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docx

    • 资源ID:27932612       资源大小:312.08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学问点概括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一、平移1.平移在不转变物体或图形的外形、大小和自身方向的情形下,把物体或图形沿水平或垂直 方向移动;平移只转变物体或图形的位置;2.平移的两要素:方向和距离;3.判定物体或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图形或物体之间空了几格,而是看对应点移动了几格;4.画平移后图形: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画平移方向找到关键点将关键点按要求平移依据原先图形,将平移后的点连起来;如是两次平移,两次平移的图都要画出来;二、旋转1.旋转不转变图形的大小和外形,转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2.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旋转方向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3.在方格纸上画简洁图形旋转 90° 后的图形的方法:确定旋转中心所在的线段为关键线段;围着旋转中心,依据旋转方向和角度,画出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留意与原线段长度相等;旋转90° 即与原位置相互垂直;即借助三角尺画出以旋转点为垂足,关键线的垂线,并取与原关键线相等的长度;依据原图画出其他未与旋 转中心相连的线段;不管是平移仍是旋转,基本图形不能转变;三、轴对称 1. 假如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线段;对称轴画点画线;3. 找对称轴的方法:一般用对折 4. 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确定对称轴找到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线段的交点、端点等;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各数;在关键点所在格线,对称轴的另一侧,数出相同 格数,描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依据所给图形, 顺次连接对应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5.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肯定只有一条,可能有多条;4 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 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条对称轴,正 n 变形有 n 条对称轴;长方形( 2 条)正方形( 4 条)等腰三角形( 1 条)等边三角形( 3 条)等腰梯形( 1 条)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菱形( 2 条)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圆形(很多条)正五角星 5 条其次单元多位数的熟悉一、数位次序表:1.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 4 个数位为一级;2.把计数单位按肯定的次序排列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像个位、十位、百位 叫作 数位;3. 计数单位有 :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4.留意区分计数单位和数位;5.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6.10 个一万是十万; 10 个十万是一百万; 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 个一千万是一亿;7.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0,这种计数方法叫 十进制计数法 ;二、多位数的读、写法;1多位数的读法 ;先画分级线,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依据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 亿” 字或“ 万” 字;每级中间有一个 0 或连续几个 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2多位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0 占位;注先写亿级,再万级,最终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意不要多写或少些0. 写两级的数,个级是4 个 0. 写三级数,万级和个级分别是4 个 0. 3.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不变,用)改写整万数先画分级线,再将万位后面的写整亿数,先画分级线,再将亿位后面的4 个 0 省略,换成“ 万” 字,前面的数字照抄;改 8 个 0 省略,换成“ 亿” 字,前面的数字照抄;4.求近似数 (与原数比,近似数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用)一般用“ 四舍五入” 的方法;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要看最高位右面的一位是“ 舍” 仍是“ 入”,即小于 5 舍,大于等 于 5,向前一位 1;以万为单位求近似数:先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然后把个级省略,后面加一个万字;以亿为单位求近似数:先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然后把个级和万级省略,后面加一个亿 字;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先把千位上的数四舍五入,两种写法:一种把个级省略,后面加一个 万字;另一种,个级都写 0.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先把千万位上的数四舍五入,两种写法:一种把个级和万级省略,后 面加一个亿字;另一种,个级万级都写 0. 5.比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假如左起第一位 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其次位上的数;依次类推;6.难点: 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2 亿,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一个数的近似数是37 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最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就: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进位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哪一位上的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与前一位乘得的 积肯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3末尾有 0 的乘法运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零前面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 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列竖式时,要留意书写格式,将末尾的 0 放在一边, 0 前 面的部分的末位对齐;留意:乘数中间有 0,不要遗忘乘;乘数末尾有 0,不要遗忘添;乘数的末尾一共几个 0,积 的末尾至少有几个 0. 