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郭锡良古代汉语笔记.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古代汉语下笔记 第五章 古书的注解 一、学习意义历代古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我们明白古代社会、讨论古人思想、 学习古汉语语言规律的重要参考数据;明白古书注解的体例、注解的方法以及它的局限性,对我们提高阅读古书的才能有很大的帮忙;作为中文专业的同学,将来大部分同学都要走上文字工作岗位,在工作当中, 确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就免不了要查阅古书加以解决,同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二、历代古注概述 汉代因此培育阅读古注的才能也是中文专业注解古书的时代始于汉代,由于语言的进展变化,先秦的一些典籍,如诗经、尚书、左传等,到了汉代已不能让人完全读懂,书;于是就有人为它们作注解,来帮忙人们读懂古注解古书的范畴主要限于儒家经典,后来注解的范畴逐步扩大,不仅仅为儒家经典作注了;如东汉高诱的战国策注;汉代闻名的注解家 毛亨:西汉经学家,山东曲阜人,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 ;鲁人申培鲁诗 、齐人辕固齐诗 、燕人韩婴韩诗 、鲁人毛亨毛诗并称“ 诗四家”;孔安国:西汉经学家,孔子后人,曲阜人,作尚书传马融:东汉人,作周易注、礼记注、论语注等;、古文孝经传 ,多不传;郑玄:东汉经学家,山东高密人,作三礼注、毛诗笺、孟子传;赵岐:东汉人,作孟子章句;王逸:东汉人,作楚辞注;高诱:东汉人,作战国策注、淮南子注等;由于汉代注解家距先秦比较近,他们对先秦典籍所记载的语言典故、社会生活、 文物制度都比较明白,因而他们的注解有很高的可信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注解的形式显现了集解体等何晏:三国魏人,作论语集解;范宁:晋人,作春秋谷梁传集解注解的范畴进一步扩大,显现了三国魏人王弼的老子注吴人韦昭的国语注等;唐代、晋人郭象的庄子注 、三国到了唐代, 汉代人的注解唐代人又看不懂了,于是就显现了一种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说明正文, 而且仍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方法叫 “ 疏” ,或者叫“ 正义” ,如唐代贾公彦的 周礼疏、仪礼疏就是疏解郑玄的周礼注和仪礼注;正义:一般是政府组织编写,有官修性质疏:私家写的注书原就:疏不破注注解的范畴连续扩大,唐人除了为先秦儒家经典作注外,仍为其子书作注,如杨倞的荀子注、尹知章的 管子注 等,不仅如此, 仍为汉代以下的其他古书作笺注,如李善的 文选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十三经注疏 ,十三经为唐代的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 孔 颖达、周礼疏、仪礼疏贾公彦、春秋公羊传疏 徐彦、春秋谷梁传疏 杨士 勋,宋代的论语 、孝经、尔雅刑昺、孟子孙奭;宋代理学思想占据统治位置,这时期的注解表达了与汉唐不一样的风格,常常是利用注解来发挥自己的哲学思想,宋代注解家影响最大的是 辞集注等, 四书集注影响庞大;清代朱熹 诗集注、论语集注 、孟子集注 、楚清代学者对文字、训诂、音韵要求严格,注解风格为之一变;比较重视语言材料,立论重视证据,所作注解大多详尽牢靠;清代学者除为古书作注解以外,仍做了很多古籍校勘工作,是由于古书经过历代传刻转抄,文字往往有错误;如清人阮元为十三经注疏所作的校勘记;校勘术语:讹、脱、衍、倒;校勘分为:分为本校、他校、理校、对校;衍文 :也叫衍字,简称衍;这个术语用来指明古文中多出来字的现象;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 郑笺:“ 舟载渡物者 而与众物泛泛然俱流水中;”校 勘记:“ 与下衍众字; ”脱文 :也叫脱字,简称脱;专指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诗经:“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孔颖达疏:“ 此云家人,家犹夫也,犹妇也;” 校勘记:“ 犹妇上当脱人字;”三、古注的术语 释义术语 曰 ,为, 谓之 叫做,称作格式:所释意义 +曰,为,谓之 +被释词 功能:释义,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微小差异;诗经:“ 陟彼高冈;” 毛传:“ 山脊曰冈; ”论语:“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 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诗经:“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 毛传:“ 上曰衣,下曰裳; ”谓说的是,是说,是指格式:被释词 +谓+所释意义 功能:用来说明被释词所指的范畴或比如、映像的事物;论语:“ 后生可畏;” 何晏注:“ 后生谓少年; ”诗经:“ 君子之车;” 郑笺:“ 君子谓将率帅 ;”貌,之貌 的样子+动词,形容词 +貌,之貌 格式:被释词,功能:说明被释词是表示某种性质或某种状态的形容词;论语:“ 夫子莞尔而笑; ” 何晏注:“ 莞尔,小笑貌; ”楚辞:“ 冠切云之崔嵬; ” 王逸注:“ 崔嵬,高貌也; ”犹等于说,相当于格式:被释词,+犹+所释意义 +也 功能: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释本义;诗经:“ 羔羊之革;” 毛传:“ 革,犹皮也;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也;”声训术语” 赵岐章句 :“ 老犹敬也,幼犹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说明词义叫做声训;之言,之为言 格式:被释词 +之言,之为言 +同音或近音词 +也 功能:便于记忆,寻求同源词;注音术语 读为,读曰 格式:假借字 +读为,读曰 +本字 功能:注音,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诗经:“ 淇就有岸,隰就有泮; ” 郑笺:“ 泮读为畔; ”读假设,读如 主要作用是注音,也可以用来说明假借字;如字 是用来指明异读词多音字读音所用的术语;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读音,其中表示本义的读音叫做本音,其余的读音都是变读, “ 如”字告知读者,在特定语言环境中,这个字要读本音;礼记:“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 经典释文 :“ 