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苏教版国标本学校语文六年级上册 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 读书有方”;古诗两首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会诗中蕴 含的深刻哲理,明白诗借景喻理的特点,领会学问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 断实践的重要性; 学与问 引导同学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懂得“ 多问” 与“ 勤 学” 是联系在一起的,训练同学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问的主人;大自然的文 字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同学从学校会熟识大自然,培育宠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秘密的兴 趣;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主要是指点读书方法,帮忙同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 作 7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次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详细生动的故事情节, 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搜集和整合资料的过程, 打开思维,拓展视野,进一步增强同学的想象力,培育同学主动学习的才能;练习 7语 文与生活,培育同学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同学有效地读书;读报和剪报 语文综合性学习, 促进同学读报, 引导同学关注生活, 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二次利用,珍爱和合理利用资源;(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会本单元 12 个生字,懂得生字组成的新词;2、能懂得并运用本组课文中所显现的很多成语;3、通过朗读,懂得文本,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特殊体验;4、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品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践的重要性,懂得“ 多问”与“ 勤学” 是联系在一起的,训练同学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问的主人,培育学 生勤学好问的习惯,指导正确的读书方法,引导同学有效地读书;5、懂得课文内容,激发同学宠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育探究大自然秘密的兴 趣;6、能借助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语文中的一个故事有次序地记叙完整,要能写出具 体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出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7、通过阅读报纸,挑选新闻和归类剪贴,锤炼同学浏览、搜集、整合信息的能 力,促进同学进一步养成读报的好习惯;8、促进同学读报,引导同学关注生活,关注天下大事;学做剪报,将报纸进行 二次利用,珍爱和合理利用资源;(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 训练点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诗所写情形离同学生活较远,设计中加古诗两首入课外资料进行整合, 用质疑的方式引导同学思考诗句的写景与诗题的读书形成的反差,使其在自疑中寻求答案;学与问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每一部分的中心句开 展教学,再针对两个事例绽开阅读;在同学懂得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勉励同学选大自然的文字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取自己最感爱好的段落朗读体会, “ 以读代讲,自主学习沟通” ;虽为独立阅读课文, 课堂上仍是引导同学认 真地阅读课文,在懂得课文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 的语言特点;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篇目教学分析 古诗两首【文本解读】古诗两首 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由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两首诗组成;第一首告知人们,做学问肯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 精神;一个既有书本学问,又有实践体会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其次首告知我们,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亮,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捷;【教学目标分析】人需要不但读书, 不断吸取新的学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高年级同学的认知特点, 本课教材的训练重难点, 特制订以 下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生字“ 鉴、徘、徊” ,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2、懂得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画的美景,感悟“ 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学问”的深刻道理;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领会学问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实 践的重要性;3、激发同学读书、学习的爱好;4、领会诗中包蕴的深刻哲理,明白诗借景喻理的特点;【教学资源运用】1、介绍诗人陆游和朱熹;2、补充阅读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和朱熹春日、观书有感其二 ;【课时安排及目标设置】这篇课文为两首古诗,教学中同学能懂得诗中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从中感受古诗文字的精练, 领会学问和实践的关系, 懂得不断读书、 不断实践的重要 性;并明白“ 说理诗” 的一般特点,能用古诗阐述的道理分析大事;总课时: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 一、轻松谈话,奇妙揭题;今日,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份书法作品,(先出示,后粘贴于黑板)你觉得这上面的字写得怎么样?