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新北京老游戏.docx
-
资源ID:28023340
资源大小:20.6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新北京老游戏.docx
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新北京老游戏 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新北京 老游戏 北京发生了许多变化,在世人眼里,应该算是一个崭新的北京了。可是,北京的一些老游戏更让人感到亲切。不论是放风筝、抖空竹,还是跳绳、踢毽子,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津津有味地说出许多具有特色的民间游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陪姥姥和舅姥爷一起去公园玩,正巧那儿有卖空竹的。看那卖空竹的老大爷,把空竹抖的“刚刚”的,还会花样呢,什么"仙人跳"啦、"鸡上架"、"放捻转"等等,看的人眼花缭乱。“这招多简单呀,小菜一碟。”我暗想到。让妈妈给我买了个空竹,学着老大爷的样儿抖起来。嘿,这一抖,会不会就不一样了,根本不像我预想的那样简单。不是线缠在一起了,就是抖着抖着空竹掉了。要说姜还是老的辣,还是两位老将-我姥姥和舅老爷亲自出马教我抖空竹。首先把空竹放在绳子上,然后把两根竹竿交叉换一次位置。接着用两只手分别拿着竹竿,让空竹在地上滚动一下,之后迅速提起竹竿,并用一只手使劲抖动,另一只手顺势抖动。不一会,就发出“呜-呜-”的声音。 这空竹真是神奇,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舅老爷抖起空竹来也是眉飞色舞。 听姥姥说,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就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姥姥还说抖空竹是他们小时候最爱玩儿的游戏之一了。过去的空竹一般都是竹子做的,跟漏斗有点像,分为单轮和双轮。单轮嘛,就是一个木轴的一端有一个圆盘,双轮自然就是一个木轴的两端各有一个圆盘。空竹不仅能飞快的旋转,而且有的还能发出声音呢。圆盘四周的哨口以一个大哨口为低音孔,若干小哨口为高音孔,以各圆盘哨口的数量分为双响、四响、六响,直至三十六响。拽拉抖动时,各哨同时发音。抽动的越快声音就越响。 真是不抖不知道,空竹真奇妙! 最近,我们班也刮起了一阵 “空竹流行风”,学校有几个班还开了空竹课,课间抖空竹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古老的北京唤发出青春的活力,但传统的游戏更让北京韵味儿十足。有机会,我一定要向全世界的小朋友们更多地展示我们的“新北京,老游戏”。 篇2: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我爱北京食文化 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我爱北京食文化 北京湾,一个特别的地理位置-西北是山,南是平原,东是大海。 山, 代表着执著;平原,孕育了智慧;海,则是一种包容。 正是这三种独特的气质影响了北京人的性格,才使北京成了五代朝都,以及全国文化集散地之一。 说到北京的各种文化,我最先想到的是食文化。而说到食文化,我最喜欢的是北京涮羊肉。 涮羊肉又叫火锅,老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它。尤其是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可在东来顺、南来顺里,甚至小胡同的四合院里,北京人却围着一个火锅吃得热火朝天。 但它并不是北京人发明的,而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一次行军时无意中创造出来的美食。有一次忽必烈打了败仗,士兵们又累又饿,大军必须停下来休息、吃饭。蒙古人平时以煮牛羊肉为主食。我们知道煮肉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敌人正在后面穷追不舍,士兵们都担心等不到肉煮熟追兵就会赶到,大家根本吃不上饭。怎么办呢?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行军途中支起几口大锅,锅里煮着开水,再把牛羊肉切成很薄的小片,每个经过的士兵自己拿几片肉在锅里烫一下就可以吃了。