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分析研究考核重要材料.doc
#+护理学研究考核知识点1、科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即坚持认为合理的、可接受的科学研究结果应当是与主体无关的,与研究者自身的信念、情绪如何无关。实验原则,近代科学常被称为实验科学,因为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特征。可重复性原则,为了保证科学事实的可靠性,防止错误,科学研究强调科学事实的认定必须遵循可重复性原则。2、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研究通常划分为几种类型。基础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旨在增加新知识、发现新的探索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发展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计、新方法,或者对现有的材料、设备、方法进行本质上的、原理上的改善而进行的系统创造性活动。3、护理研究: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探究现存的或产生新的知识从而以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活动过程。4、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5、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有:有益的原则:即研究者有责任将研究对象的伤害减至最低,益处最大,也就是说研究要对研究对象或其他人群或社会带来益处。有益的原则包括研究对象的两项权利:免于遭受伤害或不适的权利和不被剥削或利用的权利。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即在研究中研究对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和充分认知的权利。公正的原则:指研究对象有公平治疗的权利和隐私权。6、遵循伦理原则的基本方法:(1)评估益处与风险:研究者通过对研究可能会给研究对象带来的益处与风险评估后,以得出利益风险比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性质和程度将风险分为5类:无可预见的影响暂时的不适较严重的暂时不适永久性伤害的可能确定的永久性伤害。(2)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3)伦理审查委员会(IRB):在涉及人的研究中,除了强调知情同意外,另一个保障措施是注重对研究项目进行伦理学的审查,以使研究对象的权利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进一步规范学术行为。IRB是用来保证研究者在实施研究过程中遵守伦理准则的委员会,可在大学、医院以及医疗保健中心设立。每个IRB都包括至少5名具有不同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背景等的成员组成,成员需要具有特殊领域的专长,有的属于伦理、法律等科学领域,至少一人为非研究机构成员。IRB的职能包括对研究项目进行审查。审查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科学性,即研究从设计到实施都应该严格遵循普遍认可的科学原理、实验方法和分析方法,以保证研究的安全可靠。研究的伦理原则,即研究设计中是否有关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和陈述及知情同意书等,预测的利益风险比,及相关的保密原则等。(4)保密程序: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不应被滥用或使用不当。7、护理研究基本程序中的研究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包括:确立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与文献回顾。陈述理论框。确认研究变量。形成研究假设。科研设计(包括确定研究对象和选择研究方法)。预试验。资料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撰写论文。8、假设:是指研究者对所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的一个预期性的研究结果(各变量之间关系)或暂时性的答案,需要通过研究最后来证实或否定。9、变量:就是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和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也是在研究过程中,霄要进行操纵控制和测量的诸因素。10、自变量:指能够影响研究目的的主要因素,即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做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11、因变量:又称依变量或应变量,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也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12、外变量:指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外,另外一些能引起研究对象因变量变化的其他影响因素,它使研究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与解释,因此也称为干扰变量。13、护理研究实施阶段要完成的研究步骤:预实验、资料收集与处理以及资料分析3个步骤。14、量性研究:是在护理研究中经常被选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用数字资料来描述结果的研究方法。15、质性研究:研究者凭借研究对象的主观资料和研究者进入当專人的环境中参与分析资料,观察、记录、分析、解释人类生活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共同特性和内涵,用文字描述报告结果的研究方法。16、护理研究选题的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常常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思考,从护理实践和日常护理等护理工作中发现一些不能解释的现象或无法解决的问题,通常这些研究问题可以来源于:个人实践。受他人研究的启发。目前或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研究者个人的兴趣。目前国内护理研究方向主要有:对临床护理专业问题的探讨。