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上调2022最低工资标准一览.docx
-
资源ID:28060496
资源大小:18.0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上调2022最低工资标准一览.docx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编辑操作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上调2022最低工资标准一览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商定的工作时间内供应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当支付的最低劳动酬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上调2022最低工资标准一览,仅供参考,喜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 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上调2022最低工资标准 4月1日起,湖南、重庆、福建3省份将施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 依据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实行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3月22日,湖南省人社厅发布关于湖南省2022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明确从4月1日起,该省月最低工资标准3档次调整为1930元、1740元、155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3档次调整为19元、17元、15元。 此前,福建和重庆两省份也对外发布信息,将在4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了解,福建4个档次标准上调至2030元、1960元、1810元、1660元,各档平均增幅为14.59%。重庆连续实施2档最低工资标准,新标准将达到每月2100元和2000元。 2022年,人社部印发通知,规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最低工资标准由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改为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整一次。 记者梳理发觉,在本轮调整中,已有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等22省份于2022年或2022年初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青海、河北正在酝酿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青海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落实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整政策,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河北省人社厅此前表示,拟于2022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正在做评估测算工作。 截至目前,本轮调整后的最低工资标准,已有11省份第一档超过2000元,其中上海最高,为每月2590元。 最低工资标准含义 最低工资规定 第三条明确规定:本规定所称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商定的工作时间内供应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酬劳。 本规定所称正常劳动,是指劳动者按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商定,在法定工作时间或劳动合同商定的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年休假、探亲假、婚丧假、生育(产)假、节育手术假等国家规定的假期间,以及法定工作时间内依法参与社会活动期间,视为供应了正常劳动。 最低工资一般由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立法制定。在国外,除了政府可以制定最低工资之外,某些行业的组织也可以自行制定该行业的最低工资。最低工资可以用月薪制定,也可以用每小时的时薪制定。最低工资的制定反映了监管机构对劳动者权益的爱护。在国外,最低工资是政府对劳动市场的正值干预。最低工资标准每一至三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特别工作环境、特别条件下的津贴,最低工资也不包括劳动者(保险)、福利待遇和各种非货币的收入,最低工资应以法定货币按时支付。 最低工资标准设立意义 最低工资标准对于保障职工的劳动权益和合法利益,发挥了乐观的作用,有利于防止和削减克扣工人工资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原则,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为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酬劳部分供应了一个法律依据,有利于正确确定劳动关系,也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酬劳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依据最低工资规定其次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六条 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进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