这样,既让士兵们吃了饭,大军又不用停下来。 这就是涮羊肉的雏形。后来元朝建立了北京城,从此,涮羊肉就在北京湾地区生根发芽了。 一晃五百多年过去了,涮羊肉默默无闻地在北京湾的老百姓中间流传着,成了我们祖先的一道家乡菜。直到清乾隆年间,和绅把涮羊肉搬上了皇帝的“千叟宴”,这道美食才得以向全国推广。再后来,涮羊肉在全国各地“进修”,逐渐发展出菌菇火锅、麻辣火锅、滋补火锅、鱼头火锅等各种风味。但北京毕竟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各种火锅又回到北京来“交流学习”、“认祖归宗”。 北京人接纳了蒙古人的涮羊肉是一种包容,又用自己的智慧给它添加了各种调料。今天,北京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有了好多家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但是北京人仍然执著地吃着老祖宗留下来的美食-涮羊肉。 每当我吃着热气腾腾的涮羊肉时,都自豪地想:只有我的家乡北京湾,才能创造出这么迷人的美食! 篇3: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我爱冰糖葫芦 北京历史地理文化知识征文投稿:我爱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可酸里面它裹着甜.”每当耳边响起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那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传统的冰糖葫芦看似很简单,几个山楂,一根竹签和一些白砂糖,但冰糖葫芦所包涵的意义却得让人用心去体会,一尺来长的竹签把6、7个红彤彤的像枣一样大的山楂连成一串,外面再裹上一层薄薄的甜甜的冰糖。当你把它咬在嘴里,先是一阵倒牙的酸味,酸味过后,就是甜甜的味道,给人一种幸福的感觉;那一粒粒圆圆的山楂被一根竹签连成串,又给人了一种团团圆圆的感觉。正像那首歌中的一句话一样:“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 冰糖葫芦是一种北京民间冬天有名的传统小吃, 据史料记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一直是一种象征着古老吉祥的休闲食品。于是,冰糖葫芦成为人们逢年过节争相品尝、互赠亲友的喜庆食品。聊天时、散步时、下棋时,人们总不会忘记,带上香甜可口的冰糖葫芦。它有酸有甜,那红里透粉的山楂,甜甜的白砂糖,能不让一些嘴馋的小孩儿拉着爷爷奶奶的衣角,吵着闹着要冰糖葫芦吗? 每当看到红红的冰糖葫芦时,我就会想起北风呼啸的北京春节前后的街头巷尾,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小贩手挎竹篮,或肩扛草把子,上面堆满或插满一串串火红娇艳、晶莹透亮的冰糖葫芦,沿街兜售、吆喝着。光彩夺目的冰糖葫芦给幽深的胡同添加了一份色彩,远远望去,那插满了冰糖葫芦的草把子红彤彤的,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我还会想起每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到处挂着红彤彤的的灯笼,大家团聚在一起,大人们一起包着饺子,小孩儿们在电视前一边吃着冰糖葫芦,一边看着动画片.到了半夜,小孩们仍然不知疲惫地跟着大人一起放鞭炮。我更会想起在厂甸庙会上,有些人还会拿着一根冰糖葫芦,一些小贩叫卖着冰糖葫芦。冰糖葫芦不仅成为北京人春节逛厂甸的标志,而且也成为北京人过春节的象征。 现在的胡同少了,大楼多了,冰糖葫芦也从胡同里,搬到了大楼里,不管人们的生活水平再提高,科技再发达,每天开着汽车,吃着鱼、肉,但在闲时,还能看到街上老老少少、男男女女手中拿着一串冰糖葫芦,人们不仅没有忘记这种传统,并且还把冰糖葫芦翻了花样,不光有山楂的,还有橘子的、苹果的、香蕉的、梨的、黑枣的、红枣的、杨桃的,甚至有山药的,还有加馅的,有人在山楂的中腰开个口,填上朱古力、豆沙、莲蓉等馅,再用一层芝麻将口封住,使冰糖葫芦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应有尽有,还不失传统的晶莹剔透、脆甜爽口。 随着北京的发展,人们对一些老传统也会逐渐地淡化,但我坚信,传统的冰糖葫芦,会像岁月的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到永远! + 展开范文.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