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实验小学简介.docx
该文本为Word版,下载可编辑灌云实验小学简介 小学简介相关文章是否是您现在所需,可能你尚不了解小学简介相关文章的写作格式与内容,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灌云实验小学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江苏云灌实验小学,为海属兴学首善之一,其校史溯源到公元一七四六年,海州知州卫哲治创立的“卫公书院”。一九九年,伊山秀才方小兰创学,以“卫公书院”基址建立的“伊山镇三育小学堂”,一九一三年,前清廪生、民国省议员、白蚬人陈百川与方合作,推行新学,校名易为“大伊山市立三育小学校”。“五四”运动唤醒民族志士,朱仲琴等校长,熟谙自强之道,端在教育,自誓力矫时弊,以教救国,抗战期间,校名更为“伊山中心小学校”。在民族危亡之秋,学校顽强坚挺,奋然前行。一九四九年后,学校昌盛发展,曾先后被命名为“师范附小”、“实验小学”,治校经验,示范一方。千禧之年,学校乔迁新址,规模空前,气势恢宏,设施完善,景色怡人。学校始建至今,校风卓荦,严规世传,名师相继,英才辈出,三育并重,成绩斐然,前驱后继,革故鼎新。而今而后,学校将依托云灌深厚的人文底蕴,树立人本、科研理念,秉承善教,乐学校训,弘扬求真、务实校风,以德立校,师魂育人,为国求知,为国务能,为国修身,此乃吾侪之天职,祈望共勉之。 如今,云灌实验小学分东、西、南三个校区和郑庄校区。校园共占地一百余亩,校舍总面积三万平方米。91个教学班,6200名学生,二百多名教师。教师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81%。 学校拥有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劳技室、卫生室、音乐室、舞蹈房、电视演播室等专用馆室。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比较完善,仅去年一年,就为校园网建设投入30余万元,新置电脑70余台,并着力提高电子设备的利用率,先后开发教学软件200余件,制作了校本课程光盘,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全县开课或送教下乡近三十节,校园网经市考核获“十佳网络”称号。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确立了科技教育为办学特色,编印了“奇思妙想”校本课程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活动,先后有五十七篇学生科学小论文在市以上报刊发表,学校获全县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集体一等奖。 学校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现有国家级子课题1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9个,校级课题39个,教师课题研究参与率达95.6%。近几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竞赛中获奖论文计二百余篇。 学校先后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创建32111绿色文明工程绿色学校”、“连云港市示范家长学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十佳名校”等荣誉称号。 篇2:西城小学简介 21世纪一轮红日刚升起,温岭大地上诞生了一所新学校-西城街道中心小学。 这所发展中的10周岁学校又是历史延续悠久的学校。她的前身可追溯至民国10年(1921年3月)办在神童门关庙里的新文小学。1921-1945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文化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这是“新文”小学产生的背景。1946-1948年,新文小学改为莘田乡中心小学,27年间,学校一直办在神童门。1949-1978年,渭川解放后的30年,该区域分属鉴洋乡、渭川乡、高洋乡,校名曾以乡名再加中心小学,校址一直设在鉴洋。1979-1987年,温岭县行政区域调整,作了新的划分,办在神童门的学校称城北区渭川乡中心小学。1988年学校迁址至下蔡。1992年8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撤区扩镇并乡后行政区域变动情况,决定调整我县教育管理体制,撤销区中区小,横湖小学为城关镇中心小学,渭川乡中心小学取消,改为北城小学,属城关镇中心小学管辖。1994年2月,温岭撤县设市;7月,建立太平镇中心小学,北城小学成为该校下属小学。 2022年9月,这所地处城郊结合部万昌西路北侧,原是完小性质的北城小学升格为西城街道中心小学,下辖双桥、双洋、马公和向阳4所完小及附属幼儿园。中心校10个班20位教师,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育设施十分薄弱,校舍仍是原完小的下蔡小学,面积不到三亩。教学条件甚差,教学辅助功能室除了面积仅10平方米的图书室,几乎为零。地理环境的限制,加上学校自身薄弱的基础,学生行为习惯、综合素质各方面同周边城镇学校学生相比有很大差距。 面对教育设施、师资、生源与教育环境的“四薄弱”,瞿梅福校长带领班子及全体教职工,毅然面对“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尴尬局面,不畏艰辛、负重拼搏、团结奉献、锐意进取,日以继夜地苦干加巧干,使默默无闻的乡村小校、弱校开始向着大校、强校跨越式发展。学校领导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提出了“艰苦创业,跨越发展,开创西城教育新局面”的构思,实施“夯实基础、规范行为、凸现教改、形成特色”的策略,注重新校管理层面的导向;确定教科研工作“关注学生学习活动,探究学生活动方式”这一主题,从教学观摩、教研周活动、业务讲座、业务学习、经验介绍、以省规课题与学科教改主题相结合、以教学案例与学生质量现状调查、探讨学生学习活动中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开展扎扎实实的教学改革。 2022年9月29日,学校乔迁至上林,新校占地60亩,建筑面积达15500多平方米,区位优势明显、设计超前、规模宏大、功能较全。