(生畅所欲言)这是老师的一个同学写的,几年前,这个同学就 特殊宠爱观赏字帖,一有闲暇时间,她就反复阅读字帖,但是她写的字却特别难看;有一天,我送她一首诗,读过之后,她豁然开朗,从今,这个同学变了,再后来,她 就能写出今日这样的作品呢!二、自学质疑,初读古诗;1. 这首诗是什么呢?就是她所写的内容,由读)3 有这么奇妙吗?赶快读读吧! (同学自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对于这首诗,你最想提什么问题呢?(预设:作者是谁?诗题是什么?)三、沟通展现,读好古诗;1. 指名朗读古诗; 2. 小组竞赛朗读;四、互动探究,懂得诗句内涵;小组内共同争论:陆游为什么要对子聿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 ?五、精讲点拨,深化懂得诗句;1. 出示“ 范字” ,再次朗读(指名读,齐读)2. 明白作者陆游;(1)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你对陆游有哪些明白?(2)老师补充介绍: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布满着爱国热忱的诗,今存九 千多首,荣登中国古代诗人诗作数量之最;3懂得题目意思;(1)师生一起读题目;(2)争论:题中中心词是什么?“ 冬夜” 点明白什么?“ 读书” 就交代了 当时的环境;“ 示” 可作 什么懂得?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训练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4反复诵读,力争会背;(1)自由读背;(2)领读、齐读;(3)分组读背;(4)同学闭目轻诵;(5)指名背、齐背(6)投影出示关键词语的注释,同学借助注释自主学习;“ 学问” ,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 ,用出全部力气,一点也不保留;“ 始” ,才;“ 终” ,到底、到底的意思;“ 绝” ,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绝知” ,深化、透彻地懂得;“ 躬” ,亲自;“ 躬行” ,亲自实践;(7)略谈感悟:从陆游的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依据同学的回答相机引 入相应的诗句)4深化懂得诗句(各句学情预设)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指名同学背出第一句,由“ 无遗力” 引出成语“ 不遗余力” ,引出古人学习特别刻苦;沟通描写古人学习勤奋的成语;(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十载寒窗、闻鸡起舞、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囊萤映雪 )综合同学的发言,勉励他们简洁讲一讲这些成语背后的故事 力、孜孜不倦; 板书 : 孜孜不倦 , 让同学切实体会古人读书做学问真是不遗余(2)指名同学背出其次句,由“ 少壮” 到“ 老” 引出学习需要“ 持之以恒”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否就只能“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 (板书:有所成就)(3)指名背出第三句,懂得“ 纸上” 、“ 浅” ,由“ 纸上” 联系“ 纸上谈兵”中的赵括为什么兵败如山倒?再说出这句诗的大意;(4)指名背出第四句, 懂得“ 绝” “ 躬” 再说出句意;综合 34 两句得出“ 实 践出真知” ;(5)看图: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扮演;表演要领点拨:陆游为什么要说这番话,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子聿听完后会说些什么?预设:A:陆游觉得子聿书本学问争论小有成果,但是已经滋生了自豪的心情,陆游怕 儿子半途而废,所以,提示他的儿子,要想真正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仍要把透彻地 明白书本学问和亲自实践结合起来;B:陆游想到自己能成为一个诗人、有学问的人,就是由于从小这样饱读诗书,所以,他想把他的体会告知儿子,让他也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C:陆游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看到自己年事已高,国家的安全,民族的振兴,都靠子聿这么大的孩子将来得以保证;因此,他勉励儿子好好读书,把握真 才实学 ,长大报效祖国;D:或许陆游小时侯有些贪玩,现在虽然别人都认为他已经是饱学之士,可他总 觉得自己仍特别浅薄;所以,他想提示和自己小时侯同样贪玩的儿子从小就 要认真读书,长大超越父亲;过渡语:同学们丰富的想象使诗歌更加丰满起来,我们就好象观察在那个冬天的深夜里,陆游正在奋笔疾书;写好后,他立刻叫来自己的儿子,把他想到的告知他的儿子;他会怎么说呢?请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度就更好了;投影片出示口头填空题说时假如能留意你的语气和态那是一个安静的冬夜,大诗人陆游坐在书桌前,手捧书本,捋了两下长须,语重心长地对小儿子聿说: “ ;” 子聿听了父亲的这番话,明 白 了; 陆 游 微 微 点 头 , 接 着 又 意 味 深 长 地 说 :“; ”子 聿 听 完 这 番 耐 人 寻 味 的 话 , 明 白了同学自由组合,创意地演练;推选同学登台,表演;六、拓展延长,明白道理;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 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肯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七、背默古诗,巩固反馈;1、指名背诵;2、认真观看,留意难写的字;3、友情提示:这些字需要提示同学们留意的!工夫的“ 工” ;投影显示:我挑选,我欢乐 工夫 功夫(1)、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2)、这个杂技演员真有();)再来玩吧!(3)、明天有(4)、中国(),名扬海外;4. 