝的目的重庆卷 T13 秦末农民起义原因浙江卷 T38(同上)北京卷 T37(1)西周到秦汉政体变化天津卷 T14(1)秦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及作用(3) 汉 到 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福建卷T3 三国赤壁之战借“东风”的含义江苏卷 T3 唐朝三省六部制职能山东卷 T11 政治制度变革天津卷 T12 元的疆域(南海)上海卷 T5 古代地方政治制度T7 古代官制演变四川卷T13(1)监察制度及作用广西卷 T12 监察制度的作用T14 庆历新政目的北京卷 T13 识图元大都布局山东卷T10 唐朝三省六部制特点T12 宋朝的特征安徽卷 T13 唐朝的选官标准四川卷 T12 科举制作用广东卷 T13 中央集权的加强海南卷 T5 北宋的御史地位变化广东卷 T39 选官制度江苏卷 T21 古代选官制度评价福建卷 T 14 隋都的设计理念江苏卷 T2 唐朝科举制评价北京卷 T13 君相关系史实山东卷 T9 科举制作用江苏卷 T4 元朝行省制度 (与中央关系)课标全国卷T40(1)秦至唐选官中德才观的变化及原因广东卷 T13 科举制作用安 徽 卷T36 ( 1) 选 官 制 度 的变化及影响海南卷 T4 元朝辽阳行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影响不同。具体来说,在明清以前,基本上适应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明清以后,消极影响日益突出。【思维导图】【考点及命题趋向分析】考点一、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典例分析 例 1【2013?浙江卷】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BCD解析 D本题以图片形式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旨在考查考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图片中的信息“(周)武王” “诸侯”可知这应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故排除;与题意相符;结合所学可知,周武王与周成王、周公与鲁公伯禽均为父子关系,这体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和官位世袭的世官制,故与题意相符。本题应选D 项。点评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相结合的宗法制。20XX 年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着重考查西周主要的政治制度。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瓦解与秦汉以来的新发展以及宗法制的影响。图析考点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规律认识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一种间接的、松散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自主性都比较强。)思维升华 1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比较:2、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1)分封制利: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疆域。更重要的是,由于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 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弊: 由于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军事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2)宗法制利: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弊: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变式训练 、 【2013?太原月考】诗经 ?大雅?公刘载: “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下列各项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 A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B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C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D “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2、公元前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 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诸侯不再服从周王调遣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D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3、至唐为止,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参与财产分配。到了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拥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从家庭内部权力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出的趋势是A嫡妻的地位日渐下降 B家庭成员关系已经平等C家父长权力益趋巩固 D传统家庭观念逐渐解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考点二中央官制的形成、演变及特点典例分析 例【 2013?江苏卷】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解析 A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被认为违制”即可选出A 项。B 项应为中书省的职能,C 项应为御史台的职能,D 项与题干中的信息“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被认为违制”不符,故皆排除。 图析考点 一、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形成、演变清明元宋唐隋汉郡县制秦地方中央特点朝代汉承秦制传承开创承前启后进一步加强有新发展空前加强发展顶峰发展完善中外朝、尚书台郡国;州郡县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州县二级道州县三级二府三司、参知政事文臣;路州县一省二院行省制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废行省设三司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核心点拨规律认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趋势是怎样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削弱,直至被废除。) 2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加强皇权,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思维升华 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封建经济(小农经济 )的长期存在是其经济原因;法家思想和融合了法道等各家思想的儒家学说为其提供了理论基础(思想基础 );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促成该制度形成和巩固的重要因素 (地理原因 );统治者政策调整,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保证生产发展的需要。(2)特点: 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治专制;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3)影响:积极:政治:中央能够控制地方,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民族关系: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对外关系:为抵抗侵略、维护主权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障文化:便利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推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水平的提高消极:政治:君权集中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对外:明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世界发展潮流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哪两对矛盾?发展趋势如何?变式训练 4、 【2013?菏泽月考】历史老师讲解下幅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5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考点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典例分析 例【2013?新课标全国卷】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 C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说明分封制的等级差别在秦国基本消失,出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统治,C 项说法正确。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增强,争霸战争不断,分封制逐步瓦解,A 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诸侯的控制力非常弱,B 项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D 项说法错误。点评: 20XX 年高考在考查本部分内容时着眼于重要地方制度的沿革。复习备考时,应注意归纳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实施所产生的影响;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重大措施及认识。图析考点 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异同: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不同点推行时代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春秋战国至元建立前确立于元朝和 中 央 的关系诸侯有世袭爵位、管理地方的相对独立性;但是也有必须效忠周王室的义务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官位不可世袭,没有封地,只有俸禄行 省 是 中 书 省 的 下属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作用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一些积极作用,但从长远看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郡县制和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相同点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影响规律认识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从分封制、 郡县制到行省制, 说明其形式演变经历了一个由到不断发展的进程。(2)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一系列行政区域的划分与变革,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将地方权力集中到,使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3)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从到的变化,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属于政治制度进步的表现。由郡县制到行省制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域越划越小,越划越多。思维升华 历代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相似性(1)各朝代开国之初,大都吸取前朝覆灭的教训,积极制定有效的政策来加强集权。如:为解决王国问题,汉代景帝后不断削夺封国财政、军事权力;宋初采取强干弱枝的措施,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等。(2)在各朝代发生地方封国、藩镇势力过大时,都采取了比较相似的措施。如:在政治上分化地方割据势力;在人事上派出中央官员代为管理民政;在财政上收夺征税、铸币等权力;在军事上“灭其封国,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其宗庙”等。