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一化学必修一从实验学化学讲义.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高三化学 第一章 从试验学化学一、蒸馏操作:蒸馏操作应留意的事项,如图: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3,也不能少于 13;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 0.5cm 处;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需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摸索与争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分蒸馏与蒸发的区分: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蒸发操作应留意的事项:留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假如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二、萃取试验操作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用一般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立刻振荡, 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洁的溶质;为把溶质分别洁净,一般需多次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用一般漏斗把要分别的液体注入分液漏斗内,盖好玻璃塞;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分层;将玻璃塞打开,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牛口上的小孔再盖好,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以保证漏斗里的 液体能够流出;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渐渐流出,放入烧杯,待下层液体流完立刻关闭活塞,留意不行使上层液体流出;从漏斗上端口倒出上层液体;化学方法提纯和分别物质的“ 四原就 ” 和“ 三必需 ”1 “四原就 ”是:一不增 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 ;二不减 不削减欲被提纯的物质 ;三易分别 被提纯物与杂质简单分别 ;四易复原 被提纯物质要复原 ;2 “三必需 ”是:一除杂试剂必需过量;二过量试剂必需除尽 由于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三除杂途径选正确;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三、化学计量在试验中的应用3.1 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肯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2.对象:微观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3.符号: n 4.单位:摩尔, mol 5.使用 “ 物质的量 ” 与“摩尔 ”时的留意事项“物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或 “ 物质的量 ” 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加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的数量 ”等;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 时间 ”,“长度 ”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1 mol 苹果的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说法是错误的;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需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 表示 1 摩尔氢原子, 1 mol H 2 表示 1摩尔氢分子, 1 mol H表示 1 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 氢,应当说1 mol 氢原子 或分子或离子 ;23 3.2 阿伏伽德罗常数1.规定:1 mol 粒子集合体所含粒子数与0.12kg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6.02 ×1023,把 6.02 ×10mol-1 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也就是说6.02 ×10 23 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合体称1mol ;2.符号: N A(精确数) 6.02 ×1023mol-1(近似值)3.单位: mol-14.假如用 n 表示物质的量,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 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 ·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3.3 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符号: M 3.单位: g/mol 4. 1 mol 任何粒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时,在数值上都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5.留意:对详细的物质来说,摩尔质量都是常数,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也不随物质集合状态的 转变而转变;3.4 气体摩尔体积1.打算物质的体积的因素: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 当粒子数相同时,打算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打算气体的体积主要因素是粒子间的距离;2.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符号: V m3单位为 L·mol-14定义式: V m=V/n 5留意事项:1)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畴:气态物质, 可以是单一气体,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如 0.2 mol H 2与 0.8 mol 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 22.4 L ;-12)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 L·mol3)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可能是 22.4 L·mol 1,也可能不是 22.4 L ·mol 1;1 mol 气体的体积如为22.4 L ,它所处的状况不肯定是标准状况,如气体在 273和 202 kPa 时, V m为 22.4 L ·mol1;4)利用 22.4 L·mol-1 