硬件条件的改善,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广阔的空间。学校坚持走优质教育内涵发展之路,重视规划与发展,重视教师专业成长,逐步打造学校品牌特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系统、全面、科学地推进各项创新性工作。2022年,提出特色化学校建设纲要性意见,重点实施“试行学校管理新体制、构建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校本教研新模式、拓展课程建设新渠道、优化常规教育新举措”五方面特色化工作;2022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并提出校园文化内涵的提升,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五年规划;2022年,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二次腾飞”的目标与构想,实施教改实践特色工程、学生文化提升工程、家长素质改造工程三大特色工程,学校进入自主发展轨道,并确立从建章立制向校园文化品位内涵提升转变,从教师培训向内化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022年,以“规划提高一流”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出了具体与更高的要求;2022年,提出第二轮特色化建设,从“实施别具一格的学校管理新体制、拓展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新体系、推进示范引领的教改实践新模式、探索内涵丰富的学生校园文化新渠道”构建学校今后五年的发展蓝图;2022年,学校以“缩短差距赶一流,敢创特色求品质”规划第二轮三年自主发展,学校继续保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在规划与实践的推进中,学校坚持“法治化、专业化、个性化”管理理念,紧抓制度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具体实施“校长负责制、校级具体制、科室独立制、重大事项督办制”,并加强“五好环节”精细化管理,校长统筹调控指导作用进一步强化,分线工作更明确与稳定,科室独立功能与运作机制更加凸显,专项督办的职能进一步发挥,项目策划有品位,实施有创新,精品化管理方式与载体呈多样趋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学校通过班子理论中心组与班子管理研讨讲座有机结合,形成了一支敢为人先、不计得失、精心管理、务实奋进的管理队伍。同时,以“学习-调研-评比”相结合,加强教师专业素养与师德修养,教师群体已经形成勤奋努力、蓬勃向上、团结和气的优良风气;特别加强了科学民主管理,形成“一二二四”调研体系,即一学年一次的家长评教,一学期一次一年共两次的学生评教调研活动,一年共两次每学期开学初的教学研究、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三合一”工作会议,每学期两次一年共四次的年级段工作调研,既拉近家校、师生的密切关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弘扬正气,改进工作,保持学校发展的正确方向。 学校探索教改实践新途径,以教学实践与新课改为基础,以集体备课为校本教研突破口,以行动研究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基于2022-2022年备课管理改进、2022-2022年集体备课操作流程与管理体系、2022-2022年期间未形成体系的有关学校课程探索与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构建了集体备课理论体系的“五个支点”,即研究内容的“四个要素”、活动层面“四个环节”、过程操作的“四个阶段”、相关联系的“四个结合”、拓展延伸的“四个方面”,并构建“行动研究-组织管理-操作流程-专业引领”的管理体系,与“主备教案研究-主讲内容研究-四度调整研究-课堂教学全息评价研究”的研究体系。从规范的备课管理,到研备研教,到聚焦课堂、拓现个性,再到深化备课管理、培植个性课堂,学校的特色品牌已在全省发挥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并以“校本教研”、“减负提质”、“课程建设”为研究切入点,继续强势推进学校特色化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载体形式多样,充分发挥名、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以市“瞿梅福名师工作室”与街道小学“名师工作室”为载体,有效开展特色教师培训;以“教改实践”论坛与西城教改校刊为载体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以院校合作、校际交流、专家讲学为载体促进各层面的教师培训,以校内业务讲座与外出培训学习为形式的大面积、大幅度教师培训,以针对青年教师进行的社团组建以及多种载体的青年培养等,课堂教学的主题教研与问题研究在各个层面深入开展。同时,作为市小学第四教研区区长学校,引领区域内的教研活动深入开展。 学校坚持“终身化、全面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通过师德培训学习、德育专题讲座、德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出台并实施优秀班集体量化考核制度等,有效促进班集体建设,开展“学生评教”、家校活动,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格局,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构建学生文化与活动操作新模式,以“文明礼仪”与“帮扶助学”为两大支撑点,重点推进校园文化“三一、一二三”系列-“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及阳光体育活动,完善与拓展“减负提质”有效载体,注重节日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学校注重培优辅差与学生各级竞赛,重视英才培养,开展“春之欢、夏之韵、秋之味、冬之乐”系列比赛,促进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促进个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点上提高较快,面上明显扩张,逐步达到与学校的发展同步。