同学在作业纸上默写古诗并自查(温馨提示:拿笔即是练字时;)5. 反馈同学背默情形;板书设计:陆游 22. 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孜孜不倦有所成就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持之以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课时作业设计】1. 陆游的诗作很多 , 课后搜集一下,读一读 , 并背下来;2. 搜集陆游的资料 , 制作人物卡片;3. 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其次课时 一、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宋朱熹 2、你知道他是谁?(同学简介朱熹)3、朱熹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仍留意摸索;有一天,朱熹读书读累了,信步走到一个池塘边, 一塘清水引发了朱熹对读书的又一种摸索,他颇有感受地写下 了这首诗:(出示四行诗句,同学随之读诗歌)二、 想象美景、懂得诗句(一)、出示自学要求:上一节课老师请大家按要求自学课文,请看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懂得词语“ 鉴” “ 徘徊” “ 渠” “ 如许” ,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说说这首诗描画了怎样的景象?4、登记不懂的问题;(二)、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 1、谁情愿来读读这首诗?(指读,正音,齐读)2、说说诗句中不懂得的词语;(老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遇到不懂得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借助图画)3、引导同学懂得一、二句诗意(1)“ 鉴” 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懂得,我们要查查字典;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认真看;你认为应当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联系上下文挑选合适的字解)(2)师范写,同学跟着书空、再描红;(3)你能把第一句话的意思说好吗 . (4)把半亩方塘比如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的水怎样?(用比如突 出水的清亮透亮;)(5)水的清亮透亮,仍表现在哪里?你见过“ 徘徊” 这个词吗?借助图画,说 说这句诗的意思;(6)齐读一、二两句诗;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美丽的景色(板书:景)听老 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描画)(7)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4、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1)后面两句诗你能懂得吗?我们先来读一读;(2)“ 渠” 是什么意思?哪得?如许?清如许?为?(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三)、齐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四)、练习读、背诗歌;三、体会比如、懂得哲理 1、引导同学发觉:板书缺少诗题;老师板书:观塘有感;老师质疑:诗的题目是“ 观书有感” ,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到读书?它和 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2、沟通,指答;3、小结:与冬夜读书示子聿比较;四、延长阅读范畴 1、 出示观书有感其二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朱熹先生写了这么一首写景的诗, 把读书的道理隐藏在里面, 像这样的诗也叫“ 说 理诗” (板书:说理诗);朱熹仍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观书有感:出示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一直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悠闲行;自学,体会诗句的意思,想想诗所说明的道理;2、 总结本课:期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摸索,写出好文章来;【课时作业设计】1、从两首诗中挑选自己宠爱的一首,依据诗意改写一首;2、写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收集、沟通;3、请写一句你自己读书感悟的名言;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与问【文本解读】学与问 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课文紧紧抓住 “ 勤学好问”这一点进行表达;先写“ 问” 的重要性,再举例子来证明;接着写向谁“ 问”;然后写“ 问” 与“ 思”要结合;最终有理有据地提出观点;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整 篇课文表达言简意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教学目标分析】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懂得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懂得诗句的意思;4、引导同学凭借课文详细的语言材料,懂得“ 多问” 与“ 勤学” 是联系在一起 的,训练同学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学问的主人;【教学资源运用】1、哥白尼小时好学的故事;2、收集有关名人学习的故事;3、相关名言(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郑燮 xi è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清(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5)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6) 不耻下问;孔子【课时安排及目标设置】总课时: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 学问” 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学问、学识、文 化 )2、板书“ 学与问” ,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 与”习与提问),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3、这也就是我们今日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谈论文; 谈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 摆事实,讲道理” 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结论;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晰的呢?