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政伦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行政伦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答案一、单项挑选题1、C 2、C 3、C 4、 C 5、 D 6、C 7、B 8 、A 9、B 10、C 11、B 12、D 13、A 14、B 15、C 二、多项挑选题1、ACD 2 、ACD 3 、ABC 4 、BCD 5 、ABCDE 三、填空题1、行政道德的本质 进展规律 2、民主与公平 当好社会公仆 3、勤政 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4、方向 强度 5、输送新学问 传递新信息 四、简答题 1、课本 P3. 2、P3. 3、P26. 4、P32-33. 5、 P79.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1)讨论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从整体看,讨论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 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治理过程中的特殊位置打算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 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 是由于行政伦理讨论尚处在起步阶段,有很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讨论、去深化、去解决;(2)结合我国现实,详细说明讨论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和意义;主要说明:第一,行政伦 理学的讨论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伦理观念;其次,加强 行政伦理学的讨论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进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 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挡腐朽伦理腐蚀的才能;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讨论,有助 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体会教训; 2、参考答案:(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理的民主原就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 利益为动身点;它要求行政人员充分熟悉到:第一,一切涉入行政治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 上都是公平的,每个人的政治权益都应得到敬重;其次,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 在行政治理者的位置上,但治理者与被治理者是相对的,作为被治理者的公众有权参加和 监督行政治理;第三,行政治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是公众参加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 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体会资格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看法兼 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治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第一,民 主可以成为一种勉励机制和凝结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治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心情 舒服地工作、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治理的工作效率;其次,民主可 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政的民主观,依据民主的要求1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去建立和调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治理工作处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准时发觉和订正 偏差,保护行政治理工作良性运转; 3、参考答案:(1)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第一,认知阶 段;即行政人员明白和熟悉行政作风的阶段;其次,认同阶段;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体会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 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抱负人格及其修养目标;第三,践行阶段;即 将抱负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的阶段;(2)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体会;其次次作业:行政伦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2、3、 4 简答题和论述题参考答案简答题 1、 P94. 2、 P96. 3、P132. 4、P136. 5、P155-157. 论述题第一题:“ 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当如何在 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此题的包括两问,由于教材中都有明确表述,因而不难;第一问“ 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 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第 103 页第 4 段;其次问 “ 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当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的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在第 98101 页;参考答案:(1)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表现为行政人员在行政治理活动中依据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意社会需求的原就去仔细 体察、自觉熟悉和努力发觉行政良心的主观追求;其次,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依据;在行政人员的行政治理活动中,只要有自觉的道德追求,就会走向形成行政良心的结果;(2)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在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主要说明:第一,行政良心是行政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内心深处最基本的“ 道德律” ,是 推动行政人员履行行政治理职业义务的内在精神力气;其次,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中应 该从三个方面留意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第一,在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发生之前,自觉将全心全意服务于公共利益和满意社会需求的原就作为自己行为动机,发挥行政良心对 行为动机挑选的调控作用;其次,在行政行为中,自觉发挥行政良心对行政行为取向的变化起监督和掌握作用;再次,在行政行为挑选已经完成的时候,发挥行政良心会对行为后 果起反思和评判的作用;其次题:“ 为什么说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关键?”2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此题只有一问,但涉及到“ 行政责任意识”和“ 行政责任制度”两个概念必需说明清晰,因此答题要点需要包括三个方面;在第 135 页第 3 段 137 页讲了 “ 行政责任意识”的 定义及其内容;在 139 页第 4 段 140 页讲了什么是 “ 我国的行政责任制度”及其所包 含的内容;在 141 页第 2 段讲了 “ 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制度建 设是关键”的缘由;参考答案:(1)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行政责任意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治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 所应拥有的职业意识;详细内容可以概括为行政人员的公平、仁爱、宽容、求实和自我节 制的意识,它们是行政人员对公共行政公共性的信仰在行政治理活动中的详细表达;行政 伦理学要求通过增强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去提高行政治理活动的道德水平;(2)行政责任制度;在我国,行政责任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宪政责任制、政党 责任制、有限目标治理责任制、公仆责任制;其中,公仆责任制是贯穿于其他三种行政责 任制中的精神内核;(3)在行政责任意识向行政责任制度的转化过程中,关键在于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因 为:在现实的行政治理活动中,行政人员的行政责任意识和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之间是相 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行政人员需要将客观的、外在的行政责任内化为内在 于他的行政责任意识;另一方面,整个行政体系中的行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不会自 动产生,需要外在的、客观的行政责任制度来供应保证;行政责任制度的保证作用对于行 政人员普遍的行政责任意识的增强和提高行政治理活动的整体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而制度 必需通过制度建设才能得以不断完善,才能真正发挥其保证作用;第三题:“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为什么说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地 位?”行政人员的“ 自律” 问题,不论是理论上仍是实践中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教材中对此问题倾注了较多的笔墨;但详细到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的缘由就主要集中在第165166 页;参考答案:(1)行政人员的“ 自律” ;所谓“ 自律” 指人的道德规范;行政人员的“ 自律” 是行政人 员的内在道德规范;(2)行政主体的道德“ 自律” 是行政伦理的核心;由于:第一,行政人员的自律是行政伦 理建设中最基本、最深刻的内在依据;行政治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性使行政伦理领域的“ 自律” 被给予了特殊的意义;其次,制度的主体具有自律精神的内在涵养是保证制度本 身具有伦理的前提;制度都是人为的,在相同制度规范背景中,公共权力的运行会由于行 政主体“ 自律” 境域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社会后果;3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先进性给予了社会主义行政伦理更高的要求;主要说明:第一,我国行政人员作为先进制度的承载者和实施者,其“ 自律” 精神的养成和发扬直接 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最大程度地得到表达,关系到执政党代表先进文化、代 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 史进程;其次,一些行政人员道德“ 自律” 缺位,致使公共权力被滥用的现实,也从另一 个方面说明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高标准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如何,不仅依靠于外在的“ 他律” 机制,更有赖于行政主体的道德自我约束,行政人员自律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处于 核心位置;第三次作业 简答题: 1、 P187-188. 