两种或两种以上护理措施的比较。对护理新方法或新模式的探讨与评价。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问题。护理测量工具的发展与测评。17、建立研究假设的目的: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预期目的,即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带有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也是研究工作的重要步骤和基本程序之一,可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和避免盲目性,一般研究设计都是以证实研究假设为目的。18、通常在准备阶段需要完成的研究过程设计和步骤包括:确立研究问题、进行文献检索与文献回顾、陈述理论框架、确认研究变量、形成研究假设、科研设计等一些准备工作。19、收集资料的基本步骤:通常数据的来源有两个:第一手数据是专门为回答研究问题而收集的原始数据,它有多种收集方式,如定性数据的收集,包括小组讨论、深度访问、实地考察等,定量数据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法等形式。第二手数据是别人曾为某目的而收集的数据。其来源包括:图书馆、国际互联网、在线和非在线数据库等,数据的形式为书籍资料、论文资料、研究报告、统计资料等。20、整理资料的基本步骤:。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步。数据编辑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录入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21、论文格式的组成部分:文题:又称论文题目。作者署名与工作单位: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摘要: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一般200字左右。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常包括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4部分。参考文献:凡引用前人的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在文中引用处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具体的参考文献。22、研究问题是指研究者想要回答的特殊疑问,它确定了研究中所需收集资料的类型,研究者一般是从较宽泛的领域中识别出问题。23、假设是指研究者对所提出研究问题提出的一个预期性的研究结果(各变量之间关系)或暂时性的答案。24、概念模式:是解释现象,陈述命题,反映哲理的一系列抽象的、相关的结构。25、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做说明,则该理论就是该研究的理论框架。26、概念框架:如果研究暂时找不到相应的理论作为依据,则可以利用普遍被人们接受的命题或者学说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此时这些命题的组合就成为该研究的概念框架。27、研究问题的来源:一个研究问题的确立,除了从实践经验和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外,还需要根据有关理论和专业知识来帮助分析及选择研究内容、方法和提出预期目的,以确立研究题目。因此考虑研究问题的过程必须始终与有关理论和专业知识相结合,一般在研究课题开始之前,需要先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研究水平,故查看文献和立题多是共同进行的,这对立题的水平和深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研究问题的确定可以来自临床实践经验,对科研文献的审慎评价,弥补文献的缺陷和对未经验证的理论的兴趣,具体步骤可以是:产生想法-进行探讨-回顾文献确定变量-形成研究问题。28、研究问题时注意事项:选择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进行研究,要立足于创新 选题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应明确规定须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选题范围不可太大,涉及面过大则不易深入。研究问题的可行性:任何研究都会受到时间、经费、人力、技术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故应充分考虑研究工作完成的条件是否具备。最好结合自己熟悉的专业选题,即自己能够掌控要进行的研究,不论自己的知识水平、技术能力、研究经验等都能使自己有把握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29、假设的作用:依据假设,提出并确定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种类、数目及其关系,从而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目标。依据假设,确定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向、范围和方法。依据假设,确定处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向、范围,以便验证假设。研究假设可以使理论的形成更加完整,帮助填补知识体系的不足。30、假设的特征:变量间关系的陈述:假设的第一个特征即它是一种描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陈述。(2)可测量性:假设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假设的可测量性。这(3)文献支持或理论基础:一个坚实的假设应该与存在的理论及多数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4)简洁、具体且概念清晰:一项研究假设必须简洁、具体且概念清晰。31、形成理论框架或概念框架的方法和步骤为:选择与研究现象相关的概念,并对概念进行界定:形成理论/概念框架第一步是要清楚地列出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陈述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命题将结构、概念或变量连接起来。形成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层次结构:陈述多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理论或概念框架图:即将陈述的概念间关系运用简化的图形加以组织、呈现出来。