让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我们共同走进其次十三课;二、初读感知,明白内容 1、默读课文,摸索: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争论:出示 1:“ 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齐读 课文仍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出示 2:“ 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 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板书:勤学好问“ 好” 就是“ 宠爱、宠爱” 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环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 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同学朗读回答; )2、沟通:第 2 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宠爱“ 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相机懂得“ 不懈探求” 懈,松懈;不断探究;第 3 自然段:学校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相机懂得“ 瞬息万变” 指变化速度快; “ 日新月异” 指变化大;第 4 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看摸索结合起来;四、写字指导1、指导要点:钥缤 瞬辅翱(1)都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中留意写得左窄右宽;(2)“ 瞬” 和“ 翱” 笔画数较多,老师示范指导;2、同学在书上描红;【课时作业设计】1、誊写词语 2、读课文 3、收集有关名人学习的故事和名言;其次课时一、导入1、老师上学校的时候,总宠爱问一些问题,并且越是稀奇奇怪的问题越是宠爱 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越怪越好;2、千万不要小看问;(板书:问)“ 问” 常常是打开学问天堂的金钥匙,是通 向胜利之门的铺路石;“ 问” 常常和“ 学” 联系在一起;(板书:学)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古往今来,你觉得哪些是有学问的人?4、你们是不是有学问的人?5、你们既会问问题,思维又开阔,怎么不是呢?二、教学其次段1、请同学们看图片,这是谁?哥白尼 2、这篇课文讲了哪两个人?你熟识他们吗?(沈括);3、同学们举荐两位朗读好的同学,读一读这两个人的例子;(两位同学分别读 课文 2、4 自然段;)4、老师在以前六年级上时,有同学说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沈括的学问是学 来的?你们认为呢? (我认为不是的, 由于哥白尼除了问问题仍不懈探求,证明他也在学;而沈括在自己观看探究之前也询问自己的妈妈,说明他不仅学,而且问;)5、从哪可以看出哥白尼的学问是问来的?生回答其次自然段中哥白尼提出的问题;(板:勤学好问)6、齐读问题;7、沈括的学问又是怎么问来的?他又是怎么学的呢?生:沈括小时候读大林寺桃花中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时想: 为什么同是桃花, 开花的时间却相差这么远?他去问妈妈,可是妈妈的回答却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于是,他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不断寻求答案,最终在一次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 才发觉是由于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造成了桃花开 放的时间不一样;8、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仍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看摸索结合起来(板:观看 摸索)9、现在,老师也觉得那位同学的说法错了;不仅要学,也要问;10、出示“ 学问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这句话有问题吗?(我觉得有问题, 中两句话是递进关系; 应当是“ 学问是问来的, 也是学来的;” )“ 是 也是” 是递进关系吗?这是并列关系;“ 学” 与“ 问” 到底是什么关系?11、师问:是不是屏幕上的这句话?出示: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齐读;12:你们心里真的,却讲不出来;是为什么呢?仍是由于课文读的不够,再把这 句话读一读;生再次齐读这段话;13、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 相辅相成” 是什么关系?(相辅相成的意思是:在学中问,在问中学;)14、引读“ 作为新一代的学校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 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觉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 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伴侣;只要他的确能给你启示,给你帮忙,不管他 年长年幼, 位置高低, 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 都应当向他请教; 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15、任凭请一位同学问:神七上有几个零件?老师这算是请教吗?