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时训练2.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一、挑选题1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以下相关表达中正确选项 A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要获得 yyRR ,b 过程需要进行不断地自交来提高纯合率Ca、c 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a 过程能提高突变率,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读: A 项错误,三种育种方式a、b 和 c 分别是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没有涉及基因突变;B 项正确,杂交育种需要进行连续多代自交,在每一代剔除掉不需要的个体来提高纯合子的占有率;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C 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先进行花药离体培育获得单 D 项错误,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不是利用基因突变,要提高突变率,需要进行人工诱变;答案: B 2现有三个番茄品种,甲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 ,乙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 ,丙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 ,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掌握叶形、花色和果形三对相对性状,正确的说法是 A 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基因型有 8 种B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 1/12 C乙、丙两个品种杂交,后代花色和果形的性状都不同×1 2D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基因型为aabbdd植株的时间只要一年1解读: 甲乙杂交后代基因型种类的运算方法为3× 2× 212 种;后代纯合子的概率为2×1 2 1/8;答案: D 3将两个植株杂交,得到,将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以下分析中错误的是 A 由到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别、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获得和植株的原理不同C如的基因型为AaBbdd,就植株中能稳固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图中各种挑选过程均不转变基因频率解读: 从到发生了减数分裂的过程,所以A 项正确;得到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得到的原理是多倍体育种;挑选过程要去掉某一性状的部分个体,所以转变了种群的基因 频率;答案: D 1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假设 a、B 为玉 M 的优良基因,现有 AABB 、aabb 两个品种,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 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试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试验 见下图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过程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 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过程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_的类型经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C过程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过程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读: 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但是第三代中BB Bb 12,自交后代中 答案: B BB 的概率为 1/32/3× 1/41/2;5以下过程不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处理的是 对抗病小麦植株的测交用四倍体用杂合抗病小麦连续自交得到纯合抗病植株西瓜和二倍体西瓜杂交得到三倍体无子西瓜种子 粉,结出无子西瓜 A B C D对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西瓜花解读: 对母本去雄,也就意味着母本只能供应卵细胞,小麦自交时,要相互受粉,不用去雄;三倍体无子西瓜授以二倍体的花粉,花粉的作用是刺激子房产生肯定量的生长素,所以也不用去雄;答案: C 6下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 、a 和 B、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就以下说法中错误选项 A 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育 D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解读: A 项正确, 过程先杂交育种,然后连续自交选种,其育种周期比较长;B项错误,的变异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不是间期;C 项正确,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育;D 项正确,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答案: B 7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与四倍体芝 麻相关的表达中正确选项 2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与原先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有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单倍体可育 D将此四倍体芝麻产生的花粉进行离体培育长成的芝麻属于二倍体解读: 四倍体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是有同源染色体的,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物质,是有遗传效应的;用秋水仙素诱导是不能形成单倍体的,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和幼苗诱导形成的是多倍体 是单倍体;答案: A 或二倍体 ;用花药进行离体培育长成的植株8在试验田中偶然显现了一株抗旱、抗盐的玉 抗旱、抗盐水稻品种,用到的育种方法和技术应有 M ,设想利用该植株培育能稳固遗传的组织培育技术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A B C D解读: 将玉M 中的相关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中,可以用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 ,然后将获得该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以后的过程可以采纳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尽快获得含抗性基因的纯合子;答案: B 9以下关于育种的说法中正确选项 A 基因突变可发生在任何生物DNA 复制过程中,此现象可用于诱变育种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基因型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可通过植物组织培育方法获得 D一般小麦花粉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由其发育来的个体是三倍体解读: 任何生物 DNA 复制时显现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加、缺失或替换,都属于基因突变;杂交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植株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也可通过植物组织培育方法获得;由花粉发育来的植株是单倍体;答案: A 10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 D 抗病 E小麦和纯合矮秆 d染病 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矮秆抗 病小麦 ddEE 的示意图,有关此图的表达中不正确选项 A 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掌握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肯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解读: 花药培育成植株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细胞生长实现的;答案: C 11以下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表达,正确选项 A 人工诱变育种转变基因结构,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C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由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肯定的价值解读: A 项错误,诱变育种是诱导基因突变,转变了基因的结构;但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不能缩短育种年限;B 项错误,单倍体育种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故不能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C 项错误,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由于减数分裂时发3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生联会紊乱; D 项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对生物体是有害的,甚至是致死的;但也有少量会显现优良性状;答案: D 二、非挑选题12科学家们用长穗偃麦草 二倍体 与一般小麦 六倍体 杂交培育小麦新品种 小偃麦;相关的试验如下,请回答有关问题;1 长穗偃麦草与一般小麦杂交,F1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 _;长穗偃麦草与一般小麦杂交所得的 F1 不育,其缘由是 _,可用 _处理 F1 幼苗,获得可育的小偃麦;2 小偃麦中有个品种为蓝粒小麦 40W2E,40W 表示来自一般小麦的染色体,2E 表示携带有掌握蓝色色素合成基因的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如丢失了长穗偃麦草的一个染色体就成为蓝粒单体小麦 40W 1E,这属于 _ 变异;为了获得白粒小偃麦 一对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缺失 ,可将蓝粒单体小麦自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两种配子,其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_ ,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产生的后代中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是_;3 为了确定白粒小偃麦的染色体组成,需要做细胞学试验进行鉴定;取该小偃麦的_作试验材料,制成暂时装片进行观看,其中_期的细胞染色体最清楚;解读: 1长穗偃麦草的配子有一个染色体组,一般小麦的配子有三个染色体组,所以F1 体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虽然染色体组数为偶数,但是由于是两个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合,所以F1 中没有同源染色体,F1 属于异源多倍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要想让植株可育,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加倍;2 丢失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单体 ,2E 变成 1E 后减数分裂时没有与 1E 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所以形成的配子中一种有 E,一种没有 E;这两种配子自由结合的后代中的白粒个体是两个没有 E 的配子结合的结果;3 挑选试验材料时,不能精确到分生区等部位,所以要写根尖或芽尖,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最清楚;答案: 14 无同源染色体,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 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 秋水仙素2 染色体数目 20W 和 20W 1E40W 3 根尖或芽尖 答“ 分生区、生长点” 错 有丝分裂中13 2022 ·河南模拟 玉 M2N 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 M 的高秆、易倒伏D 对矮秆、抗倒伏 d为显性,抗病 R对易感病 r为显性,掌握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矮秆抗病玉 M 植株,讨论人员采纳了下图所示的方法;依据材料分析回答疑题;1 过程“ 航天育种” 方法中主要的变异类型是 _;2 如过程的 F1,自交 3 代,产生的 F4中纯合抗病植株占 _;3 过程,如只考虑 F1中分别位于 n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 n 对等位基因,就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 _种;如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 M 株玉M ,通过挑选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在理论上有_株;4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 盐碱地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土地资源,为了开发利用盐碱地,从而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玉 M 新品系;由导入耐盐基因的玉M 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育技术,该过程可以简要归结为:玉 M 细胞愈伤组织根、芽植物体;就 A 过 程 称 为 _ , 诱 导 这 一 过 程 的 两 种 植 物 激 素 是_ ;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玉 M 是否培育胜利,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_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玉 M 植株的耐盐性;解读: 1航天育种是利用宇宙射线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2 依据连续多代自交的公式,Fn 杂合子的比例为 1/2 n,纯合子的比例为 1 1/2 n,纯合1 1抗病个体的比例为 212 n;3n 对等位基因位于 n 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1 产生 2 n 种配子,单倍体幼苗也有 2 n 种;通过单倍体育种获得四种基因型的植株都为纯合子,这四种植株所占比例相等,所以矮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 ddRR,占 1/4;4 植物组织培育技术最关键的两步A 和 B 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在再分化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影响到根和芽的分化;要从分子水平上进行鉴定需要用到 DNA 分子杂交技术,要在个体水平上鉴定就要供应相应的环境来验证;到答案: 1基因突变 32 nddRRM/4 27/16 耐盐基因 目的基因 肯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4 脱分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盐5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6 - / 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