运算或判定时肯定要看清气体所处的状况;常显现的错误:忽视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状态是否为气态,如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运算该条件下的体积时不能应用 22.4 L ·mol-1;“常温常压下2 mol O 2 的体积为 44.8 L ”的说法是错误的,忽视气体所处的状态是否为标准状况,如因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 L ·mol-1;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1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适用范畴: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3.5 “ 四同 ”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中只要有“ 三同 ” 就必有第 “ 四同 ” ;即 “ 三同定一同 ”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同温、同压,V 1/V 2=n1/n1=N 1/N 2 同温、同体积,p1/p2=n 1/n1=N 1/N 2 1/2=M 1/M 2 同温、同压,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也称为B 的物质的量浓度;2.符号: cB ;定义式为: cBnB VB,3.单位: mol ·L-14.留意:在公式cB nB VB中1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表示;体积表示溶液的体积,而不表示溶剂的体积,并且体积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位为 L;用 1 L 水溶解 40 g NaOH,所得溶液的浓度为 1 mol/L ;(×)2从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但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同;1 mol/L MgCl 2 溶液中, cMg 2+=1mol/L ,cCl-=2mol/L ;()从 1 L 1 mol/L NaCl 溶液中取出 0.1 L 溶液,其中 Cl-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 1 mol/L ;()3气体溶于肯定体积的水中,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依据溶液密度和溶液质量求算;4如浓溶液稀释或浓度差别较大的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比原先的体积之和小;5带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后,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溶剂中的水包括结晶水;5.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算1已知肯定体积 V L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m g,求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c=n/V=m/MV 2标准状况下,求算肯定体积 Vo L 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 V 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n/V=V o/22.4L 3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c1V 1=c 2V 2混合c1V 1+c2V 2=c混V混a混合后溶液体积V混=V 1+V 2两溶液浓度相同或差别较小或稀溶液混合 b混合物溶液体积转变V混混V11V22 两溶液浓度差别较大 4物质的量浓度cB 与溶质质量分数w的换算cB 1 000mL ·L1g ·mLMg ·mol11wM :溶质 B 的摩尔质量, :溶液密度 g ·mL 溶质质量分数 w与溶解度 S的换算 w=S/S +100 ×100% 1,w:溶质的质量分数5标准状况下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标准状况下, V L 气体溶于 VH 2OL 中,所得溶液密度为 g ·1就:气体的物质的量:V L122.4 L·mol溶液体积: Vm溶液gg ·mL1 ×10-3L· mL-1依据 cnV溶液 1000mL ·L1· g ·mL1 ·VLcMg ·mol1 ·VL 22400g ·mol1 ·VH 2OL特殊提示: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 L, 的单位是 g·mL-1 时,利用 V溶液 m溶液 运算 V溶液 时留意溶液 单位换算;当气体作为溶质溶于水时,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气体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也不等于溶剂的体积,而应当是 V溶液 m气体m水 溶液 ;V混合 m总;混合 浓度差别较大的两溶液或浓溶液加水稀释时,混和后溶液的体积四、溶液的配置1.容量瓶的使用留意事项名师归纳总结 1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溶液注入容量瓶前要复原到室温;容量瓶不能作第 5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反应器,不能加热,也不能久贮溶液;2容量瓶三标注:温度、容积、刻度线;常见容积规格:100 mL, 250 mL,500 mL ,1000 mL ;挑选容量瓶必需指明规格,但不能配制任意体积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如配制 500 mL 1 mol ·L-1 NaCl 溶液应挑选 500 mL 容量瓶, 如需要 480 mL 上述溶液, 因无 480 mL 容量瓶, 也挑选 500 mL 容量瓶,配 500 mL 溶液所需溶质的物质的量应按配制 500 mL 溶液运算;3容量瓶使用前肯定要检验是否漏液;方法是:向容量瓶中注入少量水,塞紧玻璃塞,用手指按住瓶塞,另一只手按住瓶底倒转容量瓶,一段时间后观看瓶塞处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无液体渗出,将其放正,把玻璃塞旋转 180°,再倒转观看;4配制溶液前容量瓶有少量的水(或未烘干),并不影响试验结果;5移液时需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至瓶外;6读书时视线平视,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7定容后摇匀,会显现液面低于刻度线的情形(正常),切勿加水;8假如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或转移液体时溶液洒到容量瓶外,均应重新配制;2.试验过程和所需仪器仪器:托盘天平、肯定容积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过程: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3.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过程中的留意事项1称量 NaOH 等易潮解和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能放在纸上称量, 应放在小烧杯里称量; 如稀释浓 H2SO4,需在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再渐渐加入浓H 2SO4,并用玻璃棒搅拌;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点恰好与2用蒸馏水洗涤烧杯与玻璃棒约23 次;3定容时加水至液面在刻度线以下12cm,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水,刻度线相切;4.