选择合适的理论作为研究框架的依据:针对研究主题相关概念,若是有现存的理论框架,可以选择作为研究框架的参考,也有助于该研究与护理知识体系产生联系。检查研究理论/概念框架:最后,要检查所设的理论/概念框架是否涵盖了研究问题、研究假设?32、信息:是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反映了事物的存在、运动状态及其特征。33、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信息的集合。34、文献:是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载体(媒介)、知识(信息)、文字(包括图像、符号等)是文献的三个基本要素。35、文献检索:是指根据文献的外表特征或内容特征,按照一定的方式编排并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利用相应的方法、途径或手段,从检索系统中查出特定文献的过程。36、文献特征主要有两种:外表特征,包括著者姓名、题名、刊名、会议名和特种书刊名以及文字种类等。内容特征,包括各种学科分类和文献主题等。37、AB(文摘),AD(著者地址),AI(文摘标识),AU(著者姓名),CM(评论)。38、文献的类型:(1)按文献级别划分:按文献的内容性质将其分为三级,即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2)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划分:图书期刊报纸特种文献。(3)按文献外在的物质形态划分:印刷型文献:即纸质文献。缩微型文献:又称缩微复制品。视听型文献:又称声像资料或音像资料。机读型电子出版物:是指利用计算机存储和阅读的文献。39、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如根据其载体的不同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计算机阅读型;根据其出版形式不同,可分为期刊式、单卷式、附录式、卡片式等;最常用的是按照其编著方式的不同,分为以下4种类型:目录:是对图书或其他单独成册的出版物外表特征的著录,目录主要有4种,分别是分类目录,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题录:只著录文献的外部特征,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章作基本著录,包括文献篇名、著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语种等。索引:是将书刊资料所刊载的文章的题目、作者、出处以及所论及的主题等进行著录,并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编排而成的检索工具。文摘:是在索引的基础上,对原始文献用简明、扼要、准确的文字所做的摘录,以供读者浏览和查用,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文献的基本内容。分为指示性文摘、报道性文摘两种。40、文献检索的基本途径:根据文献的特征检索文献是最简捷的方法。(1)从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书名途径:利用图书、期刊、资料等的名称进行文献查找,是查找文献最方便的途径。著者途径:是按文献上署名的著者、编译者的姓名或机构团体名称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序号途径:利用文献的各种代码、数字编制而成的索引查找文献,叫做序号途径。(2)从文献的内容特征进行检索的途径:分类途径:以分类法的类目名称为检索用词,以分类目次作为查找文献的途径。主题途径:是通过文献内容学科性质的主题进行检索文献的途径。关键词途径:是根据文献篇名或内容中具有实质意义、能表达文献主要内容、起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抽取出来作为反映文献内容的关内容的关键词。分类主题途径:是分类途径与主题途径的结合,相互问可以取长补短。41、文献检索的基本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分析检索课题,明确检索目的;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查找文前线索,是文献检索的核心步骤;获取原始文献:根据查得的文献线索获取原始文献,是整个检索过程的最后一步。42、文献检索的方法:(1)常用法:又称工具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抽查法:是指针对研究课题的特点,选择有关该课题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2)追溯法:是指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该文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3)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43、中文科技资料目录检索途径:1)分类途径:该途径适用于已知所需文献的类属关系,需要对某一课题的文献较全面地了解。该刊的分类索引由“本期学科分类类名索引”和“分类目次”两部分组成。分类途径的检索方法及步骤如下;根据所要查询的课题,按汉语拼音音序在“本期学科分类类名索引”中找出该课题的类目名和类目号。根据类目号在“分类目次”中找到该类目所在页码。根据所指引的页码在正文中查找所需文献题录。根据题录出处索取原始文献。当所需文献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时,按主要主题进行分类,并在次要主题处作参见。2)主题途径:对所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找出此类文献所体现的主题词和副主题词。采用多个主题词以及主题词与副主题词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增强检索文献的专指性,提高检索效率。在“主题索引首字字顺目次表”中找到主题词首字所在页码。根据所指引的页码在“主题索引”中找到主题词和副主题词,记录其下的题录顺序号。如所需文献涉及多个主题词,则分别查出与每个主题词有关的题录号,然后找出各个主题词共有的题录号,即为所需的文献题录号。根据得到的题录号到正文中查找所需文献题录。根据题录出处索取原始文献。在采用主题途径进行检索时,应注意对年度主题索引的充分利用,以提高检索效率。44、文献阅读能力的基本技巧:读能力由阅读速度、精力、理解力和阅读技巧四个要素组成。(1)阅读速度:阅读速度的快慢直接反映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强弱。(2)精力:精力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阅读活动往往伴随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一个人的生理条件好,就可以精力充沛的阅读,长时间高质量的阅读。