4.复合单位:如单价的单位“ 价格单位/数量单位” 如元 /支,读作元每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如速度的单位“ 路程单位/时间单位” 如米 /秒,读作米每秒5.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 =单价× 数量数量 =总价÷ 单价单价 =总价÷ 数量(已知其中两个(1)价格问题:量,求第三个量)(2)行程问题:路程 =速度×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速度 =路程÷ 时间(已知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量)6.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不能除以0)a 再乘 b;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a,另一个乘数乘 b,得到的积就等于原先的积乘两个数相乘,一个乘数乘(或除以)一个数(积不变 遇到文字题时,举符合题的详细的数来算;0 除外),另一个乘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7.积的变化规律原先的说法:一个因数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一个因数缩小 或扩大几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随着缩小或扩大 几倍;8.补充: 商的变化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 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0 除外),商不变;(余数会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除数不变,商也随之扩大(或缩小)几倍;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几倍(0 除外),商反而扩大几倍;第四单元用运算器探究规律1运算器分为一般运算器(不能识别运算次序)和智能运算器(能识别运算次序)两种;2.ON 开机键, OFF 关机键, AC 排除键, CE 改错键;3.用运算器运算两步式题时,要先确定运算次序,当运算次序与书写次序不一样时,要依据 运算次序分步操作,先把第一步的运算结果记录下来,再把运算器清屏归 0 后,再进行下一 步运算;3.探究规律:先分析题目特点,再分析结果,最终综合得出规律,并运用规律解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是关键)1、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 ,两个数的差(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求 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解法:(和 -差)÷ 2=较小数 较小数 +差=较大数 (和 +差)÷ 2=较大数 较大数 -差=较小 数(注: 3 个以上的数也是这样的道理,就是加或减几倍的差使它们一样多,然后同理可求)2、已经两个数的和(即两个数一共是多少)多,求这两个数;(线段图记在头脑里),大数拿 a 个(假设)给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第一明确:大数拿 a 个给小数是大数比小数多a 个吗?不是,大数应当比小数多2 倍的 a 个(也就是多 2× a 个),只有这样拿 a 个给小数,自己仍有 a 个,两个数 ,才会一样多;(请留意和两个数的差区分开来)解法:一、(和 -2× a)÷ 2=较小数 较小数 +2× a(留意不是加 a)=较大数(和 +2× a)÷ 2=较大数 较大数 -2× a =较小数 二、倒推法 先假设较大数已经拿 a 个给了较小数,两个数已经一样多了 总数÷ 2=平均数 较小数变成平均数是由于得到了 a 个,要求原先的,那应当把 a 个减去 平均数 -a=较小数 较大数同理应当加上 a 个 平均数 +a=较大数3、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假设 7 倍),把较大数拿一些给较小数,这样两个数一样多,应当先画出线段图,看较大数应当拿多出来的倍数的一半(假如多 6 倍,那么应当拿给较小数的应当是 3 倍),两个数一样多,再看一半倍数所对应的量是多少个,从而先求出一倍的量(一般情形下是较小数) ,再求出较大数;名师归纳总结 4、已知长或宽增加了多少米,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先的面积;第一应当第 3 页,共 8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能够娴熟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依据增加的面积和长或宽增加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 宽(也就是原先图形的宽或长) ,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依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 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敏捷多变;留意长或宽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如米 平方米m,分米 dm,厘米 cm,毫米 mm,面积用面积单位,如5、已知长或宽削减了多少米,面积就削减了多少平方米,求现在或原先的面积;第一应当 能够娴熟的画出示意图 可以先依据削减的面积和长或宽削减的米数,先求小长方形的长或 宽(也就是原先图形的宽或长) ,然后再考虑求什么的面积,可以依据面积公式直接求或图形 间的面积关系间接求,方法要敏捷多变;留意找准长宽在哪里;6.行程问题:同向而行,相向而行,反向而行;第六单元运算律 一、字母表示 加法交换律: abba(加数不变,和不变,加数的位置转变)只有加号 加法结合律: ab cabc(加数不变, 加数的位置不变, 和不变, 运算次序转变)只有加号 乘法交换律: a× bb× a(乘数不变,积不变,乘数的位置转变)只有乘号 乘法结合律: a ×b ×ca× b ×c (连乘形式) 只有乘号 乘法安排律: ab ×ca× cb× c 乘、加形式 既有乘号,又有加号或减号 拓展: ab ×ca× cb× c 乘、减形式 减法的性质(连减): abc abc 除法的性质(连除):a÷ b÷ ca÷ b ×c (b,c 0 留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二、加法运算定律: 加 法 交 换 律 : 两 个 数 相 加 , 交 换 加 数 的 位 置 , 和 不 变 ; a b b a 如:1+2=2+1 1+2+3=2+3+1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如: 165933593( 16535)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 乘法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a× bb× 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 积不变;只有乘号时使用,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a× b × ca× b× c 乘法的这交换律和结合律,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 ×c b,c 0 三、简便运算1.