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诞生率和死亡率共同打算的; 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 “ 世界 70 亿人口日” (2022/10/31 );中国 13 亿人口( 2005/1/6); 记忆 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懂得记忆)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生产力 水平低,死亡率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高人口数量增多, 增长速度较 生产力 水平提高,医疗农业革命期间快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头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生产力 、生活质量不断后 快 改善,死亡率逐步降低4、20 世纪以来特殊过去 100 多年人口增长快速的缘由:(懂得记忆)过去 100 多年,相伴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难和疾病的防备才能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 人口自然增长率 和人口基数 大小共同影响; (懂得记忆)6、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懂得记忆)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点 缘由分析 今后变化趋势 典型国家举例水平比较稳固,一发达保持较低水增长缓慢社会保证制度健全,些国家的人口俄罗斯、 德国、国家平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数量仍会逐步日本削减人口增长很政治上的独立,民族 人口增长开头进展 快,世界新增经济的进展,医疗卫 趋于缓慢,很 中国、印度、中国 水平较高 人口中,进展生事业的进步,人口 多国家实施人 巴基斯坦家 中国家占到死亡率下降 口掌握措施80%以上措施: 发达国家 勉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 进展中国家 实行方案生育,掌握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7、人口增长模式由 诞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 自然增长率 =诞生率 -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模式高低高(过渡模式)“ 三低” 模式特诞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点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热带原始森较 落 后 的 发不 断 增 长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分布亚、非、拉等洲的林等地区的展 中 国 家 或进展中国家或地区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进展中落后民族地区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 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 死亡率 下降开头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进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 北美摩登全 “ 现代 ” ,亚非拉进展忙“ 过渡 ” ,进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 过渡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畴内发生转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定: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转变)时间的转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过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记忆 ;是否有居住地的转变;二战迁移缘由特点迁移路线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1 洲人到美洲、非洲本主义进展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前2地理大发觉和新航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开发地区线开创洲二战各国经济进展不平稳1从进展中国家到发达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国家2南亚、 南欧、 非洲人到后2定居移民削减, 流淌西亚打工工人增加(外籍工人)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二战后,进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家乡迁移缘由特点迁移方向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20 世纪 80 年1方案经济体制有方案、 有组织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代中期前2严格的户籍治理制度地进行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 世纪 80 年 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 内地到沿海2 山区到平原3 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 “ 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懂得 调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进展和缩小地区差异;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懂得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进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 往往起重要作用;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懂得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进展、个人需求等;1.3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懂得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就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 资源(成正比) 、科技进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依据合理的生活方式,保证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阻碍将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相宜的人口数量;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日益严肃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1)国际社会提倡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掌握在合理规模内建立公正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公平权益其次章 城市与城市化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状的概念:城市占据肯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2、中心商务区 的主要特点: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3、功能区比较 懂得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表达在各种活动的付租才能;影响付租才能高低的因 素主要有: 交通的便利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才能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懂得 商业的付租才能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才能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 商业付租才能最强 AB 住宅付租才能最强 BC 工业付租才能最强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进展而逐步形成和变化 懂得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集合后期:由于用地紧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 万以上)、大城市( 50100 万)中等城市( 2050 万)、小城市( 20 万以下)、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畴的关系 懂得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畴比较大;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畴变化的影响因素 懂得记忆 (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分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庞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势平整开阔;4、城市等级体系: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亲密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 懂得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1)把爱护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德国南部为例)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服务人口 =门槛人口 (保本)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依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价格 低,门槛人口 小,为 低级 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 高级 商品2.3 城市化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 1、城市化的含义 懂得 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难,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证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4、城市化的意义:(1)城市市区域进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进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进展(2)促使聚落形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懂得记忆 后期阶段 :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逆城市化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中期阶段:一快一慢(城市化速度快,城郊区城市化市化水平变化大)郊区城市化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6、进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进展中国家: 起步晚,进展快;水平低;进展不合理(显现畸形进展)发达国家: 起步早;水平高;显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大气污染来源危害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 排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等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危害健康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伦敦烟雾大事、光化学污染、酸雨)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繁衍(骨痛病等)固体废弃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白色污染、废旧电污染池等)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阻碍人们休息、工作、危害人体健康活动8、城市环境的改善措施(1)爱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爱护和治理城市环境(2)建立生态城市 在城市建设中,要进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削减环境污染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3.1 农业的区位挑选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2、农业区位的含义:1 农业生产的位置 2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 自然因素:气候、地势、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打算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市场因素 ;4、农业区位挑选的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5、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定 懂得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 橘生淮南就为橘,生于淮北就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的农业(地势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大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河西走廊的粮棉生产(水源因素)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懂得记忆 自然因素比较稳固,社会经济因素进展变化较快;利用科技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促进农业进展(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进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交通运输的进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世界农业显现 专业化 和地域化7、农业地域的含义: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8、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记忆 (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条件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位置:澳大利亚的西南端、东南端(墨累 -达令盆地)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顺,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势平整;水源充分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宽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10、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点:记忆 ;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排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调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进展措施:东水西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敏捷的生产挑选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及作物记忆 南亚东亚分布:亚洲的季风区(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作物:水稻为主(水稻的习性:好暖喜湿)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记忆 1气候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2地势平整,土壤肥沃,水源充分 东南亚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生产体会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记忆 2单产高,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1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口诀:“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4、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作物 记忆 分布: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 作物:小麦、玉米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5、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顺、地势平整、土壤肥沃)2交通运输便利 3市场宽阔 4地广人稀 5 机械化程度高 6农业科技先进 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就美国而言的部分典型区位优势:如位于五大湖区及密西西比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地处中心大平原地势平整,且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人均耕地人多地少地广人稀主要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生产规模小大机械化程度低高科技水平低高商品率低高经营方式家庭经营,规模很小家庭经营的大农场主要分布地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在国多为进展中国家3.3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及生产对象 记忆 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 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生产对象:牛、羊2、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记忆 1气候暖和,草类茂密 2地广人稀,地价低 3距离海港近,交通便利 3、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进展措施 记忆 ( 1)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如修建铁路)( 2)合理利用草场(如围栏放牧、划区轮牧)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 3)种植饲料(4)开创水源(如打机井)( 5)培育良种牛、防病害5、乳畜业的分布及农产品 记忆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农产品:牛奶及乳制品6、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记忆 1气候温凉、潮湿,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温带海洋性气候)2 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7、乳畜业的主要特点 记忆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四周五种农业地域对比表农业地域类型地域分布生产特点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亚、 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季风水田农业)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技水平低;大牧场放牧业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实行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非等地具有气候温顺,草类茂密; 地广种牛,加强牛群病害的讨论;改善交通商品谷物农业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运输条件;开创水源;种植饲料;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农业的基本特点;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农夫可有效地利用时间支配亚、新西兰等地, 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农业活动;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敏捷性产有机结合起来和对市场的适应性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挑选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按产品性质: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轻工业(主要为生活服务)2、主要的区位因素 抱负的工业区位:充分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宽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点工业类型部门举例区位挑选原就原料指向型工业钢铁厂、甜菜 制糖厂 、甘蔗制糖厂、 水接近原料产地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接近消费市场油加工厂、棉布厂动力指向型工业电解铝 、冶金、化学等重工业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水电厂)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一般服装、 电子装配 、包带等工业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外表等接近高等训练和科技发达地区3、影响工业区位挑选主要因素的进展变化(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挑选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点: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临海型(市场导向型)区分:鞍钢接近原料 , 燃料产地宝钢 接近消费市场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2)环境爱护对工业区位挑选的影响(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挑选的影响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42 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 的联系)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其次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B部门C部门D部门A 部门(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2、工业集聚在工业进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 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3工业地域(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依据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取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3)工业地域的性质工业地域依据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 ,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洁、规模小、工厂少;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 ,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很多闻名的“ 钢城”“ 石油城” “ 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头显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畴内查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51 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和方式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和特点方式优点缺点适合运输的货物铁路量大,快速,连续性好;造价高,占地广;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大路机动敏捷,适应性强;运量小,成本高,运费贵;短程、量小的货物;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连续性差;大宗、笨重、时间要求不高航空速度快,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急需、珍贵、量小的物品;管道连续性强,安全,运量大;投资大,敏捷性差;原油、自然气等液体状货物;交通方式的挑选:五种主要现代化交通工具对比表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进展趋势: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进展趋势: 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二条亚欧大陆桥(符拉迪沃斯托克-莫斯科连云港鹿特丹)、四条世界主要航海线),而且日益 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集装箱运输节省包装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且货物运输安全);三、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 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打算性因素;以南昆铁路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进展;有科学技术作保证;促进区域间的沟通和联系;有稳固的客货源;加强民族团结,爱护祖国统一2. 影响大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大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躲开那些地势、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进展的关系;3. 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靠条件)的影响,仍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 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平整开阔,为港口建设供应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供应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简洁沉积淤塞河道; 二是 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 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靠;5.2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进展的影响:(1)聚落空间形状: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一地理必修 2 重点学问总结 北方因地势平整开阔,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形状比较规章,道路呈棋盘式;南方河网密度大,聚 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大路分布,布局形状多呈带状 如株洲市城市沿铁路进展,日本筑波科学城呈南北狭长的带状;浙江嘉兴的城市形状,是随着水路 和陆路运输的进展而变化的;我国清末大水道淤塞,加之其他运输方式的进展,使水道城市进展缓慢;(2)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大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疆线邻近地区,既 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供应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供应了优越的条件,从而进展成为 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很多全国性和地区 性商业中心城市;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 交通最优为原就,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大路沿线;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和谐进展1、( 1)环境问题产生: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其更新速度;环境污染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自净才能;环境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进展模式相关,发达国家走过的“ 先污染后治理” 道路的教训是 惨痛的;(2)环境问题的表现: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达在过分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进展中国家环境承担者进展与人口 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仍将一部分污染严峻的工业转移到进展中国家,使得进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 严肃;2、可连续进展:概念:既满意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意其需求的进展;内涵:生态连续进展(基础)、经济连续进展(条件)、社会连续进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观念:进展的观念、公正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益的观念;环境问题严峻 ;3、 (1)中国走可连续之路缘由: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自然资源相对紧缺,利用率低中国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西北地区:荒漠化, 酸雨的主要分布区我国南方,我国华北的水资源短缺;(2)循环经济 是我国实施可连续进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实现循环经济基本途径分别为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清洁生产与传统经济最大不同是从全过程评判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而传统经济只重视末端治理;清洁生产带来了环境效益:实现了资源的可连续利用,削减了工业污染的来源;经济效益:可以在 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大有作为;1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