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初步认识.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西师版学校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初步熟识“ 分一分” 教学设计凉姜中心校 李琼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西师版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 单元表内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什么是平均分以及怎样 平均分;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 实际操作,想想分分, 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了对新学问的牵引; 上好这节课将为本单元 表内除法 及今后学习各种除 法、除法应用题、分数的含义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情分析:1、二年级的同学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喜爱嬉戏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留意让 同学多动手,多体验,在玩中建立起学问结构;2、同学在一年级时已经有了动手把物品进行简洁分类的体会,同时通过本册表 内乘法单元的学习已经比较娴熟地把握了表内乘法,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学问和 才能基础;3、二年级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 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 这是学习本课的体会基础, 但同学的这种体会却是 无系统、杂乱的,概括和升华同学原有“ 平均分” 的体会也是本课的目的;四、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目标: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 让同学获得分物体的体会, 建立“ 平 均分” 的概念, 经受不同分法的过程, 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不同方法,培育同学的 数感和动手操作才能;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仔细观看、个体摸索、动手操作、小组争论等活动,引 导同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育同学用数学学问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才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同学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同学明白的、熟识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同学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的生动、形象、丰富,让同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四周的客观世界,让同学会由于数学 学习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4 解题策略训练目标:学具操作法、画图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五、教学重点:熟识和懂得平均分的含义;六、教学难点:体验“ 平均分” 的不同分法,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七、教具预备:三角形和圆形图片,课件;学具:根小棒;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18 个三角形、 8 个圆片、 121从庆祝同学生日引入将 6 袋糖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板书:分一分;2、用三角形表示糖果进行分一分操作,建立“ 平均分” 的概念(1)同学独立分 6 个三角形,每分一种方法就用水彩笔在作业纸上画出来;(2)用三角形教具展现同学的不同分法,并用学具在黑板上贴出3 种不中分法;(3)问:你们认为哪种分法最公正呢?为什么?(4)揭示: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每份同样多平均分;同学在作业纸上标出平均分;3、分 8 个圆片成 4 堆,进一步体会平均分;4、看动物分桃,进一步感知平均分;(1)依次出示动物分桃图,同学用手势判定,并说明理由;(2)说说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应留意什么?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分葡萄;(1)18 个葡萄,假如每盘放6 个,可以放几盘呢?抽生上台演示(做成可以拖动的动画; )同学用 代替葡萄先摆一舞台,再用画圆圈代替盘子在作业纸上画一画;(2)仍可以怎样放呢?同学用 代替葡萄,用画圆圈代替盘子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再相互间沟通一下不同的分法,检查是否是平均分;(1)每盘放 6 串,可以放()盘;(2)每盘放 2 串,可以放()盘;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3)每盘放 串,可以放 盘;(4)每盘放 串,可以放 盘;(3)展现同学不同平均分的作品,老师依据作品进行填表;2、分铅笔,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留意过程的展现 )(1)请小伴侣们拿出12 根小棒代替 12 支铅笔,把它们平均分成3 份,分好后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在作业纸上摆一摆;(2)抽几个同学上台展现分法;(制成可以拖动的动画)展现同学不同平均分 的过程和思维方法;三、嬉戏活动,感受生活中的平均分 1、举诞生活中见过的平均分现象;2、嬉戏:分组活动(教给方法)由 12 个同学组成一个大组,由组长说出每一个小组的人数,然后同学们很快几 人组成一组,没有组成组的同学表演节目;四、总结全课;五、作业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每份同样多平均分 课后反思本节课我试图达到的几个教学目标说明;我们学校学校数学组正在进行“ 学校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这一课题的争论, 课题争论的一大重点就是在学校数学不同的学段,应当指导同学把握什么样的解题策略,帮忙同学解决学习中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而提高同学解决问题的才能;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节课时, 除了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表达同学的主体性, 让同学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习学问外, 更加留意同学学习才能的培育;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 把学校低年级同学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常常用到的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融合,使用了学具操作法、 替代法、画图法,假设法等一些常用而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在几个解决问题策略的支配上,留意有层次性和难易的结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第一引导同学在日常生活中, 很多事物或经受我们不行能都亲自去尝试,这时候就要用到替代的方法, 用我们手边常用的东西予以替代,在整个教学中, 多次使用了这一解决问题策略: 用三角形替代糖果、 用三角形替代葡萄、 用小棒替代铅 笔 其次,对于学校低年级同学最有效解决问题策略学具操作法的使用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但每一次使用又有不同的要求:1、6 个三角形分成两堆,要求分一分,画一画、比一比; 2、用 18 个三角形替代葡萄分一分,就要求同学先想一想,再分一分,圈一圈;示自己分的思维过程;3、用小棒替代铅笔分一分,就更加留意同学分后展第三,加强了用画图法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引导;画图法可以分成几个层次:1一实物图对一物; 2 一替代图对一物; 3 一替代图对多物; 4、用数字来表示多物;5、画线段图表示题意;学校低年级主要训练前 4 个层次;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仍是一替代图表示一物, 在以往的教学中进行过一替代图对多物和用数字和图形表示数量关系的练习(如在比较乘法与加法的区分时 )通过教学,取得的体会或 教学设计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