恶恶,上乌路诗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经典释文 :“ 毛如字,郑呼报反; ”四、古注的种类 传 :主要指依据经文逐字逐句地说明,以阐明经义;注 :取义于灌注的意思,文献经义艰深,必需加以注解而后明,通畅一样,所以“ 注” 就是诠释的意思;这正如水道堵塞必灌注而笺 :表识的意思, “ 表” 就是指前人的注书有不太清晰或比较隐晦的地方,通过注解把它 将清晰;“ 识” 指的是假如对前人注释有不同看法,就把新的看法登记来,以免和旧注相杂;这种注释不但对经典原文作出说明,有时仍对原有注解予以订正和补充;章句 :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这种注解不是以说明词义为主,而是侧重于逐句逐章地阐发串讲大意;集解集注,集传,集解:集合众说而解之的意思,一部重要的古代典籍,为它作注解 的通常不止一家,各家注解又各有所长,有人便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依据肯定程序汇编 到一起,并对各家的见解加以评说,在评说当中,阐述自己的见解;疏 ,正义:不仅说明正文,而且仍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音义 :是兼释字音和字义,音义往往以注音为主,以释义为辅;如唐人陆德明的周易音 义、尚书音义 、毛诗音义;补注 :对前人的注解有所订正、书补注;补充的意思; 如宋人洪元祖 楚辞补注 ,清人王先谦 汉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东汉王逸注: “ 朕,我也;” 宋人洪元祖补注:“ 古者上下共之,至秦独为亲称,汉遂因之;”五、古注的内容 解义 说明字义释词荀子:“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串讲句意串讲” 杨倞注:“ 能,善;绝,过; ”诗经:“ 自伯之东,首飞如蓬; ” 毛传:“ 妃人,夫不在,无容饰;”注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校勘文字所谓校勘, 就是对同一种书籍, 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以订正其错误;校勘的内容:校订错字,删削衍文,补缀脱文,比较异同,乙证错简;释事比较其文字篇章的异同,就是对人名、地名、史实、词语出处、典章制度、典故来源等内容进行说明与考证;诗经:“ 之子于归,百两辆御之;” 毛传:“ 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显示修辞或写作手法诗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 毛传:“ 兴也;”评论 是注解者对正文所阐述的一段文字的看法和见解;阐述语法 分析句读 六、古注的体例影印版即古注在古书中的编排体例;七、古注的局限P683,总之,我们阅读古书,不应当完全撇开旧注,一空依傍;也不应当迷信旧注,被古人牵着鼻子走; 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不抹煞古人也不迷信古人,们有用的东西;第六章 古书的标点与翻译 第一节 古书的标点 一、文言句读及其简史批判地吸取古书旧注中一切对我古代的书没有标点符号,作者一气写下,既不分段,也不断句,这种形式叫做白文,古人在读白文时,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点或圆圈,叫做“ 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停顿,就在字下面加一个点,叫做“ 读”,两者合称“ 句读”,基本只起断句的作用,一开头的时候,语意已完,用绝,表示一句话终止的符号,大约从宋代开头使用圆圈来代替,一句话未完,需要停顿,使用丶主,说文:“ ,钩织也;丶,有所 绝上而识之也; ” 我们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是五四以后逐步推广开来的,“ 句读”只起断句作 用,而无法表达各种语气,我们今日给古书标点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断句,其次是弄清句 子本身的语气;二、句读训练的重要性 唐代李匡乂资暇集 :“ 学问如何看点书; ”只有读懂文字, 才能正确断句, 假如不懂文字,就无法正确断句;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句读能力的训练,而且训练童蒙也是第一从句读抓起;礼记:“ 一年视离经辨志; ” 郑玄:“ 离经,断句读也;” 古人之学都把句读之学当作重要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我们今日学习句读也是特别重要的, 正确断句是讨论古籍的第一步,分亲密;三、标点古书的原就和需求 字句必需能讲通 内容必需符合情理句读准确与否, 对于我们正确懂得文意关系十所谓符合情理,指的是不但要和客观事物的情理相符,而且要和上下文所表达的情理相符;必需符合古代语法和音韵 四、古书标点的错误类型和缘由错误类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当断未断 不当断而误断 当属上而误属下 当属下而误属上 断句不误而标点有误 留意:有的句子不止一种错误类型;错误缘由 不明词义资治通鉴 :“ 洪于大义,不得不死;念诸君无事 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侱史:“ 其年,汪革遁入行都,厢史执之以闻,遂下大理,左传:“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 与肉 ,置诸橐以与之; ”不通语法史记:“ 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狱具 ,枭于市;”桃花源记 :“ 问今是何世,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 ,皆叹惋;”不知音韵历代诗话续篇 :“ 吴黄龙中,童谣云: 行白者,君追汝,句骊马; ”不懂文化资治通鉴 :“ 癸丑,以光禄勋 陈国 袁滂为司徒; ”资治通鉴 :“ 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 孝廉 各一人,从董仲舒之言也;”不识通假 不明事实 五、标点古文的步骤和方法 步骤 通读全文,深化懂得 着手断句,大致点断 确定标点,细加斟酌 审查复核,修正定案 方法 细审文理、词义断句 利用首尾虚词断句 句首:夫,且夫,今夫,盖,惟 连词:苟,假设,即 句尾:也,矣,焉,哉,乎,欤,耶,耳 利用声律韵脚断句 利用排偶句式断句 依据语法习惯断句 者 也,为 所,见 于,假设 何,有 者,岂不 乎,何 之有 依据前人的注疏断句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 子曰: “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 