(3)理解力:理解力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理解力体现一个人的智力、经验和知识水平。(4)技巧:阅读技巧包括阅读策略和方法的运用,阅读要领的掌握。45、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1)保持精力:经常注意身心锻炼,如保护视力,合理使用大脑,注意阅读卫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2)打好基础:注意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母语和外语的学习;培养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博览群书,注意知识更新,特别是对交叉学科衣边缘学科的了解。(3)加强训练。(4)经常阅读:常言说“熟能生巧”。这一点在外文文献阅读中最为明显。(5)善于总结:不断总结阅读经验,掌握阅读技巧,完善阅读体系,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46、实验性研究:又称为干预性研究,是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任何实验性研究的设计都必须具备3项内容:干预、设对照组、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47、类实验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方法基本相似,不同处是设计内容缺少按随机原则分组或没有按随机原则取样,但设计中一定有对研究对象的护理干预措。48、非实验性研究:指研究设计内容对研究对象不施加任何护理干预和处理的研究方法。49、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数据均来自于同一组样本,即将研究对象自身在干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50、组间对照:是指相比较的两组数据来自两组不同的受试者。51、配对对照:将研究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这样每遇到一对就分别给予不同处理。52、量性研究的类型:在量性研究中,根据设计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53、质性研究的特点:质性研究具有整体性,深入探索事物的内涵和实质,而不是仅截取某一个片断。质性研究要求研究人员深入研究情景,并在此情景中生活或工作相对长的时间,建立与研究对象间的信任关系,从而获得研究对象的真实经历或体验。质性研究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可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质性研究往往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选取研究对象,即根据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的特征的判断有目的的选取研究对象。质性研究一般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例如会谈法、观察法、档案资料收集法等。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与资料分析是同步进行的,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主观性。54、总体:理论上讲,总体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全体。实际上,当研究有明确具体的研究指标时,总体是指性质相同的符合研究要求的所有观察单位的该项变量值的全体。55、样本:就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是实际测量值的集合。56、抽样:是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组成样本,然后用样本信息推断总体特征。57、概率抽样:是用随机的方法抽取样本,使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相同的概率被抽中。最为常用的概率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系统抽样。58、非概率抽样:是指抽样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不是总体中的每一个研究个体都有机会被选择进入样本。非概率抽样主要有4种方法:方便抽样、定额抽样、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59、随机误差:是指随机抽样研究中由于个体间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值与总体值间的误差,它是不可避免的。60、系统误差(偏倚):系统误差即偏倚,是指研究结果系统地偏离了真实情况。与随机误差不同,偏倚是研究中可以克服的,也应当努力去克服的误差。61、偏倚的主要类型:偏倚按其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阶段,主要归纳为3种:选择性偏倚、信息性偏倚、混杂性偏倚。62、选择性偏倚:是指由于被入选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与没有被入选者在某些特征上存在差异所造成的系统误差。63、信息型偏倚:又称为观察性偏倚,常发生于研究实施阶段,指研究中有关研究对象的或来自于研究对象的信息是错误的,因而产生系统误差。64、混杂性偏倚:是指在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个或多个混杂因素(即外变量)的影响,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自变量)与疾病或事件(即依变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两者之间的真正联系被错误地估计,此时出现的偏倚即为混杂性偏倚。65、护理研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研究设计就是针对某项护理研究课题而制定的总体计划、具体研究方法和实施方案等。干预即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人为施加的干预措施(也称处理因素)。设立对照亦称控制。“对照”是指将条件相同、诊断方法一致的研究对象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某种与对照组不一样的干预措施,最后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随机化是指随机取样和随胡分组,即从目标人群中随机地选择样本并且将这些被选到的研究对象随机地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盲法是指在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过程中指标的观测、数据的收集和结论的判断,目的是减少可能的来自于研究者或受试者主观因素所导致的偏倚。