应当怎样请教?16、说说什么叫“ 能者为师” ;17、别人能成为你的老师,自己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吗?18、师: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当虚心向别人 学习;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齐读,在班上,你平常爱向谁请教问题?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当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 才会学到许很多多的学问;三、教学第三段 1、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当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由于(导读)“ 我们从小应当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齐读课文最终一句话,除了鸟可以飞翔,仍有什么可以飞翔?(人的思想;)3、同学们发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中间举例;这是明理文;老师课件演示: 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都是在写道理;(板:提出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得出结论)4、中间的勤学好问事例,同学们仍能列举几个吗?(小组争论)(举例李时珍、孔子等事例;)5、“ 学” 与“ 问” 到底是什么关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读:“学与问是 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四、总结拓展 1、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很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课前请你们收集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谁来沟通一下?2、下面请大家看几就名人名言; (出示名人名言:)(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王充清郑燮 xi è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你最宠爱哪句?为什么 五、课堂练习:1、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才能:出示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 学问” 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 问的金匾, 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 “ 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处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 学” 的老二呢!2、友情提示: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 老二” ,仍利用自己所知 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 老二” ;六、小结 同学们在上课前提出了那么多问题,预备怎么解决?板书 勤学好问 23、学与问 能者为师 观看摸索 提出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得出结论【课时作业设计】1、誊写并背诵相关名言;2、说说自己收集的中外勤学好问的故事,写下来;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大自然的文字【文本解读】大自然的文字 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 从而引导同学从学校会熟识大自然,培育宠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秘密的爱好; 大自然的文字生动形象地把学问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 不仅告知了我们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而且重点表达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的同学来说较为简洁把握,但本课涉及的科学学问对于同学来说有些难度,因此老师教学时可以以议为主, 加以指导,让同学在搜集资料、 摸索与争论的过程中开启思维,对文本加深懂得和体验, 获得思 想启发;【教学目标分析】1、初读破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明白说明方法)2、品读、美读,赏析语言,懂得重点;(明白说明语言)3、写读拓展延长,激发爱好,训练才能;(激发同学宠爱自然、争论自然、利 用自然的热忱)【教学资源运用】附阅读材料 科普创作的巨匠 伊林 1934 年,一位青年科普作家见到了高尔基;他们一起争论了高尔基在论主题一文中拟出的主题: “ 科学怎样使人变成巨人?” 高尔基对这位作家说,期望你“ 对孩子们讲人是世界的改造者,讲人可能达到的和正在达到的高度”;高尔基的思想火花点燃了这个青年人创作人怎样变成巨人的激情;加尔整整花了 10 年写成这部三卷本的科普巨著;这位青年作家就是后来被称为科普创作巨匠的伊林;1936 年起,他同他的妻子谢 他编写的人怎样变成巨人十万个为什么等书,在世界很多国家翻译出版,成为最受欢迎的科普著作之一;十万个为什么在我国出过29 版,人怎样变成巨人也出过8 版;伊林从小宠爱读书, 特殊宠爱读普希金、 罗蒙诺索夫等名作家的作品; 他九岁时第一次尝试写过一首火星的诗;儿童时代的伊林仍写过火山、热带森林、 美洲豹和鳄鱼的诗;仍在上高校期间,伊林就开头为儿童刊物新鲁滨孙写化学方面的科普短文;1925 年,伊林高校毕业,到列宁格勒涅瓦硬脂酸工厂担任试验室主任,业余时间从 事科普创作; 1927 年,他的第一部中篇科普著作桌子上的太阳(中译本名为不 夜天)问世;在这以后的 26 年间,伊林创作了近 20 部中篇和长篇科普作品;其中 有一些是与他的妻子合写的;伊林的科普作品学问性强, 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深化浅出, 读来使人回味无穷;对祖国建设的激情、广博的科学学问、高度的文学修养和认真庄重的创作态度,使伊林成了科普创作的巨人;1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课时安排及目标设置】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在教学中要品尝课文语言多种修辞手法运用的特点,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激发同学观看大自然的爱好,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总课时: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探究大自然秘密, 