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一般是依据试验原理,对试验结果的数学表达式进行分析 差取决于 m 和 V 的值是否精确;以配制肯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属于公式法 ;cBnB V m M·V;cB 的误NaOH 溶液为例分析以下操作: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m过程分析V对 c 的影响称量时间过长或用滤纸称NaOH 减小不变偏低移液前容量瓶有少量的水不变不变不变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减小不变偏低未洗烧杯和玻璃棒减小不变偏低未冷却室温就移液定容不变减小偏高定容时,水加多后用滴管吸出削减不变偏低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不变增大偏低定容时俯视读数读刻度 不变减小偏高定容时仰视读刻度不变增大偏低定容误差的判定方法定容的目标是容量瓶的容积,相关主要方法是以平视式、以容量瓶的刻度线为目标、观看液面与刻度的位置关系,标准是液面的最低点与刻度线齐平常,液体体积恰好等于容量瓶的容积;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A 仰视式观看,溶液体积偏大;如图 a B俯视式观看,溶液体积偏小;如图b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其次章一、物质的分类二、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名师归纳总结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第 7 页,共 27 页外观均一、透亮、稳固多数均一、透亮、介稳性不均一、不透亮、不稳固-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分散直径 本质 1nm 1nm100nm 100nm 组成离子分子集合体少数分子集合体质粒能否透过滤能能不能子纸典型实例食盐水、碘酒淀粉溶液泥水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和应用性质丁达尔效应内容主要应用举例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 光路 ”鉴别胶体和溶液布朗运动胶粒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章运动工厂除尘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胶电泳粒带电:如FeOH 3 胶粒带正电,H 2SiO3胶粒带负电 制备聚沉聚沉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加入加工豆腐、工业制肥皂,说明某些自然现象,如土壤保肥、沙洲相反电荷的胶体的形成水解法Fe 3+H 2O =FeOH 3胶体 3H净水剂的使用 不加热 提纯渗析胶粒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 分净化、精制胶体子较小可透过半透膜,用此法将胶体提纯说明: 电泳现象说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荷,如 FeOH 3胶体和 AlOH3胶体微粒;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 粒;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三、离子反应3.1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非电解质As2S3 胶体、 H 2SiO3 胶体的微留意事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争论的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需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才能导电 能导电的物质不肯定是电解质 酸、碱、盐和部分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2、电离:电解质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名师归纳总结 3、电离方程式的书写:K 2SO4=2K+SO 4 2NaOH=Na+OH-;HCl=H+Cl-第 8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的化合物叫做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的化合物叫做碱电离时能生成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3.2 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拆、删、查) 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要留意配平; ) 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 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 (H 2SO4、HCl 、HNO 3),四大强碱 NaOH 、KOH 、BaOH 2、CaOH 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删:删除不参与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定:(看几看); 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看是否可拆; 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看“” “ ” “ ” “ ”是否应用恰当;4、离子共存问题学习离子能否共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包括是否有难容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生成、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有就不共存; 、是否发生氧化仍原反应,如有就不共存; 、是否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如有就不共存; 、是否发生络合反应,如有就不共存;多种离子能否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归纳起来就是:一色、二性、三特殊、四反应;1一色 溶液颜色如限定无色溶液,就Cu2、Fe 3、Fe 2、MnO 4等有色离子不能存在;2二性 溶液的酸、碱性1在强酸性溶液中,OH及弱酸根阴离子 如 CO 3 2、SO3 2、S 2、CH 3COO等均不能大量存在;2在强碱性溶液中,H及弱碱阳离子 如 NH4、 Al 3、Mg 2、 Fe 3等均不能大量存在;3酸式弱酸根离子 如 HCO 3、HSO3、HS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3三特殊 三种特殊情形1AlO 2与 HCO 3不能大量共存:AlO 2HCO 3H 2O=AlOH 3CO3 2;2 “NOH”组合具有强氧化性,能与 S 2、Fe 2、I、SO3 2等因发生氧化仍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3NH 4与 CH 3COO、CO 3 2,Mg 2与 HCO 3等组合中,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总的水解程度仍很小,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加热就不同了 ;4四反应 四种反应类型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指离子间通常能发生的四种类型的反应,能相互反应的离子明显不能大量共存;1复分解反应如 Ba2与 SO42、NH4与 OH、H与 CH 3COO等;2氧化仍原反应如 Fe 3与 I、NO 3H与 Fe 2、MnO 4H与 Br等;3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如 Al3与 HCO 3、Al3与 AlO2等;4络合反应 如 Fe 3与 SCN等;四、氧化仍原反应 定义: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是仍原反应,依据物质得氧和失氧为标准来 判定;氧化反应和仍原反应同时发生,相互依存;像这样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仍原的反应 称为氧化仍原反应;1、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上升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仍原反应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仍原反应 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非氧化仍原反应;2、氧化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利用 2-13 氯化钠形成示意图,图2-14 氯化氢分子形成示意图归纳失去(或偏离)电子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得到(或偏向)电子的反应叫做仍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氧化仍原反应 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是非氧化仍原反应名师归纳总结 4.1 氧化剂仍原剂第 10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小结:概括: “升失 氧;低 得 仍”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上升,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失去电子,结果被氧化,是仍原剂,仍原剂具有仍原性,仍原剂被氧化得到氧化产物;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是由于在反应过程中得到电子,结果被仍原,是 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剂被仍原得到仍原产物;4.2 氧化仍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1、电子守恒规律仍原剂失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物质的量)作用:有关氧化仍原反应的运算,配平氧化仍原反应方程式;2、表现性质规律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 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仍原性; 元素处于中间价,既 氧化性又有仍原性;作用:判定物质的氧化性、仍原性;金属单质只有仍原性,非金属单质大多数既有氧化性又有仍原性;3、由强到弱规律:较强仍原性的仍原剂跟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反应,生成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和弱仍原性的仍原产物仍原性:仍原剂 >仍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 >氧化产物作用:判定氧化仍原反应在肯定条件下能否发生,比较粒子氧化性或仍原性强弱,挑选合适的氧化剂或仍原剂制备物质;4、反应先后规律 当有多种氧化性或多种仍原性物质时,氧化性越强的氧化剂与仍原性越强的仍原剂优先反应,即“强者先行”;作用:判定氧化仍原反应的先后次序5、正易逆难规律 越简单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电子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简单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电子后就越难失去电子;4.3 物质氧化性、仍原性相对强弱判定的一般方法1、依据金属活动次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Ag+ 2、依据氧化仍原反应名师归纳总结 仍原性强弱是:仍原剂>仍原产物第 11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氧化性强弱是:氧化剂 >氧化产物3、依据氧化仍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 4、依据被氧化或被仍原程度 4.4 氧化仍原反应的运用1、制备某些物质 试验室制备氧气、氢气等;工业上用仍原剂冶炼金属;2、用强氧化剂 Cl2 、ClO2 等进行小型水厂、游泳池水、医院污水、工业污水的处理,即利用强氧化剂进 行消毒、杀菌;3、燃料的燃烧,供应热能等;4、化学电源的研制、开发及合理利用;5、电镀以防止金属的腐蚀;另外有些氧化仍原反应会对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易燃物的自燃、食品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我们运用 化学学问来防止这类氧化仍原反应的发生或减慢其进程;一、钠Na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1.1 纳单质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钠与 O2 反应 常温下: 4Na + O 2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简单变暗)加热时: 2Na + O 2 Na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Na2O2;)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Na 2O NaOH Na 2CO3·10H2O(结晶) Na2CO3(风化),最终得 到是一种白色粉末;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 Na2O),跟着变成白色固 体NaOH ,然后在固体表面显现小液滴(NaOH 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 Na2CO 3); 钠与 H2O 反应2Na2H 2O2NaOH H 2 离子方程式: 2Na2H 2O2Na2OHH2(留意配平)试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终消逝,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浮 钠密度比水小;游 生成氢气;响 反应猛烈;熔 钠熔点低;红 生成的 NaOH 遇酚酞变红 ”; 钠与盐溶液反应如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应当先是钠与 式: 2Na2H2O2NaOHH 2 H2O 反应生成 NaOH 与 H2,再和 CuSO4 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 CuSO42NaOH CuOH2Na2SO4总的方程式: 2Na2H 2OCuSO4CuOH 2Na 2SO4H 2试验现象:钠熔成小球,在液面上四处游动,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K、Ca、Na 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钠与酸反应: 2Na2HCl 2NaCl H 2(反应猛烈)离子方程式: 2Na2H2NaH2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7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钠的储存:储存在煤油或石蜡中;通电5、工业制钠:电解熔融的 NaCl :2NaCl 熔融 2Na + Cl 26、钠的用途: 在熔融的条件下钠可以制取一些金属,如钛、锆、铌、钽等; 钠钾合金是快中子反应堆的热交换剂; 钠蒸气可作高压钠灯,发出黄光,射程远,透雾才能强;1.