(3)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行动,往往出现在新帝刚立、权威不稳的时候。皇帝以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为外衣,暗行个人专制,抑制地方上以及身边的各种敌对势力和派系。变式训练 7、 【2013?大庆质检】秦朝正式颁布了官印制度,皇帝用玉玺,丞相用金印,各级官吏按等级分别使用金、银、铜印。下图所示秦朝官印可以说明当时() A官吏相互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B分封制在局部仍然存在C与地方行政制度相适应的官僚机构形成D考察和选拔官吏十分严格8、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对题目材料信息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9、“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 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 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 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考点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典例分析 例【 2012?安徽卷】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解析 D本题考查科举制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容易只关注科举制的优点,而忽视其局限性。材料中“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说明当时的选官只重才学,“不悉其行,至后败职”强调选官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滥用职权,危害百姓。点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体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四个演变阶段。其中“科举制”以其严格的考试方式,公平、公正的选拔形式,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为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尤其是对科举制度的考查。我们应该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选官,使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同时与我们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这一热点相联系,复习时应注意选官制度在各时期的发展演变、特点、合理之处以及产生的影响。图析考点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思维升华 选官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有利于维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在先秦时期, 维护了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政治体制的运转,保证了贵族政治、经济的特权和王权的正常过渡;在封建社会,维护了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保证了封建政治体制的正常运转。(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大一统”局面。从中央政权体系看,通过选官制度选拔效忠于王朝统治者的中央官员,保证了王朝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从对地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看,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有效地治理与统治人民,维护多民族国家“大一统”的局面。(3)选官制度的标准化、制度化对国家选拔官员,维持统治的长治久安起了重大作用,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赋税征收以及防止了人民的反抗。(4)选官制度的变化和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官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变式训练 10、 【2013?南昌三中月考】“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对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所描述的这一历史性的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唐玄宗时做出了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决定B隋唐招揽人才完全承袭了前代察举的方式C通过参加科举上台的官僚集团为乌合之众D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11、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 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考点五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典例分析 例 5 【2013?广西卷】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解析 本题以历代州、道、路切入考查古代监察制度的影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实行监察制度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让地方服从中央;后地方监察转化为行政区划,直接说明了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B、C、 D 三项与题干不符,答案选A 项。图析考点 中国古代的监制度的发展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趋势:由中央到地方体系更加完备严密发展于两汉(1)西汉:汉武帝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2)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3)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完善于北宋各州设通判, 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 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于明朝中央设厂卫特务机构, 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 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地方设按察使司监察地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思维升华 1、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皇帝握有最高监察权。监察机构独立,自上而下垂直监察。重视监察官的选任。历代统治者都非常注重监察官的遴选。即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又要求监察官有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凭实绩黜陟, 严格考核监察官。中国封建统治者根据实绩对监察官进行考核,并采取了一些定量化的方法。允许风闻言事。监察官可以风闻言事,是中古代监察制度中非常有益的一项规定。它可以使监察官大胆广泛地行使监察权,以利于提高监察效率,加强君主对群臣的控制。2、 古代监察制度对当今中国监察工作的启示:新中国自建立至今,腐败现象、官僚主义作风时有出现,而且有时甚是猖狂,监察制度面对这些事实也显得过于疲软,没能充分的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当今中国的监察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各级监察主管应积极对自己的监察范围负责,支持下属和下级监察机关、监察人员的工作,切实保护下属和下级监察机关、监察人员的合法权力和利益,以保障监察作用的充分发挥。(2) 给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充分的自主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行使监察权,而不致于受到其它权力不合理的干涉,影响监察效果。(3) 在监察官的选任方面,除了借鉴古代监察官选任的三项条件外,还要求被选任的监察官具有坚实的社会主义立场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在选任的过程中要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4) 在考核、升降方面,要严格以其实绩为根据,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期考核和不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充分地掌握监察人员的实绩,进而决定其奖惩、升降。在这一方面,同样要加强上级监察机关的决定权,弱化行政机关的决定权。(5) 借鉴古代监察官可以风闻言事的特点,充分发挥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广开言路,积极收集各种意见和建议,为此,各级监察主管应发挥主导作用,把监察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变式训练 12、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13、 ( 28 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 避亲法 ” 、“ 避嫌法 ” 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 素望浅 ” ,不宜擢升。 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 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 分)材料三 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 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 年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1832 年议会改革法案19 世纪 50 年代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 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 年第二次议会改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标志1628 年权利请愿书1689 年权利法案1701 年王位继承法1721 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 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9 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 第三院 ”1884 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 年阿斯奎斯法案 ,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 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 “ 一人一票” 制度(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 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 分)(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 分)【命题立意】 本题以材料和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监察体制和近代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历程。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和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优秀学习资料欢迎下载13.【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6分,每点2 分,任答3 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 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 分)( 2)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 分,每点1分)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 8分,每点2 分)( 3)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逐步完善等。 ( 4 分)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 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