2、P191. 3、P200. 4、P207-208. 5 、P229. 论述题:第一题:“ 如何懂得行政荣誉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从作业情形看,这道题答得五花八门;有的同学完全脱离教材内容谈自己的熟悉;实际上 教材的第 180181 页对此问题有明确表述;参考答案:(1)对行政荣誉追求并不排斥个人利益,相反,可以促进个人利益的实现;对此问题,可 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懂得:第一,荣誉权是行政人员的应有的人身权益之一;在民法中,承认公民或法人对其获得的 荣誉及其利益享有保持、支配的权益;获得荣誉称号是行政组织及其行政人员应有的权 利;行政荣誉获得者完全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畴内,合理支配使用自己的“ 荣誉权” ,并 猎取精神和物质利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涉;其次,行政荣誉可以为行政人员带来肯定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第一,行政荣誉使行政 人员不仅在合乎道德的挑选中获得精神享受,而且能够产生成就感和满意感,特殊是能够 给行政人员带来较高的声望,进而衍生出更多的精神财宝;其次,行政荣誉也会给行政人 员带来物质利益;(2)行政荣誉在本质上不是为了给被授予者一种利益满意,而是确定他在行政治理活动中 的付出和价值;其次题:如何懂得独立人格生成中制度的作用?在教材的第 223224 页,第三标题下,主要讲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制度保证的机制 进展趋势和作用;答题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参考答案:4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制度的必要性;制度根源于人类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历史挑选了政府成为社会秩序的 供应者,并且通过其组成人员来实现;为保证行政人员高效率、高质量地供应社会秩序,政府主要通过法律制度来达到这一目的;(2)制度保证的进展趋势;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德治成为政府制度建设的方向,实现 德治的途径就是制度的道德化和道德的制度化;(3)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是政府实施德治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保证独立人格的真正生成;第三题:试论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在教材第 237 页对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有明确阐述:“ 行政伦理规范在本质上是整个社会 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在内容上它反映了肯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与物质生活状况,它以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既限制行政人员行为的随便性或任性,又勉励和引导行政人员从事应当的行为,保证行政伦理社会功能的实现,完成行政伦理对人的精神和活动的影响;”此题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答的;在关于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问题的论述部分,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行政伦理规范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第237 下面两段 238 第 4 段);其次,行政伦理规范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第 238 下面三段 240 页);参考答案:(1)行政伦理规范及其本质;行政伦理规范是社会对从事行政伦理治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 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表达,是特地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章和道德标 准;行政伦理规范本质上是整个社会对行政人员基于公共秩序所提出的道德愿望和要求;(2)行政伦理规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一,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反映行政治理职业伦理 关系及其客观要求的行为规范,具有客观性;其次,行政伦理规范作为客观的社会关系、行政伦理关系和行政道德要求的反映形式,是行政人员及行政体系各部门对行政伦理关系 主观熟悉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在阶级社会中,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性 表现为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3)行政伦理规范是他律与自律的统一;行政伦理规范的他律性来自于行政伦理的社会历 史本质,而行政伦理规范的自律性就是行政人员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结果;他律与自律的统 一,是行政伦理规范内在本质的现实呈现,这也是行政伦理规范与社会其他规范相区分的 重要特点;第四次作业 简答题: 1、P262. 2、P271. 3、P280-282. 4 、P308. 5、P316-320. 论述题:5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题: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判及其计策;关于 “ 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判”,教材第265 268 页有明确阐述;参考答案:(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判;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望存在着 肯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肯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 量和速度;(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缘由;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颜色浓重;第 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进展要求之间存在肯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判体系,责任 机制薄弱;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缘由;(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计策;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 府的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 成员个体道德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 排与制度性承诺;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 立起着领先垂范的作用;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支配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 责无旁贷的职责;其次题:如何懂得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判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 本方向;关于 “ 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判中的重要作用”教材第 296 和 307 页有明确表述;“ 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参考答案:主要在第 296297 页第 2 段;大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社会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主要有:第 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判和建议;其次,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气;(2)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可以 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气;事实上,伦理原就和道德规范之所以能够产生约束力,在 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有强大的社会舆论来作为保证;(3)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判作用的同时,应区分 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勉励人;坚持“ 进展是硬道理” 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线;6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三题:联系实际论述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现状与进展方向;此题可分为2 个小问题考虑,即“ 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现状”和“ 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进展方向” ;关于 “ 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现状”包括:成果部分,主要在教材 313 页第 3 段;问 题部分,主要在教材第 314 页第 3 段第 315 页;一般讲,回答疑题要着重于阐明目前所 存在的问题;关于“ 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进展方向”主要在教材第 315316 页进行 了阐述;参考答案:(1)我国伦理监督与评判机制的现状;目前,我国行政道德评判和行政伦理监督己经形成 了一个以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为指向中心的全面的体系,但仍存在缺位、滞 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第一,行政道德评判、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第 二,评判、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第三,行政道德评判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 程度较低,存在着“ 因人而异” 、“ 对人不对事” 等问题;(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是:第一,应加强总体和谐,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其次,有效的监督、评判必需以监督、评判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评判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判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 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判的权益,保证监督评判的独立性与 权威性;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判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 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判具有明确详细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7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