预试验又称为可行性研究或试验研究,是指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之前,为保证科研工作能按照设计内容顺利进行。66、质性研究的3个主要类别(常用的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法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因素提炼出来,并探讨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景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根基理论研究法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建立理论的方法,而收集的资料则是理论的根基。根基理论认为,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具有实际的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具体的生活实践。典型的使用根基理论研究法进行研究的案例就是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的研究。人种学研究法起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文化或文化亚群的深入研究以理解他们的语言、价值观念、行为特征和习俗等。人种学研究法通过实际参与人们自然情形下的生活、深人观察、深度会谈、档案或文史资料查寻,探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体验。在健康保健领域,人种学研究法最适合于探讨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照顾方式等。67、实验性研究必备的3个基本内容:任何实验性研究中都必须具备3项内容:干预,设立对照、随机化。68、设对照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排除与研究无关的干扰因素(外变量)的影响,突出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效应。69、常用的设对照的方法有:自身对照、组间对照,配对对照。70、实验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1)优点:实验性研究是检验因果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一种研究设计。由于这种设计通过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以及设立对照组,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外变量对于依变量的影响,从而比较准确地解释了处理因素与结果即自变量和依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反映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较高。(2)局限性:实验性研究需要严格地控制干扰变量,但是由于大多护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人,较难有效地控制某些干扩变量。出于什理方面和实际研究情况的考虑,很难做到完全应用随机的方法方法进行分组。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完全相均衡的对照组而使实验性研究的应用受到限制。71、类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与实验性研究相比,类实验性研究在进行人群的干预研究时可行性高,较为实用,不易触犯伦理原则。(2)局限性:由于类实验性研究有时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使得研究中已知的和未知的因素无法像实验性研究那样随机均衡地分布在各组中,特别是对于无对照组的类实验性研究,因此类实验性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不如实验性研究的可信度高。72、非实验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非实验性研究是在完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研究,因此是最简便、易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同时,非实验性研究可以同时收集较多的信息,特别适用于对研究问题知之不多或研究问题比较复杂的情况,用来描述、比较各种变量的现状。另外,非实验性研究可以为实验性研究打下基础,是护理研究中较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2)局限性:非实验性研究没有人为的施加因素,即无护理干预措施,也无法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无法解释因果关系。73、常用的概率抽样的方法及其特点:(1)单纯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中最基本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每个抽样个体被选人样本的机会完全相等。如将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作为抽样的对象,哪一个个体进入样本完全随机决定。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查随机数字表法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将总体的全部研究个体统一编号,再用抽签法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直至达到预定的样本含量为止。单纯随机抽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计算抽样误差比较方便,其缺点在于做大规模调查时,对总体中所有的个体一一编号是非常困难的,费时、费力,在实际工作中可行性差。同时,抽出的样本可能会相对集中,或间隔过大。(2)系统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即先将调查总体的全部观察单位按某一特征顺序统一编号,再规定抽样间隔H,通常H为总体例数N与样本例数n之比(即H=N/n)。然后用随机方法确定一个小于H的数字k(k<H),编号为k者为第一个抽取对象,以后每隔H个单位抽取一个观察单位,所抽取的个体组成样本,直至选够规定的样本数。