盗;” 论语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 不行;” 门人厚葬之;子曰: “ 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 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论语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名师归纳总结 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就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第 5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者,伪也;朋党论其次节 文言文的翻译 一、翻译的作用 古文今译是帮忙人们读懂原文的有效途径 古文今译是学习古汉语,提高古文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 古文今译是古文整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原就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 信:就是精确,即要求译文要忠实于原文,不走样,不增减,把原文的意思精确地表达出 来;达:就是畅达,即要求译文要通畅明白,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和表达习惯;雅:就是译文要高雅美丽,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信、达是基本要求, 雅是译文追求的目标,是最高境域, 但它是建立在信、 达的基础之上的,译文不精确,再美丽也无济于事,当然,仅仅做到精确通顺,假如不进一步要求主动美丽,那么翻译出来的文字便会索然无味,就反映不出原文的风格神韵,所以三者是不行分割、相互联系的;假如做好信、达、雅 前提:要有比较丰富扎实的古代汉语学问 精确地懂得原文,并用标准的现代汉语译出来 为了忠实于原文,能对译时应尽可能对译 遇到不能对译的地方,要妥当处理 在精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应努力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两种方式直译 :直接依据原文词句意义、词序和句法结构来翻译,要求译文与原文逐词逐句相对应,译文与原文句法结构基本相当,这种翻译叫直译;作用: 能够真实反映原文思想内容,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从而比较简洁地反映原文的语言风格;论语: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翻译:孔子说: “ 最初,我对人家,听到他的话便信任他的行为;今日,我对人家,听到他 的话却要去考察他的行为;”左传:“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翻译:四年春,齐侯带领诸侯的军队攻打蔡国;意译 :就是在懂得字词的基础上,对句子进行整体的翻译,用自己的话把内容表达出来,它并不是追求词句上的对等,而着重译文的内容;哪些情形需要意译:词语有所不同 词语的搭配有所不同 句子结构有所不同 表达方法有所不同 另外,韵文一般需要意译,韵文除了内容,仍有韵律、节奏等问题;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水鸟鸣和啁啾,双栖在黄河的绿色沙洲;窈窕贤淑的妙龄女子,是俊秀男子的好配偶;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驾着一叶柏木舟,漂漂荡荡水中流,思绪烦乱夜不眠,无限忧愁到心头,不是解愁少美酒,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外出散心任漫游;直译和意译常常是交替使用的,任何一篇文言文,都很少一种方法用究竟;四、文言文翻译的常见错误 因不明白古今词义的演化而误孟子:“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惜 进:在朝做官;退:免官在野;因不明白复音词和词组的区分而误史记:“ 今游侠,其行不轨 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过;”因不明白古今语法的差异而误 因不明修辞而误 因不懂文化而误 故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筐箧、 实府库; 筐箧已富, 府库已实, 而百姓贫, 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行以守,出不行以战,就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荀子文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威后问使者曰:“ 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 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 “ 安 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 善 哉!” 刘义庆世说新语王冕者, 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 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 假设不知;宋学士文集第七章 古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定义修辞就是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和各种表现手法,对语言进行挑选加工,来增强表达成效的一种言语活动;二、修辞方式 引用 什么是引用 古人在阐述观点,发表谈论时,常常援引前代典籍中的语句或历史故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悟,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引用的作用 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可以以简驭繁,以较少的文字表达比较多的内容,使文章高雅含蓄 用众人熟识的言语典故说明抽象的道理,便于懂得 引用的类别 从引用的内容看,分为引言、引事、引文 引言:就是引用那些不见之于书本的格言、俗语、谚语、歌谣等,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左传:“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 生男慎莫举,生生女哺用脯;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引事:就是在行文时引用历史故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吕氏春秋 :“ 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引文:就是引用见之于载籍的文字孟子:“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从引用的形式分,分为明引和暗引 明引:指明确指出引文的出处或事迹主体的报任安书 :“ 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就?