培育同学宠爱大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大自然布满了奇妙,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字;今日,让我们跟随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一道来熟识大自然的文字自然文字的作用,学习做一个懂得大自然语言的人;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魅力,熟识大(板书) 24 大自然的文字(1)出示词语:高耸 预兆 铁砧 青苔 罗盘 小熊星座指名读词,相机正音,齐读;(2)汇报沟通:读懂了什么?3、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摸索: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大自 然的文字?4、听后沟通;5、文章层次如何划分?第一部分( 1):表达熟识书面文字的好处,全文的引子;其次部分( 2-6):详细介绍大自然文字的特点,成因,熟识这些文字的一样 和作用;第三部分( 7):总说熟识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三、学习课文的第一小节,感悟大自然的奇妙、1、指名读第一节;2、大自然的文字在哪?3、也就是说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4、齐读第一节;四、写字指导1、重点指导写字“ 兆”;2、同学描红;【课时作业设计】1、誊写词语;2、读课文;1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铁砧罗盘高耸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几天这堂课,我们一 起走近大自然的文字,去读一读奇妙的天书和好玩的地书;二、精读课文;(一)齐读第一节;(二)学习课文的其次小节;1、星星写成的天书很厚很厚;翻开天书的一页,指名读第 2 节;2、这一节介绍了哪种大自然的文字?3、熟识它有什么作用?4、出示图片,熟识小熊星座,让生指出北极星;5、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星座; (结合课文阅读,我在课外书上仍知道 )由此可见,明白大自然的文字可以(生答)辨别方向;(板书)是啊,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 可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仍远远不止这些 呢,再读读课文,你仍知道了什么?(三)学习课文第三小节;1、自读课文的第三小节;2、读后汇报 砧状云,这个大自然的文字告知我们什么学问?所以熟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板 书:观看气象);3、拓展阅读 ,出示谚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屏显)用笔写在书的旁边 4、引读;所以说:(师引读)天上的每一颗星(生回答)是一个字,(师引读)天上的每一片云(生答)也是一个字;这就是(指板书)我们奇妙的天书啊!不仅有 奇妙的天书,仍有好玩的地书呢;瞧,地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在地上有哪 些文字呢?(四)自学课文的第 46 节;1、自学要求:默读 46 节,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2、汇报;(1)哪几种文字?你从中读懂了什么?(2)想象一下,曾经的沧海会是什么样,现在的城市呢?真是沧海桑田啊!(3)可见,看起来一般的石灰石,在懂的它的人看来,可以反映出(地质的变化)板书(4)齐读第 5 节;(5)同样是石头,这块花岗石又是怎么来的?找出句子中的动词;(搬爬带走)1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6)冰块是一下子把花岗石搬来的吗?你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爬)(7)一个“ 爬” 字,写出速度之慢,可以看出(地质的变迁)板书(8)这两种文字,向我们介绍了大地的变和迁;让我们齐读 4、5、6 自然段;3、同样是介绍地上的石头,作者的表达重点却不一样;第五节,强调人们熟识大 自然的文字,可以明白地质变化中的“ 变” 海洋变陆地(城市);第六节,着重 告知我们地质变化中的“ 迁” 远古时代,从冰冷的冰川变迁而来;(五)学习课文的最终一段 1、要想明白更多的大自然的文字我们有哪些途径呢?自读第七小节;2、 师小结: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3、总结:同学们,我们走进自然,走进书本,善于请教,就可以熟识大自然的 文字,读懂大自然这本很厚的书,感受自然的无穷奥妙;三、拓展阅读(以篇带篇)这儿有一首小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 我们不会迷失方向你看那天上的白云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 雷雨就要来到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 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 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搬来的 四周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 你多么奇妙 1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9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走进自然认真观看我们发觉你 深化摸索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自由读小诗;指名读,齐读;大自然的文字仅仅就这四种吗?远远不止,让我们拿起笔,也仿照它的样子写一写 吧!读一读写得好的作品;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自由沟通)板书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星座辨别方向奇妙魅力云观看气象石灰石地质变化花岗石地质变迁【课时作业设计】1、完成补充习题;2、同学之间沟通自己所知道的大自然的文字,办一份小报;1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