优点是它更易实施,且样本分布更为均匀,抽样误差比单纯随机抽样要小,其缺点是有时总体观察单位按顺序存在周期性变化趋势时,将产生明显的偏差。(3)分层抽样又称为分类抽样,是先按对观察影响较大的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差别较大的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抽样时样本中每一层的个体数量,要根据它们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优点是这种抽样方法可以更好地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因此,适合于总体含量大、构成复杂且内部差异明显的调查。(4)整群抽样是先把个体聚集成群,然后随机抽取其中的几个群,被抽到的群中所有个体组成样本。整群抽样的优点是易于组织实施,容易控制调查质量,省时、省力、省钱。且当群间差异越小,抽取的群数越多时,样本的代表性就越好。4种抽样方法按抽样误差由小至大排列为: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74、常用的非概率抽样的方法及其特点:(1)方便抽样又称为便利抽样或偶遇抽样,即从总体中选择最容易找到的人或物作为研究对象。方便抽样的优点是方便、易行,能够节省时闯和费用。其局限性是抽到的样本代表性差,抽样误差较大,是抽样方法中准确性和代表性最差的一种方法,应尽量避免使用。(2)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是指先将总体按某种或某些特征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依照每一类中个体数占总体的比例来抽取相应数目的个体构成样本的方法。定额抽样是在方便抽样的基础上增加了分层配额的抽样策略,注重样本与总体在结构比例上的一致性,因此,定额抽样比方便抽样的代表性强。(3)目的抽样是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调查总体的了解,有意识地选择某些研究对象。目的抽样虽然没有采取随机抽样,但是仍然有很强的实用性,如在质性研究中常常被用来作为抽取样本的方法,其缺点是没有客观的指标来判断所抽得的样本是否真正具有代表性。(4)雪球抽样又称为网络抽样,指当研究者对总体人群的确切范围所知较少而又想了解他们的相关情况时,可以利用社会网络的优势和朋友间具有共性的特点来进行抽样。(5)理论抽样是用于根基理论研究中的独特的抽样方法。它发生在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连续过程中,是研究者为了进一步形成和完善研究所发现的相应的理论内容及框架,而做出的下一步收集何种样本的决定。75、选择性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此种偏倚在确定研究样本、选择对照组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也可由于资料收集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失访或无应答等情况造成。(2)控制方法:科研设计严谨,设立并严格掌握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设立多组对照。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76、信息型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信息性偏倚在各种类型的研究中均可发生,可来自于研究对象、研究者本身,也可来自于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和方法等。(2)控制方法:采用盲法收集资料。制定严格的资料收集和质量控制方法。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77、混杂性偏倚产生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方法:(1)产生主要原因:常见的混杂因素有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患病的持续时间、药物或治疗的依从性等。混杂因素只有在比较的两组间分布不均,而且可以影响结果的情况下才能起混杂作用,产生混杂性偏倚。(2)控制方法:随机化;分层;匹配;限定研究对象;数据分析时使用多因素分析。78、收集资料方案设计的步骤:明确资料收集的目的;选择资料收集的方法;选择或编制研究工具;预试验;设计资料收集的形式和程序实施资料收集的方案。79、量表的几种形式:评定量表;Likert量表;语义差异量表;视觉类似物量表。80、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有目的的会谈,直接从研究对象处获取资料的方法。访谈法是一种口头形式的自陈法,一般可收集到较深入的资料,它是护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8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观察类型:局外观察者;参与性观察者;观察仨参与者;完全参与者。82、设计收集资料的方案前应考虑的问题:用结构式还是非结构式方法收集资料;采用定量还是定性方法收集资料;资料是否要求严格的客观性;是否存在霍桑效应的影响。83、自设问卷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1)首先确定研究目的并拟订需要了解的内容和相关问题;(2)发展问题;(3)通过专家评估,根据项目的准确性、适合性、相关性将项目分类;(4)对问卷中的项目进行处理;(5)对问题进行整理归纳;(6)估计问卷长度;(7)设计答案形式;(8)润饰文字;(9)将问卷的部分问题设计成反向提问的形式,并对该类问题做标记;(10)对问卷信度和效度的测定;(11)运用现存问卷时,应首先对问卷进行评估。84、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一般情况下,国外量表的翻译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翻译:首先将国外量表翻译成中文。最好选择两个或多个有经验的翻译者,彼此独立地将外国语言的量表翻译成汉语。量表最初发展所应用的语言的版本是一个量表的源量表,因此要求翻译者既熟悉原量表的语言及文化背景,又要求汉语功底好,能够准确地用通俗的词语表达源量表想要表达的意思。回译就是请语言功底好、对源量表不知情的一位或多位翻译者将翻译成中文的量表再翻译回去。检测:应寻找一定数量的双语样本(既懂中文又懂源语言的样本)进行两量表之间的等同性检验。85、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的形式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问卷法包括邮寄问卷法,现场发放、收回间卷法,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法3种。