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暗引:指不说明引文的出处,或不点明事迹主体的,把引文融于文章之中,外表上看不出 是在引用; 这样做的缘由, 要么是所引的资料为很多人所熟识不必点明,要么是为了使行文 一贯而下,结构更加紧凑;归去来兮辞 :“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学今是而昨非;”引用论语:“ 往者不行谏, 来者犹可追; ” 和离骚:“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譬喻 什么叫譬喻 人们在表达思想的时候,通过联想的作用,以详细的事物来比方 就是用类似的事物打比方,抽象的事物, 以显而易知的事物来比方难以把握的事物,从而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加生动、具 体、形象,这种语言手段就是譬喻;现代叫做比如;作用 化抽象为详细,化深奥为潜显,化平淡为生动,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成效 分类 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显现,明喻的构成形式古今一样,但使用的喻词不同;古汉语 常用的喻词:如、假设、犹、似、譬如、譬假设、譬犹诗经:“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庄子:“ 君子之交淡假设水,小人之交甘假设醴;”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国语:“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暗喻:本体、喻体显现,而喻词不显现 丘迟与陈伯之书 :“ 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巣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辛弃疾念奴娇 :“ 归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迭;”有时,古人也常用判定句式或用动词“ 为”、“ 是” 、“ 作” 等词来构成暗喻的表达方式;孔雀东南飞 :“ 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苏轼卜操作数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喻:本体、喻词不显现,只显现喻体”长恨歌:“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王安石本末 :“ 澡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附:博喻指用不同类的两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同一本体的修辞方法;其形象性、 抒情性更强;老残游记 :“ 白妞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代称 什么叫代称 事物本有自己商定俗成的称号,有时为了修辞上的需要,作者常常不用该事物的固出名称,而暂时借用与该事物有某种内在联系的词语作为称谓,叫做代称;代称和譬喻的区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代称与譬喻不同,譬喻是说甲事物好比乙事物,但不等于是某事物;代称是直接代替,不是 像不像的问题;分类 用该事物的性状、特点指代该事物史记:“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淮南子:“ 古之伐国,不杀黄口;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亩;”桃花源记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五人墓碑记 :“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用泛称代特称 天下无马; ”马说:“ 执策而临之曰: 用特称代泛称 李白塞下曲 :“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马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辛弃疾水龙吟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史记:“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孟浩然过故交庄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以部分代全体诗经:“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汉书:“ 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陶渊明咏荆轲 :“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以详细事物代表抽象概念楚辞:“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报任安书 :“ 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史记:“ 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上;”刘禹锡陋室铭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以原料代成品孟子:“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就就木矣;”孟子:“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以官名、地名代人滕王阁序 :“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资治通鉴 :“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欧阳修赠王介甫 :“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史记:“ 白起为秦将,北坑马服;”文心雕龙 :“ 及三闾橘颂,情采芳香;”以处所、职业代人 李密陈情表 :“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诗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以数量代人或事物汉书:“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以人名代事物 曹操短歌行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并提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又称并提分承、 合叙、合说,就是把原来应当分开表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事物,依据肯定的语法关系,糅合在一个句子里加以表达,适度奇妙的使用,有利于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使用不当,就会以辞害义;韩非子:“ 近古之时,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墨子:“ 东西至日所出入; ”晋书:“ 登涉山水,不知老之将至;”左传:“ 跋涉山川;”论衡:“ 耳目所闻见,不过十里;”出师表:“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假设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并提的格式:ABCD=ACBD ABCD=ADCB 汉书:“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后汉书:“ 父老幼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无不感悦;”左传:“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互文 什么叫互文 贾公彦仪礼义疏 :“ 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互文一般指的是在上下相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句子中,上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下文所说的一个方面,下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上文所说的一个方面,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包含,合而见义;这就叫互文,又叫互文见义、互见、互辞、互言、互体、互备;互文的表达功能 表意含蓄,文辞简洁,能够以少胜多,增加语言的容量,收到言简义丰的成效岳阳楼记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求得句式上的整齐对称、音律的和谐”潼关吏:“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可以防止行文重复 互文的分类 当句互文本句互文 :指同一个句子中前后相关的词语彼此衬托照料;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仍;”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琵琶行:“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周容芋老人传 :“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对句互文:即上句的某个字词与下句某个字词的意思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枚乘七发 :“ 越女侍前,齐姬奉后;”汉乐府:“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葬,鸟可食;”古诗十九首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乐府诗集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同义词互文:又称同义互文,目的是为了防止行文重复;夸饰 什么叫夸饰 有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缩小等方面的描述,这就叫夸饰,即夸张;夸饰的分类 扩大型:把某一事物有意往大处、高处、远处、强处、重处、多处说;名师归纳总结 战国策:“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第 10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汉书:“ 北方有佳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缩小型:把一般事物有意往小处、矮处、近处、弱处、轻处、少处说;孟子:“ 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超前型:在两件事之中,有意把后显现的事说成先显现的或同时显现的;范仲淹御街行 :“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倒置 由于对仗、平仄、押韵等要求而有意使一些词序颠倒,这就叫倒置,又叫变序或错位,多见 于辞赋、骈体文当中;江淹别赋 :“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醉翁亭记 :“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文选:“ 未尝不心遨目想,移晷忘倦;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六月中西湖,风光究竟不与四时同委婉 什么叫委婉 说话时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曲折含蓄的话示意出来,这叫温婉,又叫婉曲或动听;分类 避粗俗三国志:“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更衣:上厕所 避忌讳孟子:“ 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得造朝;魏书:“ 