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1、Na 2O Na2O + H 2O = 2NaOH, 白色固体,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另外:加热时,2Na2O + O 2 = 2Na 2O2Na 2O + CO 2 = Na 2CO3, Na 2O + 2HCl = 2NaCl + H 2O . 2、Na 2O2:淡黄色固体是复杂氧化物,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H 2O = 4NaOH + O 2 ;2Na2O2 + 2CO 2 = 2Na 2CO3 + O2 (作供氧剂) ;因此 Na2O2 常做生氧剂,同时,Na2O2 仍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照试验:Na 2O2 和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变红后又褪色;1.3 钠盐: Na 2CO 3与 NaHCO3的性质比较Na2CO 3 NaHCO 3俗称 纯碱、苏打 小苏打水溶性比较 Na2CO3 > NaHCO 3溶液酸碱性 碱性 碱性与酸反应猛烈程度 较慢(二步反应)较快(一步反应)NaHCO 3+HCl=NaCl+与酸反应Na 2CO 3+2HCl=2NaCl+H2O+CO 2H 2O+CO 22CO 3+2H+=CO 2 +H2O HCO 3+H+=H2O+CO 2加热分解热稳固性加热不分解2NaHCO 3=Na 2CO 3+H 2O+CO 2与 CO2 反应Na2CO 3+CO 2+H2O=2NaHCO 3不反应NaHCO 3+NaOH=Na 2与 NaOH 溶液反应不反应(不能发生离子交换)CO3+H 2O HCO 3+OH2=H 2O+CO 3名师归纳总结 与 CaOH 2 溶液反应CaOH 2+Na2CO3=CaCO 3 +2NaOH也能反应生成CaCO3第 13 页,共 27 页Ca 2+CO32=CaCO 3沉淀与 CaCl2、溶液反应有 CaCO3 沉淀不反应用途洗涤剂,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发酵粉、灭火剂、治疗胃酸过多(有胃溃工业疡时不能用)-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Na2CO 3溶液能吸取 CO2 转化为 NaHCO 3相互转化 Na2CO3 + H 2O + CO 2 = 2 NaHCO 3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留意几个试验的问题:1、向饱和的 Na 2CO 3溶液中通足量的 CO 2 有晶体 NaHCO 3 析出;2、Na2CO 3溶液与稀 HCl 的反应 :向 Na2CO 3溶液中滴加稀 HCl ,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假如 nHCl 小于nNa 2CO 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发生的反应:先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 3, 后 NaHCO 3 + HCl = NaCl + H 2O +CO 2 向稀 HCl 中滴加 Na2CO 3 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 2CO 3 + 2HCl = 2NaCl + H 2O + CO 2假如用 2mol 的 Na2CO 3 和 2.4mol 的稀 HCl 反应,采纳方法放出 CO2 是 0.4mol ;采纳方法放出 CO 2 为1.2mol ;期望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留意;3、Na 2CO 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 2 或 B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 34、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 NaCl + NH 3 + CO2 + H 2O = NaHCO 3 + NH 4Cl. 留意: 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 溶液中先通入NH 3,后通入 CO 2,NaHCO 3 晶体析出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 NaCl 细末和通 NH 3 析出 NH4Cl 晶体为副产品;用率;1.4 氢氧化钠 NaOHNH 4Cl 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易潮解,有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二、铝的性质2.1 铝单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较软,但比镁要硬,熔点比镁高;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2、化学性质:铝是较活泼的金属; 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爱护作用;4Al + 3O 2 = 2Al 2O3;同时也简单与Cl 2、 S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2Al 6H2Al33H2 )2H 2O2AlO 23H 2 ) 与强碱溶液反应: 2Al + 2NaOH + 2H2O = 2NaAlO 2 + 3H 2( 2Al 2OH 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铝热反应: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 V 、Cr、Mn、Fe 的氧化物)叫做铝热反应高温2Al + Fe 2O3 Al 2O3 + 2Fe;Al 和 Fe2O3的混合物叫做铝热剂;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2.2 铝的冶炼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主要是以氧化铝的形式存在;工业生产的流程: 铝土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用氢氧化钠溶解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酸化,过滤氢氧化铝 氧化铝 铝;主要反应: Al 2O3 + 2NaOH = 2NaAlO2 + H 2O ,CO 2 + 3H 2O + 2NaAlO 2 = 2AlOH 3+ Na 2CO 3 ,2AlOH 3名师归纳总结 Al 2O3 +3 H 2O ,2Al 2O3 通电4Al + 3O 2;第 14 页,共 27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3 铝的用途铝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主要用于导线、炊具等,铝的最大用途是制合金,铝合金强度高,密度小,易成型,有较好的耐腐蚀性;快速风靡建筑业;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