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过秦论导学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过秦论导学案(老师版)学习目标:学问和才能:1归纳把握“ 制、亡、利、固、遗、度” 等词的一词多义,七个通假字、三种古汉语特别句式,逐步提高同学文言文阅读才能;2懂得贾谊对秦王朝速亡缘由的分析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过程和方法:品评鉴赏本文广用排比、对偶,极力渲染夸张的特点,提高同学的鉴 赏才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白作者借古讽今、 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重 点:背诵课文,懂得并积存文言实词、虚词、句式;难 点: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学问,逐步把握文言字词句 运用规律;教 法:讲练结合 教 具:多媒体 教 时:2 课时 学问链接:1、作者简介:贾谊(前 200前 168),西汉洛阳人;西汉闻名政论家、文学家;因在政治 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 宠子梁怀王太傅; 死时仅 33 岁;他的政论散文 过秦论陈政事疏(也称治 安策)论积贮疏等;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崇,司马迁把他和不同时代的 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屈原贾生列传 ;2. 写作背景:社会经济凋敝, 人口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 由于此前经过秦末战争的破坏,削减,所以他极力主见行仁政以“安民 ”,曾多次上疏,评论时政; 过秦论就是为宣扬这种主见而写的,借说秦之过劝汉文帝“安民 ”;3解题 过:指出 的过失,动词;“过秦 ”,即“言秦之过 ”,指出秦亡国的过失;论,谈论文文体的标志;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过秦论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鲁迅曾赞扬本文为“ 西汉鸿文”第一课时 一、自学释疑、同伴互助(一)自学释疑 1、生字名师归纳总结 膏腴(yú )陈轸(zhn)遗镞(zú )孝公既没(mò )第 1 页,共 6 页鞭笞(ch )蒙恬(tián)藩篱(fn)俯首系颈( xì )召滑( shào)墨翟(dí )瓮牖(wèng)(yu)度长絜大( duó )-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劲弩( jì ng)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蹑足行伍( háng)朝同列( cháo)一夫作难(nàn)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1)约从离衡(通“横 ”)(2)合从缔交(通“纵” )(3)制其弊(通“敝”)(4)陈利兵而谁何(通“呵” )(5)倔起阡陌之中(通“崛” )(6)赢粮而景从(通“影” )(7)百有余年(通“又 ”)(二)探究解疑1、依据表达方式分,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一、(14)秦朝兴亡的历史过程(记叙)二、(5)秦朝灭亡的缘由(谈论)2、第一段写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崛起:秦孝公政策: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结果: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3、其次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进展: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政策:蒙故业,因遗策结果:强国请服,弱国入朝;4、第三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实行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鼎盛:秦始皇政策:前期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后期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民)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弱天下之民;(弱民)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防民)结果: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却匈奴七百余里二、训练操作、反馈矫正1、指出以下句子中的古今异义黄河水道的通称(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崤山以东山东省份(3)流血漂橹盾牌使船前进的工具(4)不爱珍重视宝肥饶之地吝惜疼惜、疼惜、喜爱(5)以为桂林、象郡把 作为以为2、指出以下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名师归纳总结 (1)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第 2 页,共 6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赢粮而景从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像影子一样名词作状语3内立法度,南取汉中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向南(4 序八州而朝同列(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6)追亡逐北(7)却匈奴七百余里(8)约从离衡(9)外连横而斗诸侯(10)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11)会盟而谋弱秦(12)以弱天下之民(13)以愚黔首(1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名词作动词招致名词作动词用破瓮作用草绳系动词作名词逃走的人使动用法使 退却使动用法使 离散使动用法使 争斗使动用法使 灭亡形容词使动使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弱,减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 愚蠢形容词作动用词变小,变弱三、延长迁移、总结归纳1、拓展迁移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此诗选取了哪两个细节?说明白什么实质?此诗选取宣室召见、夜半虚前席两个细节,揭示出贾谊似受恩遇实就不遇 的实质;2、课堂小结四、拓展练习将课文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其次课时一、自学释疑、同伴互助(一)自学释疑 1、争论并分别说明以下各句的特点;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一夫作难而七庙隳;陈利兵而谁何;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明确:判定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二)探究解疑1、第四段秦国处于什么阶段?