以“两要两不要”和“四项十六条”为要求,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展手拉手“帮扶助学”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做好“三生”及“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的关爱工作;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已形成一流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呈跨越发展与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现在编正式教师11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人,小学高级教师49人,省名师人选、台州市名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及市级教学比赛获奖近60人;省优秀教师、省春蚕奖获得者、台州市先进教育工等市级以上荣誉50多人。学校现有45个班级,近2300名学生,其中小学部40班,近2000名学生,幼儿部5班,近300名幼儿。 学校先后获温岭市“自主发展依法办学”示范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2022-2022教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I类标准化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台州市首批校本研训示范校、台州市2022-2022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100多项荣誉;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网络实验学校、全国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实验基地、台州市校本教研究协作研究基地、台州市基础教育项目研究基地等12项;教改实践分别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台州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由百家出版社出版54万字的学校管理与教学研究丛书一套,省级五次、台州市级十次作典型经验介绍,台州市内外60多所中小学自发来校取经与工作交流;教师教科研成果与论文等在市级以上获奖、发表、汇编900多项,学生在市级以上获奖1000多项。 学校通过自主发展,从初具特色到逐步发挥辐射效应,成为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学校,在台州市内甚至浙江省内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对本校的认可度大大提升,家长对学校的美誉度大大提高。在督导评估中,评估组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学校发展迅速,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同,“从西城小学可以看到温岭教育发展的缩影,希望在新农村教育中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成为我市新农村教育的典范。”省教研室专家这样评价学校几年来特色创建工作:“如果没有进取的精神和循序进步的心态,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和锲而不舍的信念,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和同心同德的凝聚,如果没有研究的态度和直面困难的探求,可能未必都成为现实。西城小学的进步正是反映了学校老师和干部们几年来审时度势,摆正位置,立足现实,循序求进的策略与行动。” 风雨兼程,十年辉煌。新千年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伴随着祖国昂首阔步前进的步伐,温岭市西城小学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斐然,世人瞩目;西城小学领导和师生10年艰苦奋斗,10年孜孜追求,10年桃李芬芳,10年硕果累累;西城小学教育事业进入全面改革、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登上一级又一级高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业绩。十年磨一剑,西城展辉煌。今日回望10年的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对于进一步激励全体师生再创西城小学第二个10年的新辉煌具有重要的意义。 回顾学校自主发展的历程,创造了学校主动、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环境,改革学校教育活动模式、管理模式、重视学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化,追求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前瞻性、创造性,取得的业绩是振奋人心的。但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种种困难,因此学校领导将客观分析与解决制约学校迅速、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因素,时刻保持知难而上、奋勇拼搏的信心,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最高追求,坚持“规范发展特色”的办学思想,在西城小学自主发展的奋进中,不懈努力,继续保持前列,用智慧和勇气勾画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3:汉武小学简介 汉武小学原名汉武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始建于1951年,她直属汉武市教育局领导,是湖北省示范学校,湖北省文明单位,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德育先进学校,全国红旗大队,全国先进少年军校,省、市“教育科研五十强”学校,湖北省教育工会先进集体,汉武市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汉武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武昌区名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先进学校。