复使圣躬违和,万国所悬;”避冒犯 主要是臣对君,晚辈对长辈” 采薪之忧:性命之忧段成式西阳杂俎 :“ 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放;仍不得吃,号赤公,卖者仗六十,言鲤为 李也;”陆游老学庵笔记 :“ 由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棒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岛依例放火三日; ”外交辞令 省略 指在肯定的语言环境中,在不损害文意的情形下,句中省却了某些应有的成分;几种情形 省略主语 省略宾语和兼语 省略述语 “ 曰” 字省略 对偶 什么是对偶指说话写文章时将字数相等、一起所形成的语句;对偶的类型词性相当、 结构相同或相近、 意义相关或相对的词语并列排在从句子类型上分:单句对,复句对,句中对 单句对: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都是单句,这是对偶辞格使用最普遍的类型;名师归纳总结 过秦论:“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而窥周室;”第 11 页,共 25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复句对 组成对偶的句子是复句荀子:“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句中对当句对即一句话中部分词或词组对偶 杜甫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滕王阁序 :“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从形式要求上分:严对,宽对 严对: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应,平仄相对,用字不重复;鲍照登太雷岸与妹书 :“ 吞吐百川,写泻万壑; ”宋·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宽对:不要求平仄和谐,用字也答应重复,古诗文宽对多严对少;从表达内容上分: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要求上下句,内容相近,互为补充衬托 白居易忆江南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春来江水绿如蓝;”反对:要求上下句内容相反或相对商君书:“ 愚者睹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串对:又叫流水对、连对,要求上下句字面相对而内容相承,往往有条件、因果、假设、递进、承接等关系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双关 什么叫双关利用语音或语意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外表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双关的种类 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关系,使一字关涉两词;刘禹锡竹枝词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读曲歌:“ 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语意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义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比谐音双关更常用;半夜歌:“ 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虬髯客传 :“ 俄而文皇到来, 精采惊人, 长揖而坐, 神气清朗, 满座生风, 道士一见惨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输矣; ”反语 有意使用与原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辞格叫反语,也称倒反、 反话、反 辞等;排比 顶真 又叫顶针、连珠、蝉联,指句段之间,邻接的词语,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的修辞方式;列子· 汤问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 孙孙,无穷匮矣;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5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析字后汉书:“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董卓 皮日休欲知圣人姓 :“ 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黄巢 第八章 第一节 古今语音的异同 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古代汉语的语音也和现代汉语有明显的差异;一、语音的异同 一个汉字的读音是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的,古今语音的不同,就表达在声韵调三个方面;韵母方面古今不同 古今声母方面不同 双声联绵词 古今声调方面不同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平上去入平分阴阳清阴浊阳 ,古上入今上全浊古上声变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上去入二、叶音说,去声不变,入派三声是用暂时转变字的读音以求押韵和谐的做法,到宋代朱熹进展到了极致,这是一种缺乏历史观点的学说,应当受到批判 其次节 音韵学概说 一、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简洁地说,指字音,即汉语中所包含的全部声母、韵母和声调;音韵学: 就是讨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系统及其演化规律的科学,即讨论声韵调三要素 组成的系统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异同和古今对应关系的学问;它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问,是汉语语言学的一部分,又称为历史语音学;二、汉语语音的历史分期 分期的标准:各阶段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