写在位的秦国国君是谁?灭亡:秦二世2、第四段写了陈涉的哪些方面的情形?结果如何?陈涉的社会位置,才能不足,兵员不多,武器简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3、第五段将陈涉与九国哪些方面进行对比?领导位置,武器装备,军队素养,用兵之道4、第五段仍写了几组对比,分别是什么?秦国与秦朝,陈涉与九国,秦国与九国,陈涉与秦朝5、第五段讲了秦朝灭亡的缘由是什么?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二、训练操作、反馈矫正(1)对以下各句中“ 之” 用法分类正确的哪一项(C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 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有宁越 之属为之谋 有田忌之伦制其兵A / C / /B / D / /解析:“ 之” 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译为“ 的”;“ 之” 为代词,分别指代秦孝公、天下之兵;为指示代词,“ 这 一类的” )(2)以下句中的“ 而” 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C)A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E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解析: A、C 两项中“ 而” 都是连词,表转折;D 项中“ 而” 为表结果的连词)三、延长迁移、总结归纳1、拓展迁移B、E 两项中“ 而” 表修饰;秦的过失主要是 “ 仁义不施” ,请从课文中找出秦 “ 仁义不施”说说秦的过失告知我们什么道理?的语句,相关语句:(1)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2)执敲扑而鞭笞天下;(3)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4)士不敢弯弓而报怨;(5)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6)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这一史实充分显示出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2)、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本文记叙了秦朝兴亡的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指出了秦朝灭亡的缘由在于“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帝实行仁政;2、课堂小结 四、拓展练习,借古讽今,规劝汉文历史上仍有哪些朝代是由于“ 仁义不施” 而快速灭亡的?举例说明?拓展阅读 1荐读途经秦始皇墓和焚书坑途经秦始皇墓 许 诨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提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推动了经济、 文化的进展, 但他又是一个暴君,实行专制主义, 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受到后人声讨; 许诨这首诗抒写了他 行经秦始皇墓时的感想; 诗人在墓前驻足, 目光从墓基转向墓顶, 见到的是层层 绿树,直上云天;墓好像一座山一样,给人“ 龙盘虎踞” 之感;眼前的高坟正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 “ 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快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恰恰形成极富于讽刺性的鲜明对比;一个“ 崩” 字,声如裂帛,宣告了秦皇已死,秦朝已亡,好像言尽意绝;然而诗人忽一转笔:“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这两句与前两句似断而实连,诗意从“ 崩” 字静静引出,不着痕迹地进一步写出了秦始皇形象在后人心目中的完全倒塌;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汉文帝的谦和、仁爱与俭仆,同秦始皇的刚愎、凶残与奢侈正好形成剧烈的对比;对于仁君和暴君, 人们自会做出自己的评判;末句的一个“ 唯” 字,鲜明地指出了这一点;后两句表面看来好像荡开了笔墨,从秦始皇写到了汉文帝,从诗人自己写到了“ 路人”,实际上却有形愈松而意愈紧的成效,在轻浅疏淡的笔墨中显示出了厚重的力气;焚书坑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先不读书;提示: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 的嘲讽和无情的声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 213 年),接受丞相李斯的奏议,焚 书坑儒,造成中国历史上一场文化浩劫; “ 不读书” 的刘项而能灭亡“ 焚书” 之 秦,揶揄调侃之中,包含极为辛辣的讽刺;教后反思:学问扩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词性活用判定方法假如是名词作状语的句子, 往往在这个名词前面另有主语;如“ 天下云集响应” ,既然有“ 天下” 作全句的主语,那么, “ 云” 、“ 响” 就不大可能是主语了;而在有些句中,主语依据上下文省略了,如前面的例2,“ 内立法度” ,看似没有主语,其实,主语“ 秦孝公”承前省略了, 那么,毫无疑问,“ 内” 就是动词“ 立”的状语;所以,要熟悉、把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只能从句子的结构、意思入手去判定;翻译原就1、忠于原文(不能错译漏译,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字;尽量直译);. 例句:不爱珍重视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错译:不爱宝贵的器物、珍贵的宝贝和肥沃富裕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错因: “爱”没有翻译出来,应译为 “吝惜 ”;2、文中假如显现特别用法的词(如:通假、活用等). 例句:外连衡而斗诸侯;. 错译: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来拼斗诸侯;,译文中肯定要有所表达;. 错因:斗,使动用法 ,使 争斗;文言中,不及物动词的后边有宾语时,这种不及物动词大都是使动词;这里,在“ 斗” 的后边带有宾语“ 诸侯”;. 译文:对外实行连衡的策略来使 其他六国 诸侯相互争斗;3、文中假如显现特别句式(如:判定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翻译时要依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例句:锄耰棘矜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这是个介宾.错译:锄头、枪把并不锐利于钩戟长矛呀. .错因:于,介词,在形容词之后引出比较对象,相当于“ 比”短语后置的句子,翻译时应把介宾短语提前做状语;名师归纳总结 .译文:锄头、枪把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锐利呀. 第 6 页,共 6 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