加法的简便运算看个位( 1 和 9,2 和 8,3 和 7,4 和 6,5 和 5)如 18+46+82=18+82+46 连加时,把能相加等于整十、整百、整千 的两个或多个加数先加含接近整十,整百或整千的加数(写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加或减一位数)如 427+308=427+300+8=427+300+8 587+199=587+200-1 名师归纳总结 2 减法的性质397-36-64=397-(36+64)第 4 页,共 8 页278-(78+6)=278-78-6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3.乘法的简便运算 5× 2=10,5× 4=20,5× 6=30,5× 8=40,25× 4=100,125× 8=1000,留意 24× 5 100)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只有乘法一种运算)125× 76× 8=125× 8× 7626× 4× 5=26× ( 4× 5)25× 36=25× 4× 9=25× 4× 9 连乘时,把相乘的积正好是整十,整百或整千数 的数先乘;乘法安排率(即有乘法,又有加法或减法)27× 203=27× ( 200+3)=27× 200+27× 3 125× 28=125× 20+8=125× 20+125× 8 12× 99=12× (30-1)=12× 30-12× 1 25× 14=25× 10+4=25× 10+25× 4 两数相乘,有接近整十、整百、整千 的乘数,可将这个乘数写成整十、整百、整千 数加 或减一个数,再用乘法安排率;39× 7+61× 7=(39+61)× 7 23× 199+23=23× 199+23× 1=23× 199+1 35× 201-35=35× 201-35× 1=35× 201-1 12× 86-12× 26=12× 86-26 求两积之和或两积之差的算式里,有一个乘数相同,另外两个乘数相加或相减可凑成整十、整百、整千 数时,逆向使用乘法安排率,把相同乘数写在括号外面,先算另外两个乘数的和或差;4.除法的性质 600÷ 12÷ 5=600÷ ( 12× 5)720÷ 45=720÷ 9÷ 5第七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 1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 3 个顶点、 3 条边和 3 个角;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的 3 个点能画出一个三角形;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 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 底;用虚线表示,标直角符号,写高字;三角形每条边都可以做底,有三条底,有三条高,底与高一一对应;4三边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最简洁最短两边的和大于最长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已知两边长度的差 <第三边 <已知两边长度的和名师归纳总结 周长的三分之一三角形最长边<周长的一半第 5 页,共 8 页5. 三角形内角和: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不论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三角形拼成的大三角形,仍是由一个大三角形剪成小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 已知两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用180° 连续减去这两个内角的度数或减去这两个内角度数的和;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用90° 减去已知锐角的度数;较小两角的和 =90° ,直角三角形;较小两角的和<90° ,钝角三角形;较小两角的-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和>90° ,锐角三角形; 1,2 是较小的两个角, 1+2+3=180° , 3=180° -( 1+2)6. 三角形具有 稳固性 (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外形和大小都不会转变),生活中很多物体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7. 把三角形按角分类:三个角都是锐角 的三角形是 锐角三角形 ;两较小内角的和大于最大的内角 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三角形是 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两较小 内角的和等于最大的内角 有一个角是钝角 的三角形是 钝角三角形 ;两较小内角的和小于最大的内角 判定三角形按角分的种类,可直接看最大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判定是什么三角形:露出的是钝角,它是钝角三角形,露出的直角,是 直角三角形,露出的是锐角,无法确定,可能是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最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8. 三角形按边分为一般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 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做 腰,另外一条边叫做 底,两条 腰的夹角叫做 顶角 ,底和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特点: 两底角相等,两腰相等,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对称轴与底边上的高重合,且过底边的中点;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也可是直角三角形,也可是钝角三角形;已知一个角,求其他角;这个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已知一条边围三角形,这条边可能是底,也可能是腰;仍要满意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 于第三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180° 底角×2 2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180° 顶角)÷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 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的底角等于 45° ,顶角等于 90°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 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相等(每个角都是 60° ,全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 60° ),三条高相等;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与三条高重合,且过每条边的中点;等边三角形肯定是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别的等腰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边三角形;(三角形最大的角不能低于 三角形分类,要看清按什么分类;60° )没有明确三角形按什么分类,既要按边分,也要按角分;9. 