2022年2月在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力50强排行榜活动中,学校荣登小学榜首。自1995年以来,学校获得区级以上表彰近八十项。 学校占地面积11513平方米,建筑面积15186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学生1620名。学校教学条件优越,校园布局合理美观,教学设备先进,专用教室齐全,铺设了塑胶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学校先后筹措500余万元,构建了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实现了学生学习、教师办公、学校管理、对外交流等多元化网络信息的格局,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步入现代信息高速公路。 学校拥有湖北省、汉武市一流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03人,教师98人,76%的教职工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7人;特级教师1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3名,市区优秀青年教师26人;区级及以上各级教育教学研究会的会员人数达71名。近几年来,教师执教的40余节优质课获得全国、省、市一等奖。 学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坚持科研兴教、创新强校的办学思路;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管理思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自我完善发展的主体”的理念,确定了“有理想、会学习、勤创新、讲文明、善健美、具特长”的学生发展目标。为此,学校以科研为先导,构建了“主动参与、主动认识、主动评价、主动发展”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主体性问题课堂教学模式”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成果.学校校风好,学风正,学生积极向上,学生综合素质高,多种能力强,学生发展状况和学校办学水平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成为了优质教育的品牌。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又形成了“功在课前,研讨构建;精在课中,互动探索;思在课后,扬弃创新”的教学常规工作新格局,建立了话语式研究,文本式研究与网络式研究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工作体系,形成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新亮点。学校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变革教研方式、备课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进一步构建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将承载着继往开来,树立优质教育资源品牌的历史重任,学校将进一步发扬“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失厚望,不负盛名,开拓创新,再铸辉煌。 篇4:学正小学简介 正学小学是开发区精心打造的基础教育品牌学校,占地35934平方米,建筑面积22899平方米,规模设计36个教学班,位于钱塘江畔楼盘核心区,是开发区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效能管理”原则倾力打造的硬件一流、师资一流、品质一流的现代品质学校。学校拥有稳定的教育专家智囊团作后盾,拥有一批名特骨干教师、宜学的校园环境,着力把正学打造成一所优质教育品牌学校。 理念博厚 校训:博正学身 以“学”为要、以“正”为本,“学”、“正”相成-学业广大博厚,方能以理性精神,走人间正道;做人正直无妄,方能以坦荡心胸,得真正学问,“学”、“正”为人生奠定了坚实稳固的基石。这就是正学的办学理念-“ 博正学身”。 目标:以强大的支撑、优美的环境、一流的设备、优秀的师资、先进的科研,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实现高质量的办学,坚持以“学”为要、以“正”为本、“博正学身”的办学理念,把正学小学建设成为学生向往、家长放心、教师安心、社会满意的学校,使正学真正成为孩子精神文明的家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陶冶情操的花园,着力打造杭州东部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品质学校。 校风:文雅正派 阐释:文雅乃温文尔雅,是博学致极的外表风格;正派乃正己正人、正大光明的外表风格。正学小学希望全体师生勤学、乐学、善学,以致博通古今;正言、正行、正本,以致笃行正道,开创文雅正派的学校风气。 教风:正当有效 阐释:正当,要求教师以符合道德伦理的行为方式执教。有效,要求教师教学过程高效率,教学结果有质量。正当先于有效。禁止教师用不道德的行为,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法追求教学结果的有效。 学风:笃学善思 阐释: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之意。正学小学倡导形成全体师生勤学好学,居敬持志的笃学风气,也强调学思结合的学习风格。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glwk8.cOm 第 23 页 共 23 页