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历史校本练习之一.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一、挑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4 分,共 80 分;1子家语· 观思中记载:“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对这段材料懂得正确选项孔子不主见对饥民实施救助 表达了孔子的等级观念孔子将民生间题政治化 能够表达孔子“ 仁” 的思想ABCD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 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 对此懂得正确选项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3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雠, chóu,校对)中说: “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 书掌外史, 礼在宗伯,乐隶司乐, 诗颂于太师, 春秋存乎国史; ”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见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悠闲生活的美感和灵性补偿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A儒家、道家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D法家、墨家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画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以下说法正确的哪一项A “ 游士社会” 显现了夜市和草市 C“ 门第社会” 开头了儒释道合流B“ 郎吏社会” 显现了百家争鸣 D“ 科举社会” 开头在地方设置郡县6先秦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7右边表格为西汉时形体上天人合一思想期 董 仲 舒 “天 人 合一” 思想的内容,以下不属于“ 天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人 合 一 ”思 想 的 是 意识上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气、哀乐之心,与人相A 天亦有喜怒之通政治上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皆取诸阴阳之道B君臣父子夫妇,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D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8汉书· 地理志下 :“ 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 人, 12 人次,人数占5238%;这说明 A 加强君权而分散相权 C贤臣政治取代功臣政治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9文物是历史讨论的重要对象;结合右图分析,对该文物懂得正确选项A有助于明白汉代的训练状况B说明开头打破学在官府的训练格局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C理学显现并走向成熟D五经成为当时考试选拔官员的重要内容成都西汉文翁石室讲授五经图10史家认为, “ 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状崛起 ”;“ 别有一种文化形状” 是指A 科学技术 B市井文化C佛道文化 D外来文化11宋明理学家提倡的“ 存理去欲” 或“ 故意去欲” 的修养论、“ 格物” 或“ 格心” 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域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讨论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C熟悉自然进展规律为导向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关怀社会进步为前提12宋明时期,儒学进展到哲理化的阶段;程颐、程灏是闻名的理学大师,以下各项与其 主见相符的是 A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分B知善知恶便是良知C心即理也,此心此理,不容有二 D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穷其理,然后足以致知13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就如何进人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就在生活中的实现; ”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14曾被康熙帝称为“ 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肯定之规”,且其著作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儒学思想家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15“ 理睬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睬,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致,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A格物致知 B创造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16一位高校者的诗 : “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 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生意” 的根源,也就是“ 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学术思想属于 A 道教 B佛教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7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 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对此懂得不正确选项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C表达了人自我意识的觉醒B充分确定了人的主体性 D具有思想启蒙的时代价值18明朝有学者言: “ 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 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名师归纳总结 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 以上言论 第 2 页,共 5 页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强调对民意的敬重-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C主见建立法治社会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19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提倡一种新的思想 ,试图为社会供应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 新的价值导向” 最有可能是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D精神修养,抱负人格20顾炎武指责李贽“ 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 ,黄宗羲声讨李贽“ 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夫之以“ 循礼” “ 秉礼” 为“ 君子之道” ,以“ 尊其尊、 卑其卑、 位其位” 为抱负政治局面,并剧烈主见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显现上述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专制主义仍未进入崩溃阶段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B商品经济进展,资本主义萌芽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2 题,第 21 题 10 分,第 22 题 16 分;21( 10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 恭、宽、信、敏、惠 惠就足以使人”;颜渊问仁;子曰: “ “ 克已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材料二 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有金鼓,所以一耳也;同法令,所以一心也;智者不得巧,愚者不得拙,所以一众也;勇者不得先,惧者不得后,所以一力也;故一就治,异就乱;一就安,异就危; 吕氏春秋 (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而成)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 “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 以持一统;· · · · · ·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四“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高校章句· 格物致知补传“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卷十一(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2 分)(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中国古代思想界主要进展趋势是什么?(2分)推动这一趋势的历史因素有哪些(2 分)?(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的“ 理” 的共同涵义及在“ 穷理” 上的不同途径;简述宋明理学的进展历程;(6 分)22( 16 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疑题;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动身,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 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 建造和评判他们, 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 保守方面” 的表现;“ 董仲舒的孔子” 和“ 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显现这种不同的主 要缘由;(10 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材料二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 永惟万事之统 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 “ 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 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的主要主见; (2 分)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从汉代开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位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1 班级 _ 姓名 _ 成果 _ 10 2 3 4 5 6 7 8 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答案】(1)核心:“ 仁” 、“ 礼” ;(2 分)( 2)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2 分)缘由: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的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确立;汉武帝为强化中心集权实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 3)( 3)涵义:天理,忠孝节义等儒家传统思想道德;(1 分)途径:朱熹主见“ 格物致知” ,陆九渊主见“ 本心体悟” ;(2 分)历程:北宋五子开创理学,朱熹建立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动理学新的进展;(3 分)22【答案】(1)表现:克己复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任 1 点 2 分,不超过 2 分)不同:董仲舒通过神化皇权(君权神授)来加强君主专制;朱熹从“ 理” 这一哲学高度来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4 分)缘由:董仲舒主要吸取阴阳家等具有神学(神奇)的学说;朱熹主要吸取的是具有思辨思维的佛家等学说; (4 分)( 2)主见: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分)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步消逝,其法制思想被吸取到儒学体系中,成为保护专制名师归纳总结 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4 分)第 5 页,共 5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