多边形的内角和 =180° × (边数 2)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平行四边形60 度,这个三角形肯定是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平行四边形 .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个点到它对边 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习惯从一条边的端点起向它 的对边画垂直线段,用虚线表示,标直角符号,写高字;尽量把高画在图形内部;底与高对应,平行四边形任意任意一条边都可看做平行四边形的底,一般有两种不同长 度的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特点:有 4 个顶点, 4 条边,有 4 个角,内角和 360° ; 2 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2 组对角相等 ; 有很多条高;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特别的平行四边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如长方形有2 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 条对称轴;正方形,长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当平行四边形中一个角是直角时,是长方形;当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是直角,且邻边相等时是正方形;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动身最多可画两条高;与三角形的关系:用两块 完全一样 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画一条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图形有很多种画法;平行四边形 简洁变形 具有不稳固性; 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利用了这样的特性;如: (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电动晾衣架)底对应的高变小,面积变小;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同一条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分别相等,画出的平行四边形的外形可不一样;2. 梯形 只有 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 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 和下底,较短的叫上底,较长的叫下底;上底和下底确定不一样长;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 腰;两腰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从梯形一条底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叫做梯形的高(很多条, 都一样长);习惯从上底的一个端点起向它的对边画垂直线段,用虚线表示,标直角符号,写高字;尽量把高 画在图形内部;从梯形一个顶点动身只能画 1 条高;特点: 有 4 个顶点, 4 条边,有 4 个角,内角和 360° ; 1 组对边平行但不相等 ,另一 组对边不平行,可相等,也可不相等;很多条高,全部高平行且相等;不是全部梯形都是轴 对称图形,只有特别的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特别的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 等腰梯形 ,有 4 个角,内角和 360° ,两个 底角相等,两顶角也相等;等腰梯形中腰可以和一条底长度相等,即等腰梯形最多有三条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是 直角梯形 ;直角梯形的一条腰与梯形的上底、下底相互垂直,这条 腰就是直角梯形的高即与高相等;有且只有 2 个直角, 1 个钝角, 1 个锐角;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分与联系 相同: 4 条边,4 个角,内角和 360° ,一般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特别的才是;都有一组 对边平行;都有很多条高;不同:平行四边形: 2 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很多条高,一般有两种不同长度,不是 2 条;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不平行的对边,长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很多 条高都一样长;联系:梯形变平行四边形:一种,把梯形的上底延的和下底一样长;另一种,把下底变的和 上底一样短;平行四边形变梯形:只要把平行四边形其中一组对边中的一条变长或变短即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总结 精品学问点与其它图形的关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的底等于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从梯形上底的一个端点画高,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不从上底的端点画一条高,分成两个梯形;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一条线段,可把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通常把竖排叫作列,横排叫作行;一般情形下,以观看者为准,从左向右数确定第几 列,从前向后数确定第几行;2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其次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 个数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列数,行数)如: (4,3)表示第 4 列第 3 行,读作四三;3.方格纸上的竖线与横线分别表示列和行;方格中每一个点都可以用数对来表示;数对 中两个数所对应的列和行的交点就是数对对应的点;4.数对与位置之间是一一对应的,每一个位置都对应着唯独的数对,每个数对也都对应 着唯独的位置;5.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列;同一行,行数相同即数对中的第 二个数相同,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6.我的前桌和我列数相同,行数比我少 我的后桌和我列数相同,行数比我多 我的左同桌和我行数相同,列数比我多 我的右同桌和我行数相同,列数比我少1;1;1;1;7画路线要写出拐弯点处的数对;8.数对中两个数次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不同;9.数对中只有一个数是确定的, 只能确定物体在某一列或某一行;第一个数确定, 能确定物体在第几列;其次个数确定,能确定物体在第几行;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概括.docx)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