邮寄问卷:即研究者通过邮寄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填写好问卷后,再邮寄给研究者。虽然邮寄法问卷发放的范围较广,但回收率较低,一般回收率在60%以上被认为较为满意。护理研究者除充分准备完整的问卷外,若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研究对象的回寄问卷(2-3周),可再次寄信或电话联系研究对象,必要时在信中再附一份同样的调查问卷。现场发放、收回问卷:研究者将研究对象组织起来,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和填写问卷的要求,然后由研究对象自行填写间卷。研究者将研究对象填写好的问卷当场收回。这种问卷收集方法效率高、花费时间少,但收集到的资料的深度受限。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研究者也可通过电话访谈完成问卷调查,研究者按照问卷内容提问,对于封闭式问题要给出可选答案,研究对象回答问题,研究者进行填写。虽然该方法与邮寄问卷相比,可能问卷回收率较高,但是花费大。86、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一般而言,问卷调查法最大的优点是省钱、省时,而且便于对研究对象提供的资料进行保密,也不会因资料收集者的不同而影响研究对象完成问卷。但是,问卷调查一般的回收率相对较低(若回收率低于60%,需要慎重考虑该研究的有效性),另外研究对象可能经过反复斟酌,掩饰了其观点和看法,而未提供真实的资料。87、访谈法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访谈问题的设计:设计访谈问题的原则是从广泛、普遍的问题开始,逐步过渡到具体的、敏感的问题。访谈者的培训:若一项研究需要多个访谈者通过访谈获取研究对象的资料,在正式通过会谈法收集资料之前,必须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以避免人为的偏差。访谈的准备:在正式访谈之前,研究者应与研究对象预约访谈的时间和地点。研究者应准时到达预约地点,衣着应适合访谈的环境,并为研究对象所接受。访谈的技巧:在访谈中,人际间交谈的互动性对访谈的进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者首先必须熟悉访谈的内容。访谈过程中的语气应友好、平和。访谈的记录:可分为现场记录、随后记录和现场录音、录像等方式。现场记录能保证访谈内容不被遗忘,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访谈的进行。88、访谈法的类型及其特点:,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3种类型。结构式访谈:是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访谈中严格按事先准备好的书面程序进行访谈的方法。研究者在采用结构式访谈前,需详细列出访谈的程序和具体内容。半结构式访谈:指研究者在与研究对象的访谈中按事先准备的访谈大纲进行访谈的方法。在访谈中,研究者只是部分地控制访谈的进展,鼓励研究对象就某一主题(即研究者的研究主题)进行自由谈论。非结构式访谈:即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询问一个或几个范围较广的主题,是一种自然的交谈的方法。一般不对场所进行挑选,而在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自然场所进行。89、访谈法的优缺点:(1)访谈法的优点:应答率较高:当研究者与研究对象面对面交谈时,大多数研究对象均有反应,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矿资料。适合于不能填写问卷的研究对象:当研究对象有书写障碍时,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法从研究对象处直接获取资料。所获资耗较为完整、丰富:由于研究者组织参与访谈,可以及时解答研究对象认为较为困惑的问题,也可通过鼓励研究对象交谈,获取更为丰富的资料。(2)访谈法的缺点:费时:由于访谈者多需要研究者一对一与研究对象进行交谈,并且完成一次访谈所需的时间远远超过研究对象填写一份问卷的时间。因此研究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花费大:研究者需要预约研究对象,并前往预约地点见面、交谈,电话费、交通费支出较大。此外,若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录音或录像的记录方式,所需设备较为昂贵。影响因素较多:如研究对象可能因为需要面对面与研究者交谈,而有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造成结果偏差。90、观察法的分类及其特点:观察法按观察情形分类有自然观察法和标准情形观察法,按观察结构分有结构式观察法和非结构式观察法。(1)按观察情形分类: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工作或生活情形中对调查对象的行为的观察。例如:观察临床护士的行为。标准情形观察法:是在特殊的实验环境下观察调查对象对特定刺激的反应。例如:观察新生儿对抚触的反应。(2)按观察结构分类:结构式观察法:有已设计好的、正式的记录格式,以规定研究者要观察的现象和特征以及进行记录的方式。在结构式观察法中,研究者事先确定观察样本和观察项目,设计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并对资料进行准确的分类、记录和编码。非结构式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的观察在自然情形下进行,并且不对研究情形施加任何干顶,以观察和记录人们的行为和经历的自然发生、发展过程。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常采用非结构式观察法。91、结构式观察法有效实施的主要措施:制订分类系统:制订分类系统是运用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的第一步。研究者应注意将计划观察的行为或现象归于不同的类别,要避免类别的重复。观察样本的选择:观察样本可按时间进行选择,时间段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确定;也可按时间进行选择,选择完整的行为。观察法的辅助工具:应用观察法收集资,特别是某些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方面的资料,可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资料的获取。结构式观察法的要素:a.明确观察目标和内容,b.对观察内容作操作性说明,c.观察人员的培训,d.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互动关系,e.对分类系统及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